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問,你們說的那些養育孩子的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怎麼辦?
我想,我們必須要正式地介紹一下上瀕地這位大人物了!
成長顧問
成長顧問,是上瀕所獨有的一個教育角色,也是上瀕課程、營地不同於其他機構的靈魂人物。
成長顧問,也是上瀕招聘要求最嚴格的一個崗位,必須要求心理學或教育學背景經歷,而且要做專業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支持。
成長顧問,他們到底在做些什麼呢?我們來看看成長顧問的記錄~
小玲,初二,在讀少年常青藤活書閱讀課程。
進入青春期的她,很多事情都希望自己獨立做主,但家人嫌棄孩子動作慢就替代她完成或者催促她。
小玲在被催促的時候經常發脾氣,家庭成員不理解她為什麼發脾氣,特別困惑向我求助。
我和小玲的爸爸媽媽都見過面,他們都是非常溫和、偏內向的人,對女兒也非常疼愛,以我的工作直覺,有如此溫和體貼的父母,孩子一般不會羞於表達自己的需要。
直到一次面談,我跟小玲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姥姥溝通後才發現問題所在。姥姥是一個脾氣直爽,操持家務、與人溝通各方面能力都很強的人,看到外孫女動作慢就特別著急,有時乾脆直接替代外孫女做。
在教育方面姥姥和小玲爸媽意見不太一致,小玲爸媽希望適當放手,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姥姥忍受不了,看不下孩子動作太慢。
我的工作重點開始轉向姥姥,對姥姥提出我的困惑:「你們期待孩子像大孩子一樣,學會生活自理,獨立交往,但你們對待孩子就像對待嬰兒一樣,因為嫌慢包辦替代一切,她要從哪裡獲得成長機會呢?」
一向強大的姥姥第一次承認自己錯了,老人的勇敢讓我非常感動。姥姥意識到代替或催促孩子並不能幫助孩子,反而害了孩子,姥姥逐漸改變自己的態度。
我和小玲也通過談話確認了八項「獨立宣言」,分別代表她希望在生活、學習、交往方面獨立做主的事情,家人只在需要的時候幫她。
跟小玲談完後,我似乎看到一隻鳥兒終於突破囚籠,揮著翅膀飛向屬於她自己的天空。
小慄,三年級,在讀少年常青藤世界通識課程。
小慄爸爸是公司高管,平時工作非常忙,偶爾也會出差。媽媽是家庭主婦,照顧小慄的生活起居和學業生活。
來到上瀕時,媽媽最希望解決的是小慄寫作業拖拉磨蹭的問題。
第一次面談,我請爸爸和媽媽同時參加或者分別約時間單獨談話,如果家裡常住人口有爺爺奶奶輩,我也會跟他們隨意的聊聊。
因為,家庭中一個問題的發生,往往跟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關,人人有份。長期的工作經驗也使我發現對於同一個問題,爸爸和媽媽看待問題的視角通常不一樣,我希望全面了解他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媽媽認為孩子寫作業磨蹭是因為孩子態度不端正,專注度有問題,寫一會就東摸摸西看看,基於這樣的認知媽媽焦慮又生氣。
爸爸認為寫作業不是什麼大事,孩子的生活除了學習,還有身體健康、娛樂、遊戲、朋友,這不是什麼問題。
此外,基於我和孩子前期建立的親密關係,我又約了孩子單獨聊天,我希望從孩子的角度聽聽他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比如他怎麼看待寫作業這件事,他寫作業遇到了什麼困難嗎,對於寫作業這件事他有成就感嗎等等。
從全面角度進行了解後,我把所看到的全面視角和畫面分享給父母。
有意思的事情是,當我幫助父母看到更全面的實際情況後,改變就會發生。
父母通過我和孩子的談話,了解到原來孩子在寫作業上遇到了困難,學校最近換了新老師,新老師比較嚴厲,講課速度也非常快,小慄課上還沒理解透徹,所以寫作業特別慢。
但因為爸爸回家晚,他又不敢向媽媽求助,擔心媽媽批評他上課不認真聽講,所以小慄遇到困難也沒有辦法。
媽媽恍然大悟,原來孩子寫作業不全是態度問題,還有能力問題,媽媽知道原委後開始主動關注孩子的困難,並提供幫助。
東東,二年級,在讀少年常青藤世界通識課程。
東東每天放學後會到託管班完成課後作業,一天,託管班孩子小虎的爸爸告訴東東媽媽,說想要給小虎換託管班,因為東東老是打他。
東東媽第一時間詢問東東,東東說小虎喜歡大聲喊叫,大聲唱歌。東東覺得小虎太吵,一開始好言相勸,小虎不聽,然後東東就動手打了人。
東東媽聽完,跟東東說無論如何都不能動手打人,可以再想辦法。
東東再次解釋說,自己跟他說了好多遍都不聽,別人說他也不聽,都忍著,可是自己不想像別人一樣忍,才動手打了人。
聽到這,東東媽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說再動手打人就扣你的零用錢!
這下子東東更加生氣,狠狠地把媽媽的自行車推倒了。
聽完東東媽的描述,我第一反應是東東做得真棒呀,特別為他感到驕傲。
我跟東東媽說:「你看,東東希望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這個需求多正當合理呀!
他一開始也好好跟小虎說了,可小虎沒反應,東東一定是感覺到自己都好言相勸了,小虎還這樣,同時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加上努力未遂的挫敗,一下子就會特別生氣,最後採用拳頭來解決了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東東需要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和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都是合理的,他嘗試克制自己的情緒並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了。只是自己的努力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他最後才選擇了使用拳頭來表達,當然這個行為是不對的。」
東東媽媽聽完有些恍然大悟,說:「哎呀,我都沒有看到東東做得好的一面,也沒有嘗試去理解他合理的需求。」
東東兩次跟媽媽解釋自己已經提醒過小虎好幾次了,可是並未得到媽媽的理解,反而媽媽說如果再打人就扣零用錢作為懲罰。
東東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和得到公平對待的心理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他會覺得我已經努力了可是媽媽沒有看見,分明是小虎先不對的,不光如此,未來有可能受到扣零用錢的懲罰,這太不公平了!
不被理解和不被公平對待下的雙重憤怒,最終通過推倒自行車的方式得以表達。
最後,我幫助東東媽媽定一個小目標——幫助東東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學會合理的表達方式,讓東東的憤怒找到出口的同時又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並帶著媽媽反覆練習,媽媽終於掌握了可以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的辦法。
這些,就是上瀕成長顧問工作的不同畫面。
當一個家庭進入到上瀕後,都會有一名專業的「成長顧問」來服務家庭,陪伴孩子和父母的成長。
成長顧問會通過面談、電話、簡訊、郵件等多種形式和父母進行溝通和互動,幫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幫助學員更好的成長
成長顧問通過持續觀察學員在課堂或營地活動中的表現,全面了解學員,幫助學員確認成長的方向,設計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最終促使學員達成成長目標。
幫助父母成為教育專家
成長顧問關注的不僅僅是學員本身,環境也是影響創造力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們也致力於通過顧問服務調整學員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家庭環境,幫助父母了解學員的成長需求,提供專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成長顧問會通過溝通(面談及電話)、周期報告、針對性教育建議等方式和父母一同成長,讓父母成為「教育專家」。
所以,如果用一個詞總結,成長顧問給這些家庭提供了什麼幫助,那麼可以說成長顧問,就像是家庭的「第三隻眼」。
作為家庭的局外人,成長顧問以第三隻眼幫助家庭的成員看到被他們忽視的盲區,從而促進家庭成員互相理解,更好的解決問題。
表面上看起來,孩子每周只是到上瀕來上課,然而,上課的背後,還有這麼多細緻入微的工作。
相信你現在可以想像,為什麼孩子會如此喜歡上瀕的課程,因為每個孩子在上瀕,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受到如此重視的個體。
所以今天必須為我們可親可愛可敬的成長顧問們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