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nt Cell | 首都師範大學劉良玉/作科所路則府合作揭示光周期介導的染色質開放程度變化具有組織細胞特異性

2021-03-02 植物生物技術Pbj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劉良玉課題組和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路則府研究員合作在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phloem companion and epidermis cells of Arabidopsis leave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光周期誘導成花轉化過程中,染色質開放程度(chromatin accessibility)在葉片維管和表皮細胞中的特異性變化。首都師範大學為該論文第一完成單位,首都師大研究生田昊、李昱儒、王策、徐興文為共同第一作者,劉良玉和路則府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還得到了首都師大李樂攻教授、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傅永福研究員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Franziska Turck研究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開花時間是植物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重要轉變,它與植物的環境適應性和農作物產量密切相關。長期以來,科學家以擬南芥為模式植物,持續關注光周期(指一天中白晝和黑夜的相對長度)、赤黴素、春化、年齡等多條開花時間途徑並開展相應的研究。在光周期開花途徑研究方面,植物葉片被認為是感知日照長度信號的主要器官,基因的轉錄水平調控對於葉片維管組織中開花刺激信號的產生至關重要,而染色質的結構和修飾是決定基因轉錄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植物葉片感知光周期信號過程中,染色質的開放程度變化是否具有組織細胞特異性,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

光周期誘導過程中維管和表皮細胞核的INTACT分選及染色質開放程度和基因表達分析

研究團隊首先構建了擬南芥維管和表皮細胞特異表達分選標記的遺傳材料,利用INTACT(Isolation of nuclei tagged in specific cell types)細胞核分選技術分選富集了高純度的維管和表皮細胞核,並結合ATAC-seq技術檢測不同光周期條件下染色質開放程度變化。在長日照誘導條件下,細胞染色質開放性顯著增強,而維管的染色質鬆散程度變化比表皮中更為顯著,關聯基因在聚類上也體現了細胞功能的特異性。隨後,研究人員結合染色質開放程度和基因表達特徵篩選出功能未知的候選基因,應用遺傳學手段從中鑑定了一個新的開花調控基因TPS9,藉助amiRNA技術發現TPS9在葉片維管組織中具有調控成花轉化的功能。該研究揭示了光周期介導的染色質開放程度變化具有顯著的組織細胞特異性及維管組織在植物營養-生殖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北京市高層次人才項目等資助。

原文連結 :

https://doi.org/10.1093/plcell/koaa043


植物生物技術Pbj 交流群

為了能更有效地幫助廣大的科研工作者獲取相關信息,植物生物技術Pbj特建立微信群,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投稿以及文獻相關問題、公眾號發布內容及公眾號投稿問題都會集中在群內進行解答,同時鼓勵在群內交流學術、碰撞思維。為了保證群內良好的討論環境,請先添加小編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之後我們會及時邀請您進群。小提示:添加小編微信時及進群後請務必備註學校或單位+姓名,PI在結尾註明,我們會邀請您進入PI群



相關焦點

  • 首都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1月4日,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 /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位點的...
    在每一個細胞周期的S期中,一個複製子中只有一個起始位點被激活,並被用以完成DNA複製。近期的高通量測序研究揭示在基因組中,複製域與染色質中普遍存在的結構性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共享了相同的界限,顯示拓撲關聯域TAD是複製域RD的穩定調控單元【3】,並且暗示染色質的結構對於DNA複製起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2:31:0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Kun Zhang小組利用高通量測序方法,揭示了同一細胞中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 The Plant Journal|清華大學孫前文組揭示內含子中異染色質抑制轉錄起始的重要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基因組內含子中轉座子介導形成的異染色質可以抑制非正常的轉錄起始從而調控宿主基因的表達,並闡明相應的分子機制。 真核生物基因組中的轉座子在調控染色質結構、基因表達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對於基因內含子中的轉座子如何調控宿主基因的表達尚不完全清楚。
  • 科學家利用iPSC神經元等位基因特異性開放染色質闡明功能性疾病變體
    科學家利用iPSC神經元等位基因特異性開放染色質闡明功能性疾病變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2:59:56 美國北岸大學Jubao Duan和芝加哥大學Xin He研究團隊,合作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
  • 李國紅課題組揭示RYBP-/YAF2-PRC1複合物和組蛋白H1介導染色質壓縮協同促進H2AK119ub蔓延和繼承的分子機制
    非常規PRC1和H1介導細胞周期間H2AK119ub1在異染色質區域的遺傳真核細胞內,染色質是表觀遺傳信息的主要調控界面。諸多表觀遺傳因子通過調節染色質結構的開放與關閉,控制了基因的表達與沉默,從而維持了不同譜系細胞內基因的差異表達。
  • 非常規PRC1介導的H2AK119ub1蔓延可能受到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
    責編 | 兮真核細胞內,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纏繞1.7圈形成核小體結構,然後核小體串珠經過逐級壓縮形成高級的染色質結構。表觀遺傳因子通過調節染色質結構的開放與關閉,控制了基因的表達與沉默,從而維持了不同譜系細胞內基因的差異表達。
  • 染色質調節劑介導乳腺癌對蒽環黴素的敏感性
    染色質調節劑介導乳腺癌對蒽環黴素的敏感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1 14:49:00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Gerald R.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4:15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 Cell:揭示精卵結合後精子DNA起始解壓縮及染色質重構的重要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單一磷酸化位點突變的精子(P1S9A、P1S43A)在進入卵細胞後仍可被正常解壓縮並發生染色質重構,而不影響雄原核生成和受精卵發育;但磷酸化位點雙突變的精子(P1S9S43A)雖然仍具有精子活性和功能,但其進入卵細胞後不能被有效解壓縮,導致隨後雄原核發育停滯。那麼,SRPK1介導的魚精蛋白磷酸化修飾是如何啟動父源染色質解壓縮重構的呢?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學術前沿】Protein & Cell | 韓家淮/帥建偉合作揭示細胞壞死小...
    細胞壞死是細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病毒感染、炎症反應等過程中具有重要生理學意義,同時在急性胰腺炎、神經退化、缺血性傷害、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腫瘤壞死因子(TNF)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能夠特異性殺死癌細胞並抑制其增殖功能的最強生物活性因子,但由於其還會引起組織壞死,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並對周圍組織造成破壞,從而極大地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1】。
  • 科學家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細胞重編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代表成體細胞「身份」的表觀遺傳記憶擦除,使之重新獲得多能幹性的過程。經重編程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在疾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loop是一種特殊的染色質結構,由RNA:DNA雜合鏈和游離的單鏈DNA組成。R-loop在許多物種中保守存在,且參與調控染色質修飾、DNA複製和基因表達等多種生物學過程。
  • 調節性T細胞性別特異性脂肪組織印跡
    調節性T細胞性別特異性脂肪組織印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5:37:07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Axel Kallies和Ajithkumar Vasanthakumar合作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調節性T(T
  • 新技術揭示細胞核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新技術揭示細胞核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8 12:59:45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Magda Bienko、Nicola Crosetto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GPSeq技術來揭示了細胞核中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 Cell:在細胞分裂時,組蛋白化學修飾也可遺傳,並在維持後代細胞身份...
    這些研究人員說,所有細胞都具有一套相同而又完整的DNA,但是每個細胞經編程後激活或沉默某些基因,從而確定它們是成為心臟細胞,還是成為腸道細胞等其他細胞。圖片來自 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10.009。這項新的研究證實保持細胞身份的機制是基於DNA的包裝方式。人們已知在細胞核中,分子DNA鏈被包裹在核小體(nucleosome)中一組稱為組蛋白的蛋白周圍,所有這一切都位於稱為染色質的較大超結構中。
  • 華南師範大學高彩吉課題組在Molecular Plant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該論文首次揭示了光信號途徑重要轉錄因子HY5與去乙醯化酶HDA9互作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轉錄和表觀遺傳機制。植物細胞存在兩條液泡介導的降解途徑,其中一條經由內吞體分選轉運複合體(ESCRT)調控將泛素化膜蛋白分選到多泡體進而運送至液泡降解,另外一條途徑經由自噬小體將蛋白或細胞器運送至液泡降解。
  • Cell | 破解異染色質細胞核周定位之謎
    關於異染色質的形成和維持機制,近年來有多項研究從染色體結構和相分離的角度進行了闡述(詳見BioArt報導:Molecular Cell | 復旦文波組發現異染色質穩定性維持的新機制;Molecular Cell | 李丕龍/李海濤合作報導組蛋白修飾通過促成相分離來調節染色質區室化的新機制;Nature | 核小體構象變化與異染色質相分離)。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教授團隊揭示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質狀態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教授團隊揭示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質狀態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8-10-13  瀏覽:
  • Genome Biology: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在植物中,RNA介導的DNA甲基化(RdDM)是一種重要的建立全新DNA甲基化式樣和轉錄基因沉默的機制,通過小幹擾RNA(siRNA)與支架RNA(scaffold RNA)的鹼基配對引導DNA甲基轉移酶到特定的位點進行全新DNA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