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於本身的控制力不夠,包括在情緒、生活習慣方面,這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需要時間去改善。
如果身邊的父母對待孩子的這些問題經常只有責備和辱罵,那孩子的內心只剩下自卑和絕望。
經過昨晚孩子尿床的問題,我感觸很深。
昨天一整天我幾乎都有事做,中午也沒有午休。晚上實在太累了,就想早早帶著孩子休息。
如果按平時的作息,孩子睡覺前上了廁所,晚上都是不會尿床的,後來才發現他在睡前喝了一盒牛奶,還喝了很多水。
我還記得孩子爸爸回來開房間門,那時我沒睡著,孩子也還沒睡著。然後不知道睡了多久,我好像做夢一樣,聽到孩子哭著說了什麼,我就是聽不清他說的內容。
我想可能是我太累了,根本沒法跟孩子一塊起床,帶他上廁所。
然後模模糊糊地看到孩子就傻坐在自己的小床上,我連忙爬起來,問他怎麼了,他只顧著哭,我下意識地去摸床單,床單是溼的。
原來他沒叫醒我,自己也沒開燈去上廁所,就直接尿在了床上。
當時我就大聲地斥責他,那時是晚上12點了,我的聲音估計連樓上樓下的鄰居都聽到了,這是我第一次晚上這樣對待孩子。
我很鬱悶,心裡想著這個孩子怎麼了,為什麼不會自己想點辦法。
孩子也很難受,撅著嘴唇,閉著眼睛哭,一臉委屈樣,孩子爸爸聽到聲音也走了進來,他的反應也是責備孩子,孩子哭得更加傷心了。
給孩子換洗的過程中,他都沒有停止哭,我也沒有停止說話,他很無力,只能任我們怎麼處理。
我看著孩子的樣子突然覺得我做得有點過分了,如果我不那麼大聲苛責他,他或許不會往心裡去。
我擁抱了孩子,然後把他抱給了孩子爸爸,跟孩子爸爸說,你就不要再去說他了,孩子爸爸心疼地抱住了孩子,孩子躲在爸爸懷裡,平靜了。
我們三人一起睡到了次臥,睡著之前,我又跟孩子把事聊開了,教他下次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做,我也反省了自己,然後互相說對不起,平息了大家的情緒。
我找到了原因,明白了其實孩子也不想這樣,他就是控制不好情緒。
情緒不對,做什麼都不對,這是孩子要花時間去改變的,也是我需要去改變孩子的。
後來我在想,孩子為什麼會想上廁所,我沒回應他,他就不去廁所。這其中的原因跟家人在平時生活中如何對待孩子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做了大人不能接受的事,被過多地指責,讓孩子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做好,面對一些事情覺得自己做不好,有畏難情緒。
這樣的孩子犯了錯,本能反應就是自己一定會被爸媽責備,什麼都不敢做,只好呆在原地,什麼都不說,因為他害怕,緊張。
而害怕、緊張的情緒讓孩子無法發揮他的能力,做不好事情,也容易犯錯。自卑感,無力感都伴隨著孩子。
那遇到孩子有這種情況,一定要記住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對孩子多些理解,少點指責吧!
慢慢育兒記,分享育兒點滴和身邊的育兒故事,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看完點個讚,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