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最年輕得主。
17歲的巴基斯坦馬拉拉·尤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和印度著名反童工勞動的活動者凱拉什·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共同分享了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時代》周刊在10月10的報導中寫道,「直到兩年前,15歲的馬拉拉只是一名的和朋友一同搭乘校車的博客博主。那是2012年10月9日,當塔利班武裝分子闖入馬拉拉所乘坐的校車並向她的頭部射擊後,讓她從一名網絡名人變成了一個國際組織的象徵。」
很難相信年紀17歲的她有如此成就——包括她從槍傷中恢復以及獲得諾貝爾獎——只用了兩年的時間。但是其實馬拉拉的故事早在她因被暗殺事件而舉世聞名之前就開始了。
馬拉拉1997年出生於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而她對於教育的熱愛源於父母的鼓勵。馬拉拉的父親齊亞丁(Ziauddin)為男孩女孩們開設私立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對抗在巴基斯坦的性別歧視。
齊亞丁曾對英國《衛報》表示,「我的父親教導了我的兄弟和我,但是他沒有把我的姐妹送到學校去。」
「我認為這是不公平的。」
當馬拉拉出生的時候,齊亞丁以普什圖族(Pashtun)女英雄的名字給她命名。他在一場有關他女兒的TED演講上,他說道,「不要問我我做了什麼,要問我沒做什麼。」
「我沒有束縛她的翅膀。」
2012年,艾琳·貝克(Aryn Baker)曾在《時代》周刊上寫道,年幼的馬拉拉會坐在他父親的學校裡為10歲孩子開設的課堂裡。
「馬拉拉父親開設的學校裡一位親密的朋友和老師發現,當時兩歲半的馬拉拉坐在10歲孩子的課堂中。這位因為擔心成為塔利班的目標而要求匿名的老師說,這個有著褐色大眼睛小女孩沒說什麼,但是『她可以傾聽,而且不覺得無聊』。」
「當她長大了,她總是班級裡的第一名,老師認為,『她是一個有著非凡能力的普通女孩。但是她從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特殊之處。』」
2008年,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塔利班取得了斯瓦特地區(Swat region)的控制權,禁止女童接受教育。同年,有超過400所學校被關閉。齊亞丁把馬拉拉帶到了白沙瓦(Peshawar),就在那裡,她發表了名為《塔利班為什麼敢奪走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How Dare the Taliban Take Away My Basic Right to Education?)》的著名演講。當時她才11歲。
2009年,馬拉拉以Gul Makai的筆名開始為BBC(英國廣播公司)寫博客,講述在塔利班控制之下的生活,以親身經驗批判塔利班禁止女孩上學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動。就在她開始寫博客之後的沒幾天裡,所有女校都被關閉了。
回顧她博客上的內容,似乎都是對不詳的伏筆。
「在我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聽到一個男人說『我要殺了你』。」
「我加快了腳步,過了一會,我回頭看了下這個男人是否還在跟著我。但是所幸的是他正在講電話,他肯定是在威脅電話那一頭的人。」——2009年1月3日。
2009年12月,齊亞丁正式公開了馬拉拉的真名。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危險的舉動。
斯瓦特地區的塔利班的一名高級指揮官兼發言人曾在2012年對《時代》周刊表示,「我們不想殺她,因為我們知道這會使得我們在媒體上的名聲變壞。但是沒有別的選擇。」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區,一所當地女子高中的校車奔馳在鄉間小路上。
車駛出明戈拉城大約一英裡,兩個男人把車攔下,衝了上來,其中一個人掏出槍問道,「你們中誰是馬拉拉?」但是沒人做聲。馬拉拉的同學Shazia Ramzan對《時代》記者表示,「我們什麼都沒說,但是我們一定是看她了,因為他槍擊了她。」
而之後,她的故事已經被世人知道了。在她遭到槍擊的9個月後,她在聯合國發表了著名的演講。
「他們以為子彈將會讓我們沉默,但他們失敗了。那一沉默中響起了成千上萬的聲音。恐怖分子以為他們能夠改變我的目標,阻止我的理想。」
「懦弱、恐懼與無助已經死亡。堅定、力量與勇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