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我們經常能看見這樣的孩子,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一說話就緊張害怕,而且聲音也特別小,通常我們會給這樣的孩子定義為「性格內向」。那麼孩子膽小怕生,真的就只跟性格有關係嗎?
孩子「怕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先天的性格內向,平時在家中可能也不愛說話。長此以往,可能會發展成社交恐懼症,在公開或社交場合中,孩子都會感到焦慮,不願意與陌生人接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遺傳和家庭教育。
1、基因遺傳
由於基因遺傳,很多孩子的內向都是源於父母。這種性格的孩子小的時候不喜歡與其他人交流,長大後也可能產生交流上的困難。父母應該多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逐漸敞開心扉,可以主動交談。
2、經常受到父母的恐嚇
有些父母深知一件事物的可怕性,為了避免孩子接觸,他們就會將事物的恐怖程度放大。這種恐懼從小在根植在孩子心中,在他們長大後,便難以再改變。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在平時的教育中,他們更多的是在傳達一些消極的情緒。孩子深受這種情緒的困擾,缺乏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又怎麼能變得積極樂觀呢?
3、家長工作忙,陪伴孩子時間少
很多孩子由於父母工作和生活繁忙,因此沒有時間與孩子做足夠的接觸和交流,缺少父母的關懷和關心這樣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因此容易脆弱,變得膽小自卑,見到陌生人往往容易怕生。
那麼對於孩子膽小的情況,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小時候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如果你的孩子膽小怕生,那麼你就更應該多陪伴孩子。父母平時多陪孩子玩耍可以增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還會增加孩子的膽量,對孩子膽小怕生有很大的緩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