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自律性差的人想要養成好習慣,有這樣幾種方法

2020-12-14 悲傷的昔拉

習慣是一個人長期的行為方式,是某種行為的重複。可以說,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習慣中度過的。著名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個人是否卓越,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否有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道理很簡單,很多人也確實為此付出過努力:鍛鍊身體,早睡早起,健康的飲食,或是其他一些讓自己變好的生活方式。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無論是放棄原來的壞習慣,還是培養出一個好習慣,整個過程都極其痛苦。尤其讓人感到挫敗的是可能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後的結果仍然是失敗而歸。

我們經常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的毅力不強,自律性差,或是周圍的環境影響。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難道只有那些有毅力,自律性強的人才能變得更好?其他人就註定一無所成?

當然不是,我們只是用錯了方法。其實找對了方法,改變一個習慣就跟學自行車一樣簡單。它並不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律。

心理學家認為,影響我們養成習慣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只要有針對的去解決它們,那就很容易成功了。

01

失去興趣

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在你頭腦裡形成想法,並為其付出努力的開始階段,也一定是你對它興趣最大的時候。這時候你的內心充滿鬥志,完全不認為自己會半途而廢。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興趣逐漸減退。你開始感到吃力,再抬頭看看目標,依然遙遙無期,於是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動力,隨後嘆息一句自己意志不堅,停下了腳步。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保持這個興趣。有一種辦法是把整個計劃分成若干個小部分,然後在每個階段的成功之後給自己一份獎勵。

02

忘記執行

某人為了減掉肚子上的贅肉,決定每天晚上做30個仰臥起坐。

她最開始的3天每天堅持不懈,第4天到家之後倒頭就睡,把這事忘了。第5天又繼續做,第6天看韓劇哭得太傷心又忘了,第7天……

總之,她除了開始的3天認真執行,後來就總是斷斷續續,慢慢的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件事的持續性得不到保持,那帶來的成就感也就大打折扣。而養成一個習慣的過程,恰恰又非常需要這種成就感。

避免自己忘記執行的方法很多,比如在手機上設置下日程提醒。

03

對阻礙因素估計不足

有一句話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無論你想要戒除壞習慣,還是養成好習慣。我們在行動之前都要充分預估將要面臨哪些阻礙。

只有事先了解這些,在心裡有了承受這些困難的準備,你才不會在問題出現之後措手不及,進而影響計劃的執行。

你準備戒菸,那事先就要了解戒菸之後會出現哪些戒斷症狀。

只有這樣才能在戒斷症狀出現之後淡然處之,而不是惶恐焦慮,甚至做出「抽一根煙壓壓驚」的事來。

04

目標不切實際

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的目標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制定計劃。

一個害怕刺激,心臟不好的人還非要養成看恐怖電影的習慣,那顯然是不合適的。

總之,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想做出一些改變,在行動之前請多思考,多做一些準備。

參考資料:

《如何改變習慣》

相關焦點

  • 孩子自律性差,父母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既簡單又實用
    孩子缺少自律性,一直都是困擾許多父母的問題,不知道主動學習、寫作業時三心二意、不按時睡覺、懶得運動等等,都是孩子經常出現的問題,這就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自律性差的表現,孩子更是如此,看電視沒完沒了、喜歡吃的東西總是吃不夠,其實這都是正常現象。
  • 父母課堂: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不要說孩子,就連我們成人每天喊著減肥、戒菸,想著練英語,不斷提升自己,現在怎麼樣了,堅持的又有幾個呢?事實上,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尚未形成時,父母做出一些努力,掌握一些方法,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比成人自己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更容易。只要家長用心,孩子養成自律,帶娃也能省時省力,又省心。
  • 讓大腦基底核儲存新的迴路,養成好習慣
    就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有多重要,相信每位家長都知道。可是,好習慣不是那麼容易養成的,而想要改掉已經形成的壞習慣,培養出新的好習慣,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家長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方法,大多是靠再三提醒和催促,讓孩子反覆練習,但大多數人都發現效果不好。
  • 藉助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堅持寫作的好習慣,搞定作文難題
    感覺想要讓孩子養成一個新的好習慣,或者鍛鍊一個新的技能,有種難如登天的無力感。為什麼壞習慣總是像狗皮膏藥一樣,特別容易被沾染上,還總是甩不掉;而那些羨慕已久的好習慣卻百般努力都無法養成呢?1 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養成好習慣這麼難!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受益一生,娃將來有出息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家也給制定一些規矩,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那麼將來也會很省心。作為家長,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成才的,因此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也為了減輕我們的教育負擔,必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如果孩子沒有養成好習慣,那麼以後不僅是學習不好,而且進入社會,也可能沒有辦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 這6個好習慣,越早養成,對孩子以後的人生越有利
    成功的習慣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動力,好的習慣會讓人一生受益。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人的習慣大多都是在幼年時養成的,貫穿一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重視孩子哪些良好習慣的培養呢?
  • 心理學家:不需毅力也能養成好習慣,這種方法很有效卻鮮為人知
    養成好習慣,大多數人都覺得很難。比如說:鍛鍊30分鐘。我斷斷續續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想要養成每天跑步30分鐘的習慣,但總也不成功。原因多種多樣:白天工作累成狗,實在跑不動步了;外邊30度的大太陽,一跑一身汗,還是呆空調房裡舒服;有點感冒腦袋疼,休息兩天再跑步吧;......
  • 養孩子的自律性?這些方法簡單又有效!
    自律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做過研究,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自律性都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孩子自律是需要依靠父母的培養。關於培養孩子的自律性,爸媽需要抓住關鍵期。孩子在3到4歲會經歷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叫做秩序敏感期,這個時期對於孩子培養自律是非常合適的。那麼什麼是孩子的自律?
  • 想要孩子養成好習慣,有這幾個妙招,家長你知道嗎?
    這些問題,你家孩子有沒有,估計大多數家長都碰到過。習慣的成因:哪裡有獎賞,就會停留在哪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壞習慣容易形成,但是好習慣卻很難養成,為什麼呢?因為獎賞的強化。這樣的操作老人基本無法察覺,但是一段時間以後,護理長發現老人越來越多與其他老人交往,而不再找護理人員了。護理長所用的辦法就是正強化。老人需要的獎賞就是關注,只有她跟其他老人交朋友,自己尋找樂趣時,她才會得到讚賞和關注,那麼久而久之她就會將被獎賞的行為固定下來。
  • 養成這些好習慣 讓孩子受益一生
    那麼,孩子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自立自強的習慣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先試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慢慢再給孩子提供和創造動手的機會。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所以應該讓他在很小的時候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當有一天你放手的時候就不會過於擔心,他自己也不會恐懼。
  • 孩子自律性差,怎麼辦?
    孩子自律性差,怎麼辦?孩子寫作業寫一會就去玩,一拿上手機就玩的停不下來,我們開始發愁孩子的自律性這麼差,究竟怎麼辦?自律性與自尊水平、價值感是緊密相關的。孩子的價值感高,自尊水平高,自律性就好,孩子的價值感低,自尊水平低,自律性就差。怎麼建立價值感呢?就是你要讓孩子知道,他是有價值的,他是有能力的,他是可以自己解決很多問題的,他的自尊水平才會高。在價值感的建立過程中,避免出現對孩子習慣性打擊。
  • 孩子自律性為什麼很差?應該怎麼辦?
    自律的人更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在面對誘惑時能更好地審時度勢,懂得拒絕,成就更好的人生。 一、生理的影響 孩子形成自律性差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處於發育階段,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處於不完善的階段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誘惑,他們沒辦法像大人一樣,說停就能停住,便往往約束不住自己。
  • 培養孩子有耐心、堅持,學會三個方法,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這樣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有人幫忙,養成很多的壞毛病。其中無法堅持只是其中之一,孩子造成這樣也是家長教育出現問題。第一個方法:家長做好榜樣的作用很多孩子出現焦躁、沒有耐心的行為,很多都是模仿家長。家長和孩子長時間相處,家長平時的一些語氣、生活習慣都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從家長的日常中學會家長的習慣,想要孩子變得有耐心,有堅持。
  • 學會這七個方法,幫你輕鬆養成好習慣
    每個人一生裡所做的95%的事情,其實都是受習慣影響的,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那麼培養一個新習慣,要多久呢?也許很多人會告訴你是21天,但其實培養一個新習慣所發揮的時間可以是任意的,從一兩秒到幾十年都不等。接下來木子為你分享七個方法,讓你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 培養孩子好習慣捷徑有2點,第二點很重要,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培根身為父母,我們除了要教會孩子學習讓孩子掌握知識之,更要教會孩子做人,幫孩子養成諸多好習慣,好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 【乾貨實用帖】助你的孩子輕鬆養成好習慣
    文|尹建莉   主播|一米距離我們都知道好習慣對於人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養成好習慣呢?其實培養習慣的原則應該是「順應自然,適當推動」這八個字。前四個字是培養者應有的心理基礎,看不見卻非常重要,決定行為的大方向;後四個字是具體做法。
  • 有一種「別人家的孩子」叫海清兒子,「曬作業」出圈,自律性極強
    丹尼爾今年14歲了,在書法、繪畫方面有很大天賦,又精通遊泳,非常出色,也一直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丹尼爾寫作業從來不需要父母操心,有一次,海清回到家想要邀請兒子和她一起玩一會新買的棒球,結果兒子說:媽媽我一會寫完作業再陪你玩,好不?你先去休息一下!
  • 培養孩子自律性,這三個方法要學會,家長記得要收藏實踐
    前言:在紛擾的網絡時代中,大家面對的東西很多眼花繚亂,有些人對自己放鬆要求,導致釀成很多過錯,所以自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對於孩子,我們更要從小培養他的自律性。一切的好習慣,都應該從幼年時期開始培養,這樣才會印刻在骨子裡。
  • 想要孩子養成好習慣,不能全靠自律,還需要這3點「助攻」
    一旦沒有照做你就懲罰我,我不想再這樣了!」可以看出,孩子其實在這樣的自律生活中感受到的是壓力和痛苦,而不是喜悅。這樣的自律不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反而讓孩子產生了牴觸情緒。自律在孩子的習慣養成中的作用孩子的很多好習慣都是可以通過自律來養成,比如我在高中住宿的之後,才發現很多人清晨刷完牙吃早飯之前不會喝一杯白開水,而每天早晨一杯白開水。對我來說就像每天早上要刷牙洗臉一樣習以為常,是不需要刻意去堅持就能做到的事。可見,自律可以幫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
  • 21天能不能養成一個好習慣?別傻了,從原理上一次性給你講明白
    你覺得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多長時間?市面上有很多關於XX天養成好習慣的課程,有說10天的,還有說一個月的,其中最讓人信服的是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這背後主要是一個美國的醫學博士麥克斯威爾·馬爾茨提出的,在他的研究中,他發現改變心理意象需要至少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