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校長的力行社、復興社、軍統十三太保,是什麼關係

2021-02-13 孤獨的韭菜

該計劃書建議:「應該在無聲無息(極端秘密)的原則下,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結合全國文武青年之精英,切實把握民主集權制之原則,來建立一個意志統一、紀律森嚴、責任分明和行動敏捷的堅強組織。並希望依靠這個組織,整肅腐敗、喚醒民眾、抵抗外侮,最終復興我中華民族」。

騰傑的這份計劃書,與蔣校長不謀而合,頗得校長讚賞。

1932年,蔣校長暗中授權其黃埔系的心腹,仿照義大利的黑衫黨、德國的褐衫黨,成立特務組織,蔣校長親自為此組織命名:「力行社」。

力行社強調「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推行對領袖蔣介石的個人崇拜。

因為著裝原因,力行社又被稱為「藍衣社」。蔣介石親自擔任社長,凡是進入力行社的人,必須經過蔣介石的審核,因此人數極少。

力行社成立後,又成立了外圍組織:「中華復興社」,簡稱「復興社」。

復興社下轄的特務處(戴笠任處長),即是後來「軍統」的前身。

該社的組織骨幹成為幹事,共有十三位幹事,因此被稱為「十三太保」。

這十三人除了劉健群之外,全部為黃埔畢業。按長幼有序,分別是:

曾擴情(1894年-1983年),四川人,黃埔軍校一期生,少將軍銜。1931年當選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是黃埔同學進入國民黨中委的第一人。在復興社擔任監察幹事。1949年在重慶被俘,1983年病逝。

戴笠(1896年-1946年),浙江人,黃埔軍校六期生,畢業後任蔣介石侍從副官,復興社特務處處長。大名鼎鼎的軍統教父,不需多介紹。1946年,從北平飛往上海的途中,因飛機失事身亡。

胡宗南(1896年-1962年),浙江人,黃埔軍校一期生。黃埔同學中的第一個軍長、第一個兵團總指揮、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第一個將軍,官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追授陸軍一級上將。1962年病死於對岸。

鄭介民(1897年-1959年),海南人,黃埔軍校二期生,曾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後任蔣介石侍從副官,官至陸軍二級上將。復興社的中央幹事會常務幹事、特務處副處長。1959年病死於對岸。

賀衷寒(1900年-1972年),海南人,黃埔軍校一期生,黃埔三傑(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之一,長期主持國民政府情治系統。抗戰時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秘書長。1972年病死於對岸。

桂永清(1900年-1954年),江西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海軍一級上將。復興社的中央幹事會常務幹事兼訓練處長,1947年任海軍總司令。1954病死於對岸。

劉健群(1902年-1972年),貴州人,黃埔軍校二期生,早年曾任何應欽的機要秘書,後投靠蔣介石,被蔣介石視為心腹。曾任軍事委員會政訓處處長,主持全國軍隊政工。1948年當選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1972年病死於對岸。

酆悌(1903年-1935年),湖南人,黃埔軍校一期生。復興社中央幹事會幹事,兼革命青年同志會幹事,後赴法考察軍事與警政。抗戰時,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長沙警備司令。1938年因長沙大火案被臨時軍事法庭判處十年有期徒刑,然而蔣介石鑑於:一是酆悌此前種種不忠誠的行為,比如刺殺蔣介石的心腹張群等;二是酆悌知道的秘密太多。於是蔣介石親自批示改為死刑,酆悌被槍決。

梁乾喬(1903年-1946年),廣東人,黃埔軍校一期生。復興社特務處南京總處書記長,組織特務組織內部工作。抗戰時因企圖發展個人實力,受到戴笠忌恨和追殺,遂到西安投靠胡宗南。1945年病死在西安。

滕傑(1904年-2004年),江蘇人,黃埔軍校四期生。復興社書記。1948年任南京市市長。2004年病死於對岸。

肖贊育(1905年-1999年),湖南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曾任蔣介石侍從秘書。歷任黃埔軍校教導一團排長、國民革命軍連長、師部代理少校主任,第六軍上校政治主任,南京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科主任等著職務,1999年病死在對岸。

康澤(1904年-1967年),四川人,黃埔軍校三期生,曾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復興社中央幹事、書記,深受蔣介石器重。當時,人所共知蔣介石有兩個「寵兒」:一個是戴笠,一個是康澤,國民黨內稱「康戴二公」。1948年在襄陽被俘,1967年病死於北京。

鄧文儀(1906年-1998年),湖南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曾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曾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秘書。1998年死於美國。

1938年,隨著抗戰形式的發展和需要,復興社全面併入三青團,其下屬的特務處搖身一變,成了「軍統」——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本文由後知後覺吳原創,歡迎關注和評論。

戴笠與蔣介石

鄭介民

相關焦點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發展
    因為蔣介石曾說過「力行哲學」一詞,所以叫「力行社」。想加入力行社,可不容易。每個成員的加入都要經過蔣介石的審批。力行社全部人員僅50多人,核心成員只有13人,人稱「十三太保」: 劉健群、本質上說,復興社純粹是為蔣介石服務的,更像是一個法西斯式的組織。中統和軍統的融合與正式分開。1932年下半年,蔣介石把戴笠的密查組等組織和陳立夫中組部的特務組織融合,成立了以陳立夫為首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 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到底是國民黨的啥子單位
    在我們觀看的眾多國產諜戰片時,常常遇到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往往把人頭都要搞暈。它們到底是啥關係,有沒有區別。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的集權,以加強國家統一,為日後全面抗戰做準備,效仿墨索裡尼的「黑衫黨」,在黃埔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十三太保」的策劃下,組織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復興社(又稱藍衣社),1932年又在復興社內設核心組織力行社,設有一個專門進行諜報活動的特務處,戴笠為處長。
  • 戴笠執掌軍統多年,為何一直都是副局長?你也不看看局長都是誰
    可別說,軍統的那幾任正局長,還真都是戴笠不想惹、也不敢惹的人物。畢竟,這些人比戴笠更加豪橫。軍統的正局長說到軍統,還得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說起。「九一八事變」帶給蔣介石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他突然為自己的權力感到了一絲絲的擔憂。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蔣介石受二戰時期德國軍事思想影響較深,他曾經效仿德國的情報組織「褐衫黨」創辦了復興社。蔣介石創辦的復興社有嚴格要求,骨幹全是自己的黃埔嫡系。在復興社早期,蔣介石指定了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這十三位骨幹又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1932年,復興社正式成立,此後中國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一系列戰事。
  • 戴笠為啥被人叫做老闆,當時軍統的勢力有多大?
    戴笠管理軍統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江湖氣息重,在軍統威望極高,所以老闆這個稱謂也比較適合戴笠。戴笠與軍統1926年戴笠進入黃埔六期,北伐開始後被派往南京搜集情報。1928年開始為蔣進行情報搜集工作,後任復興社特務處處長,借力行社發展特務機構。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陳誠曾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參謀總長和海軍總司令的職位,後雖蔣校長去臺灣,曾擔任副總統,於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去世臺北,終年67歲。「忠將」顧祝同蔣校長的心腹,黃埔時期的戰術教官,陸軍一級上將。
  • 在軍統中,為何大名鼎鼎的戴笠僅是副局長?你也不看看局長都是誰
    一、軍統的來歷 軍統誕生之前,國民黨的特務機構有兩個,一個叫「黨務調查科(處)」,一個叫「力行社」。兩者的監督調查對象,有一大部分是重合的,因此兩個部門的關係十分複雜。為了爭寵,甚至時常爆發內鬥的現象。
  • 本是漁場帳房夥計,最後竟成國民黨四大特梟,蔣介石十三太保之一
    當時國民黨有四大特務組織,一是中華復興社,也被稱為藍衣社,再一個是南昌行營特別行動隊。然後就是軍統和中統,鄭介民所執掌的特務組織便是軍統。可能很多的朋友有疑問,軍統明明是戴笠局長的,怎麼會成為鄭介民的呢?鄭介民其實是戴笠的接班人,戴笠飛機失事死亡之後,由鄭介民接替他成為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軍統局局長。除了軍統局,鄭介民還執掌另一個特務機關。
  • 戴笠遇難後,毛人鳳、鄭介民、唐縱三人爭權,軍統誰主沉浮?
    畢業回國後,鄭介民曾擔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後來在蔣介石的邀請下,鄭介民加入中華民族復興社。1932年3月,鄭介民被選為中華民族復興社幹事,後又兼任復興社特務處副處長,是國民黨十三太保之一。1935年,毛人鳳加入復興社特務處,在漢口擔任武昌行政辦公廳第三科第一股股長,後又擔任特務處機要秘書。1938年,復興社擴編為軍統局,戴笠提拔毛人鳳擔任調查統計局副主任秘書,協助其管理內勤工作。
  • 國民黨的十大元帥,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
    嚴格來說,國民黨的確有「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但是卻不存在「十大元帥」。因為按照國民黨的最高軍銜劃分,最高的軍銜是「特級上將」,其次就是「一級上將」。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分別都有哪些人組成。五虎上將國民黨五虎上將有:顧祝同、劉峙、衛立煌、陳誠和蔣鼎文。「五虎上將」這一稱呼實際上是在中原大戰的時候所起的。
  • 軍統中統同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為何內鬥不止?蔣介石有意為之
    了解國民黨歷史和喜愛諜戰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軍統」和「中統」雖然同為國民黨政府的情報特務機關,但是兩者分屬不同系統,常常在執行任務中互相摩擦,甚至故意從中作梗,破壞對方的行動。更有甚者,直接殺害對方特工。 究竟是什麼仇怨,使得本應是兄弟單位的雙方搞得不共戴天一般?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順口溜怎麼說 十三太保是什麼意思
    《遠大前程》中,十三太保順口溜是:「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  電視劇《遠大前程》再敘上海灘故事,20年代的上海灘,江湖風起雲湧,其中十三太保個個都是傳奇。  1921,軍閥割據、聲色犬馬,每個人都想上位,每個人都要求生。
  • 戴笠的軍統之花(中)
    其時,戴笠是復興社特務處(軍統的前身)處長。復興社的特務喜歡模仿義大利黑衫軍和納粹德國褐衫軍的穿著,藍衣黃褲,故被稱為「藍衣社」。尚孟茵忝列「藍衣九號」。從小隨父軍中長大的尚孟茵,騎車衝鋒、雙槍連發不在話下,還會用無線電發報,每分鐘發104字,更是一個柔道藍帶高手。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瞎子是誰 十三太保瞎子第幾集出現
    劇中的一些列新的任務開始浮出水面,先是十三太保未出面的乞丐和瞎子,接著是三大亨老大霍天洪的原配和老大,相信後面的劇情是越來越精彩了。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 十三太保排名 十三太保中誰最厲害  乞丐:楚天樞,丐幫幫主。
  • 人人都說十三太保,那麼十三太保究竟是何方神聖?
    關於「十三太保」這個名稱,我最早聽說來自於我父親。小時候我父親和我鬧著玩的時候常常會念一句口訣就是:「金鐘罩、鐵布衫、十三太保橫練功。」然後就說我現在刀槍不入了!然後這是我對於十三太保的最深的印象,那麼究竟十三太保是什麼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析。
  • 戴笠領導軍統16年,一呼百應令行禁止,除了手段狠辣還有什麼絕招
    戴笠,蔣介石的得意門生與最信任的人之一,軍統的主要創建者。從1931年復興社(軍統的前身)成立算起,戴笠領導軍統長達16年。 戴笠的組織才能:狠辣與真情都不可缺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國民黨統治下最神秘與恐怖的組織。自戴笠死後,再無一人能夠完美領導這一特務組織,時至今日,臺灣的「國安局」早已不是昔日戴笠領導下的東方「蓋世太保」了。 周總理曾經評價戴笠:「若沒有戴笠,中國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 揭秘戴笠和蔣介石錯綜複雜的關係
    但老蔣回南京後,得知他平時信任的復興社頭子賀衷寒、鄧文儀等,竟擁護何應欽這個別有用心的傢伙以武力解決西安問題,氣得拍著桌子大罵:「我還沒有死,你們就不聽我的話了!」並揚言要取消復興社。對戴笠在這段時間內忠心耿耿的表現,表示讚賞。西安之行,為戴笠日後獨掌軍統大權,奠定了重要基礎。 1938年夏,漢口法租界巴黎街8號戴公館。
  • 國民黨軍統中,為何戴笠僅僅只是個副局長?原來局長都是大人物!
    要是說起軍統的領導人,在人們的第一印象中都是在眾多諜戰劇中,作為軍統頭子出現的戴笠戴局長。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戴笠也不過是軍統的副局長,那麼真正的局長到底又是誰呢?而力行社更像是一個為蔣介石個人服務的私人組織,是他為了模仿墨索裡尼的黑衫黨,專門召集了他在黃埔軍校中的13個主要學生,組成了13太保,主要用於打擊國民黨內部不聽他命令的其他勢力。力行社創立之後,因為成員在行動時多穿藍色便服,所以又被稱為藍衣社,是後來軍統的前身。
  • 此人「一張嘴頂200門大炮」,因反對蔣校長被開除,後被軍統暗殺
    後來孫中山先生將黃埔轉交給了蔣校長,但不曾想到,這一時期的黃埔軍校就變成了私有制。 校長為選取心腹,第一肯定是將學子當中老鄉挑選出來,在各大浙江學子紛紛投入其門下時,唯獨有一個人令校長有點生氣,不但不順暢,反而還處處與之作對,此人就是宣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