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課」這本繪本告訴你,什麼才是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2020-12-14 寶寶知道

給妍妍買過一本繪本,叫《我和老爸》。

裡面的內容是這樣的,小恐龍羅力和老爸生活在一個小島上,老爸很會陪他玩。有一天,老爸想要自己獨處看會兒書,羅力就只好一個人了。

羅力覺得好無聊,於是就開始了一個人的大冒險,收拾好東西就出發了。

剛出門就遇到了一個難題,過不了河,因為老爸不允許他一個人過河。後來他在河面找到了可以踩的石頭,終於安全的過河了。

在叢林裡走呀走,羅力又遇到了一頭野豬,他很害怕,但是決定勇敢的面對,於是發出了響亮的叫聲,把野豬嚇跑了。

又走了好遠,該吃飯了,但是他忘記帶飲料了,正打算就不吃午飯的時候,突然樹上掉下來一個椰子,摔成了兩半,羅力很開心自己一個人找到飲料了。

吃完午飯,沒想到又下起了雨,羅力到處找躲雨的地方,終於找到了一塊地方可以讓自己不被淋溼。

暴雨過後,天空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羅力很開心,想和老爸一起分享,突然想起來老爸還在老遠的家裡呢 ,就決定回去告訴老爸自己一個人就找到彩虹這件事,因為平常都是老爸幫找的。

看似所有的事情都是羅力自己一個人完成的,事實上,河裡的石頭、嚇跑野豬的「嗷嗷」聲、落下的椰子、躲雨的地方都離不開的幫忙 ,當然都是隱形的。

羅力並不知道,從一開始出門,老爸就一直在跟著自己了。

羅力的老爸想要獨自呆一會,羅力不想打擾老爸,就決定自己一個人出去玩,這應該是羅力第一次獨立出門。

羅力老爸顯然是知道羅力在想什麼的,但是他沒有粗暴的喝止,而是讓羅力自己去做想做的事,然後跟在身後保護他。

後來羅力一路小跑回去要告訴老爸一路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然後又告訴老爸以後出門一定會告訴他,我想這一定是在老爸的循循善誘下,羅力自己得出的結論。

這樣的結論,一定是讓羅力自己心服口服的,我相信以後羅力也一定能做到。

我很喜歡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易中天說,他教育女兒的指導思想就是「無為而治」。

有人覺得「無為而治」不就是什麼都不做嗎,那怎麼能行呢,孩子會無法無天的。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奉行這一思想的漢王朝開國皇帝不是當的太容易了嗎,天天吃喝玩樂就好了,哪裡還需要理會什麼朝政嘛。

事實上,我們知道根本就不可能,哪一個整天忙著吃喝玩樂的皇帝最後不是把自己的天下拱手於人了?

在我的理解裡,「無為而治」就是像羅力老爸這樣,看起來什麼都不管,由著羅力自己一個人去體驗,但是卻無時無刻不在保護著羅力,讓他免受傷害。

在繪本裡可以看到,老爸為了保護羅力,全身上下,灰頭土臉。

讓羅力自己一個人門,再跟在身後保護他,雖然很累,但是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中的一切,讓他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這樣所體驗到的東西才能根植於他的思想中。

你總是跟一個小孩子說「燙,不能摸」,孩子依然躍躍欲試,索性,就在可控安全範圍內讓孩子直接體驗一下燙的感受,下次他肯定就不碰了,你一直阻止他,不讓他去感受,他是不明白燙的意思的,當他體驗到燙感覺不舒適時,他本能的就會逃離。

很多時候,父母們很怕孩子受到傷害,就不允許孩子玩這個,不允許孩子做那個。家長的確需要注意保護好孩子的安全,但不應該以此為由限制孩子自由活動。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身邊的一切都可能成為危險品,哪怕只是一個塑膠袋。但是,保護孩子最好的辦法,並不是限制孩子,而是家長在做好看護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如何安全的玩。

有段時間,妍妍特別喜歡跟我一起做飯,看我切菜,她也想要試試。於是,我就讓她抓著刀柄,我抓著她的手並握住刀柄,然後一刀一刀慢慢的切。

同時告訴她,「刀很厲害,可以把肉切開,另一隻不切菜的手要離刀遠一點,只有媽媽在的時候,寶寶才可以拿刀」,她懵懂的點點頭,但也的確沒有隨便碰過刀。

蒙臺梭利認為,讓孩子服從成人的意志,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恥的錯誤。這會產生一種後果,即兒童的膽怯。

她在書裡還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小女孩,平日裡由保姆看管,保姆不允許她玩水。有一次,她去鄉下的外婆家,看到外婆院子裡有一個水龍頭,她就想去摸,但是手伸到水龍頭旁邊卻停下了,外婆和她說:「沒關係,你把水龍頭打開吧」。

女孩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放棄了,她說,「XX(那個保姆)不允許。」

這種思維的桎梏對孩子的影響竟然這麼深,即便說話的人不在身邊,卻通過思想牢牢緊固著一個人。簡直就像是一把枷鎖,鎖住了孩子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

有一天傍晚,妍妍在樓下和隔壁單元的一個小姐姐一起玩飛盤,妍妍發明了一個玩法,就是把飛盤放地上然後她們兩個來搶,然後她媽媽就叫她去搶飛盤,但是每次都被妍妍很快地搶走了。

那個小女孩其實也看到地上沒有飛盤了,但還是要走過來,再往地上摸摸,似乎很留戀的樣子。

然後跟她媽媽說為什麼沒有飛盤了,然後她媽媽很溫柔地說:「被妹妹搶走了呀,地上很髒吧!」

妍妍扔多少次,她就重複多少次,我感覺那個小姑娘真正想做的就是摸摸地,但是就這樣一個小小的心願卻要藉助各種藉口來完成。整個人也顯得怯生生的,媽媽說一下她才動一下,真的有點像那個算盤珠子。

如今連無人超市都出現了,在未來,孩子不僅要與人競爭,還要跟機器人競爭。一個從小就只能活在大人允許範圍內的孩子,將來如何發展出創新、創造的能力呢?

前兩天,妍妍用撲克牌做了一本書出來,又把我這個當媽的給驚訝到了。

那天,我們倆在帳篷裡玩撲克牌,玩著玩著,她就開始把撲克牌對摺,說要做書。我只當她說著玩的。折了一會,她喊我幫忙一起折,我就幫她折,折了一些以後她說夠了。

然後我有事情就離開帳篷了,過了會兒,她拿著一摞牌過來,讓我用膠帶纏上,說總是會掉。我就幫她纏上了,完成之後,發現,竟然真的跟一本書一樣。

然後她就把書擺到書架上,說這是「Maisy」的書,不是真的書,那些才是真的書。

說實話,我真想不出來撲克牌還能做書。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的發展受「心靈胚胎」的指引,可惜我們無法破譯孩子的心靈密碼,那麼,我想最好的做法就是不破壞吧。

真的愛孩子,就給他自由吧。讓孩子按著「心靈胚胎」的指引,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而不是把精力浪費在跟成人的鬥爭上。

尹建莉說,自由的人才最自覺。一個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學會控制自己。一個不被信任、總是被當小偷一樣提放的孩子,很難發展處誠信、自尊的品質。

心理學上有一個暗示效應:在無對抗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

同樣的,你的行為方式和語言如果給孩子傳導的是積極正面的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可以被信賴、自尊自愛的人,那麼他自然會朝好的方向去發展;反之,如果傳導出來的是負面的、消極的暗示,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自覺的,必須受人看管的,那麼他就會朝著那個方向去發展。

有一天,我和妍妍爸,還有她奶奶一起陪她看視頻,她看完一集就把電腦關了,她奶奶很納悶,問:「怎麼把電腦關了?」

她爸爸回答奶奶:「妍妍已經看完啦。」

每次看的時候,我都會和她說好,就看一集,然後就自己關掉哦。有時候,她會多看一集,我一般不會說她,也不會強制關機。就說再看一集就關,看完後,她一般就會關掉,也不需要我多費唇舌。

盧梭說:只要把自由的原理應用於兒童,就可遠遠不斷地得出各種教育法則。

看起來,讓孩子聽話要比給他自由好管的多,但事實上,只要你真正理解了自由的含義,真正放手了,其實一點兒也不難。

記得妍妍一歲多的一個深秋天,院子裡有一灘水,她想踩,我沒有答應,因為天氣很冷,我怕她著涼,結果她偏偏跟我犟上了,就要踩,我氣的把她鞋子襪子脫了,讓她站在水裡,她真的就站裡面了,眼睛裡汪著淚水倔強的看著我。

後來沒辦法,我給她換好了乾淨衣服後,因為也沒有小靴子,我就找了2個塑膠袋套在她腳上,讓她去踩水。

踩了沒多久,她就心滿意足的讓我把塑膠袋拆了,小眼神滿是喜悅,再也沒有那種倔強的神情了。而我也不用跟她置氣了,看她跳的那麼開心,我自己也不由自主的心情好起來了。

自由就好像是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卻不能少。離開了自由的教育,就好比養在籠中的金絲雀,雖然生活安逸又舒適,卻沒了靈魂。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妍小妞016)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一本好書,是帶著孩子在「玩中學」「周榜」
    「 壹姐兒說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一門學問。孩子的「玩商」提高了,「智商」和「情商」還用愁嗎?與其讓孩子每天「啃書本」,不如帶著他酣暢淋漓的玩一回。去學習很多書本裡沒有的東西。說到「玩中學」,這就要求你去激發孩子潛在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引導孩子自主思考與創造,和孩子一起享受發現新事物的樂趣。
  • 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用繪本「坦蕩蕩」上好這一課
    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用繪本「坦蕩蕩」上好這一課  對於內斂含蓄的中國父母來說,性教育最大的難題就在於:怎麼說?說什麼?  難以啟齒的,別擔心,繪本替你說。  藉助互動型繪本,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身體各個部位,了解男孩女孩的性別生理有什麼區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推薦:《我們的身體》、《小雞雞的故事》、《呀!
  • 費媽分享 | 這一篇,講透「紅火箭」分級閱讀繪本
    孩子喜歡讀什麼,你去觀察、發現,你要做的不是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在孩子主動追尋之後,默默地提供資源、提供輔助,我覺得是最符合閱讀啟蒙本質的引導方法。西方人學習閱讀,都會做經典的「虛構」和「非虛構」類的劃分。我很喜歡《紅火箭》的一點,是它的兩類閱讀的比例很均衡,1:1搭配。
  • gogokid暑期課「自由說」燃力上線!助你有一個能對話世界的孩子
    直到當上爸媽後,還是羨慕那些能說會道,英語張口就來的孩子。每每看到心裡都在驚呼:「這也太給爸媽長臉了!如何才能擁有同款?」送你「gogo夏令營」獨門課程【自由說】一個暑假,讓你的孩子成為口語小達人!「自由說」將線下真實場景搬到線上,並提供12大不同主題,如:旅遊、交通、興趣與活動、節日、自然。讓孩子能夠在豐富的模擬場景中,將英語活學活用,建立表達自信心。
  • 繪本只會照書念?想讓孩子愛上閱讀,有件「秘密武器」別錯過
    但繪本翻開,才知講讀不易:薄薄幾頁紙,正文三兩行,難壞了不少家長。其實講讀繪本,講究的是「把薄書讀厚」,通過豐富的講述,拓展、延伸每一頁繪本的價值,比如:善用聲音、音色的變化突出書中角色,讓角色「活」起來,拉近寶寶和書本的距離。巧用肢體互動、情景復現,幫助寶寶感受和理解書中人物的情感。適時提問,讓寶寶參與其中,逐步建立對故事走向的預測能力。
  • 「繪本推薦」《我喜歡書》讓孩子愛上讀書
    你的孩子喜歡書嗎?今天要介紹給小朋友認識一隻小猩猩,它非常喜歡書,而且喜歡各種各樣的書。小猩猩的喜好十分豐富,不論是字母書,數數兒的書,童話故事,漫畫書、唱歌兒的書、兒歌集、介紹太空的書還是怪怪的書它都喜歡。它就是《我喜歡書》裡那隻愛讀書的小猩猩。
  • 孩子是「看書」還是「讀書」?80%的家長都不能理解
    就是父母知道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很重要,所以會經常買大量的書籍給孩子閱讀,無論是繪本還是純文字的書籍。但問題是買了很多書給孩子,孩子也很認真的閱讀,就是每次你問她剛剛讀了什麼於是我告訴她其實孩子除了認識文字外,更重要的是透過閱讀「思考」、「理解」、「表達」,這才是孩子必須練習的技能。而不是只認字。卻不加以思考。所以要想真正提升孩子和讀物之間的連結。
  • 「父親節書單」爸爸最該陪孩子讀的 15 本繪本!
    這是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的名作,也是很多歐美國家孩子關於父親的第一本繪本。這本書用最簡單的文字描繪了「我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簡單到 1 歲左右的孩子也能聽明白:「我爸爸什麼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 「他吃得像馬一樣多,遊得像魚一樣快。」
  • 孩子不知道畫什麼?這6本繪本給他們靈感
    如果你家寶貝也有這樣的困擾,那不妨和他們一起看看這6本繪本,說不定還沒等都看完,孩子的靈感就來了。1. 《創造自己的世界》為了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創作,作者展示了許多繪畫方法。比如用水彩、蠟筆、彩鉛、拼貼......運用誇張的手法,自由地創作。相信孩子讀過這本繪本後,會受到鼓舞,並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式,進而開始動筆創作。當然,如果家長也受到了鼓舞,那麼不妨拿起畫筆,和孩子一起畫一畫,相信這樣更容易提高孩子的畫畫熱情,同時也有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養成。
  • 自由挑選老師、沒有統一課綱──「客制化教育」你怎麼看?
    Brookes學校的「客制化教育」加拿大Brookes學校,高年級同學有許多課程的首堂課,是老師對學生說明他們對於這門課的想法與初步的課程規劃,學生可以提出修正方向的建議或自由表達對於課程的意見;因為這些想法映照出的是對於學習的渴望,所以老師是尊重與樂見的。
  • 中央美術學院優秀必修課 | 概念繪本創作「上」
    ,筷子是可以夾起地球的,孩子你想像下筷子有多大」「我非常難說清楚的道理,通過筷子講給三歲的孩子,當他一手拿一根筷子跟你做合二為一的動作時,一定可以感受到家長們無比興奮的心情。」「孩子! 你想夾起地球嗎?筷子正確使用方法,不然花生米都夾不起來,"我不要用勺了,我要用筷子..."」..在這裡就不每頁都講了..
  • 人之初,「性」本善
    文|劉璐編輯|趙涵漠 一堂性教育課教師盧新晨這節課要給孩子們講月經和遺精,在這座低矮教學樓的二樓教室裡,除了牆上那面流動紅旗,最耀眼的恐怕就是盧新晨手裡那幅卡通子宮結構圖了。「這是什麼?」,盧新晨指著一個部位問。
  • 你們要的寫作課,零基礎帶你入門,輕鬆賺稿費
    我告訴她,你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你不需要比文學家寫的更好,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做不成文豪,但你只要比其他那些旅遊博主、以及普通旅遊愛好者寫得好,就夠了。而這其實很簡單,大多數人甚至沒有「分享」的意識,你只要不停分享旅途的樂趣,你get到的旅途技能,你就能戰勝其他旅遊博主。
  • 如何破除孩子 9歲的「閱讀之壁」?看完影響孩子一生閱讀習慣.
    一直到女兒升小四才發現她不愛看書,功課也慢慢吃力:「仔細回想好像從小三就開始,為什麼她一、二年級時我都沒感覺?」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 高情商孩子的養成,從這套認識情緒的繪本開始
    你永遠都不知道,孩子到底因為什麼生氣、惱火、甚至是嚎啕大哭!比如當孩子害怕的時候,我們會說: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非常害怕。這就是給情緒命名,孩子就會知道,這種情緒就叫做「害怕」。接著告訴孩子媽媽也有害怕的時候。
  • 6個孩子,試課14節,我們選出這8 家英語在線課,你家值得上!
    如果你想知道爸媽營是怎麼做出以上推薦結論的?接下來帶你看評測細節,如果你想試試其他品牌的課程,也可以參照這些維度去判斷。網課實在太多了,到底怎麼看才算好?所以教學目標是什麼?教材是什麼?教學設計怎麼進行?變成了我們覺得現在的在線英語課首先重要的考核點。到底用什麼教材教學?
  • 從學什麼到怎麼學,切入底層能力的「杏殼思維」要讓孩子會思考、善...
    此前曾獲大額的「天賦通」、「一休數學思維」和「麥斯數學」等教育品牌從「數理思維」切入,火了一年多的編程品牌也在反覆強調「編程思維」。我最近接觸到的「杏殼思維」,就想從「思考和表達」切入,提供思維教育。 杏殼思維採用的是 1 對 4 小班直播課,以美國共同核心州立標準(CCSS)為基礎,提供 5 - 12 歲青少年的思維訓練體系,以八類跨學科主題為載體,培養孩子的批判思維、解決問題、創新思維以及閱讀學習、口頭表達、作文寫作等六大能力。
  • 想要讓孩子對英語感興趣?不妨試試這款可以「點讀」的繪本閱讀機器人
    打開包裝盒,除了左側的 Luka Hero 繪本閱讀機器人,以及右側的「無線充電飛船」 之外,中間還附贈有三組硬紙質英文卡片。有關Luka Hero 的「無線充電飛船」,這裡來多說兩句。這個配置其實是這代產品新增的(上代產品沒有),在我們看來,它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 你的孩子在英文寫作課上都經歷了什麼?
    首先寫作的第一個難點是寫什麼,這是在寫作時經常被孩子求助的提問,不管有主題還是沒主題。我們先從寫什麼開始,課程開始,孩子們會從一篇文章,一個繪本,一本英文原版小說,一篇新聞報導或者研究報告開始,閱讀理解並鎖定寫作主題,閱讀材料的理解會幫助孩子對寫作主題的理解,因此選什麼主題就很重要,要契合孩子的心智發展,英文程度,還要讓孩子感到有趣,同時文章中要有示範的寫作和修辭手法等,最讓人意外的是這個機構的選材是按照價值觀系統構建
  • 這個夏令營裡,我見證了孩子的「偉大」與「卓越」
    這是一個艦長、艦員和家長共同解讀和重新認識孩子的良機,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思考、解讀、討論這些故事都意味著什麼。真的會讓你忍不住喊一聲Aha!「Aha時刻」是教育者和學習者都能夠共同經歷的親身體驗,當我們記住了這一刻的震撼後,教育者就能夠通過回溯當時發生過的細節,強烈地感知到孩子學習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