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短途行駛水溫沒有達到正常值,對汽車有影響嗎? 發動機水溫過低的影響是油耗高,磨損量增加。
短途行駛並不意味著車輛總是在低溫狀態下工作,因為車輛的冷卻系統也正常工作。 冷啟動時發動機在低溫狀態下運轉,但現在的發動機溫度上升一般比較快,特別是增壓發動機的溫度上升更快。 很多發動機採用了綜合型排氣歧管(排氣安裝在氣缸蓋上),發動機啟動初期的排氣熱量可以對冷卻液進行加溫。這臺發動機啟動2分鐘水溫上升30左右,在道路上行駛5分鐘左右水溫就會上升到70左右。 因此,如果冷卻系統沒有故障,短距離行駛時發動機不會在低溫狀態下運轉
發動機運轉時的燃燒溫度最高達到2500,即使在怠速運轉時燃燒室的溫度也超過了1000。 高溫氣體像爐膛內的火焰一樣,接觸的部件被加熱,缸膛、活塞、活塞環、氣缸蓋、閥等與高溫氣體直接接觸的部件的溫度急劇上升,如果不能立即放出熱量,金屬部件就會過熱退火,強度大幅下降,
因此,發動機正常工作需要冷卻系統的配合。 看看發動機冷卻系統的配置:冷卻系統由水泵、散熱器、散熱風扇、節溫器、機體水套、噴頭水套等部件組成。水套內的冷卻液有效地吸收來自燃燒室的熱量,機體胛克吸收來自氣缸的熱量,水套吸收排氣熱量,水泵將冷卻液從散熱器內抽出加壓,送到水套內, 水套內的冷卻液在燃燒中產生的冷卻液流過散熱器時,熱量會釋放到空氣中,溫度下降的冷卻液繼續流過散熱水套內,從而循環實現散熱。
但是,冷卻系統並不是一味散熱,在發動機啟動初期冷卻系統會促進發動機的迅速升溫。在溫度上升到85之前不要打開降溫模式。 另外,降溫底線是冷卻液必須在85以上107以下。 因為只有這個溫度區間是發動機的最佳工作溫度,所以溫度調整是通過節溫器實現的。 可以看到水套內的冷卻液最終通過恆溫器回流到散熱器中散熱,恆溫器的功能是通過控制溫度,可以理解為溫感閥。 達到設定溫度時打開,低於設定溫度時關閉。
看看恆溫器的位置和工作原理:恆溫器溫感動作是通過內部石蠟的狀態變化實現的,低溫時石蠟變成固體,當恆溫器閥關閉時,來自水套的冷卻液不會返回散熱器內,因此水套內有限的冷卻液的溫度迅速上升水溫上升到85時,節溫器內的石蠟溶解體積增加,橡膠管收縮,驅動推桿產生反力,打開節溫器閥。 來自水套的冷卻液流向散熱器,可以散熱。 這樣可以保證發動機在最佳溫度下工作,效率高,磨損小。
因此,如果恆溫器正常工作,發動機並不總是在低溫狀態下工作。恆溫器壞了,進入常開狀態後,發動機在低溫下工作。 發動機不斷釋放熱量,水溫上升緩慢,難以上升到85的情況下,對發動機的影響會變大! 看看低水溫對發動機的影響:
1 .水溫低時,熱損失大,發動機效率下降。 最直觀的表現是油耗的增加,發動機在50和85時油耗的差達到15%-20%。
2 .氣缸壁的溫度過低,混合氣接觸時冷凝並流向曲軸箱內與油混合。 不僅會增加燃料消耗量,還會影響油潤滑能力,零件的磨損會增加。
可知如果發動機在低溫狀態下運轉,不僅油耗會提高,磨損量也會增加。 因此,部分計程車不能修理80-100萬公裡的理由,同樣的私家車有可能修理30萬公裡的理由之一。 計程車總是保持人不休息的狀態,發動機總是在熱機狀態下運轉,磨損量相當少。 私家車多為冷啟動和短途行駛,因此很難實現百萬公裡的無修理。
短途行駛對發動機有一定的影響,但對私家車沒有太大的影響。 結果,很多私家車的年行駛距離不過是1~2萬公裡,15年內無法駕駛30萬公裡,即使在車輛報廢的日子發動機也不一定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