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
7月26號已經入了二伏,這段時間科大大隻要打開後臺消息,就會收到媽媽們想要了解三伏貼的消息:
科大大,三伏貼靠譜嗎?
3歲8個月的娃可以貼三伏貼嗎?
三伏貼會不會有副作用啊?
也有不少媽媽提到去年三伏貼出事的新聞:江西省兒童醫院的三伏貼導致100多名兒童出現不良反應,年齡最小的僅11個月!
看看這些孩子們的圖片,科大大心疼的不要不要的。
所以今天科大大就要研究一下:
三伏貼真的危險嗎?冬病夏治靠譜嗎?
為了避免科普知識有失偏頗,寫文章之前科大大不僅做了深入研究,還特意請教了中醫和西醫兩方的權威醫生。中西醫結合,我們來做冷靜理智的討論。
如果有人不認真看文章就來罵我,對不起,我可是真的要回懟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1
三伏貼4大靈魂拷問
科大大整理了一些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簡單粗暴的來一波答疑!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三伏貼治病有理論依據嗎?
有的。它是經過藥物刺激穴位,通過經絡來治療疾病。貼上以後可讓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藥物通過表皮細胞間隙經過皮膚被身體吸收,進入到血液循環來發揮藥效。
✔ 三伏貼裡都是什麼成分?為啥會導致寶寶受傷?
三伏貼的中藥成份比較簡單,不會對寶寶身體造成傷害。但其中有一味藥物要注意,白芥子。
它分生白芥子和熟白芥子。生白芥子會使皮膚溫熱、發紅、患者自覺疼痛,起泡、時間長可能會成膿瘡,因此在皮膚過敏的患者要注意貼敷時間要短。
生白芥子在古代是作為發泡灸的藥物,認為只有局部外用發泡、成瘡,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使免疫應答反應啟動,使患者免疫力提高。
三伏貼中生熟白芥子是按比例調配的,成人用生白芥子多,兒童熟白芥子比較多或者用全熟的白芥子。
導致寶寶受傷,一般從兩方面考慮,三伏貼成分不對,專家懷疑裡面有強刺激性物質。或者是使用方法不對。
直接否定三伏貼,是很片面的!
✔ 哪些寶寶不適用三伏貼?
➤ 三伏貼至少要2歲以上的寶寶才可以使用。新聞中卻有很多不滿2歲的孩子使用了三伏貼。
➤ 咳吐濃痰、黃痰、咳血、出血或易出現口腔潰瘍者。
➤ 寶寶各種發熱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發熱期。
➤ 寶寶過敏體質,瘢痕體質。
➤ 貼敷部位的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者。
➤ 對敷貼藥或者敷料過敏者。
➤ 醫生認為不宜使用的寶寶。
✔三伏貼到底能治哪些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13年發布的《關於加強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管理的通知》裡就指出了三伏貼的適用範圍:
反覆發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反覆發作、冬季加重為臨床特點,中醫辯證為「寒證」的其他疾病。
具體點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反覆感冒、反覆咳喘等。
看了這些內容是不是覺得,哎,三伏貼好像可以用啊!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
講良心話,隱患真不少!
要知道,事物要分兩面看,如果三伏貼真的那麼安全,也不會頻頻出現寶寶因此受傷的新聞。
而三伏貼的隱患,我們要從兩方面來看。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本身存在隱患
✔ 藥物過敏:如果寶寶對藥物過敏,會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瘙癢,然後出現全身的斑疹或風團,如果過敏現象嚴重,還會心慌、胸悶,氣短等症狀。
一般過敏會出現在第1次貼敷以後,也有可能第1次沒出現,反而在貼了幾次後出現。發生時間一般是貼上以後的數分鐘到數小時,讓你防不勝防。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還有的寶寶對三伏貼的膠布過敏,也會出現紅疹瘙癢。
✔ 灼傷導致感染危機:這次新聞事件中有的寶寶貼敷的部位就出現了水皰,沒有及時去除三伏貼,也沒有及時處理水泡及灸瘡。
想想水皰破了會是什麼後果?嚴重的感染甚至化膿!
✔ 變應性接觸性皮炎:一般不會在第一次貼時出現,多發生在再次貼敷後,貼完的6-12小時後。
敷藥部位出現紅斑,逐漸增厚,不及時處理的話會形成大皰,然後糜爛滲出,而且傷口周圍的皮膚還會奇癢無比。
小小總結:娃兒皮膚嫩,角質層薄,吸收藥物比成人的速度快,量也更大,大面積皮膚用藥可能會因為藥物過量而中毒。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市場亂的很
三伏貼的火爆讓很多商家看到利益,紛紛一擁而上,這就導致三伏貼市場亂象橫生。
要知道,前面科大大提到的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通知》裡也規定了:
➤ 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三伏貼」服務。
➤ 用藥和穴位選擇要由有豐富經驗的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進行。
寶寶生病,要先去找醫生診治,然後在正規醫院的醫生指導下使用三伏貼。所用的三伏貼,也一定是中醫藥管理局備案的三伏貼製劑。
小小總結:記住了,網購、母嬰店、微商,統統不靠譜!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
科大大叨叨叨!
照例,科大大最後要說幾句。
中醫博大精深,我們不必因為1次三伏貼事件而否定中醫。
但是!三伏貼使用,家長千萬千萬千萬要謹慎!
① 小孩子皮膚屏障功能差,淋巴系統發育未成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沒有成人健全,所以常生病再正常不過,作為家長,別慌。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② 給孩子使用三伏貼時,嚴密觀察孩子的耐受程度,當寶寶皮膚刺痛厲害,紅腫,發皰時要馬上去除。
孩子生病,首選去醫院,切不可以因為三伏貼耽誤治療。
哪怕只有0.001%的隱患,但讓孩子碰上,就是100%的危險!
為人父母,我們必須謹慎,再謹慎。
而作為醫生,我們能做的是:有時治癒,常常安慰,總是幫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