遊戲,本應該是放鬆自我的一種物品,可是在孩子手裡卻如同迷魂湯一般,讓孩子每天都在手裡把玩,甚至叫孩子去做什麼事情,他都會毫不理睬。這就讓很多家長把一切責任推到遊戲身上,可是毀掉孩子的真的是遊戲嗎?這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和家長有聯繫。
李女士有一個兒子,可是她卻經常說著自己的孩子已經被遊戲毀掉了,因為李女士每天回到家,看到最多的場景就是自己的孩子躺在沙發上,吹著空調玩著手機,而且作業也沒有寫,就連做好了晚飯,孩子都無動於衷,整個人都變得異常懶惰,甚至因為這個事情李女士還和孩子大打出手。
可是,即使是這樣,李女士的孩子也是沒有任何的變化,反而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極端了。等到孩子長大了一點後,李女士也不打孩子了,只是每天不停的說他,然而孩子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的聽著,把李女士說什麼都當作耳邊風一樣。
等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孩子進入了叛逆期,李女士的一切行為都沒了作用,於是李女士選擇了使用冷暴力,她開始對孩子漠不關心,而且也不再說教,可是久而久之,李女士發現孩子變得每天都鬱鬱寡歡的,就好像丟了魂一樣。
李女士這時候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於是她開始嘗試和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天,可是剛聊了幾句,孩子的情緒就變得非常激動,他說到:「從小到大你就沒怎麼管過我,即使是管也是拳打腳踢的,甚至到最後根本就不理我了。」
李女士聽到孩子的這番話,才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原來對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雖然每次看起來都是皮肉上的傷害,可是實際上卻剪斷了孩子心靈上的翅膀。李玫瑾教授認為:「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因為家長的處理方式不當,才導致孩子變成了如今的這般樣子。」下面是李玫瑾教授所總結出的三個觀點,各位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1.父母通過打罵教育懲罰孩子
都說「不打不成才」,而且家長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似乎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妥,很多中國家長都是這麼做的,可是如果孩子每天帶著傷去學校的話,那麼被其他小夥伴看到又是什麼樣的場景呢?
孩子很有可能因為家長的一句「都是為了你好」而變得自卑起來,甚至還有可能患有抑鬱症,所以家長在對孩子動手之前不如先聽聽孩子的解釋,然後再進行解決,因為網上有過這樣的一句話「 家長打罵孩子不會減少孩子的叛逆,只會減少他對你的愛。」
2.語言暴力打擊孩子
語言暴力其實非常可怕,網絡上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兩盆盆栽,一盆每天都被錄音機裡邊的髒話罵著,而另一個則每天都聽著美妙的音樂,但是這個實驗只維持了一個月左右就停止了。
因為,每天都被髒話侮辱的那一盆花,沒能活過一個月就枯萎了,由此可見,如果孩子每天面對的都是家長的謾罵,那麼慢慢的孩子也會像那盆花一樣枯萎。
3.冷暴力去冷處理孩子
冷暴力是一個很可怕的詞語,因為它會讓一個人瘋狂。有些孩子在經歷了家長的冷暴力0後,會害怕自己一個人獨處在一個空間內,因為這會使孩子變得擔心焦慮,而且家長很難及時發現到孩子的變化,可是孩子的改變卻不會因此停止。
孩子會慢慢的患有心理疾病,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的目光變得呆滯,而且不敢去看父母的眼神,甚至會躲避父母。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用以上三點教育方式去對待孩子,遇到問題可以和孩子坐下來慢慢的談開,但是如果家長在教育的方法上出現了錯誤,那麼就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可能會出現問題,為了培養好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