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角場創智天地工作的白領張玥這些天的午餐有了新選擇。除了步行距離有些遠的萬達廣場、百聯又一城、合生匯,一個聯通江灣體育場和五角場的大型地下商場——太平洋森活天地在國慶前夕正式開業。
這個被稱為上海最大地下商場的商業項目總面積約2萬方,以 「一」字形呈現,全長約500米,連接了地鐵五角場和江灣體育場兩站,方便了區域內的出行以外,也為周邊居民和白領帶來新的消費選擇。
定位親民 餐飲為主
地下商場除了豐富了商業形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便利了地下交通。太平洋森活天地將萬達廣場、百聯又一城等五角場環島的各大商業體以及中環國際、創智天地等辦公樓連接起來,經過政通路、政民路、大學路直到政學路。整個商場共14個出口,現已開放的出口有萬達/巴黎春天、政民路/創智源、大學路/政學路、創智天地二期、江灣體育場、創智天地廣場。周邊人群可以隨時出入,自由在地下穿行,也可快速從地鐵江灣體育場站到達五角場站。
從業態布局上來看,太平洋森活天地內以餐飲業態居多,另有珠寶首飾、服飾箱包、美容美甲、家居用品、兒童體驗等,共約122個品牌。贏商網在走訪中發現,地下商場中還有娃娃機、迷你KTV等新興業態。
與上海大多數地下商場相似,太平洋森活天地內的品牌以個性小店為主,除了星巴克、一點點、茂昌眼鏡等,其他普遍知名度不高,也非全國連鎖店。從消費水平來看,該地下商場內品牌客單價較低,提供較基礎的商品和服務,周邊白領、居民及大學生都是其目標受眾。
消費升級給地下商場帶來危機
雖然地下商場帶來了更豐富的餐飲選擇,不過張玥仍有些不滿意,她告訴贏商網,如果購物自己肯定會選擇百聯、合生匯等大型商場。
張玥提到的問題是大多數上海地下商場的共同特點,雖然價格親民但品質一般。對此克而瑞商業地產副總經理兼諮詢二部總經理陳倍麟表示,地下商場和地上的價值區別很大,因為受限於地下面積、空氣不流通、客源雜亂等因素,成熟品牌一般不會選擇入駐。不過對於一些新成立品牌而言,地下商場具有租金低廉的優勢,且面對更大的客流量,從打廣告、打開市場的角度來看,這是不錯的選擇。
實際上,在城市消費升級的浪潮下,上海很多定位中低端的地下商場的銷售情況受到了打擊。
以人民廣場地鐵站下的迪美廣場為例,上世紀90年代初迪美廣場開業,因價格實惠、商品新奇,深受年輕人喜愛,成為當時的時尚風向標。不過到2013年左右,迪美的營業額明顯滑坡,到2014年客流更是下滑超過五成。分析原因,一個是商場運營時間長遠而沒有變化,讓消費者陷入審美疲勞;還有一點是地面上好商業越來越多,必定取代陳舊無變化的商業。
所以在2015年,盈石「操盤」這一上海最老的地鐵商城,進行調整升級。但商場整體定位並未改變,暫未恢復到當年的輝煌。
另一邊,前幾年「高大上」的靜安寺地鐵站下也開起了地下商場——INSHOP聚集地,打造潮人聚集地。商場內包含創意雜貨店、清酒吧、設計師服裝配飾、買手店、特色禮品店、線下體驗店等,與靜安寺的消費人群相符。
INSHOP聚集地
陳倍麟認為,地下商場與地上一樣,單純的商品售賣已經不具吸引力,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同時,更注重消費環境。所以商鋪要不斷變化,注重場景的打造,也要加入更多體驗型業態。
未來太平洋森活天地能否在不斷變化的商業浪潮中持續保持魅力?這同樣是上海所有地下商場需要考慮的問題,贏商網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