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幹得很起勁,她挖了一片又一片,臉上流露出喜悅的笑容。挖了一會兒,她就躺在地上或者鑽進樹叢中獨自玩耍。勞動和玩耍使她渾身發熱,她脫去外衣,又取下了帽子,她覺得從未有過這樣的輕鬆和興奮。
這是世界名著《神奇的花園》裡面的一幕。誰能夠想像得到這個幹活如此興奮的孩子,之前是一個性格乖戾,獨斷專橫,稍有不順就會大發脾氣的女孩子呢。這一切的變化都得歸功於一個神奇的美麗花園。
這本《神奇的花園》是美國作家巴奈爾所著,是一本具有世界影響的名著,被許多國家列為孩子必讀書目之一。書中的主人公瑪麗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小女孩子,她從來都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一絲關愛,她就像一個小動物一樣,被傭人餵養著長大,稍有不順就大發脾氣,從而養成了非常乖戾的性格。突然在幾天之內,她的父母接連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流行病--霍亂奪去了生命,從此無依無靠的她被人送回了英國她唯一的親戚---姑父家。
具有同樣命運的是瑪麗的表弟科林,他出生後不久母親就意外去世了,父親心灰意冷,經常去國外遊玩散心,根本沒有心思照顧兒子。科林從小身體虛弱,因此一直躺在床上,對生活也沒有什麼信心,他總以為自己長不大。
瑪麗告訴科林她發現了一個被塵封已久的神奇花園,科林的生命之火從此被點燃了。他們一起來到了花園之中,兩個年輕的生命,像幼苗一樣茁壯成長。從而也擺脫了噩夢般的生活,科林的父親後來也發現了這一切美好的景象,重新燃燒了生活的欲望。小說情節溫暖感人,但是我感受到最多的卻是,瑪麗和科林成長的過程,他們父母走的育兒歪路值得我們引以為戒。
一、不要像養小動物一樣養育孩子,孩子是有感情的,孩子要與人接觸
瑪麗出生在印度,她爸爸是一名英國駐印度的高級軍官,媽媽熱衷於交際,從來不管她,她由一群印度傭人來伺候,她們從來不敢抬頭看瑪麗,對瑪麗也從來沒有任何的要求,瑪麗對僕人,沒有任何的感情,動不動就大發脾氣,又打又踢,傭人們只有唯唯諾諾,說話都戰戰兢兢,只會一個勁的道歉,說對不起。連從英國請來的家庭教師都忍受不了瑪麗的專橫,三個月就不幹了。
她整天過的是小豬一樣霸道而自私的生活。在這種狀態下長大起來的瑪麗,性格非常的乖戾,對誰都看不慣,跟她的父母沒有任何的感情聯繫,對她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漠不關心,因為沒有人跟她交流,只會滿足她的生活必需。
在物質上瑪麗是富有的,因為她的家境富裕,生下來就有傭人伺候,可是感情上她卻是貧窮的,因為她的媽媽從來都不管她,只顧著自己交際娛樂,最終所有的人都死了,還沒有誰意識到瑪麗的存在,她一個人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但是到了英國之後,瑪麗有了另外一個僕人瑪莎,她給瑪麗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她不僅僅是一個僕人,還是一個大姐姐和朋友,她讓瑪麗自己學著穿衣服,跟瑪麗聊天,讓瑪麗出去感受大自然,並且給瑪麗帶來了跳繩。這一系列做法讓瑪麗感受到了溫暖,她甚至學會了感恩,主動說出來謝謝,在這之前是不可能的。
瑪莎給她介紹了自己的弟弟狄肯之後,瑪麗就徹底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跟之前的她完全是兩個樣子。
養育孩子和養育動物是不一樣的,動物只要讓它吃飽了,不著涼,不生病就可以了,而孩子是不一樣的,她是人,人是有感情的,需要真心的對待,孩子才能夠感受到別人對他的愛,從而將愛反饋給別人。
瑪麗的表兄科林是個更加可憐的孩子,他出生不久之後就沒有了媽媽,爸爸更是因為媽媽過世而傷心過度,從來不知道關心他,科林也是在一群傭人伺候下長大,從小體弱多病,身體非常虛弱,幾乎從不下床,醫生總是說科林長不大,這樣暗示讓科林更加的焦躁,總是對下人吼罵,所有的下人都怕他。他們就更加地聽從科林的話,生怕把他惹火了,在這種情況下,科林的身體和性格越來越差勁。
瑪麗的無意闖入,激活了科林枯燥的內心,讓科林感受到了生活的意義,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只提供生活必需品,而沒有足夠的關心和愛護下長大的孩子,跟餵養的一隻小動物一樣,沒有任何的區別。想要讓孩子有優秀的性格,就得先用愛來滋養他,而不是每天吃飽餵足就可以了。只有沐浴在愛河中長大的孩子才具有優秀的品格,才能與人親近,才能健康長大。
二、接觸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孩子能夠快樂起來
瑪麗的改變,科林的改變,都得歸功於大自然,甚至於科林爸爸的改變,大自然都功不可沒。很難想像,沒有神奇的花園,瑪麗長大後會是什麼樣的焦躁和無理。科林也許真的如他自己所說,根本就沒法長大,因為他一直生活在焦慮和暴力之中。
瑪麗剛來到莊園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寂寞無聊,瑪莎鼓勵她,你可以下去走走,等她發現了有一個秘密花園之後,心思全部被花園佔滿了,她開始覺得有趣了。她一整天都呆在戶外,慢慢地發現自己變得變化多了,頭髮變黑變多了,飯量變大了,甚至願意聽瑪莎嘮叨了。
等她和知更鳥開始做朋友之後,她真的快樂到幾乎無法呼吸。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功勞,瑪麗走在空曠的田野裡,像狄肯一樣自己獨自去玩,她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就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花園裡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仿佛是她的朋友,他們改變了瑪麗。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了科林身上,那個之前皮包骨頭,沒有一點生氣和血色,長年躺在床上的男孩,在瑪麗和狄肯的帶領下走進了花園,呼吸了新鮮的空氣,感受到美麗的大自然之後,科林忍不住叫到:我會好起來的,我會好起來的。
生活的動力一下子充足了。他們三個人每天泡在花園裡,科林慢慢地強壯起來,漸漸地可以走路了,小臉蛋也養圓了。
這就是神奇的花園的魅力!
想要讓孩子多開心,健康,就要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讓充滿了生機的大自然帶給孩子更多的活力。
養育孩子需要我們付出自己的真心和愛,讓孩子感受到這一切,帶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讓他們領略生活的美,這才是一個孩子應得到的。讓我們放下手中的工作,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不要讓瑪麗和科林這樣的孩子再次出現,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