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是王安石《傷仲永》中的經典文言詩句,古今中外有多少「神童」和仲永一樣,因未接受到合適的教育而斷送前程。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華裔男孩,名叫陶哲軒,他1975年出生在澳大利亞,爸爸媽媽都是香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爸爸是一名兒科醫生,媽媽是一名出色的數學教師。年僅2歲的陶哲軒就表現出了傲人的數學天賦,對數字十分的敏感。他父母為了開發他的天賦,將他送到了一所私立小學,因為年紀尚小,無法在學校做到生活自理,很快被遣送到幼兒園。
為了不影響兒子的天賦發展,他母親開始在家教他學習數學。7歲時,別的孩子還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但陶哲軒已經開始學習微積分了。8歲那年,還報名參加了美國高考數學科目的測驗,在滿分800分情況下,一舉獲得了760分的好成績,要知道,普通的高中生都很難達到這個分數。
13歲那年,他獲得了世界奧數比賽金牌,14歲被弗林德斯大學破格錄取,17歲獲得該校碩士學位,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是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式教授。在他31歲那年獲得了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茨獎」。
異於常人的天賦
陶哲軒在數學方面展現出來的成績轟動了全世界,很多人都很好奇他的智商到底有多高,在經過測試後,他的智商高達230,已經遠遠超過了愛因斯坦的165分,為我們常人的智商也只有130分左右。
母親的教育方式
僅僅智商高是不一定成材的,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高智商有天賦的孩子,在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和自我墮落後,與眾人無異。他能有今天的成績,和母親的正確教導是分不開的。
自我提升
小時候的成績離不開母親的引導和督促,長大後能獲得更大的突破,和他自身對數學的興趣和鑽研精神是分不開的。他勇於創新,不斷進行自我提升,這才是他成功路上的關鍵。
可能會有網友覺得:說了這麼多,還不是個外國人。是的,他的爸爸媽媽在他還沒出生前,就從香港移民到了澳大利亞,他是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甚至在他第一次回到國內時,也並沒有表現出異常的興奮。
但是,從他的成就中,我們能看得出,中國人的血脈是不比歐美人差的,我們差的就是後天的教育提升。建國以來,我國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吾輩當自強」,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定會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以上就是這期的全部內容啦,陶哲軒的事例,對你有什麼觸動嗎?
我是位原創教育作者,每天都會分享積極向上、有觀點、有邏輯的內容,關注我,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