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口下逃生的馬拉拉:塔利班說除了殺她別無選擇

2020-12-25 騰訊網

17歲的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最年輕得主。

  17歲的巴基斯坦馬拉拉·尤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和印度著名反童工勞動的活動者凱拉什·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共同分享了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時代》周刊在10月10的報導中寫道,「直到兩年前,15歲的馬拉拉只是一名的和朋友一同搭乘校車的博客博主。那是2012年10月9日,當塔利班武裝分子闖入馬拉拉所乘坐的校車並向她的頭部射擊後,讓她從一名網絡名人變成了一個國際組織的象徵。」

  很難相信年紀17歲的她有如此成就——包括她從槍傷中恢復以及獲得諾貝爾獎——只用了兩年的時間。但是其實馬拉拉的故事早在她因被暗殺事件而舉世聞名之前就開始了。

  馬拉拉1997年出生於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而她對於教育的熱愛源於父母的鼓勵。馬拉拉的父親齊亞丁(Ziauddin)為男孩女孩們開設私立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對抗在巴基斯坦的性別歧視。

  齊亞丁曾對英國《衛報》表示,「我的父親教導了我的兄弟和我,但是他沒有把我的姐妹送到學校去。」

  「我認為這是不公平的。」

  當馬拉拉出生的時候,齊亞丁以普什圖族(Pashtun)女英雄的名字給她命名。他在一場有關他女兒的TED演講上,他說道,「不要問我我做了什麼,要問我沒做什麼。」

  「我沒有束縛她的翅膀。」

  2012年,艾琳·貝克(Aryn Baker)曾在《時代》周刊上寫道,年幼的馬拉拉會坐在他父親的學校裡為10歲孩子開設的課堂裡。

  「馬拉拉父親開設的學校裡一位親密的朋友和老師發現,當時兩歲半的馬拉拉坐在10歲孩子的課堂中。這位因為擔心成為塔利班的目標而要求匿名的老師說,這個有著褐色大眼睛小女孩沒說什麼,但是『她可以傾聽,而且不覺得無聊』。」

  「當她長大了,她總是班級裡的第一名,老師認為,『她是一個有著非凡能力的普通女孩。但是她從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特殊之處。』」

  2008年,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塔利班取得了斯瓦特地區(Swat region)的控制權,禁止女童接受教育。同年,有超過400所學校被關閉。齊亞丁把馬拉拉帶到了白沙瓦(Peshawar),就在那裡,她發表了名為《塔利班為什麼敢奪走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How Dare the Taliban Take Away My Basic Right to Education?)》的著名演講。當時她才11歲。

  2009年,馬拉拉以Gul Makai的筆名開始為BBC(英國廣播公司)寫博客,講述在塔利班控制之下的生活,以親身經驗批判塔利班禁止女孩上學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動。就在她開始寫博客之後的沒幾天裡,所有女校都被關閉了。

  回顧她博客上的內容,似乎都是對不詳的伏筆。

  「在我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聽到一個男人說『我要殺了你』。」

  「我加快了腳步,過了一會,我回頭看了下這個男人是否還在跟著我。但是所幸的是他正在講電話,他肯定是在威脅電話那一頭的人。」——2009年1月3日。

  2009年12月,齊亞丁正式公開了馬拉拉的真名。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危險的舉動。

  斯瓦特地區的塔利班的一名高級指揮官兼發言人曾在2012年對《時代》周刊表示,「我們不想殺她,因為我們知道這會使得我們在媒體上的名聲變壞。但是沒有別的選擇。」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區,一所當地女子高中的校車奔馳在鄉間小路上。

  車駛出明戈拉城大約一英裡,兩個男人把車攔下,衝了上來,其中一個人掏出槍問道,「你們中誰是馬拉拉?」但是沒人做聲。馬拉拉的同學Shazia Ramzan對《時代》記者表示,「我們什麼都沒說,但是我們一定是看她了,因為他槍擊了她。」

  而之後,她的故事已經被世人知道了。在她遭到槍擊的9個月後,她在聯合國發表了著名的演講。

  「他們以為子彈將會讓我們沉默,但他們失敗了。那一沉默中響起了成千上萬的聲音。恐怖分子以為他們能夠改變我的目標,阻止我的理想。」

  「懦弱、恐懼與無助已經死亡。堅定、力量與勇氣誕生了。」

相關焦點

  • 16歲少女馬拉拉讓極端分子懼怕 曾遭塔利班槍擊
    馬拉拉因控訴塔利班暴行、倡導女童平等受教育權利而為全世界所知。英國前首相布朗稱她是「勇氣和希望的象徵」。  在父親鼓勵下寫博客  馬拉拉的故事要從2009年說起。當時塔利班控制著馬拉拉的家鄉斯瓦特地區,他們禁止民眾從事娛樂活動,並嚴格限制女子接受教育。而此時只有12歲的馬拉拉卻勇敢地為英國廣播公司(BBC)烏爾都語網站撰寫起了博客,記錄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
  • 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歷史上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
    父親的堅定信念影響了馬拉拉整個成長曆程。2009年1月15日,塔利班發布教育法令。炸毀了100多所女子學校,並發布法令稱2009年1月15日起,禁止女孩上學。身為斯瓦特國家和平委員會主席的齊亞丁,冒著死亡的威脅對抗塔利班,拒絕取消學校正常的教學。在父親的鼓勵下,時年12歲的馬拉拉開始公開反對塔利班的限制。她組織成立馬拉拉教育基金會,幫助斯瓦特的窮困女孩上學。
  •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尤薩夫扎伊很爽快地接下了這個任務,他在自己的班上問:「有誰願意寫這樣一個博客?」  一個女孩自告奮勇,但第二天,她卻告訴他,父母認為這太危險了,不準她這樣做。其他孩子的家長也有著一樣的擔憂。最後,尤薩夫扎伊向BBC推薦了自己的女兒。那就是馬拉拉。  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想到,馬拉拉會因為這個博客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而後,又因此遭到塔利班的報復,差點送命。
  • 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如果一代人沒有拿過筆 就會拿槍
    成功襲擊她之後,塔利班宣稱對此事負責,但表示馬拉拉是代表「黑色魔鬼歐巴馬」的美國間諜。TTP還稱,馬拉拉和他們對著幹,要是她逃過一劫,一定會再想辦法把她幹掉。倡導女性受教權的她記錄了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馬拉拉是個出色的學生,她有著橄欖色的皮膚,濃密的眉毛和一雙澄澈的棕色眼睛。11歲時,她就開始匿名在BBC的烏爾都語網站上撰寫博客日記,筆名叫Gul Makai,普什圖語中是矢車菊的意思,同時還是當地很多民間傳說中女英雄的名字。
  • 《我是馬拉拉》
    《我是馬拉拉》封面資料圖內容推薦《我是馬拉拉》一個關於勇氣和夢想的故事。這是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和英國知名戰地記者克裡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馬拉拉自傳。16歲的女孩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因倡導女性受教育權利而慘遭武裝分子槍擊頭部,但是,她奇蹟生還。本書記錄了馬拉拉在艱難處境中,如何堅持上學,堅持抗爭的艱辛歷程,同時也講述了在她頭部遭受槍擊後如何頑強生存下來的勵志故事。
  • 郭一鳴:馬拉拉獲和平獎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
    我當時覺得,哇,一個小女孩得獎了,後來我一想她為什麼得獎,政治正確。 為了自己的教育的權利,為了人權,為了基本的一些學習的一些權利,面對的就是幾乎是拿生命來捍衛這樣一種權利的。 盧琛:對她的肯定也是對於全球這種教育平等的一種重視。 解說:在遭到塔利班槍擊之後,她仍然勇敢面對,她的榮譽與影響力也成為挑戰塔利班的利劍。
  • 《我是馬拉拉》共讀分享 | 2019,我們一起讀
    1997年7月12日,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斯瓦特河谷(Swat Valley)一個普什圖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年輕的馬拉拉不僅僅為自己爭取受教育的權利,她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持做著「事業」——為兒童受教育的權利而奮鬥。
  • 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獲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人民網伊斯蘭瑪巴德10月10日電 (記者 楊迅)為女童爭取教育權而遭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和印度兒童人權活動家薩蒂亞爾希10日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兩人之所以獲獎,是因為他們幫助受壓迫的年輕人進行抗爭,並為兒童爭取受教育的權利。
  • 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馬拉拉傳記《我是馬拉拉》簡體中文...
    2012年10月9日 因為不懈地爭取受教育權,馬拉拉在乘校車回家途中,遭到武裝分子近距離槍擊,生命一度垂危,但她又奇蹟般地生還、康復,走上了為爭取女性的受教育權而不懈奮戰的道路。2012年11月10日 聯合國決定將7月12日(馬拉拉的生日)定為「馬拉拉日」。2013年7月12日 邀請馬拉拉到聯合國發表演說,這是她被槍殺後首度公開演說。
  • 像馬拉拉一樣為「她」而戰-青年參考
    就在前一天,校長接到了陌生組織的警告,要求他關閉學校,否則就會殺了他。但她們對知識的渴望超越了這些障礙。    在推翻塔利班統治多年後,阿富汗女孩仍在苦苦掙扎著爭取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有些獲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有些則停滯不前。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儘管阿富汗如今有約250萬名女孩上學,但真正能固定上課的明顯少得多。
  • 最年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遇襲後首次返鄉
    人民網訊 據法新社報導,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周六3月31日重返巴基斯坦,這是她2012年遭塔利班槍襲後首返家鄉。 法新社報導稱,馬拉拉乘坐巴基斯坦軍方直升機從伊斯蘭瑪巴德抵達斯瓦特的明戈拉鎮。
  • 諾獎得主馬拉拉6年後重返巴基斯坦,曾因提倡兒童教育遭暗殺
    諾獎得主馬拉拉6年後重返巴基斯坦,曾因提倡兒童教育遭暗殺 馬拉拉海外網3月29日報導,在2012年遭到塔利班暗殺險些喪命的近6年後,當地時間29日,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將出版繪本 在新書中描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年輕的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擁有著不平凡的一生。1997年,她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的斯瓦特縣,以爭取婦女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聞名於世。也正因為這些言論和行為,她被塔利班鎖定為目標。2014年,馬拉拉因「為受剝削的兒童及年輕人、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權利抗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該獎項歷史上最年輕的得主。
  •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7歲的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託尓比約恩·亞格蘭10日宣布,把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兒童權利活動人士凱拉什·薩蒂亞爾蒂和馬拉拉·尤薩夫扎伊,以表彰他們反對壓制兒童和青少年、為所有兒童爭取教育權所進行的鬥爭。   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馬拉拉成為了歷史上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
  • 《我是馬拉拉》:如何閱讀一本書
    誰是馬拉拉?我是馬拉拉。而這,就是我的故事。我是馬拉拉,我的世界改變了,但我一如既往。初識馬拉拉,是因為知曉她寫了和《安妮日記》一樣性質的戰爭日記,是她以17的年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於是,我的書櫃裡也有了一本《我是馬拉拉》。
  • 繪本書分享:馬拉拉•優素福扎伊,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的故事
    馬拉拉因為提倡女童受教權,2012年在故鄉巴基斯坦上學途中遭到塔利班槍手射殺,雖然傷及頭部但奇蹟似地存活下來。從此走上了為爭取女生男生受教育的路程,並在世界為他們發聲演講。但是他的爸爸看著她的眼睛,心裡充滿了愛。馬拉拉的爸爸開辦著一個男生和女生都可以接受教育的學校。從小馬拉拉就和年長的哥哥姐姐們一起在教室裡聽爸爸上課。她也會學著爸爸的樣子站在空蕩的教室裡當老師。
  • 馬拉拉父親尤薩夫扎: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 為女性權利奮鬥是畢生...
    2012年,他的大女兒馬拉拉被近距離槍擊,為了支持女兒的活動事業,他們一家人搬到了英國伯明罕。2014年,馬拉拉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新作《放她飛》(Let Her Fly)是齊亞烏丁·尤薩夫扎對自己生活的記述,以及他為兒童獲得平等教育權、機會、社會和政治認同所做的鬥爭。《衛報》:在馬拉拉遇襲後,你的生活已經為許多人所知了,你在這本書中補充了什麼?
  • 馬拉拉:一個老師一本書一支筆 就能改變世界
    [導讀]馬拉拉因為在斯瓦特山谷地區積極鼓吹婦女受教育權,於去年遭到塔利班分子野蠻的報復性槍擊,幸大難不死。《我是馬拉拉》一書將於今年秋天發行。馬拉拉因為在斯瓦特山谷地區積極鼓吹婦女受教育權,於去年遭到塔利班分子野蠻的報復性槍擊,幸大難不死。《我是馬拉拉》一書將於今年秋天發行。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翻譯並全文刊載優素福扎伊小姐的聯合國講話,並在此道一聲:生日快樂,馬拉拉!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小姐在聯合國總部的講話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 《我是馬拉拉》:還可以這樣閱讀一本書
    細細思來,可分為這幾類:以書中主人公為題,如《甄嬛傳》《高老頭》;以文章中的原句為題,如《我是馬拉拉》,此名既提到文章主人公,又和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我是馬拉拉」相吻合,讓人一見就忍不住思考為何要強調這句;以書中重要事物(住宅、裝飾物、景物、地名等)為題,如《呼嘯山莊》《茶花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