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體積收縮多少倍會變成黑洞?不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能計算

2020-12-17 超哥的科學世界

引言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質量會扭曲時間和空間。質量越大,空間扭曲的就越嚴重,時間的流逝就越慢。時空被扭曲到連光都無法逃逸時,就稱為黑洞。時空扭曲到連光都無法逃逸是什麼樣子呢?就讓我們從下面這張描述黑洞周圍空間的示意圖開始說起。

空間的扭曲

被黑洞扭曲的時空是什麼樣子

首先聲明,上面這張圖描述的空間是錯誤的。但真實的情況確實無法用圖片描述,所以科學家為了科普大眾,只好給我們畫了這樣的圖,明知錯的也得畫,還真是難為科學家們了。空間是三維的,並不是一個平面的網,而黑洞也不是因為有這個網才不會掉下去。但是從這張圖你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從左面坑裡跑出來還是挺容易的,但從右面的坑裡跑出來,顯然非常困難了,當光都跑不出來的時候就是黑洞。前面我說顯然非常困難,有沒有感覺有些問題?只有萬有引力存在的情況下,才有跑出來的概念不是嗎?但在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是沒有萬有引力的,其實空間的扭曲就是萬有引力,它們是同一個東西,並不是同時存在的。所以這張圖只能用於幫助理解,真實情況與這張圖描述的相差十萬八千裡,所以大家千萬別當真。

模擬黑洞視覺效果

被黑洞扭曲的時空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會告訴你:在黑洞的世界裡,一切物理定律將不適用。不知道你理解了沒有,其實答案就是不知道!不過不要灰心,我們可以去描述它的現象,然後通過現象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無論想成什麼樣子都不要緊,因為沒有正確答案。首先要拋棄力的概念,想像一個沒有力存在的世界。而任何物體都是沿最短時空運動的,這裡需要注意,如果時間是絕對的那就是沿最短距離,但在廣義相對論的框架裡,時間並不是絕對的,所以是沿最短時空運動。當時空曲率足夠大的時候,任何物體都會認為到黑洞的中心時空最短。

黑洞的吸積盤和高能粒子噴射

其實說實話,我也想像不出來是什麼樣的。只是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向著黑洞的方向走,時間幾乎是停止的,所以消耗的時間最短,而空間也被壓縮得幾乎沒有空間了,所以空間距離也是最短的。至於具體的樣子,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來,最後不得不承認,我的大腦並沒有這麼高級的功能。但我相信,我想像不出來,很多科學家也一樣想像不出來。

黑洞周圍的空間模擬

如何計算黑洞

前面是我們對廣義相對論通俗的理解,而對於科學家而言,廣義相對論其實就是一個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所有廣義相對論預言的現象,都是這個方程組的一個解而已。但是解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可不是一般的難度,非我們能力所及。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空間扭曲就是萬有引力嗎?」那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等同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加上變化的時間,而它們最大的差別也只是精度而已。是不是有點小激動,我們也可以計算黑洞了!

史瓦西半徑公式

用牛頓力學計算地球半徑為多少時,地球將變成黑洞

上圖的這個公式是史瓦西半徑公式,是通過廣義相對論推導出來的。現在我們用萬有引力進行推導計算,看看結果有多大差別。

我們知道任何物體要逃離地球就必須克服地球的引力勢能,所以當動能大於等於引力勢能的時候,就可以逃離地球的引力控制了,那麼引力勢能等於動能就可以得到:

用萬有引力推導史瓦西半徑

咱們推導出的這個公式與廣義相對論推導出的公式竟然完全一樣,太讓人費解了。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這是一個巧合。真的是巧合嗎?算了,咱們先不管這些了。如果將地球的質量和光速帶入公式計算,可以得到半徑:8.854mm。也就是說地球體積縮小5.17×10^17倍,才能夠變成黑洞。

如果地球變成黑洞

不同的方法,計算結果完全相同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討論行星運行軌道為什麼是橢圓形的時候,也得到了同樣的公式,但實際上含義是不同的。本文我們從能量守恆的角度來推導計算,當動能大到可以擺脫勢能時,為逃逸速度。上一篇文章是從行星運行軌道入手,當計算出軌道為雙曲線時,為逃逸速度。這就是科學的魅力,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同樣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

雙曲線時為逃逸速度

結語

通過上面的計算,你可以發現牛頓的萬有引力同樣可以解釋黑洞,所以絕對不能說廣義相對論推翻了牛頓力學。其實即使是現在,美國航空局在很多項目計算時,還在用牛頓力學計算。所以並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理論,只能無限接近本質,而本質是不可知的。

相關焦點

  • 發出「響聲」的黑洞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據外媒報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理論認為,在兩個黑洞碰撞並合併之後,新創造的黑洞應該像敲鐘時一樣發出「響聲」,在時空中發出引力波漣漪。更重要的是,這些波的俯仰和衰減應該直接告訴我們天體的質量和旋轉。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成功地第一次觀察到了這一點,再一次證明了這位傑出科學家的理論。
  • 愛因斯坦竟不是由於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獎
    根據「以太」理論推理,由於自轉和繞太陽的公轉,地應在以太中穿行,因此,上述兩束光線應因地球的運動而測得不同的速度。但是莫雷卻發現,無論是晝夜或冬夏,都未引起兩束光線速度的變化。不論你運動與否,光線似乎總是以相同的速度傳播。愛爾蘭物理學家喬治·費茲哥立德和荷蘭物理學家享卓克·洛倫茲最早認識到,相對於「以太」,運動中的物體在運動方向上的尺寸會收縮,而時鐘會變慢。
  • 人類首次捕獲黑洞照片 愛因斯坦百年猜想終得檢驗
    昨晚,這張期待已久的黑洞如約揭開了神秘面紗。黑色的界面上暈染出一個橙色光環,是這張黑洞「正面照」給人的直觀印象。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介紹,這張黑洞來自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
  • 黑洞回聲證實霍金論文,愛因斯坦相對論再次被違反
    最近的一項研究,讓著名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模型被再次違反,而這卻又給另一位物理學家霍金曾經寫的論文打上了正確的標籤。引力波是兩個黑洞或者兩個中子星合併或者相撞產生的時空漣漪,超大質量的天體合併或者相撞也會產生類似的時空漣漪,這種時空漣漪被人類成為引力波,有一些也被稱為重力波。
  • 如果地球變成黑洞,一立方釐米物質將達4萬億億噸,那麼整個宇宙變成...
    宇宙中的黑洞是一個奇葩的存在,但是黑洞也是一種天體,和恆星行星一樣有它的質量,那麼黑洞中物質的密度有多大呢?這其實是一個很不好回答的問題,不好回答並不是說它不好計算,而是說它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為黑洞中物質的密度計算結果會有大有小,差別極大。
  • 愛因斯坦:相對論
    昨天說到物理界四大神獸,今天填坑愛因斯坦吧;現代物理已被兩大物理學佔據: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今天來說相對論,為了讓大家好理解部分理論內容,先舉幾個看似不可能,但是可能存在的例子吧。相對論嗎,不就說的是相對麼。這是存在狹義相對論裡面的,(我的理解是可以實際證明的,但是沒人和你這麼說,因為物理界非常嚴謹,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我統稱為相對論)。
  • 1毫米大小黑洞來到地球毀滅過程會是怎樣的?
    這個臨界半徑的計算方法是上世紀初德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計算,得出的一個真空解。人們把它稱為史瓦西半徑,其表達式為:R=2GM/C^2其中,R為史瓦西半徑,G為引力常量,M為物體質量,C為光速。
  • 愛因斯坦的方程式是錯誤的?量子物理學從新定義黑洞的存在
    愛因斯坦的方程式是錯誤的? 量子物理學從新定義黑洞的存在。幾十年來,黑洞被認為是由一個巨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形成的。黑洞的體積十分微小,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就像地球被壓縮成像花生米大小的一個球體——被稱為奇點。
  • 物理教育-黑洞(4)
    專家指出,大部分黑洞質量,只比太陽多出數倍,但是新搜集到的數據顯示,這3個黑洞的質量,約是太陽的9000萬~4億倍。摺疊編輯本段質疑存在一位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經過數學計算得出結論——黑洞根本就不存在。相關論文分別發表在著名的預印本網站ArXiv和《物理快報B》雜誌上。「得出這個結論後,即便我本人都感到十分震撼。」
  • 如果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接近地球,會發生什麼?如何看待黑洞?
    黑洞是質量很大,撕碎地球等行星輕而易舉,但是太陽也可以啊,地球無限靠近太陽一樣被撕碎,因為他質量大,但是一個質量小於地球太多的黑洞並一定能吞噬地球,相對論裡質量即能量,宇宙中都是大質量天體吞噬小質量天體,真要有這種小黑洞也只能相互吞併,最後融合!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相對論概念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包括幾個相互作用的不同概念,其中包括: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慣性參考系中物體的局部化行為,通常只與接近光速的速度有關;洛倫茲變換——用於計算狹義相對論下坐標變化的變換方程;然而,著名的麥可遜-莫利實驗未能探測到地球相對於以太的運動,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當狹義相對論應用於光時,發現經典解釋出了點問題。因此,當愛因斯坦出現時,為該領域帶來了新的解釋。
  • 黑洞穩定性和「臨界質量」問題
    像太陽一樣的中等質量恆星通過紅巨星的爆炸方式轉變為白矮星,大質量和超大質量恆星通過超新星的爆炸方式轉變為中子星和黑洞。在中子星的情形中,恆星核心的所有物質被壓碎成中子和其它粒子,恆星核心的物質被壓縮成中子星之後停止了引力收縮,中子星內部的中子簡併力抵抗了中子星自身的強大引力。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上)
    μ子的可以視為是電子的一個變種,關於它你只需要知道一點:它非常、非常短命,就像是之前黑洞節目裡說的空間的負能量一樣。一個μ子很容易、無緣無故地、就變成個電子和兩個中微子,物理學家管這個過程叫「衰變」。基本粒子的衰變是個很奇妙的事情。粒子不會變」老」,衰變總是突然發生的,而且是嚴格按照一定比例的隨機事件。
  • 為什麼說黑洞的平均密度有可能比水還小?
    黑洞密度無窮大指的是黑洞奇點的密度無窮大,如果以黑洞視界包裹區域為體積,黑洞的平均密度有可能比水密度還低,在黑洞奇點處,物質的形態與我們所知的任何物質都不一樣,也不再有元素的概念。黑洞黑洞是天文學中最神秘的天體,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其中一個精確解為史瓦西解,描述的是一個不帶電荷和無角動量的黑洞,稱之為史瓦西黑洞,比如我們把地球壓縮成半徑9毫米的球,地球就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首次授予黑洞研究!霍金或與諾獎擦肩而過
    超過這個質量,白矮星就無法抵抗進一步的引力收縮。指向恆星中心的引力甚至會壓倒電子由於泡利不相容原理而產生的壓力。這個最大質量極限不比太陽質量大多少。錢德拉塞卡最初得到的極限大約是1.4倍太陽質量,後來的計算給出了更小的值。而我們觀測到的許多恆星質量都要大於1.5倍太陽質量,它們的最終命運會是怎樣的呢?假設有一顆質量是太陽兩倍的恆星。
  • 英媒:科學家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找到了新證據
    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導 英媒稱,天文學家7月25日說,他們對來自一顆環繞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運行的恆星的光的觀測結果,為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新證據。據路透社7月25日報導,天文學家研究了一顆名為S0-2的恆星,其質量約為太陽的10倍。
  • 如果有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看看會發生什麼?
    黑洞本身實質在奇點,而奇點是沒有體積的,或者說無限小體積的。這裡說1立方釐米只能理解為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球形體積,根據球體積公式V=4/3πr^3計算,1cm^3體積的黑洞,史瓦西半徑約為0.62cm,我們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9毫米,因此這個黑洞比地球質量要小。 那麼這樣一個黑洞質量有多大呢?這就要根據史瓦西半徑公式來計算了。
  • 「研學中心天文科普」黑洞首張照片出現,探究黑洞的意義在哪裡?
    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凝視只出現在書本中的天體—黑洞,在小研學的幻想中,它應該猶如一個宇宙的吞噬之口,能夠消滅所有光亮。那麼黑洞到底長什麼樣?
  • 簡要比較: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
    自那時以來,物理學發展起來,今天,我們有了奇妙的廣義相對論。    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當代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仍在探索有關宇宙的未解事物。這裡,我們簡要比較一下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    在17世紀,牛頓提出了一系列規則和方程式,描述了我們周圍的物理世界,這是我們在學校所學習的牛頓三個運動定律。
  • 愛因斯坦相對論PK北鬥衛星,結果是相對論被五五開了
    因此,當其他摸象的盲人指出有關的新認識時,愛因斯坦、相對論專家和許多物理學工作者,他們就把相對論當成實際的宇宙大象,對新認識進行判決,凡是跟相對論不一樣的新內容,都被判定為不存在、不正確。在此情況中,愛因斯坦相對論這幅大象圖像就遮擋了真實的大象,變成了認識屏障,阻礙了創新,阻礙了發展。因此,就產生了100多年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