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飯也需要「儀式感」,提升儀式感的神器,寶媽都在用這些

2020-12-20 拜託了爸媽

媽媽們為了能抓住寶寶長高黃金季節,可是費了不少勁兒。每天想著法兒給寶寶做各種輔食,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吃的更好一些。但如果你有一個「飯渣」寶寶,那真的是每次吃飯就像是一場耗時持久的戰爭,難得很!

不過,也有一些媽媽們,不僅能讓寶寶乖乖吃飯,而且還能讓寶寶吃飯吃出儀式感。

實名羨慕的同時,快來get一下她們的同款神器吧:

1、嬰兒餐墊

讓寶寶乖乖吃飯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寶寶意識到「吃」是一件有趣的事兒!畢竟,如果將「吃」變得更有趣的話,那好好吃飯就根本不是啥難題了。

所以,一開始吃飯的時候,不必要非得要求寶寶吃好。即使是玩著吃也不要阻止。讓寶寶用手抓食物,既能鍛鍊手指協調性,還能更好地感知食物,愛上「它們」。

很多寶媽在這個時候,會用到這款寶寶一次性餐墊。無紡布+吸水紙設計,可以充分地吸收油脂和水分,再加上PE防水膜,隔離髒汙。不讓寶寶每一次自己吃飯,都變成災難現場。

而且,四邊有強力粘貼固定,能夠有效防止移動。再加上萌趣的圖案點綴,每一次吃飯都可以吃出滿滿的儀式感。

餐墊也比較輕薄,每次孩子吃飯的時候,鋪上一張,即使弄得再髒,也不用每次都清洗餐盤了,簡直是媽媽們的福音。不僅如此,它還很容易摺疊,如果帶著寶寶出門吃飯的話,摺疊幾張帶出去,在外面也能輕鬆hold住寶寶吃飯。

2、輔食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給孩子做出更多更具有顏值的輔食,輔食機是必不可少的。

boboduck嬰兒輔食機不僅擁有完美的顏值,還非常有「才華」。蒸攪一體,360度蒸汽立體環繞,能讓食物受熱更加均勻,充分保證食材的營養。

根據寶寶吞咽能力的不同,它還能通過旋轉按鈕調整攪拌的次數,隨時調整不同的顆粒大小,給寶寶更好的口感。採用美國Tritan材質的攪拌杯,純度高,耐衝擊力更強,安全性高,而且透光度也很好,輕鬆掌握食材變化。

3、兒童餐具

別以為寶寶小就好糊弄,他們也是一個小「顏控」。吃飯過程中,如果稍有不喜歡的,就算你花費再大的力氣,他們也不會買帳的。所以,寶寶的餐具就一定要選擇顏值高的。

比如好孩子這款兒童餐具注水保溫碗,萌趣、鮮豔的貓頭鷹圖案就深得寶寶喜歡。

注水保溫設計,再加上下面的吸盤,既可以很好地保證寶寶吃飯過程中的安全,而且就算時間長也能夠充分保溫。畢竟寶寶自己吃飯的話,這些是必須要考慮到的。

它採用的是雙耳對流設計,既能讓寶寶很好地握緊飯碗,又能夠儘快排出空氣,使注水更加順暢。

兒童餐具中,除了吃飯需要的碗,如果孩子年齡較小,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可以吃水果的牙膠。

螺旋式推進設計,可以很好地將水果扭成泥,從咬袋上的圓孔中推出來,寶寶就可以咬著吃了,非常的方便。

有粉、藍、綠、紫四種顏色可供選擇,有顏值更實用。而且所有的部件都可以拆開,清洗也比較方便,使用時間長,性價比高。

有了這些高顏值神器,既保證了寶寶的進食有營養,又充滿儀式感。在讓寶寶乖乖吃飯的同時,還能吃好飯哦!寶媽,這些輔食必備工具,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寶寶吃飯也需要「儀式感」?營養師為你支招讓寶寶愛上吃飯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學習生活有著這般那般的問題,歸結原因就是孩子的成長缺乏儀式感。因此,想要寶寶好好吃飯,餐前準備很重要,寶寶吃飯也需要「儀式感」!對於剛剛添加輔食的小寶寶來說,什麼是餐前「儀式感」?具體來說就是餵食前要做好餐前準備,吃的時候保持愉快的氣氛,讓寶寶體驗「吃」的樂趣。儀式感,讓寶寶從此愛上吃飯!
  • 張天愛在家吃飯也要穿晚禮服,是儀式感還是作?啥時候需要儀式感
    所謂的儀式感,也就是昨天過的和今天不一樣,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張天愛說自己在家中吃飯也要穿上晚禮服,很多網友就覺得張天愛真的是太作了,沒必要這樣矯揉造作。 其實,儀式感本身沒有錯,儀式感也是讓我們生活增加幸福感的一種方式。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過分的儀式感其實會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生活中,到底是不是需要儀式感呢?
  • 萌娃做這事儀式感滿滿,如何提升孩子儀式感,讓孩子幸福一生
    導語: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經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孩子的童年生活如果沒有儀式感,就少了許多難忘的時刻,失去很多歡樂。近日,來自廣東省深圳市的一位寶媽發布了一段孩子喝藥時的有趣視頻。孩子喝藥時儀式感滿滿,視頻中孩子先閉眼做出「氣運丹田」的動作,然後慢慢睜眼、端莊地舉起藥杯優雅的喝藥。
  • 可能與儀式感有關,今天寶媽做好準備了嗎
    寶貝挑食不愛吃飯,可以說是許多家長遇到十分頭疼的事情,難道是自己做的飯菜不合寶貝胃口,還是說寶貝們身體健康出了障礙。總之,發生在寶貝身上的任何一絲變動都會時刻牽動著家長們的心。可是經過調整之後,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發現你的寶貝是否依然不買單,那麼怎樣才能讓寶貝愛上吃飯不挑食,下面給家長們傳授一下小訣竅吧!
  • 安以軒挺孕肚給大寶慶周歲,場面豪華,網友:滿屏的儀式感
    南方:吃飯慶祝,送紅包問過一些生活在南方的寶媽們,大家都表示在南方過周歲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一般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吃個飯,給孩子熱鬧一番,抓周也是可有可無。長輩們會給寶寶封個紅包,以表示喜慶之意。對於給孩子過周歲這件事,寶媽群也有寶媽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周歲搞這麼氣派,實在沒什麼必要,孩子啥也不懂,還勞民傷財!但也有網友在安以軒給大兒子周歲宴的評論說:「滿屏的儀式感!」
  • 可能與儀式感有關,今天寶媽做好準備了嗎
    多不代表精緻寶媽們為了讓寶貝們吃得營養多樣化,經常會每餐都做好多的蔬菜、魚蝦等食物,認為這樣就能保證孩子成長的日常需要。吃飯按時有規律小孩子不吃飯的一大原因往往歸結於日常生活的一些習慣,例如一些孩子對於吃飯是沒有概念的,即使吃飯從來也很好與爸媽在一張餐桌上吃飯,基本上都是被家中長輩或者父母,拿著碗追著孩子,用勺子投食的方式。
  • 我們的生活需要儀式感
    這似乎是每個人起床都要做的事,像一種特殊的儀式,只要這樣做了,就會立馬清醒,並收穫一個好的心情。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居民在吃飯前都會說一句,我要開動了!難道是在嚇唬餐具裡躺著的那一塊快壽司嗎?是為了不讓它們害怕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嗎?其實這是他們吃飯前的一種特殊儀式,一來是為了感激食物,已念食物的來之不易。
  • 生活神聖而充滿儀式感,營造生活的儀式感,打造高幸福感的孩子
    儀式感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關你是什麼身份,你都可以去追去更加美好的生活,給自己儀式感。儀式感是人們對漫長生活的堅信和嚮往、期待,儀式感使人們是對生活中的快樂和幸福感受更加深刻,讓人們更加幸福和快樂。二、為何生活中需要「儀式感」?
  • 愛她,請給足她儀式感
    如果有我能想到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懶因為儀式感很花心思和時間如果只是享受儀式感我相信沒人拒絕孩子更加不會拒絕如果一個人願意給你滿滿的儀式感如果你願意給一個人滿滿的儀式感那一定是真的愛用點點滴滴的儀式感100本的精讀這本身就是一件無比有儀式感的事情而且戲精媽媽還可以給這件已經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再加砝碼——給寶寶借閱繪本儀式感:儀式感1.
  • 為什麼說孩子需要儀式感?
    01村上春樹說:「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現在,我們都在討論給孩子「富養」和「窮養」,但其實任何一種養育方式,都比不上父母的「愛養」。用愛滋潤孩子的心靈,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家庭的儀式感。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儀式感,都會成為孩子心中永遠的光亮,填滿了他們心中對愛的需求,對幸福的追求。02有人在知乎上發問「儀式感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 「好好吃飯」和「吃飽拉倒」之間,隔著生活的儀式感
    狼吞虎咽吃完之後,就自顧自地玩著手機,留金晨一個人默默吃飯,全程無交流。這種對於吃飯的儀式感不同的觀點和態度,讓兩人在後續的相處中顯得有些許尷尬和無趣。不是說吃飯的快就不對,也不是說一定要配合金晨,而是,在生活中,吃飯這件事的儀式感,對兩個人的相處,是十分重要的。
  • 給寶寶過滿月,需要的是腦洞大開的「儀式感」,而不只是剃光頭
    滿月酒人生需要儀式感,對於新生寶寶來說也不例外,滿月的日子自己也不能輕描淡寫了。但這些真的不是美好的回憶啊,甚至有點玩過頭的低俗了!好尷尬,西安一對父母被綁在電線桿「鬧喜慶」!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最重要的是留下一些長大值得紀念的東西。此時,寶爸寶媽的打開腦洞的機會到了。不過,因為寶媽剛坐完月子,餵奶也是real累,以下這些,最好是請寶爸代勞。
  • 無論何時,儀式感都是愛情的「高配」
    但越想越感覺不對勁,難道成年人就不需要告白,就不需要「儀式感」嗎?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儀式感」需要錢,但是金錢卻不能代表「儀式感」。因為用金錢來衡量「儀式感」,太不公平。畢竟有些人的錢多點,有些人的錢少點。
  • 用儀式感提升學習專注力,重點還在準備上,三步走進入「作業時間」
    用儀式感幫娃提升效率《小王子》中的狐狸有句名言:(儀式)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為寫作業創造些許"儀式感"是可以幫助孩子進入與別的時刻不同的"作業時間",並且提升孩子學習效率的。
  • 儀式感是小,幸福感是大,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難養出幸福的娃
    雖然說幸福是要用心去感受的,但是在感受的前提條件下是需要有行為表現出來,從而能夠讓孩子去從行為當中體驗到幸福。現在一些家庭但總是缺少了儀式的,有些父母則是認為儀式感不重要,根本就沒必要,要浪費時間去搞這些美的儀式感,反正生活也是這樣子過,沒必要浪費自己珍貴的時間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 求婚儀式感的重要性
    結婚前求婚儀式感的重要性?在求婚這件事情上,男生和女生的想法是不同的。女孩們矜持地保留著自己的想法,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小提示。男孩們用力過度就會顯得很俗套。女生不管在什麼年齡段、什麼樣的日子,都會想要有一個儀式感的存在。
  • 手作餐具,來自陶瓷裡的儀式感
    儀式無處不在,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熱鬧的節日,求婚的場面,這些都是儀式感的表現。作為一個吃貨,對吃飯這件事也需要儀式感!而這種儀式感的體現,需要這些手作餐具來幫忙。大理石陶瓷餐盤既然是年夜飯,當然少不了豐盛的大餐,而這些大餐就需要一些特別的盤子來裝。陶瓷製作出大理石的質感,有格調又有新意,我想用這樣的盤子最適合。歐式陶瓷碗除了豐盛的菜餚,香噴噴的米飯當然也很重要啦。
  • 睡眠需要儀式感
    日常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物質越來越豐富,信息通道堵塞越來越嚴重,我們思緒紛亂難以平息,於是生活中需要越來越多的儀式感,來讓我們享受片刻的深刻與沉澱。如果一件事做不下去,那就給它些儀式感。如果難以入眠,那就給睡眠一個儀式感吧。1 關閉電子產品關閉之前,記得把今天要處理的事情處理完,需要聯繫的人聯繫到,以免酣眠被擾;今天處理不完需要往後放的事情,記得做個備忘。下載你的一天,把一切歸類,記錄你在想什麼,解除負擔。這一步叫做——讓一切各得其所。
  • 超有儀式感的禮物值得一試
    時下的年輕人都比較追求個性和花樣,要與眾不同,還想同時兼顧實用性,有用而不浪費。我們對於滿月禮送什麼的這些想法,其實出發點都是如何滿足寶媽和寶寶的需求,如果還能對寶寶的成長有益,那簡直就太完美了!那麼,有沒有能把這些選項的優勢綜合起來的選擇呢?能省時省力不用費心挑選、高端顯檔次又具有價值感、必備實用又不落俗套,還可以為寶寶的滿月酒增添一份儀式感呢?
  • 育兒需要儀式感:暖心的孩子都是用心捂出來的
    儘管我白天需要上班,能夠陪伴閨女的時間並不多,但陪伴閨女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特別用心和認真,陪娃的幸福感常常爆棚。平日裡,帶娃的過程我很喜歡創造一些充滿儀式感的小細節,比如睡前要把閨女摟在懷裡講故事,早晨醒來要緊緊把她抱在懷裡逗一會,送去幼兒園時分別之際會在幼兒園門口特意擁抱一下她……久而久之,這些儀式感已成為了母女倆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