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公益輔導直播課來了!本期主題是「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成因與...

2020-12-16 閃電新聞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第三十四期

直播課程

《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成因與應對》

直播時間

2020年8月29日(周六)19:30

·

專家簡介

張黎,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心理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青島大學(青島)心理與精神健康研究院院長助理,加拿大女王大學心理系訪問學者,主要從事青少年暴力行為、校園欺凌的預防和幹預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來,在《Child Abuse & Neglect》、《心理科學》、《中國臨床心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報》等SSCI一區和CSSCI等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專著2部,參與出版教材和譯著4部。

獲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8)、三等獎(2019),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9)。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項目(2019)、山東省家庭教育重點項目(2017)、青島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2018)等多個研究課題。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教育碩士優秀研究生教師(2018),青島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19)。

內容簡介

分享對校園欺凌發生情況和成因的一些調研結果,和聽眾討論學校、教師和家長在解決校園欺凌問題時應該如何應對。

心理抗疫·在線關愛

觀看方式

職工朋友們,可登陸「齊魯工惠·青島行」APP,第一步:點擊界面中間位置的「心理關愛」版塊,第二步:點擊「公益課堂」活動版塊,觀看精彩直播內容。

職工朋友們,趕快登陸

"齊魯工惠·青島行」APP參與活動吧!

END

來源:市總宣教網絡部

編輯:王子楓

相關焦點

  • 心理公益輔導直播課來了!本期主題是「ABC理論及其在情緒管理中的...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第四十期直播課程《ABC理論及其在情緒管理中的應用》直播時間>2020年10月10日(周六)19:30·專家簡介韓海青:碩士、副教授、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青島科技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授課教師、心理諮詢師、青島市總工會特聘心理專家、青島市心理學會會員、山東積極心理學會會員。
  • 心理公益輔導直播課來了!本期主題是「親子關係的奧秘」 精彩內容...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第二十九期直播課程《親子關係的奧秘》直播時間2020年7月25日(周六)19:30·專家簡介李青紅,新陽光心理研究所負責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青大醫學院研究生人文醫學課程講師心理抗疫·在線關愛觀看方式職工朋友們,可登陸「齊魯工惠·青島行」APP,第一步:點擊界面中間位置的「心理關愛」版塊,第二步:點擊「公益課堂」活動版塊,觀看精彩直播內容。職工朋友們,趕快登陸"齊魯工惠·青島行」APP參與活動吧!
  • 靖西法院開展「反校園欺凌主題法治課」進校園活動
    靖西法院開展「反校園欺凌主題法治課」進校園活動 2020-12-23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治校園欺凌」第一講:中小學校園欺凌現狀和危害——調研數據如...
    校園欺凌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現狀為了解我省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現狀,山東省校園欺凌防治研究中心隨機抽取我省某市多所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七萬餘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小學中,軀體欺凌的發生率為1.5%,關係欺凌的發生率為5.3%,言語欺凌的發生率為10.6%。
  • 預防校園欺凌:南京中小學設學生「情報員」
    揚子晚報訊 (記者 薛玲)近年來,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屢在網絡曝光,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為了更有效地預防此類事件發生,南京鼓樓區寶塔橋街道愛眾家庭成長工作站啟動了預防校園欺凌社會服務項目,首批覆蓋南京曉莊學院附屬中學、濱江中學、濱江小學、象山小學和方興小學。
  • 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為什麼屢禁不止?
    再加上《未成年保護法》中的部分條款對未成年人進行了過度保護,校園裡學生當中出現不算少的「小霸王」、「大哥大」、「大姐大」,於是校園欺凌現象屢禁不止。上傳於網絡,見之於報端的欺凌事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面對這些現象,老師們只能苦口婆心是、和風細雨地勸說教育,甚至連嚴厲批評都不敢用,只能是吃力不討好而又不得不疲於奔命。那麼校園欺凌事件為什麼屢禁不止呢?以下筆者夢溪泛舟做詳細分析。
  • 香港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嚴重欺凌或被警察帶走
    近日,校園欺凌話題再度引發熱議。由於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所以相關話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思考。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香港,看看當香港學校發生校園欺凌事件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或許我們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 銘非教育開展心理健康公益直播課,助力中小學校迎接疫後春天
    為促進中小學心理教育事業均衡發展,認真踐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銘非教育此次公益直播課首先由各地市及縣級學校展開。  此次公益網絡直播課是一次全新的授課體驗,心理專家分別從老師、家長、學生三方立場出發,系統分析了問題出現的原因及解決辦法,不僅為家長和老師帶來了反思及解決思路,同時也使學生群體產生共鳴感到被理解。
  • 公益「微課堂」:校園欺凌的識別與應對(10月10日)
    主題:《校園欺凌的識別與應對》課程內容:1、什麼是校園欺凌2、校園欺凌的識別3、如何發現校園欺凌4、校園欺凌的應對主講人:侯詩宜(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箱庭治療師、四川工商學院心理老師。)目前大多數研究者採用英國倫敦大學Smith提出的欺凌定義:欺凌行為是指有意地造成他人傷害的行為,這種傷害可能是身體的或心理的。在中國,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的對象、邊界並不明確。在欺凌過程中,欺凌者會影響受害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通常膽小怕事、逆來順受,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因此造成惡性循環。
  • 「守護青春——防校園欺凌」服務項目促校園和諧
    由市政府主導推動、團市委組織管理、荷城青少社工機構獨立運作、社會多方參與的2020年「守護青春——防校園欺凌」服務項目,從今年4月至11月底實施,項目共開展主題活動9場,服務對象近1000人;到校園重點開展服務個案7例,服務對象均達到預期的積極轉變;推廣宣傳18次,印發宣傳單及手冊共
  • 預防校園欺凌 ,「守望者」大型公益活動啟動
    第三是多管道,不僅可以尋求法律的幫助,還可以尋求公益機構、心理諮詢師、公共媒體等的幫助。只有旁觀者意識到校園欺凌會產生傷害,他才可能在看到校園欺凌的時候產生制止行為。對旁觀者來說,至少需要做四件事情:第一,旁觀者需要知道什麼是欺凌,什麼是開玩笑,要讓旁觀者知道這是一個公共衛生和安全的問題;第二,旁觀者需要意識到這件事情很重要,具有危險,可能會讓人身體或者心靈受傷;第三,要讓旁觀者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受害者,只有我才能幫助他。
  • 興福鎮中心小學組織收看防治校園欺凌直播講座
    學生居家觀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王向飛 濱州報導  為了及時預防、應對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保障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建設和諧文明校園,10月14日晚,興福鎮中心小學積極組織全體師生和家長收看山東省防治校園欺凌直播講座。
  • 棗莊又見校園暴力 心理輔導是解決校園暴力的重要途徑
    校園,原本是一個寄存美好的地方,但在純真爛漫的校園生活中,一樣隱藏著陽光沒有照射到的地方。近年來,校園暴力頻頻發生,身處於校園漩渦中心的家長、學校有著各自的擔憂與行動。那麼,面對校園暴力,到底應該怎麼辦呢?山東省實驗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韓海萍表示:「一般我們覺得團體輔導的方式,對這兩類孩子進行輔導是幫助比較大。
  • 處理了一些校園欺凌事件後,有些話不吐不快
    在探討校園安全問題之餘,「校園欺凌」這一敏感而帶有一定普遍性的現象更成了輿論場熱議的焦點話題。近年來,類似群毆、辱罵、勒索及其他侮辱性暴力行為時常出現在中小學校園中。筆者在江蘇一家社會服務機構中任職,多年從事校園社工服務,茲就自己接觸到的一些案例,談談社工服務對於校園欺凌事件的意義以及目前尚存的問題。
  • 一例校園欺凌的輔導案例
    我做個案心理諮詢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大部分的來訪者都是家長帶著孩子走進心理諮詢室,我發現我們的很多家長都特別的「明事理」,特別的「講道理」,特別的「友善」,這裡我給這幾個詞加上了雙引號,因為很多時候當孩子產生情緒問題,或者當孩子產生行為偏差的時候,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是自己孩子有問題,是自己的孩子不好,希望心理老師能夠給他們的孩子提供一些心理幫助。
  • 聊城將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陣地網絡
    原標題:聊城將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陣地網絡 教育人士建言將心理健康課納入義務教育水城中學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示範課。(圖片由水城中學提供)近年來,隨著我國中小學校園各種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惡性事件的層出不窮,學校及社會各界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跟誰學上線公益「雲課堂」,推出中小學免費直播課
    來源:新浪證券跟誰學攜手中青報、北京日報上線公益「雲課堂」,推出中小學免費直播課近日,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攜手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等多家平臺共同上線公益「雲課堂」,推出覆蓋全年級、全學科的免費直播課。疫情的發生,按下了中小學和線下培訓機構的正常教學秩序的暫停鍵。由於開學計劃一再推遲,各地中小學生們普遍面臨著在線學習資源不足的現象。為保證停課不停學,在家中也可以享受優質、貼心的教育服務,跟誰學攜手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等多家平臺共同上線公益「雲課堂」,整合優質課程資源,推出覆蓋全年級、全學科的免費直播課,滿足各年齡段的多元化學習需求。
  • 預防校園欺凌,平潭檢察院打出「組合拳」
    不恃強,不凌弱,欺凌構罪要坐牢。被傷害,莫慌亂,觀察求助和報警。見惡行,要舉報,爭做文明好少年!」一首未檢檢察官創作的安全自護童謠,被印在了普法書籤上分發給學生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平潭檢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檢察官已對10餘所中小學2000餘名學生進行了校園欺凌專題講解,讓參觀的學生了解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危害和遇到校園欺凌應該怎麼做。
  • 【微公益】關愛未成年人——對校園欺凌說「不」
    關愛未成年人——對校園欺凌說「不」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及敲詐勒索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被欺負同學會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多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
  • 面對校園欺凌你會怎麼做 這場公益探討會很有意義
    11月22日下午,一場生動的防校園欺凌主題探討會在紹興市塔山中心小學舉行,來自紹興文理學院的張維加教授和兩位文理的學生與現場學生們一起探討了有關校園欺凌的話題。 校園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如今,中小學已經成為了校園欺凌行為的多發地帶,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胆的在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欺凌,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