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養育孩子的辛酸,吃飯這件事肯定繞不過去。很多老母親說起自家孩子吃飯,無不流下兩行獨立的淚水:一行代表不愛吃,一行代表不長肉。(歡迎媽媽們來對號入座)
不過相對於吃了不長肉但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都好的寶寶,挑食厭食的寶寶更讓媽媽們焦慮,畢竟不吃飯就意味著營養跟不上。該怎麼辦呢?"曲線救國"唄!誰家還沒囤過鈣鐵鋅、益生菌之類的營養補充劑啊。
· 食慾差、脾胃差≠益生菌
益生菌可謂是在寶寶的日常飲食中佔據半壁江山的神奇存在,好像寶寶的腹瀉、便秘、過敏等問題,都能和益生菌搭上邊,特別是遇上寶寶食慾差、消化不好等情況,益生菌更是被安排去"打頭陣"。
需要明確的是,益生菌確實有用,但並不能作為"萬能藥"給寶寶吃,即使不產生副作用,它也是超級費錢的存在(有這錢給寶寶買點益智玩具,不香嗎)。
如果媽媽們擔心寶寶食慾和腸胃問題,可以帶寶寶去做個腸道菌群檢測,看看寶寶缺的到底是哪種益生菌,諮詢醫生是否會因此造成寶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問題,然後再"對症下藥"。無論何時,相信醫生和科學,總是沒錯的。
此外,益生菌的選擇也需要媽媽們睜大眼睛,認準國家批准的這7個菌種和9個菌株號。注意不要與市面上出售的寶寶們愛喝的乳酸菌飲料混為一談。
· 不長個?鈣鐵鋅到底該怎麼補
沒有一個當媽的不想讓寶寶"百毒不侵",健康成長。但因為食慾差,媽媽們就想當然的以為寶寶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都沒能得到補充,於是就將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充劑往家裡搬,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鈣、鐵、鋅。
補鈣
作為最大的"背鍋俠",缺鈣成了盜汗、磨牙、出牙晚、不長個等一切問題的元兇。
但實際上,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所需鈣的參考攝入量(0-6個月,200mg/d;7-12個月,250mg/d;1-3歲,600mg/d),孩子們日常攝入的奶或食物,就已經能為寶寶提供足夠的鈣來源。
比如常見的芝麻醬、蝦皮、河蝦、豆腐、捲心菜之類的食物,其含鈣量就不錯。如若寶寶嚴重挑食,則可採用奶製品進行進補,要知道,奶製品(包括鮮奶、酸奶、奶酪、配方奶等)中也含有豐富的鈣。就拿現在很多媽媽選擇的藍河綿羊奶粉為例,其天然乳鈣含量是牛奶的1.5倍,天然乳鈣更容易被寶寶吸收,所以只要寶寶每天攝入足夠的奶量,則無需額外補鈣。
補鐵
相對於每個媽媽都熱衷於補鈣,補鐵這塊反而容易被忽略。其實,母乳餵養的寶寶在6月齡後,通過母乳獲取的鐵儲備已經消耗的所剩無幾,若不及時從輔食中獲取,就很容易缺鐵。而寶寶長期中度缺鐵會造成食慾下降、抵抗力下降、影響智力發育、記憶力減退、發育遲緩、情緒不高等問題。
所以,補鐵才是媽媽們該正視的方向。一般來講,當寶寶添加輔食後,除了選擇富含鐵的米粉外,還可以逐步地、有計劃地安排寶寶吃一些富含鐵的紅肉肉泥(牛肉、羊肉、豬肝等),以及一些富含鐵的蔬菜泥(幹黑木耳、幹紫菜等)。另外,補鐵口服液也是不錯的選擇。
補鋅
鋅作為一種輔酶,有激發身體內特定酶的活性、維持人體代謝平衡的作用。
但需要明確的是,人體對鋅的需求量特別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鋅參考攝入量,0-6個月,2mg/d;7-12個月,3.5mg/d;1-3歲,4mg/d。寶寶從食物中就能獲取足夠的鋅,而且日常生活中還有補鋅大拿——牡蠣,以及小麥胚芽粉、山核桃、香菇等富含鋅的食物,皆可為寶寶提供足夠的鋅。
如果寶寶挑食,其每天必須攝取的配方奶,也是很好的選擇。比如前面提到的藍河綿羊奶,鋅含量就有3.2mg/100g,在同品類中相當優秀,已經成為很多媽媽的上佳之選。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如果寶寶確實挑食嚴重,媽媽們的確需要根據科學的方法進補,但相比每一項營養補充劑的繁瑣,營養全面的配方奶粉確實是很多媽媽的不二之選。不過在選擇配方奶粉的過程中,也需要確保孩子能消化吸收,除了部分額外添加益生元成分的奶粉外,更推薦選擇天然小分子結構的藍河綿羊奶粉。
要知道,綿羊奶的脂肪球顆粒平均直徑比牛奶小三分之一,更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此外,藍河綿羊奶天然A2蛋白和更多中短鏈脂肪酸,不僅能達到呵護寶寶腸道的作用,而且對寶寶更加親和自然,不易上火和過敏。這也是很多媽媽願意選擇全羊乳配方的藍河綿羊奶的原因,畢竟中國人一直有"藥補"不如"食補"的傳統。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在孩子小的時候,身體健康肯定在父母心中排第一位,因為只有強壯、健康的身體,才是孩子們長大成才、實現夢想的基石。所以媽媽們才會對各種營養補充劑選擇"寧濫勿缺"的態度。但在這個術業有專攻的時代,媽媽們也要保持理智、相信科學,東補西補,不如食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