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通過對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而向自然界內部深入

2020-12-25 初夏說悅讀

人為自然立法

近代以來,自然科學突飛猛進,極大地改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方式。對科學知識的追求成為西方知識分子的普遍追求。對此,小編也不例外。人們知道小編是一個頗有建樹的哲學家,卻很少有人知道小編在科學領域的成就。小編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中提出的「星雲假說」科學地分析宇宙的形成和運動過程。小編在力學、自然地理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但自然科學的基礎何在?自然科學所發現的自然規律是客體世界自身的規律還是人類的主觀投射等,是幾個世紀以來的學者(哲學家和科學家)聚眾紛紜的話題。

對此,小編的回答是:

人為自然立法。如何立法,則是哲學家的事業。

小編認為,自然科學如果不獲得來自哲學方面的啟發,就很可能失去其最後的潛力。他說:自然科學通過對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而在向自然界內部深入,可是我們將來在這方面究竟能夠向前推進多遠那都不得而知了。

相關焦點

  • 通過本質看現象:關於Integer受內部初始範圍而出現的有趣現象
    作者:朱季謙前幾天我在逛論壇的時候,偶然看到有人討論這樣一個現象,定義四個Integer類型的變量,分別初始化賦值為a=100,b=100,c=1000,d=1000,然後用println分別列印輸出a==b和c==d的boolean值。
  • 《自然界的水循環》教學設計
    [學生觀察分析]  [歸納小結] ] 由圖可以看出河流水和地下水補給是相互的,當河流水位高於潛水面時,河流水補給地下潛水;當河流水位低於潛水面,潛水補給河流  地下水補給是可靠而穩定的。  [進一步思考]  (2) 河流與湖泊的關係十分密切。假設河流水位與湖泊水位有差異,分析它們之間的補給關係。
  •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
    其中,自然科學之於人文科學的比較,從始於差異化的爭執,到相輔相成的配合,再到互為延伸的論證,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兩條重要脈絡,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聯繫愈加緊密。  從被研究的對象來看,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
  • 從科學教育到教育科學化:近代自然科學對教育的影響
    ……中世紀基督教趨向於自我克制和想往來世。恪守宗教生活誓約的理想的基督教徒一心想著天國。他對自然界和自然現象,從根本上說毫無興趣。……重見天日的希臘和羅馬古籍猶如清新的海風吹進這沉悶壓抑的氣氛之中。詩人、畫家和其他人激起了對自然現象的新的興趣;有些勇敢的人充滿了一種渴望自主的理智和情感的衝動。」
  • 從科學教育到教育科學化:近代自然科學對教育的影響
    ……中世紀基督教趨向於自我克制和想往來世。恪守宗教生活誓約的理想的基督教徒一心想著天國。他對自然界和自然現象,從根本上說毫無興趣。……重見天日的希臘和羅馬古籍猶如清新的海風吹進這沉悶壓抑的氣氛之中。詩人、畫家和其他人激起了對自然現象的新的興趣;有些勇敢的人充滿了一種渴望自主的理智和情感的衝動。」
  • 化學反應也有「日冕環」,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這一現象
    大氣光學的研究表明,這一自然現象的產生源於光在水滴表面前向衍射所產生的光幹涉圖像。就物理角度而言,其產生的原理與著名的楊氏雙狹縫幹涉現象極為類似,均是由光量子的波動特性而產生的幹涉現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日冕環的結構可幫助人們直接分析推測出空氣中水滴的大小。
  • 新的社會功能:自然科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馬克思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博大精深且不贅述,僅恩格斯就曾進行過長達10年之久的關於自然科學的全面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儘可能地使自己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來一個徹底的……『脫毛』。」馬克思的《資本論》、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都載有當時科學史和技術史的研究成果。
  • 研究人員利用OCT技術深入觀察組織內部情況
    光學成像的挑戰之一是高解析度地觀察組織內部。傳統的方法可以讓研究人員觀察到大約1毫米的深度。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現在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以穿透4倍的深度,達到4毫米左右。尤其是醫療行業,未來可能會受益於這項新技術。新的成像方法匯集了許多現有技術。
  • 關於現代自然科學的三種方法
    即便是一個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他也必須對他所關注的實驗結果,甚至實驗過程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才行。  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並稱為人類的三大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理論的源泉,而且也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科學實驗就是自然科學理論的源泉和檢驗標準。
  • 世界史:自然科學,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深遠影響,天文學與科學
    百家原創作者:果果談歷史歐洲自然科學進展迅速的關鍵,是人們逐漸養成了根據精確測量和觀察,偶爾還根據實驗來檢驗理論的習慣。這些手段蘊含著對傳統學術的權威性的懷疑。哥白尼睿智的假說並非源於個人的突發奇想,因為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傳統曾經影響過許多也許是大多數現代數學的先驅,至少一直延續到牛頓(卒於,為認真測量和觀察自然現象1727年)時代。實事求是地說,在17世紀的歐洲開路的,正是亞里斯多德的正統經院式物理學與畢達哥拉斯一柏拉圖式非正統的神秘數學之間的對立。
  • 狄爾泰對自然科學心理學的批判及其效應
    狄爾泰和布倫塔諾共同開創了人文科學心理學的第一種科學形態描述心理學,奠定了人文科學心理學的基本精神和發展路向。狄爾泰在極力批判自然科學心理學的過程中創建描述心理學,成為科學心理學早期人文科學心理學最重要的發起者和代言人之一。託馬斯·泰奧指出:「在心理學中系統地挑戰自然科學方法論的研究綱領是由威廉·狄爾泰提出的。」
  •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 教學設計(2)
    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學生將學習並掌握硫的氧化物及相關反應;學習並掌握硫單質和二氧化硫性質;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將感受硫元素的多種化合物的不同特性和用途。並學習到檢驗二氧化硫的方法。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能一舉物質類別和元素價態列舉硫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列舉、描述、辨識含有硫元素的典型物質重要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及實驗現象。
  • 唯物主義辯證法與自然科學的關係,馬克思怎麼說
    看起來好像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確實存在著這樣巨大的差異。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資本論》,馬克思幾乎沒有對純粹的自然界發表過意見,馬克思總是在講唯物史觀。在講唯物史觀的時候,恩格斯的表述和馬克思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和馬克思不同的地方在於,恩格斯講了許多自然辯證法的東西,講了許多純粹自然界的辯證法。甚至,如我在《歷史唯物主義有沒有「邏輯」?》
  • 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自然科學思維訓練,你需要這份乾貨
    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是為了讓孩子能夠用科學理性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看待這個世界,從而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 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從小培養的方法並不難,總結起來就是學會觀察和感知,常動腦子思考總結現象背後的原因及事物間的聯繫。
  • 通過專注力和邏輯力觀察學習狀態 | 知識鏈
    在這個過程中,專注力(Concentration) 和邏輯力(Logic)不僅可以作為觀察和評估的指標,還可以作為調整學習的方法。專注力是一個人學習行為的心理特質,表現為持續特定活動的能力。例如心態穩定地有序完成學習。除了注意力影響因素外,還受到潛意識的興趣、信心影響。專注力可以通過訓練獲得,也很容易因錯誤的教育方式被破壞。專注力差表現為壓力大、急躁、白日夢和過度思考現象。
  • 神奇的渦環現象,海豚吐泡、原子彈的蘑菇和吐煙圈居然是一個原理
    善於觀察的小夥伴們可能已經發現,當空中渦旋加農炮發射時,空氣中總會若隱若現的出現一個煙霧環,實際上,自製空氣炮的威力之所以如此強大,都是拜流體力學中的渦流所賜,那麼,什麼是渦環呢,渦環也稱渦旋,是指流體沿某一個方向環繞在直線亦或是曲線軸的區域內,由被擾動的流體,例如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構成,值得一提的是,當渦環的角向轉動速度越快,這意味著此時的渦環也將變得愈加穩定。
  • 自然科學的誕生:「人」的失落(北大哲學系專稿)
    【猛虎按語】讀此文,會先感懷於自然科學的偉大發軔,接著,在人類的自我詰問中,悵然若失,然後,回到現實,不由得,欣然自喜。精英們,停一下,暫離技術細節和繁雜事務,閱讀十分鐘,思考科技和人的意義。但天文觀察卻發現,某些天體的運動既不是圓周運動,也不是勻速運動,希臘人稱之為「漫遊者」。最明顯的是行星的「留和逆行」。如果以恆星為背景觀測,這些漫遊者在運動時會變慢、停止、後退、再停止、然後再向前運動,按照「馬蹄印」作環圈形運動。柏拉圖拋出這一不和諧的現象,並責成天文學家用勻速圓周運來解釋這些現象。
  • 堅決廓清用自然科學來解釋生命科學的認識誤區
    以中印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以人對自身的認識而展開,綿延數千年,形成了底蘊深厚的東方文明體系,發展出探索人類內在世界的生命科學(對生命內涵諸法則與屬性等進行深入探索的科學體系),深刻而持久地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演變。地緣環境變化,改變著人類生存軌跡。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文化關注物理空間世界、現象世界,激發了人們對外在環境的認知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