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2個「懂事」的行為,暗示長大跟成功無緣?家長不要大意

2020-12-11 鄧朝芬說歷史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但是聽話、懂事真的對孩子的將來有幫助嗎?

太過懂事意味著自我忍讓與缺失,缺乏自己的看法,對小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懂事,很乖巧,長大之後很孝順,但是凡事杯滿則溢,過猶不及,家長的一些錯誤引導就會讓孩子有一些其實太過懂事的做法,反而對孩子的成長 有很多的壞處,對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起到負面影響。

1、總是把「好吃的」讓弟弟妹妹

大的要讓的小的,主人要讓著客人,到別人家別什麼都拿這是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說的話,想要教會孩子禮儀,要懂禮貌。

在孩子把自己的喜歡的東西分享出去之後才誇讚孩子說「寶寶真懂事」,而孩子不然就用「媽媽不喜歡你了」來威脅孩子,過分的強調「謙讓」,孩子想得到的總是得不到滿足,那麼長時間下來之後就會形成一系類的負面情緒,爸爸媽媽是不是沒那麼喜歡我,是不是我不優秀。

2、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放肆,不敢對抗權威

在綜藝《放開我北鼻》裡有一期,噗噗到餐廳吃晚飯,發現沒有自己的凳子,就小聲問了一句:「有沒有小椅子」,可是當時沒人理他。等大人叫他回來,給他加了一把椅子後,他卻突然哭了。

于小彤這時粗暴地斥責他:「別吃了,罰站去,說沒說過不許哭鼻子!」噗噗哭著說:「沒有我的小姨子,我等一會兒再吃。」于小彤說:「那你哭吧,我走了。」

噗噗急忙說不哭了,可他又忍不住眼淚。于小彤生氣地說:「你又哭,走吧,我帶你出去哭。」然後強拉著噗噗,要把他拉出門。噗噗哭著對他說:「我不要去外面,我願意罰站。」

此時節目組出現這樣一行字幕——「難過卻又懂事」。

噗噗這種行為就是在討好于小彤,他內心有委屈,但他更怕大人生氣,於是他一直在試圖強忍淚水,壓制自己的感受。這種懂事讓人心疼。

這樣其實孩子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請求,卻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心思敏感,常常不自覺去猜測對方的想法,擔心被人討厭……,

這樣的孩子,會敏感,多疑,也會很脆弱,生活的會很辛苦。

謙讓固然是個好品格,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只有在尊重孩子這個人的基礎上才能跟孩子形成良好的認知,養成一些好的習慣。

如果是自己心愛的玩具,或者是很喜歡的一件衣服,孩子不想分享,那麼家長完全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不是應該處處都讓孩子學會謙讓。

在一個健康的互動過程中,孩子是不以壓抑自我需求為代價的,他和夥伴「爭」的是自我意願被充分尊重。然後,體會到對方的情緒,願意去滿足對方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讓」出自己的利益,達到共贏的目標。

整個過程中,爭與讓都是發自內心的。如果是為了得到誇獎而做出的虛假謙讓,或者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讓、賭氣做出的謙讓,就背離了快樂共享的目標,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讓孩子主動去分享,而不是被迫的去忍讓。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孩子是否能夠從這個動作中品嘗發自內心的快樂。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如果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科學的早教方法,那麼請你把0~3歲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孩子人格,性格,情緒,獨立意識,責任心,意志力,控制力,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養成上,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品德好,受人歡迎的孩子,這一點就足夠了。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通過故事正確的引導孩子,同時也能夠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孩子是上天送給家長最好的禮物,他是什麼樣的人,將來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關鍵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100個老師,也比不上一個合格的父親或母親。3~6歲是孩子性格特點形成的關鍵時期,請家長抓好這個時機,為孩子鋪好未來的路。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將來可能與成功無緣,家長別瞎開心
    因此,孩子有些行為看似懂事惹人疼,但要注意了,別顧著開心,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將來起到負面影響,家長一定要趕緊幫助孩子改過來」,特別是在家裡,如果有弟弟妹妹的話,就要讓著他們,因為作為大孩子要懂事。特別是在吃東西上,很多父母都會要求把更好、更大份的食物留給弟弟妹妹,並把這種行為稱作為禮貌行為。但實際上這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種偏心的行為。
  • 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暗示長大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每個家長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如果太過懂事的話,會讓孩子心理造成缺失,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家長平時錯誤的教導,導致孩子越來越懂事的同時,也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暗示長大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 孩子有這2個懂事行為,並不見得快樂,家長別沾沾自喜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希望孩子既聽話又懂事,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也招人喜歡。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懂事的孩子他們承受的往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聽話,是父母的驕傲,但不見得孩子有多快樂。
  • 孩子有這3種「節儉」,可能與成功無緣,家長該反思自己的行為
    導讀:孩子有這3種「節儉」,可能與成功無緣,家長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這3種「節儉」,可能與成功無緣,家長該反思自己的行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在這三個方面越懂事,暗示長大越沒出息,父母可別盲目高興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會有意無意地根據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來觀察孩子是不是懂事或者是不是調皮。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能夠反映他的個性特徵,所以家長也確實應該多多觀察孩子。但是孩子的三個行為往往會讓家長誤以為他是懂事的,但其實這個懂事是打引號的&34;,這個&34;暗示孩子情商低。
  • 孩子有這種「節儉」,可能與成功「無緣」,家長該反思自己的行為
    導讀:孩子有這種「節儉」,可能與成功「無緣」,家長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這種「節儉」,可能與成功「無緣」,家長該反思自己的行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這三個「懂事」行為,其實是情商低的表現,家長先別瞎高興
    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能夠反映他的個性特徵,所以家長也確實應該多多觀察孩子。但是孩子的三個行為往往會讓家長誤以為他是懂事的,但其實這個懂事是打引號的&34;,這個&34;暗示孩子情商低。1、不會反抗教育孩子往往要採用觀察法,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的在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一些細節上的或者是一些長期的習慣。這些行為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個性特徵,以及他日後的發展方向。如果一個孩子永遠都是聽話的狀態,不會反抗,那麼有些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很懂事,反而會覺得特別的放心。
  • 孩子經常說以下3句話,暗示長大情商會很低,家長可別大意
    但是這種縱容,往往會導致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情商越來越低。家長們注意,如果孩子經常說以下3句話,那麼就是在暗示孩子長大後的情商會很低,家長一定要狠下心,及時的幫助孩子進行糾正。1、我做不到:一般說這種話的孩子,都很沒有自信,他們的抗挫能力很低,沒有勇氣抓住挑戰的機會,未來甚至會泯然眾人。
  • 李玫瑾提醒家長:孩子吃飯的時候有這3種行為,暗示長大後沒出息
    家長對孩子可以有許多期望,希望孩子能快樂、能健康、能有好成績、有好家庭,但最多的還是想要孩子有出息。因此,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在未來有出息,就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情商,而我國的著名教育學者李玫瑾教授對孩子們的情商培養也十分重視,並且也提醒家長們說:吃飯時有這三種行為的孩子情商低,長大之後容易沒出息。
  • 不怕不懂事,就怕太懂事,孩子的這3種「懂事」行為,家長要警惕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懂事總沒有錯的,但其實家長所謂的「懂事」無非是少給家長找麻煩,是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給出的評價,而對於孩子的終身成長來說,有的時候過於懂事往往並沒有好處,尤其是孩子如果有以下這3種「懂事」的行為,那麼往往會在未來成長後變得反而沒出息,家長一定要警惕。
  • 心理學家:真正懂事的孩子,是被"愛"出來的,家長不妨試試這3點
    心理學家:真正懂事的孩子,是被&34;出來的,家長不妨試試這3點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一般對孩子比較嚴格,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孩子達不到時責罵懲罰孩子,孩子不聽話時不好好跟孩子說,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孩子變得非常膽小,有些家長還怪還,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孩子才變得這樣的
  • 李玫瑾:若家長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很難糾正
    文/小易育兒達人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家裡因為有了孩子,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希望,父母盡心盡力的照顧孩子,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那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呢?
  • 孩子乖巧懂事,家長別急著高興,這類孩子長大後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有句話是這樣的說的:」有的人一生都被自己的童年治癒,有的人卻用自己的一生來治癒自己的童年。」每個家長都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總是很少讓家長操心。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越聽話懂事的孩子,他們的長大後心理就越容易出現問題。
  • 15歲還偷東西:孩子長大自然就懂事,是中國育兒界最大的謊言
    導語"我家孩子還小,還只是個孩子,長大後就懂事了",相信大家在遇到熊孩子,被熊孩子的行為惹生氣了之後,熊孩子的家長都會這樣和大家說。01、15歲還偷東西:孩子長大自然就懂事?苗苗家境不錯,還是家裡的獨生女,平時很受家長的寵愛,她今年15歲,上高中一年級了。這天放學,苗苗決定和她同學玩個遊戲:去小賣部偷東西,誰能成功偷出來一算誰贏。
  •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改正
    有句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這這句話就足夠說明了吃飯的重要性,同時也需要遵守一定的餐桌禮儀。想知道一個人的教養有沒有問題,跟他吃一頓飯就知道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一頓飯裡面可是藏著一個人的教養。孩子在小的時候,雖然會不懂事,但是孩子吃飯這件事情,可是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教養問題和家庭的對這個孩子的影響。
  • 那些很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有時候這種懂事只會不斷告訴自己我不配有,我不能有,我不該想……這不但苦,對於心理健康也很不利」網友留言2:「小時候,我看中了一個玩具,爸爸跟我說「太貴,不買了,可以麼?」我點點頭。我心疼自己,心疼那個不要玩具的小小孩。
  • 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得打,家長千萬不要慣著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也慢慢變得富足,對於孩子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慣養。有些時候我們可以慣著孩子,但是發現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一定要及時的制止,以免長大後難改。朋友家有個孩子可以說是在我們看著下長大的,小時候比較乖。
  • 孩子有這4種行為,暗示進入「仇親期」,家長千萬別「硬碰硬」
    而孩子小的時候,往往還算是比較的聽話,父母也較為省心,到了某一天,有些家長可能會發現原本非常聽話,總是喜歡跟在自己屁股後面的跟屁蟲,秉性突然的大變了。甚至於有時候孩子還會做出一些非常偏激的行為,似乎父母成為了自己的仇人,這讓父母開始有些接受不了。面對孩子的這一做法,有很多家長其實都是無法接受的,一時間有不少家長也是不知道要怎麼處理才好。
  • 想知道孩子長大高不高,不用等長大,這三個部位已經暗示了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很多孩子小的時候,就希望自己能夠長得高高的,這樣看起來也比較壯實,有安全感。家長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不錯的身高,這樣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對未來的擇偶跟工作也會有很多幫助。
  • 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有的孩子相對內向、有的孩子善於思考、有的孩子不太愛說話,但並不能說這些孩子性格有缺陷。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一點,不要把孩子的自卑當成懂事。生活中有一些孩子,他們平時表現出了沉穩和內斂,看上去非常懂事。但是倘若你的孩子有這樣3個舉動,那就要引起重視, 這可能說明你的孩子正在悄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