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怕自己將來變成像爸爸媽媽那樣的人,在孩子心目中,家長沒有真正了解自己。還有一部分家長把孩子幼小的心靈弄得遍體鱗傷,自己卻不自知。特別像幼年的我們,家長文化素養普遍偏低,在他們心裡,認為&34;是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手段,時不時在孩子面前提起別人家孩子多麼優秀,害得孩子越來越自卑。有過不快樂的童年經歷的孩子都很反感自己的家長,於是下決心自己以後肯定不要變成像父母一樣的人,但好似死循環一樣,長大後的自己也跟家長一副德行。
育兒專家李玫瑾:阻止孩子出類拔萃並不是遊戲,卻是家長教育的這三種方法
王姐家有個剛上幼兒園的女兒,公公婆婆平時在家對她疼愛有加,她女兒的性格就愈發無理取鬧。一般情況下,王姐都會耐下性子好好教育女兒,跟她講點道理。遇到事情比較忙的情況下,王姐就訓斥孩子一通,然後自顧自的去做事情。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方法,王姐發現直接訓斥孩子似乎比講道理更有作用。
於是,王姐每次孩子犯錯誤都使用冷暴力懲罰孩子,幾乎每次都有作用。後來女兒讀一年級左右,王姐才後悟後覺地發現,對待孩子使用冷暴力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那時候的孩子已經很不喜歡自己,遇到問題也只會找爸爸解決。每次問孩子需要什麼玩具,衣服之類的,女兒也是一副很不開心的感覺。 看到女兒的種種異常行為,王姐才明白是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對,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了。
在教育孩子問題時,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講;阻礙孩子進步的並不是懶惰與遊戲,原因在於家長不正確的3種教育方法。事實上在李玫瑾看來,家長的不當教育對孩子身心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在日常跟孩子交流中,孩子也能時時刻刻感受到父母帶來的傷害。
1、 家長喜歡體罰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中最忌諱打罵孩子,秉持著&34;教育孩子的家長,他們認為體罰孩子是最有效果的,不像跟孩子講道理的家長一樣,既浪費精力又沒好的作用。所以這些家長只要孩子犯錯了,就會用棍子打罵孩子。難道&34;教育對於孩子來說真的那麼靈驗嘛?研究數據表明,家長&34;孩子,孩子最多聽話兩三次,到後期,孩子對家長的打罵已經沒有畏懼的心理,甚至逆反心理強的孩子還公然反駁家長的訓斥。
另外一種性格的孩子,經過家長多次打罵,性格會越來越內向,在家也不與父母講話,內心對家長的意見是只增不減。就算家長有一天洗心革面了,但在孩子心中父母永遠是&34;的形象,對他們永遠都是不滿的。在這種家庭環境成長孩子,性格會有明顯的扭曲。
2、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
也有這樣一類的家長,即使他們不會去打罵孩子,可一直會用語言暴力來消磨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每次取得點成績,想讓父母給些獎勵時,但每次得到的都是他們諷刺的話語,例如:你是考到全年級第一了嘛,就這點分數,有啥好高興的!家長的這段話無疑是對孩子重重的一擊,讓孩子受挫。可能在父母看來,之所以這樣說是想讓孩子繼續努力,可在孩子的心理卻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努力,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在心裡埋下自卑的種子。
3、用冷暴力教育孩子
用冷暴力教育孩子,我們也從上文王姐那看到通過冷暴力教育長大的孩子,會變得無欲無求,鬱鬱寡歡。孩子會因經常受家長的冷暴力,性格會變得極度內心,自卑,長大以後會習慣性討好別人。
孩子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家長怎麼去教育孩子,那麼將來孩子就會成為那樣的人。不要對孩子使用暴力,不管是何種,都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