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的不同流派就好比武林的各大派別,他們師出不同門,但可以用不同的招數、功法打敗對手。因為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目標:消滅魔道,匡扶正義。在共同目標的指導下,不同流派的心理諮詢師採用了不同的諮詢技巧和方法,致力於讓來訪者自立自強。
要想達到最佳的諮詢效果,一個重要的方面在於選擇適合的心理諮詢師。對不同流派的區別進行了解,有助於來訪者分辨能否適應該諮詢師的風格,以便選擇最匹配的諮詢師。
今天的視頻來自於來自 YouTube 網站上的免費科普課程Crash Course。本期主講人介紹了心理諮詢主要幾個流派的區別,有助於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心理諮詢,也能指導大家有針對性地選擇心理諮詢師,非常有幫助。
演講文字稿
(稿件字數3200+,閱讀預計需要7min)
如果我們要聊一聊心理治療 ,我們得從弗洛伊德說起。說起心理治療你會想起,它通常被分為四個主要流派或方向:心理動力學、存在人本主義、行為療法和認知療法。所以你們了解到了心理治療的幾個主要流派,包括心理動力學治療、弗洛伊德著名的精神分析療法、存在人本主義療法、羅傑斯的「以來訪為中心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我們也簡單談到了團體治療和家庭治療。
Psychodynamic
弗洛伊德著名的「躺椅談話治療」只是精神動力學諸多療法中的一種,也基本算是這種療法的開創者。本質上講,弗洛伊德假設我們並不真的知道,或者說並不完全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動機。所以精神分析就像歷史的重建,利用自由聯想和夢境分析來幫助來訪者,接觸到自己被抑制的感受、回憶和無意識的想法加上諮詢師有所助益的解析,來訪者最終會獲得一些自我覺察。
當你進行自由聯想訴說你的過去並回答問題時,你的諮詢師會挑出那些你表現出阻抗的敏感話題。阻抗,即心理上的阻隔,會使這些敏感的內容遠離你的意識因為這些內容會使你焦慮。
諮詢師會記錄這些阻抗然後提供關於「可能發生了什麼」的解釋,來幫助增加你的自我覺察。所以如果Bernice去找精神分析師討論她一天的經歷,諮詢師可能會說:「給我多講講你那個關於斷了翅膀的小鳥的夢」。或者可能會指出你的阻抗,類似於 「我發現每次你說起害怕坐飛機時你都會提起自己的童年,但你卻從來沒有談起過你的母親,這會是什麼原因呢?」
諮詢師會將一些可能在潛意識中的問題引導出來,可能Bernice需要解決一個創傷性的童年記憶或是處理關於她的母親實際上和一個飛行員私奔之類的事實。總之她需要理解她恐懼的根源。
現如今傳統的精神分析已經變得不那麼主流。有評論家指出精神分析性的解釋很難被證實或證偽。所以當採用科學方法去研究它很困難。此外,精神分析一般需要很多次治療。有些情況下可能會以每周4-5次的頻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現在醫療保險也不再覆蓋這些費用。
從精神分析學派中分離出來的諮詢師們形成了精神動力學流派。這個流派不但包括了弗洛伊德的理論 還涵蓋了卡爾·榮格,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卡倫·霍妮等。精神分析和精神動力學兩個詞經常會令人混淆,你可以把精神分析學看作是弗洛伊德自己的親生孩子而精神動力學則是這個孩子衍生出的大家庭。
精神動力學和精神分析相似,會著重於幫助人們覺察到無意識的內在動力。早期關係關鍵童年經歷的影響,但這個治療並不去細究本我、自我、超我和有關性的話題。至少不是像傳統的精神分析那般仔細探究。
Existential humanist theory
當然,不是所有諮詢師都對挖掘你的潛意識的隱蔽角落感興趣,就像翻你的內衣抽屜一般。一些療法更聚焦於能意識到的內容,相信現在和未來比過去更值得關注,這就包含了存在人本主義療法,其倡導者有卡爾·羅傑斯、維克多·弗蘭克爾、弗裡茨·皮爾斯等人。他們主要認為人們具有一些與生俱來的能力可以做出理智決定,實現自我接納和達到自己最高潛能。與精神動力學流派類似,存在人本療法依然是關注自我覺察。但是它更關注去促進成長而不是治癒病症。這個取向的諮詢師很少稱來訪者為「病人」,他們更願意稱這些求助者為「來訪者」,或者可能僅稱為「人們」 。
在20世紀中期 羅傑斯提出一種人本主義的療法,稱為「以來訪為中心療法」。他提倡諮詢師們這樣幫助來訪者們,提供一個富有同理心、真誠和接納的氛圍。積極傾聽來訪者,複述和澄清來訪者的表達和感受,羅傑斯認為這種方式可以給來訪者提供一個安全、不帶評判的空間,使得來訪者能夠接納自己,感到被重視,從而向自我實現努力。
不過這個流派的其他諮詢師則帶來了更多悲觀的話題,皮爾斯.弗蘭克爾和其他人結合了存在主義的視角,即焦慮和個人成長的受限都是由於人性有拒絕面對一個事實的衝動。那就是我們都終將會死去。聽起來有點陰暗,但就像存在主義的哲學家一樣,這些理論家試圖通過直面這些存在主義的恐懼,將人類潛能和人生的意義最大化,從而幫助人們接近真正的自我。
如果Bernice去見了一位存在人本主義的諮詢師,並聊到了她的抑鬱症狀以及它是如何阻礙她過充實的生活的。通過聚焦當下,這個諮詢師可能會認為Bernice害怕,迴避她真實的情緒,包括好的和不好的。這也是為什麼她覺得情緒低迷,筋疲力盡。所以她的諮詢師可能會說:「就在現在,當你談論你的抑鬱時,多講講你當下的感受吧。「
諮詢師會傾聽但並不解釋,至少在一開始會這樣,諮詢師會讓Bernice理解自己是被傾聽的、被接納的,這可能會給她帶來一些安慰和力量,使她可以開始處理那些她一直迴避的困難情緒。
Behavioral
如果Berinice選擇約一個行為主義諮詢師,那麼她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諮詢體驗。行為主義諮詢師認為僅僅知道你害怕坐飛機的原因並不會緩解你一想到坐飛機就嚇壞了的恐懼。這些諮詢師認為那些問題行為就是實際的問題本身。擺脫不希望出現的自動化的行為的最好方法是用更具適應性的行為來取代它。這些行為可以通過新的學習和條件反射來習得。換句話說,行為療法目標是先改變行為,從而改變情緒和心情。行為療法是源於伊萬·巴甫洛夫和他經典的狗一聽見鈴聲就流口水的條件反射實驗和愛德華·李·桑代克以及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即用正面或負面的強化來改變行為。
如果Bernice約了一位行為療法諮詢師,因為她極度害怕坐飛機,我們知道她的恐懼限制了她實現個人和職業的目標,比如出差開會或是去巴哈旅遊。但有時這甚至影響了她仰望藍天或是翻閱一本旅行雜誌。她的諮詢師可能會用對抗性條件作用來激發出新的應對模式以代替不希望出現的行為,或者她可能會用其他行為療法,例如暴露療法,系統脫敏療法和厭惡條件反射來幫助Bernice修正她的行為反應。所以她不會讓Bernice重溫自己過去的記憶或是幫她去自我實現,她只是想去解決問題行為。
厭惡條件反射不那麼常見,它經常把令人不快的刺激和目標行為捆綁在一起。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給酗酒的人服一種藥,這種藥會使得他們每次喝酒都會吐。暴露療法是更常見也被更多研究的,它治療焦慮的方法是讓人直面自己的恐懼。他們會被暴露在真實或想像的情境中,而這些情境是他們通常會選擇迴避的。
系統脫敏法是暴露療法的一種,它將放鬆的心理狀態與逐漸增強的會引發焦慮的刺激源進行聯結。比如Bernice,讓她從想像飛行到看空中的飛機的照片,到乘坐地面上的飛機,最終到乘坐飛機飛行。行為療法對治療特定的恐懼和問題頗有成效,例如恐懼症。它對患有廣泛性焦慮症、重度抑鬱症的人也能起效。但通常需要一些推動。
Cognitive Therapy
這種推動我們可以從認知療法中獲得,它教會人們用全新的更具適應性的方式思考。認知療法更聚焦於人的想法而不是行為,它主張如果你可以改變自我挫敗的想法,你就可以改變相關的行為。這個療法的使用者是美國的認知療法之父阿朗·貝克,他的同事開創了蘇格拉底提問法來幫助來訪者轉變對自己、世界和未來的毀滅性跟災難性的想法。例如 「一切可能會出錯的事情,都一定會出錯」。假如 Bernice馬上有一場大考,非常重要,成敗在此一舉的期末考。她非常緊張 以至於她對考試的焦慮已經讓她產生了抑鬱情緒,她想像自己會考砸,如果她考砸了, 她怕自己考上研究生的願望會完全破滅,自己的人生也會完蛋。這是典型的毀滅型想法。
一個認知療法諮詢師會和她積極地討論這一切,在過程中挑戰她的想法,最終幫助她重新檢視 自己對於考試失利後的設想。世界不會因此毀滅,她的人生也不會因此就完全失敗。幫助她對自己和未來建立更樂觀的想法,認識治療師幫助來訪者明白 ,改變我們對自己所說的話,對於應對焦慮和改變行為是非常有效的。換句話說,人們的想法真的就是那麼重要。
毫不奇怪 ,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經常相互借鑑,於是認知行為療法通常被看做是一個流派。很多諮詢師都會用整合的療法,他們會嘗試使用所有流派的思想中最好的元素,但是所有這些不同的心理療法並不意味著一定是你和諮詢師單獨討論你的想法。很多也可以進行團體諮詢。
團體諮詢通過你與他人的互動來獲得治療的益處。它不僅幫助人們獲得人際方面的心理健康,還時刻提醒著來訪者們,他們並不是孤身一人。相似地,家庭治療把家庭看作一個系統,把個體的問題行為認為是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家庭治療師與多位家庭成員一起共同努力來改善家人關係,增進覺察和相互溝通並調動一些共有資源。
本文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文未標註作者。文章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好課推薦
推薦閱讀
心理諮詢師職業生涯的三種境界
【留意】自殺者向外界求助的訊號
被曲解的「延遲滿足」耽誤了多少孩子?
清華心理學教授揭秘PUA五大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