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閃爍人文光輝
——日照最美教師於衍芳事跡
「歲月催人思考人生的價值,我深深感到,課堂是實現我人生價值的平臺。我愛這個平臺。讓每一位學生在這個平臺上都學有所成,成就未來,是我的夙願。」這是有著27年教齡的日照師範學校教師於衍芳的心聲。
1993年,從山東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的於衍芳,成為日照師範學校的一名數學教師、班主任。27年來,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自己摯愛的學生們,把中職學生原本「頭疼」的數學課上成了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數學課堂同樣要閃爍人文的光輝」
她的教研成果登上全國權威期刊頭條
於衍芳一直認為,「數學課堂同樣要閃爍人文光輝」。她特別關注數學教育中人文價值的追求和學生人格的建構,把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融於數學教育教學中,並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她總是對學生說:「我希望同學們笑著學會數學。」她堅信:數學是人的數學,數學教育是人的數學教育。人文價值的追求、完整人格的建構絕非人文學科的專利,同樣可以在數學教育中得到實現。
在中職學校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的情況下,於衍芳的數學課成了學生最喜歡的課。每次學校組織學生評議教師,她的分數都在同年級教師中名列前茅。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了解新興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數學教學,於衍芳自費訂閱了《課程 教材 教法》《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國電化教育》《學前教育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期刊,書架上擺著杜威的《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懂孩子——學生心理學手冊》、《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她不斷學習,與書為友,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2012年,經過層層選拔,由學校到市裡再到省裡,於衍芳代表山東省參加了全國比賽,最終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全國高師數學教師說課比賽一等獎。
於衍芳說,數學雖然是理科,但數學教育是教師作為活生生的人和學生作為活生生的人共同參與的活動。數學教師應以滿腔熱情投入教學,應努力避免使自己成為一個生硬傳授枯燥知識的「教書匠」,要真正把學生看作一個個活生生的成長中的、充滿求知慾的人,而不是把學生視為被動接受灌輸的、無生命、無情感的容器。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好,他們的追求,他們的需要,老師都須給予充分重視。
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努力喚起學生的「向師心理」,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變生硬灌輸為師生共同探討,使枯燥的數學課堂充滿人氣、人味。輕鬆和諧的民主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情理交融的教育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帶來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於衍芳撰寫的論文《數學教育中人文價值的追求和學生人格的建構》以頭條發表於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學數學月刊》,並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數學教與學》以頭條全文轉載。
從「於姐姐」到「於媽媽」
她一直是學生最親的人
每個工作日,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於衍芳都會提前半小時到校,先到學生宿舍轉一圈,與班裡的住校學生聊聊天,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中午時間也被於衍芳用來為學困生答疑,或者與思想上遇到困惑的學生談心,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擾。
於衍芳堅信,「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孩子」。每一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於衍芳帶著愛心去澆灌每一個心靈,用師愛的溫暖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她成了學生最親近的人:年輕時,班裡學生喜歡稱她為「於姐姐」;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的學生都直呼她為「於媽媽」。
1994年冬天的一個深夜,班裡學生小薇突發急性腸痙攣。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久的於衍芳,一邊克制自己的慌張,一邊安慰著小薇,騎著借來的自行車把小薇送到市醫院急診室。看著小薇病情慢慢穩定下來,她才發現自己已急出了一身汗;而小薇則輕聲喚著「於姐姐」,在她身邊睡著了。
3+4本科班都有轉段「升本」考試任務,而數學成績則是成敗的關鍵。2016級學生小源一直認為自己學習數學沒有天分,成績很差。於衍芳就利用午休、晚修時間,讓小源來辦公室,把課上講授過的數學題重新給自己講一遍。於衍芳發現,小源講述證明題時邏輯性非常強,於是抓住這個閃光點,鼓勵小源,讓小源認識到自己數學學習的優勢,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如願升入本科。在於衍芳的鼓勵、點撥之下,小源由一開始的「被動提問題」,漸漸變成「主動提問題」。轉段考試時,小源以數學高出最低線33分、總分高出最低線51分的可喜成績順利升本,進入曲阜師範大學繼續深造。
溫暖的付出總有溫暖的收穫。一個暮春的傍晚,學生們擠在過道裡,手裡拿著彩帶、噴雪、氣球和蛋糕,原來孩子們記得那天是於老師的生日,靜等於老師輔導完學生,給他們心中的「於媽媽」一個驚喜。
講清每一個知識點,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她是數學組的女「拼命三郎」
1994級學生李偉,從日照師範畢業後升入山東師範大學讀本科,後赴紐西蘭公費留學深造,歸國後進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工作。她這樣評價自己的班主任、數學老師於衍芳:「聽於老師講數學課是一種享受,她總是把數學每一個知識點講得生動、有趣、清晰。」
日照師範學校3+4本科班的主要教學任務是為春季高考及轉段考試做準備。與夏季高考不一樣,春季高考對總分及每一門課都有最低分數線要求,如何抓好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是重中之重。因為有升本壓力,與同年級的其他班級相比,3+4本科班的管理任務也是最重的。
承擔3+4數學授課任務,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於衍芳無所畏懼。她買來各種教學資料,花大量時間研究春季高考考試大綱,鑽研教材、吃透教材;課前一遍又一遍地試講例題,力求讓學生快速掌握新知;春季高考前最後三個多月,於衍芳每周要上24節課,外加周末輔導,她每天都在連軸轉。
有一次,因為與學生約好在辦公室答疑,急於趕路的於衍芳不小心從臺階上摔下,雙腿受傷。從不請假、從不遲到早退的於衍芳一直沒顧得上去醫院。拖到寒假,才去找醫生檢查。診斷結果顯示,由於沒有及時治療,於衍芳的兩條腿都已骨質增生。每當走路多了,腿就痛。她經常忍著痛,瘸著腿,堅守在備戰春季高考的學生們身邊。分管教學的學校領導說,於衍芳真是數學組的女「拼命三郎」啊!
在學生擔憂自己考不上時,於衍芳為他們加油;在學生流淚時,於衍芳給他們安慰;在學生焦躁時,於衍芳與他們假裝爭吵釋放其心中的壓力。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總體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習氛圍有了極大改善,春季高考取得了好成績,數學總分120分,其中過100分的佔20%。拿到成績單的學生們,沉浸在喜悅之中。他們雖然已經離校,卻不忘表達對「於媽媽」的感恩。有的親手製作了插花,擺到於衍芳的辦公桌上;有的則把第一次製作成功的烘焙「作品」送來,請「於媽媽」品嘗。辦公室的同事們和於衍芳一起分享了滿滿的幸福和感動。
自製50G直播素材
她把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抗「疫」期間,按照上級部署,學校組織師生「停課不停學」。面對全新的教學方式,於衍芳又拿出女「拼命三郎」的勁頭,研究各種網課客戶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反覆篩選資料,力求讓自己的網絡教學生動、有吸引力。每次上網課,對遲到或缺課的學生,她總是一一統計,挨個打電話聯繫,讓每節網課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她調查了解班裡每個學生的居家學習情況,不讓任何一個學生耽誤上網課。每堂課都明確布置作業、讓學生逐個講題並上傳視頻、通過釘釘會議系統隨機提問學生……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強化鞏固了所學知識。於衍芳每天在電腦前忙到很晚,盯屏幕盯到眼花,僅製作課件、錄製視頻資料就超過50個G。
無論是日常教學,還是呵護學生成長,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平常事」,但能夠做到一千次、一萬次「平常事」就不尋常。於衍芳就是能將「平常事」做好成千上萬次的那個老師。
27年來,於衍芳先後榮獲高師數學說課比賽全國一等獎、教案評比全國一等獎。在各類教育報刊發表教研論文90餘篇,有的獲省師範教育研究優秀成果一、二等獎,有的以頭條發表於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這是她辛勤耕耘的結果,更是她尊重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思考和探索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的結果,她也因高尚的師德風範和精湛的專業技能而成為日照市學科帶頭人、日照市教學能手、日照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日照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來源:日照教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