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的建立是出於蘇俄的幫助,最初的黃埔軍校就是由蘇俄方出資,而且任派教官,還做了一些列的教學方案,所以在這一時期,黃埔軍校成為了中國繼蘇俄後最優秀的軍校。後來孫中山先生將黃埔轉交給了蔣校長,但不曾想到,這一時期的黃埔軍校就變成了私有制。
校長為選取心腹,第一肯定是將學子當中老鄉挑選出來,在各大浙江學子紛紛投入其門下時,唯獨有一個人令校長有點生氣,不但不順暢,反而還處處與之作對,此人就是宣俠父。
宣俠父進入黃埔就是看著那一副對聯來的:「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而校長違背了建校的初衷,企圖以此「開墾成自己的菜園」,所以宣俠父對此不屑,而且非常憤慨,此次公開與之反對,期間還要求對於學生選舉要公平公正公開,這讓校長覺得是挑釁,於是將宣俠父關禁閉,要他悔過,寫檢討悔過書,可宣俠父義正言辭,說自己無過可悔,校長一聽,這還得了,於是以開除學籍為威脅。
對於開除宣俠父這一消息一出,黃埔各大高級幹部都來說清,總教官何應欽率先過來請求對於宣俠父從輕發落,畢竟這麼好的一個苗子,但是被校長直接決絕,之後軍校代表廖仲愷過來遊說一二,勸說宣俠父服軟,但宣俠父留下14字:大璞未完終是玉,精鋼寧折不為鉤。這一下廖仲愷也是無能為力,最終宣俠父作為黃埔一期也是黃埔自建立以來第一個被開除的學生。而宣俠父走出黃埔校門的那一刻,依舊是抬頭挺胸,沒有絲毫留戀。
宣俠父離開黃埔以後,馮玉祥就看中了他,馮玉祥雖然是一個舊式軍閥,但對於黃埔軍校裡面的出來,而且還是被校長開除的學子有些興趣,賀寬黃埔軍校威名當時赫赫作響,馮玉祥也是非常欣賞蘇俄革命,所以對於這個宣俠父尤為的看重。
宣俠父在馮玉祥手底下幹事,做的有聲有色,被馮玉祥稱讚其為「一張嘴可以頂200門大炮」,這一點上,馮玉祥還是有獨特的眼光,可惜的就是後來,校長北方,形式的逼迫,馮玉祥也不得不搞清理,對於宣俠父而言,也不得不予以「送出去」。
後來宣俠父在西北工作出色,這就引得了特務注意,校長得知之後也是非常氣憤,對於這種事情,決不能任由其,所以指派了軍統暗殺。1938年,宣俠父被秘密暗殺,而這一期間無人得知他下落,直到新中國成立,統特務口中得出,這才知道宣俠父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