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報告從青少年個人能力、家庭網絡素養教育、構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的生態系統、青少年網絡素養培養的社會環境四個方面,對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提出建議。
論壇上,來自國內各高校與教育單位的專家學者分別針對此次報告及青少年網絡素養研究的最新成果發表互動演講。
[採用「調查+「模式 打造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研究平臺 促進研究結果社會化]
喻國明教授指出,青少年如何運用網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國家的未來。在有關青少年媒介素養的調查中,應該形成「調查+「的模式,引出更多的研究成果、社會行動模式和幹預模式的嘗試,比如發布針對家長行為的白皮書等。
[參考法制教育,分學段、有針對性的進行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
郭開元提出,從法律角度來看,加強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是非常必要的。最新通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將網絡素養作為非常重要的內容,將沉迷網絡作為未成年人不良行為之一。同時,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在網絡上接觸不良信息,低齡的未成年人犯罪行為其實也與網絡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網絡素養教育的開展非常有意義。
[開拓國際視野 將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研究與世界接軌]
張豔秋教授認為,現在的研究非常寬泛,對於具體問題的反映缺乏敏感性,認為《報告》應進一步體現社會關懷,關注中國青少年媒介素養的城鄉差異,以及疫情下城鄉青少年的在線學習使用情況,同時增加有關風險的研究。在將來的研究中,我們可以考慮結合大數據去追蹤樣本的社交網絡軌跡。
[語言通俗化,面向家長和一般讀者]
禹建強教授認為,虛擬世界對青少年的影響已經超過了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中,青少年的情緒會發生變化。而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比較關注的是青少年的網路遊戲沉迷和社交媒體沉迷情況。因此,報告應當更加面對一般讀者需求,將語言通俗化,能真正的為家長所用。
[青少年對於網絡使用行為後果了解不足,未受教育的青少年媒介使用行為應納入將來研究之中]
劉斌教授提出,在網絡使用的實踐上,青少年之間本身就存在信息差。青少年對於如何正確評價網絡信息和內容,以及網絡信息與自己行為之間存在什麼關係缺乏具體的知識。同時,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中的信息製作和傳播行為也應得到關注。
[將網絡素養教育研究深入到具體行動之中 實現網絡素養教育進課堂 ]
楊老師提出,在進行持續性研究時,通常會選擇較小範圍的樣本,因此要考慮在小範圍樣本中哪些問題是真正有價值的。網絡素養的概念非常宏大,我們要關注在宏大的指標下如何做出有價值的東西。同時,要實際地觀察中學生網絡使用的實際行為有哪些,並依此作為問卷調查指標,會使調查研究更有針對性。
[將指標細化為相關能力,有針對性的提出方法建議和相關課程體系建設]
夏翠翠老師認為,下一步研究可以針對青少年網絡適應和家庭、學校進行指導性的內容建設,為青少年、家長、老師等提供提高青少年注意力和媒介素養的具體方法和行動指南。同時,可以將研究中的六個維度具體為青少年的具體能力,從不同能力的角度進行具體的培養訓練方法指導。
北京師範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孫波教授認為,目前,我們的學習、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在網絡社會中,不同的群體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在技術方面,孫教授提到,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分析技術,內置於學生的網絡使用中,通過神經網絡模型,在更細顆粒的層面上找到我們無法看到的影響變量,使得研究更加細化深入。
北京師範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副教授葛鳳翔認為,應該進一步加大數據量的採集,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採集數無感化的數據,減少數據的幹擾和模糊。同時,需要在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建立起映射,注意指標和結論之間的相關關係。
本文內容來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