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而是父母平時對待孩子的3種教育方式

2020-12-22 寶媽生存筆記

遊戲,本應該是放鬆自我的一種物品,可是在孩子手裡卻如同迷魂湯一般,讓孩子每天都在手裡把玩,甚至叫孩子去做什麼事情,他都會毫不理睬。這就讓很多家長把一切責任推到遊戲身上,可是毀掉孩子的真的是遊戲嗎?這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和家長有聯繫。

李女士有一個兒子,可是她卻經常說著自己的孩子已經被遊戲毀掉了,因為李女士每天回到家,看到最多的場景就是自己的孩子躺在沙發上,吹著空調玩著手機,而且作業也沒有寫,就連做好了晚飯,孩子都無動於衷,整個人都變得異常懶惰,甚至因為這個事情李女士還和孩子大打出手。

可是,即使是這樣,李女士的孩子也是沒有任何的變化,反而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極端了。等到孩子長大了一點後,李女士也不打孩子了,只是每天不停的說他,然而孩子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的聽著,把李女士說什麼都當作耳邊風一樣。

等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孩子進入了叛逆期,李女士的一切行為都沒了作用,於是李女士選擇了使用冷暴力,她開始對孩子漠不關心,而且也不再說教,可是久而久之,李女士發現孩子變得每天都鬱鬱寡歡的,就好像丟了魂一樣。

李女士這時候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於是她開始嘗試和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天,可是剛聊了幾句,孩子的情緒就變得非常激動,他說到:「從小到大你就沒怎麼管過我,即使是管也是拳打腳踢的,甚至到最後根本就不理我了。」

李女士聽到孩子的這番話,才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原來對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雖然每次看起來都是皮肉上的傷害,可是實際上卻剪斷了孩子心靈上的翅膀。李玫瑾教授認為:「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因為家長的處理方式不當,才導致孩子變成了如今的這般樣子。」下面是李玫瑾教授所總結出的三個觀點,各位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1.父母通過打罵教育懲罰孩子

都說「不打不成才」,而且家長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似乎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妥,很多中國家長都是這麼做的,可是如果孩子每天帶著傷去學校的話,那麼被其他小夥伴看到又是什麼樣的場景呢?

孩子很有可能因為家長的一句「都是為了你好」而變得自卑起來,甚至還有可能患有抑鬱症,所以家長在對孩子動手之前不如先聽聽孩子的解釋,然後再進行解決,因為網上有過這樣的一句話「 家長打罵孩子不會減少孩子的叛逆,只會減少他對你的愛。」

2.語言暴力打擊孩子

語言暴力其實非常可怕,網絡上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兩盆盆栽,一盆每天都被錄音機裡邊的髒話罵著,而另一個則每天都聽著美妙的音樂,但是這個實驗只維持了一個月左右就停止了。

因為,每天都被髒話侮辱的那一盆花,沒能活過一個月就枯萎了,由此可見,如果孩子每天面對的都是家長的謾罵,那麼慢慢的孩子也會像那盆花一樣枯萎。

3.冷暴力去冷處理孩子

冷暴力是一個很可怕的詞語,因為它會讓一個人瘋狂。有些孩子在經歷了家長的冷暴力0後,會害怕自己一個人獨處在一個空間內,因為這會使孩子變得擔心焦慮,而且家長很難及時發現到孩子的變化,可是孩子的改變卻不會因此停止。

孩子會慢慢的患有心理疾病,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的目光變得呆滯,而且不敢去看父母的眼神,甚至會躲避父母。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用以上三點教育方式去對待孩子,遇到問題可以和孩子坐下來慢慢的談開,但是如果家長在教育的方法上出現了錯誤,那麼就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可能會出現問題,為了培養好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育兒有方法#

相關焦點

  • 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而是父母平時對待孩子的3種教育方式
    遊戲,本應該是放鬆自我的一種物品,可是在孩子手裡卻如同迷魂湯一般,讓孩子每天都在手裡把玩,甚至叫孩子去做什麼事情,他都會毫不理睬。這就讓很多家長把一切責任推到遊戲身上,可是毀掉孩子的真是遊戲嗎?這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和家長有聯繫。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著名心理學教授錢銘怡,曾提出一份《青少年人格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父母的負面教育會直接影響子女以後的性格。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你真會管教孩子嗎?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和懶惰,是這3種教育方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最普遍的,孩子沉迷於遊戲、懶惰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讓家長感到非常頭疼,覺得這些東西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於是會嚴厲斥責孩子。但殊不知,比起遊戲、懶惰而言,作為父母的以下這3種方式更是會對孩子引起嚴重的影響。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殺手,不是遊戲和玩具,而是父母的行為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對1000名孩子做過調查,她發現現在的孩子多半有性格上的缺陷,而進一步的調查表明,那些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概率更是高達一半以上。其中有25%的孩子表現出&34;的情緒,另有22%的孩子表現得很冷漠。這些有性格缺陷的孩子,是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的,因為他們的社交能力非常堪憂。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關乎著家庭的未來,家族的名譽。但是養孩子容易,育孩子難,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教育不當,一生悲苦。然而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好好說話的父母,教育出懂事乖巧的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任性叛逆的孩子。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毀掉孩子的是什麼?遊戲?貪玩?都不是!而是.....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關乎著家庭的未來,家族的名譽。但是養孩子容易,育孩子難,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教育不當,一生悲苦。然而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好好說話的父母,教育出懂事乖巧的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任性叛逆的孩子。
  •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和貪玩,可能是家長的這3種教育方式
    育兒專家李玫瑾:阻止孩子出類拔萃並不是遊戲,卻是家長教育的這三種方法王姐家有個剛上幼兒園的女兒,公公婆婆平時在家對她疼愛有加後來女兒讀一年級左右,王姐才後悟後覺地發現,對待孩子使用冷暴力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那時候的孩子已經很不喜歡自己,遇到問題也只會找爸爸解決。每次問孩子需要什麼玩具,衣服之類的,女兒也是一副很不開心的感覺。 看到女兒的種種異常行為,王姐才明白是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對,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了。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從來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
    文/好奇的萌娃控我們經常用學習成績、性格開朗、樂觀積極向上、懂事、孝順這些道德品質來評定一個孩子的好壞,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孩子這些特徵呢?經常聽說遊戲毀了孩子,讓孩子變懶惰、變陰鬱、變得不愛學習,但其實學習從來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大「殺手」,跟父母的「語言天賦」比簡直輕如鴻毛。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或許很多人會說是電腦遊戲,遊戲裡面的打擊快感和精美畫面無疑都是讓孩子為之沉迷而荒廢學業的東西,畢竟沉迷遊戲的孩子在上課和做作業的時候滿腦子都是遊戲根本無心學習;還有人說是懶惰是人墮落的原罪,懶惰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學習,他們也沒有刻苦學習的心。但是這些都是只要家長加以引導和教育,孩子都可以改正過來。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自己最愛的父母
    很多人都認為電子產品、遊戲等這些東西現在是毀掉孩子一生的存在,所以很多的家長都會制止孩子去接觸這些東西控制孩子去玩這些東西的時間,防止孩子產生影響。但是這個時候我不得不為電子產品發聲,有時候確實這個東西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但是這真的是毀掉孩子一生的罪魁禍首嗎?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作者 | 國文來源 | 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們純真的心靈。不要要求孩子必須完美,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海報上的這些話,不僅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刻在孩子的心裡。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網上流傳這樣一個視頻:在國外的一個超市裡,兒子正在打遊戲,父親很生氣兒子不務正業。隨即對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並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櫃檯上。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我們說拒絕語言暴力,不是說不能罵孩子。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作者: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哈佛研究: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縱容」
    生活當中,很多孩子變得痴迷手機,喜歡手機裡面的遊戲,往往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所以很多家長開始擔心,想要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的癮。但往往效果都很不理想,甚至導致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衝突。事實上,很多家長不了解的是,毀掉孩子的根本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家長對於孩子的「縱容」。
  • 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不是誰都有足夠的語言天賦,但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們表現出來的語言天賦可謂彌足驚人。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是什麼在毀掉孩子的一生?是手機還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