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4種方法告別自律性差,做一個行動者

2020-12-16 華恩時間

對於很多人來說,好像什麼道理都懂,但做起事來不盡人如意,在知道與行動之間仿佛隔著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我們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計劃看一本書,手機卻好像和手黏在了一起。我們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制定運動計劃,卻躺在沙發上暴飲暴食。

我們明明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卻總是在做相反的事,反覆的告誡自己行動,要養成好習慣,堅持去做一件事,最後卻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為什麼會存在知易行難的情況?我們知道做一件事,本質上是動力與阻力的博弈,那麼你不去做一件事,無論背後有什麼原因,最終,一定是因為做事的收益比不上成本。

今天為大家總結了四個遠離知易行難的方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

一、拋棄漫無目的的思維

我們很多次告訴自己要行動,要自律上進,不能荒廢時間,做起事來卻我行我素,完全把計劃拋之腦後,原因就是我們的思維是無法落空的,一定得有一個焦點。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白象效應,給你5分鐘的時間什麼都可以想,就是不能想白象,結果卻是白象在腦海中怎麼趕都趕不走,背後的原因就是我們只能控制自己想什麼、做什麼,卻不能控制自己不想什麼、不做什麼。

改變壞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一個新的行為去代替他,並持續不斷地產生動力,你對生活一定有某些期待,也一定有某些需求不能滿足。

當你想要滿足某個需求後,不妨想像一下這些需求滿足後的情景,越具體越好,場景越具體,對你的激勵就越大,描繪出這個場景以後,就要對其進行分解,這就是我們之前文章中提到過的大目標與小目標,逐個的再去攻克,就有了正確的方向。

二、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

很多人給自己制定了過於複雜的計劃,過於複雜的計劃會使你內心感到畏懼,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今天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偶爾一兩天沒有完成任務,就會成為壓力,讓你感到壓迫感,使心情沮喪,導致難以堅持下去的情況發生。

更好的辦法就是,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通過一點點的積累,慢慢對其進行優化改造,最終實現制定的目標。一點點的積累可能花費的時間更長,但是完成的可能性會更高。

三、用產出倒推行動

習慣之所以無法堅持,一部分是因為缺了獎勵這一環,變得難以持久的運轉下去,讓自己獲得反饋和成就感就能夠增加堅持下去的動力。

產出不一定是具體的產物,也可以是虛擬的比如滿足感、虛榮心,也可以是別人的感謝、認可和稱讚。他們會不斷強化你的存在感,使得你能夠持續努力。

四、以量化代替定性

把收益和風險量化,用量化的思路去思考事物,量化的東西是最直觀的,也是最容易讓人信服的,能夠直觀的看到收益和成本,就能夠成為不斷鞭策你前進的動力。

總結:

這四種方法就是在給我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實現自己行為目標的空間,通過自我激烈和外界的刺激來改變自己的觀念,最終做出正確的行動。

知道與行動之間的確隔著一座很難逾越的大山,但是很難逾越不代表無法逾越,只要我們想提升、方法對,就一定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平常我們總聽到別人說起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這些人的潛臺詞其實是:我知道我要控制脾氣,我知道早睡早起對身體好,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知道該這麼做,但就是做不到,所以還是算了。很多人沉溺在這個邏輯中,心安理得地維持現狀,不願做出行動去改變。這個邏輯聽起來很合理,但其實漏洞百出,最大的漏洞就是:你真的懂了嗎?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市場部同事最近在和客戶談兒童劇的合作,他問我宮西達也老師的繪本《你看起來很好吃》,主要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好和客戶交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這句話再熟悉不過了,在做兒童教育的三年裡,不少家長找我推薦繪本,每個故事似乎都要總結出一個道理。類似」以後你也不能撒謊,知道嗎?「回家要好好做作業,和故事裡的小熊學習知道嗎?」
  •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說這句話人一定過得不好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你有什麼辦法嗎?」聽到這樣的詢問,是否有些熟悉?你身邊或者你自己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候?這句話其實暗藏了一個前提假設,就是「道理我都懂」。如果你一直在思考後半句「就是做不到」,並且陷入了僵局。那建議你要反過頭來想想前一句「道理我都懂」。
  • 指導技術:老師,你說育兒道理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怎麼辦?
    文|花姐姐「老師,你講的道理我都懂,我知道對孩子發脾氣不好,我知道要肯定孩子,我知道要自我成長,但是就是做不到,怎麼辦?」這是作為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一類來訪者。「遇到這樣的來訪者,往往會讓我們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不覺會想起《甑寰傳》裡皇后的那句臣妾做不到啊。像這類來訪者,我們應該如何指導他們呢?首先,我們來分析這類來訪者的特點,他們都有清晰的目標,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也想要改變,但是遇到了改善行為困難,能量比較低,無法行動起來。
  • 心理學家:自律性差的人想要養成好習慣,有這樣幾種方法
    可以說,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習慣中度過的。著名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個人是否卓越,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否有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這道理很簡單,很多人也確實為此付出過努力:鍛鍊身體,早睡早起,健康的飲食,或是其他一些讓自己變好的生活方式。
  • 《認知覺醒》——如何破解「道理都懂,就是不做」?
    《認知覺醒》的作者告訴我們,原來在舒適區和困難區之間,還有一個拉伸區。「拉伸」這個詞乍聽之下就覺得很像在運動之前做的熱身動作是不是?沒錯,拉伸區的概念就像是從靜止狀態逐步開始進階地小幅度運動身體,以免劇烈運動帶來的損傷。這就是運動員比賽前都要做準備活動,身體如此,大腦也是如此。
  •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怎麼辦?
    有父母問,你們說的那些養育孩子的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怎麼辦?我想,我們必須要正式地介紹一下上瀕地這位大人物了!成長顧問,也是上瀕招聘要求最嚴格的一個崗位,必須要求心理學或教育學背景經歷,而且要做專業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支持。成長顧問,他們到底在做些什麼呢?
  • 虛心接受批評,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
    我們都知道要虛心接受批評這個道理,然而能夠做到並且做好的人寥寥無幾。很多人即使在成年以後,面對別人的批評,做出的回應仍和孩童時代毫無二致——逃避、反抗或者被迫接受,而這些回應和虛心接受批評相比都相差甚遠。 為什麼虛心接受批評這麼難做到?
  • 道理我們都懂,卻始終做不好產品
    因地制宜地實施方法論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我曾經認真學習了別人做內容運營的方法論,依然很難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完美。所以,我開始認真思考: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卻始終做不好產品?我想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處在前兩個級別,更多人尚處在第一級別。我認為第三級別的產品經理,就是那種用基因來記憶道理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直覺。
  • 一篇小學生作文走紅朋友圈,小學生都懂的道理,大人卻做不到!
    一篇小學生作文走紅朋友圈,小學生都懂的道理,大人卻做不到!最近,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寫的作文走紅朋友圈。他寫的是關於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為。不能亂扔垃圾,這是一個小學生都懂的道理,而作為家長的大人們卻做不到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小學生寫的作文。
  • 孩子自律性差,父母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既簡單又實用
    孩子缺少自律性,一直都是困擾許多父母的問題,不知道主動學習、寫作業時三心二意、不按時睡覺、懶得運動等等,都是孩子經常出現的問題,這就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自律性差的表現,孩子更是如此,看電視沒完沒了、喜歡吃的東西總是吃不夠,其實這都是正常現象。
  • 孩子自律性差,怎麼辦?
    孩子自律性差,怎麼辦?孩子寫作業寫一會就去玩,一拿上手機就玩的停不下來,我們開始發愁孩子的自律性這麼差,究竟怎麼辦?自律性與自尊水平、價值感是緊密相關的。孩子的價值感高,自尊水平高,自律性就好,孩子的價值感低,自尊水平低,自律性就差。怎麼建立價值感呢?就是你要讓孩子知道,他是有價值的,他是有能力的,他是可以自己解決很多問題的,他的自尊水平才會高。在價值感的建立過程中,避免出現對孩子習慣性打擊。
  • 總是知道卻做不到?搞清楚這4點,讓行動力翻倍
    其實幾千年來,知易行難都是困擾人們的終極疑惑之一,每次分享文章時,也會有讀者留言說:你說的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所以,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行動力這回事。雖然阻撓每個人堅持行動的原因有很多,但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四點。
  • 中產媽媽的焦慮和朋友圈: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說白了,就是害怕搶跑的副作用。最後她無奈地和我說,「道理我都懂的,就是做不到呀。」當我們代替孩子去做他們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其實也妨礙了孩子的行動自由,這種不必要的幫助,給孩子的自然發展帶來障礙。於是,有些為孩子安排好設計好的看似完美的人生,遭到孩子成年後的報復性反噬,因為那真的不是孩子發自內心喜歡的路,只是按照家長意願,硬著頭皮走,翅膀足夠硬的時候,就開始反抗了。
  • 抑鬱的人其實什麼道理都懂,為什麼?
    抑鬱的人其實什麼道理都懂,為什麼?心學的創立者,明代大儒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理論,他認為知道了不見得能做到,能做到才算是真正知道了。學生中也普遍存在者一聽就會,一做就錯,一考就砸的現象,究其原因,表面好像明白了,但並沒有真正理解,所以做不出來。NBA巨星科比每天凌晨起來練習投籃,一早上練習幾千次,多少年堅持下來,他的基本功相當紮實,球場上多人防守,都能把動作做出來得分,這就是反覆重複的結果。
  • 養孩子的自律性?這些方法簡單又有效!
    自律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做過研究,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自律性都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孩子自律是需要依靠父母的培養。關於培養孩子的自律性,爸媽需要抓住關鍵期。孩子在3到4歲會經歷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叫做秩序敏感期,這個時期對於孩子培養自律是非常合適的。那麼什麼是孩子的自律?
  • 動漫反派的自白:你們說的道理我都懂,但臣妾做不到啊!
    ,幾乎每次的敵人都能被他給洗腦了!靠著心靈毒雞湯,愣是將敵人給說哭了,不是自我反省就是立場動搖!已經被毀掉的木葉村以及幾乎死絕的村民,竟然都全部復活!反派自白:你要是喝過毒雞湯,你也變我這樣!不是介紹自己的過去,就是嘲諷男主,要麼就是將自己的底牌透露給豬腳!好像不說幾句全身就特難受!反派自白:你以為我想啊,不這麼說的話,誰能知道我的價值觀!不這麼劇透的話,豬腳不就沒機會翻盤了麼!
  • 你做過最傻的事,就是對孩子掏心掏肺地講道理
    就是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覺得已經把道理,方法都講的透透的了,他給你的反饋也是,他明白了。但等著,再次遇到相同的事情的時候,他依然還會犯同樣的錯誤。記得在聽正念養育課程時,有這樣一句話,孩子的我明白了,不等於他真的明白了。為什麼呢?《全腦教養法》一書中,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 夜讀| 你什麼道理都懂,所以一事無成(有聲)
    網際網路時代,海量的信息和資訊每天都撲面而來,天文地理,醫學養生,學習方法,娛樂八卦,人生道理,只要你想,你可以隨時獲得最全面,最權威的資料,我們仿佛一下子變成了通曉萬物的人。聽到什麼觀點和道理,我們都不覺得新鮮,別人一張嘴,我們早已準備好「那個我知道」,「這個我聽說過」,「你說的我都懂」 來回應對方。
  • 孩子什麼道理都懂,可就是學不進去,怎麼辦?
    這個男孩什麼道理都懂,也知道老師、家長都是為了自己好,也知道自己該學習。但就是學不進去。孩子的品質不壞,人也聰明,但就是不學習,可把家長愁壞了,到底要怎麼辦?這樣類型孩子的問題出在家長的身上了。孩子的品質不壞,證明家長小時候對孩子的教育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