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意境是什麼?——以王維詩為例

2021-02-08 花開的交響

最近給學生講宋詞,很多同學對「意境」充滿好奇。我讀書的時候,對這個問題也好奇過;而「意境」一詞,在盛唐詩,尤其是盛唐山水詩中最為凸現,所以當時我拿山水詩巔峰之作——王維的詩作為契入點,對「意境」進行了一番探究。

因此藉此機會把當時的文章刪繁就簡,希望和感興趣的同學們、朋友們交流。

(P.S.此文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如果時間不夠,建議選擇感興趣的小標題跳讀)

(圖片來自gettyimages)


古詩的意境是什麼?

——以王維山水詩為例

 

古詩讀什麼?

一讀物境,例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詩中景物清新美妙;

二讀情境,例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能夠讀出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三讀意境,例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然而意境是什麼?

意境,是掃除了景物、掃除了情志,詩裡面還剩下的那個趨近於無限的空間,它無限接近人沒有雜染的「赤子之心"

關於「意境」,宋代的嚴羽曾經這樣解釋:「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這裡「羚羊掛角」、「水中之月」等等均來自佛典。傳說羚羊晚上睡覺時,為了躲避猛獸的追殺,會把頭角掛在樹枝上,這樣豺狼虎豹便無跡可尋;詩的道理也是一樣,當一首詩不顯露狀物、寫景的痕跡時,它就能獲得超脫的意境。

而意境到底是什麼樣的?

讓我們走進王維的山水詩來品一品。

 (圖片來自網絡)

一、意境是什麼?

物淨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塞闊山河淨,天長雲樹微。」

「寒空法雲地,秋色淨居天。」

……

在讀到王維這樣一些句子時,我們會感覺整個畫面極其潔淨,仿佛天地間的雜質都被蕩滌殆盡。

但更多情況下,王維常用雨、日光、泉水、霜寒、水面倒影等,來為描摹的自然景色掃出一個潔淨的背景。以寫雨為例,杜甫「細雨魚兒出」、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孟浩然「疏雨滴梧桐」、李商隱「紅樓隔雨相望冷」等,大多把雨作為飽蘸情緒的景象,而王維寫雨的優秀作品,卻多用雨屏蔽嘈雜、淨化聲色感受,或為雨後的空闊景色掃清視線: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

這些雨幕似乎給了讀者一個停頓,以清理此刻腦海中的圖景和意識流碎片、喚醒心底清晰的體驗。而能夠淨化畫面的不止是雨,例如「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是用夕陽洗淨了整個畫面;「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是用陽光創造清淨的冷色調背景;與此類似,「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的寒冷感也使視野乾淨、清晰、遼遠;「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欄」以倒影寫樹,則仿佛用湖水洗淨了雜樹。

……


(圖片來自網絡)

情淨

如我們所知,大多數寫景詩歌都寄予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情緒,例如惜時、相思、仕途不順、憂國憂民等,例如張若虛「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韋應物「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而與此不同,王維山水詩中卻罕見人的思想與情緒的痕跡,仿佛是不加思考、任物自由,例如: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在《辛夷塢》這首詩裡,芙蓉花自開自落,王維並不外加任何帶有情緒的文字,只是掃空心靈,進而契入大自然永恆、超然的美。

《詩經》裡形容傷心,「心之憂矣,如匪浣衣。」而王維詩歌那種沒有憂慮、乾淨清透的感覺,不正是與「憂」相對的快樂嗎?

如果對比王維和好朋友裴迪的同題詩作《鹿柴》,這種掃清斧鑿、掃清情緒的感覺會更加清晰: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不知松林事,但有麏麚跡 。(裴迪)

兩相對照之下,王維詩無滯無礙、不枝不蔓、渾融潔淨的特點不言而喻。

然而,掃清了物、掃清了情,王維詩到底剩下的是什麼?這要從王維詩意境的源頭說起。

 

(圖片來自網絡)

二、意境從哪裡來?

眾所周知,王維字摩詰,以自己的名字來致敬了維摩詰。維摩詰是佛教早期的著名在家居士,這個名字來自梵文 Vimalakīrti的音譯,它的意譯為淨名、無垢塵,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著稱的人。

王維的山水詩創作,除了繼承謝靈運一脈的山水詩傳統以外,還加入了一股新的時代氣息,那便是當時步入鼎盛的佛教禪宗。

王維出生的年代,正是唐代禪宗高僧六祖慧能、北禪神秀響徹宇內的時代。據說禪宗五祖弘忍圓寂前,曾招來高徒神秀、慧能匯報「學業」。其中,六祖慧能留下了一首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偈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南禪,慧能)

而另一首神秀的的偈子同樣璀璨,只是它的光輝,隨著後來被塵封在了前者的光輝之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北禪,神秀)

神秀與慧能都用「鏡」比喻本來「心性」,獲得這一本來心性即「禪悟」。不同的是,神秀的偈子,強調心性需「勤拂拭」的一面,指引我們去清掃心地;慧能的偈子,強調心性「常清淨」的一面,指引我們去尋找和體悟心性。

勤拂拭

常年打坐、修禪的王維,創作詩歌時必定會得到禪坐的幫助,「勤拂拭」自己的內心。因此,我們能夠從他的詩中感受到,他的雜念去除、感官更靈敏、思維清淨而暢達、創作靈思如泉湧:

「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秋夜獨坐時,雨中的一點點微動也能被他捕捉;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在月出的那一刻驚覺的,又豈止是山鳥?

常清淨

「佛道惟在妙悟」,因為 「禪悟」並不在佛經中,如果禪悟是月亮,那麼佛經就像用手指著月亮的「標月指」;

「詩道亦在妙悟」,因為意境也不在詩中,詩也只是指向意境的指頭罷了。

所以,王維常常用妙語指著我們去尋找意境,例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然而,尋到的「月亮」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它應是無垠、圓融、清淨的,正如「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圖片來自網絡)

三、如何品「意境」?

這樣的高妙意境,如何才能讀出來呢?

不妨學學《紅樓夢》裡的香菱吧!

林黛玉告訴香菱,學詩須從王維開始,於是香菱苦讀數日,說出了這樣的讀後感:「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

識字不多的香菱,為什麼會覺得「直」、「圓」似曾相識?

因為它們本來就在她的心裡。

香菱只是掃除了眼前的物、內心的情以後,留下了她的心本來的樣子,而心,本來就應該是無限、寂悅的。

這樣的意境,如果還是找不到感覺,不妨打掃打掃心地吧!因為正如鈴木大拙所說,心清淨以後,「整個心智活動現在都以一種新的格調來作用,而這比你以往所經歷到的任何事情都更使你滿足、和平、快樂。生命的調子改變了,在禪之中有著使生命更新的東西——春花更美,山溪更為清澈。」


相關焦點

  • 《詩的秘密》:讓孩子愛上古詩,從選擇一本優質好書開始
    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一個6歲萌娃就能背誦500首古詩,還能各種對答如流;清華才女武亦姝,2000首古詩她信手拈來;還有熱愛詩詞的外賣小哥雷海為,成為冠軍後他逆襲人生。詩詞賦予了他們強大的力量,讓我為之驚嘆,驚豔。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背誦古詩,很多詩真的是隨口就來、脫口而出,也許已經形成肌肉記憶了。但我們對於作者及其生平,所處年代以及詩的創作背景卻投入的不是很多。比如說王維,他的很多詩我都可以背得出來,但先前我對他的了解卻一點也不多。我只知道他詩寫得好、寫得美。他筆下的詩有意境,像一幅幅山水畫。他詩中有畫,有韻味。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簡練的文字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寫得很唯美
    王維穩坐大唐第三把交椅,也是公認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用詞極為簡練,但是又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美,這其實是與他的性格有關;他不像李白鋒芒畢露,又不像杜甫孤苦無依。大唐有無數的詩人,王維是為數不多中了狀元,一度連玉真公主都為之傾倒。
  • 詩酒年華,恰值以夢為馬,一首讓夢想伴隨青春的古詩
    詩句在古代成為最受歡迎的一種文體,詩為文人騷客們最愛玩弄的東西,可以說早已經被這些詩人給玩壞了,這個玩壞當然是指他們對詩的格律用詞已經到了很深的一個境界,比如這些詩中的某一個詞就讓你驚豔到了,這可能是詩人花費了很大一部分時間來推敲出的,詩可是非常難寫的,不然今天怎麼沒有再出名的詩句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意境是構成詩歌藝術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學的靈魂所在。所謂意境,即詩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以求達到「內情」與「外物」相統一的境界。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是通過描繪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從而營造出一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境界。
  • 詩佛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僅僅20個字,就描繪了一幅清新脫俗的意境
    宋朝的大詞人曾這樣評價過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以山水著稱,他還有個外號,就做「詩佛」。因為王維晚年歸隱的時候,潛心修佛,而且他的詩也經常融入禪理,所以被後人稱為「詩佛」。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充滿了詩意,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那麼李白和王維同樣很重要,一個是被稱為「詩仙」,另一個則是「詩佛」,他們的作品也是寫得很有韻味。而在這兩位詩人中,我比較難以選擇,一樣很喜歡。所以今天我還是為大家推薦王維的作品《鹿柴》,這首詩也是很有意境,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卻美得猶如一幅畫,而且表現手法也是很獨特,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 和王維齊名的唐代詩人,一首20字思鄉古詩盡顯山水夜月之美
    相比王維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孟浩然的名氣要低了很多。雖然在文學史上兩人能夠並列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但是在實際的對比當中,孟浩然在名氣上和王維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我們今天所分享的就是孟浩然一首非常精彩的思鄉詩。這首古詩雖然只有20個字,但是卻把孟浩然身為盛唐山水田園詩代表詩人的水平完整的展現了出來。且看: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 這首冷門的宋詩,僅三個字就寫活了江南美景,意境唯美堪比王維!
    提到風景詩詞,我們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佛」王維。正如蘇軾在一首詞中專門讚美王維的詩那樣: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山水風景詩在早期的時候唯美至極,讀來猶如在欣賞一幅山水畫一般;到了晚年後他的詩更是以「靜」見長,尤其是在隱居輞川莊後,詩中往往蘊含著深刻、豐富的哲理與禪機。
  • 詩歌的韻律和意境哪個更重要,為什麼有那麼多不押韻的古詩?
    有朋友提問:寫詩時,韻律和意境哪個更重要?有哪些不押韻的古詩名篇?首先,這不是哪個更重要的問題。如果把韻律(平仄關係)拿來和意境相比較,還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是題主接著問有哪些不押韻的古詩名篇,很顯然就是將押韻和意境對立起來提問。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說這首詩是王維在輞川莊寫下的生活片段,堪稱是他描寫夏天寫的最好的詩,這首詩寫出了夏天雨後人的悠哉、愜意,景的清幽、廣闊,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了作者對山林生活的熱愛。在這首詩裡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早就寄情這山林田園了,甘願做一位與世無爭的山野老人,官場的是是非非已與自身無關,海鷗為何還要猜疑呢?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歸隱之心。
  • 王維最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猶如大白話,讀來卻是令人拍案叫絕!
    王維大概是唐朝最具有才情的一位詩人,他一生比起別的詩人來顯然是要更加幸運一些,而他的作品為此也極少描寫悲傷,更多的還是讚美生活,表達了內心的一種遠大志向,所以說他的作品,還是顯得別具一格,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被稱為全唐壓卷之作,卻有人說是「抄襲」
    說這首詩是王維在輞川莊寫下的生活片段,堪稱是他描寫夏天寫的最好的詩,這首詩寫出了夏天雨後人的悠哉、愜意,景的清幽、廣闊,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了作者對山林生活的熱愛。王維被指抄襲,到底是真是假後世傳言,有士大夫十分偏愛這首詩,以至於把其推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人評「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大家對其的喜愛可見一斑。
  • 以王維的《鳥鳴澗》為例,詩歌是否會因詩人名聲來評好壞?
    有人說,有些詩是因為詩人的名聲響亮才被稱作為一首好詩,若在普通人手中,未必會成為名篇,我卻不是很贊同這種說法,拿王維的《鳥鳴澗》為例,淺談一下詩歌好壞的評判準則,當然也僅代表著自己的觀點罷了!詩怎樣才能稱得上是首好詩,是因為人嗎?自然不是,或許名聲大的人能讓他自己的詩傳送得更快,流傳更久,這是優勢,但並不是必然的。
  • 王維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心煩的時候讀一讀,可以忘記所有的煩惱
    煩惱的時候其實可以多去讀一讀古詩,其實有很多的古詩詞裡都充滿了禪理,如果真正讀了,從中感悟了一二,那都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作品,那就是很有趣,每次讀一讀他的作品,也是能夠讓自己內心安靜下來,以這首《過香積寺》來說,那就是一首很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寫下了他對於人生的感悟。
  • 王維在寒冷的冬日,卻寫下了一首最溫暖的詩,最後一句,暖人心扉
    王維在寒冷的冬日,卻寫下了一首最溫暖的詩,最後一句,暖人心扉。寒風凜冽,白雪紛飛,晨光之下,一片蒼茫。天地之間,唯餘一片潔白之色,綿延千萬裡的蒼山,皆被皚皚白雪覆蓋。從北方吹來的寒風,帶著如刀劍般鋒利的呼嘯聲,夾雜著片片雪花,在虛空中飛舞。再此情此景之下,王維掛念著另一座山峰上的故友,忘雪興嘆。
  • 最美古詩配圖,邀您一起欣賞詩中的好酒好意好人生,值得收藏
    詩畫美麗是意境,山河美麗是環境;心靈美麗是純潔,人生美麗是善行;品德美麗是奉獻,思想美麗是真誠;家庭美麗是和睦,社會美麗是文明。古詩的意境美是透過環境來體現的,而詩中環境的美麗是通過作者的思想美德來抒發的,美麗人生少不了品讀內涵豐富的古詩,如果你也愛詩,歡迎你認真讀完這篇文章。
  • 「古詩記憶:鳥鳴澗」詩佛王維:成為全才,是一種什麼感受?
    假如我是古代詩人,我在寫詩時是什麼感覺?本文採用穿越的形式,穿越成為古代詩人,通過他的角度來感受古詩文,用自傳式故事記憶法+繪圖記憶法,來強化記憶古詩文!今天我們就穿越到這個王維身上,體會他的人生體會,他是在什麼樣一種心境下,寫出了這樣一首《鳥鳴澗》,這首被稱為是中國詩壇山水詩歌發展史上,自陶淵明之後的又一座高峰,整個唐朝無人能超越,是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一、死之前,還握著摯愛一生的毛筆大家好,我是王維。
  • 小學古詩教學這樣教有詩味、有深度
    現在我以一節古詩課教學課為例,這首古詩選自鄂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詩詞誦讀部分—《涼州詞》。執教劉老師教學效率之高,教學設計之巧妙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課例背景新課標中指出:學生在學習古詩時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