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糧食供求關係的根本改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米消費量大幅度增加,而豫南的秈稻大量積壓,稻穀價格低,加上農資價格一再上漲,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稻積極性,因此,發展粳稻生產再次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為能儘快解決豫南粳稻栽培技術問題,迅速改善豫南稻米品質,提高農民水稻生產經濟效益,促進豫南水稻可持續生產發展,河南省科研工作者根據豫南氣候條件和粳稻的生態特點提出豫南粳稻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現介紹如下。
一、選擇適宜品種
根據近幾年的研究和栽培實踐表明,目前適宜豫南稻區種植的粳稻品種有鄭稻18號、鄭稻19、水晶3號、津稻1007、信雜粳1號、9優418、寧粳3號等。
二、推遲播種期
由於大部分粳稻品種感溫性強,引入豫南其生育期大幅度縮短,營養生長量不足,如果按照當地秈稻生產習慣播種,抽穗提早,灌漿期恰逢高溫季節,不利於光合產物積累,稻米堊白粒率增加,因此,適當推遲播種日期,有利於產量和品質的提高。
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種。推遲後的粳稻灌漿期正值秋高氣爽季節,溫、溼度明顯降低,可延長灌漿時間,提高千粒重,消除氣象造成的堊白,同時也可減輕後期稻瘟病、紋枯病的危害,提高水稻單產,改善稻米品質。
三、培育壯秧
豫南5月下旬氣溫偏高,推遲播期,苗期有效積溫增加,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要求培育壯秧秧齡不宜過長,一般秧齡控制在25~30天。因此,用種量要相應增加30%~50%,一般常規稻用種量5~6千克/畝,雜交稻2千克/畝。秧田面積要大,秧田與本田比不得低於1∶7。播種後要及時晾芽,不得用水養芽,直到立針後才能灌淺水。並注意早施肥,在一葉一心時噴施一次多效唑,控制旺長。
四、適當早栽、密植
適時早栽,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移栽規格13.3釐米×26.6釐米或16.6釐米×20.0釐米,穴莖櫱苗4~5個,移栽時保持淺水層,秧苗隨拔隨栽,不栽隔晌隔夜秧。本田中等肥力田每畝施30%複合肥(N∶P2O5∶K2O=16∶7∶7)50千克,碳銨10千克,或碳銨40千克、12%普通過磷酸鈣25千克和60%氯化鉀10千克作底肥,並施腐熟的有機肥3米2以上。一般株行距13釐米×27釐米,畝栽1.9萬穴,每穴栽插5~6苗,每畝基本苗達到10萬以上,減少本田分櫱穗。移栽時由於氣溫偏高,要保持本田水層,秧苗隨拔隨栽,不栽隔晌隔夜秧,以防止栽後「脫衣」。
五、合理施肥
粳稻比秈稻需肥量大,耐肥能力強,要實現高產目標,必須加大肥料用量。秧田氮肥要高,促使秧苗早分櫱;本田底肥要足,氮磷鉀合理搭配,中等肥力田畝施30%複合肥(N∶P2O5∶K2O=16∶7∶7)50千克、硫酸銨10千克,或碳銨40千克、12%普通過磷酸鈣25千克和60%氯化鉀10千克作底肥,並施腐熟的有機肥3米3以上。追肥氮素使用量20千克左右,增施磷鉀肥各4~5千克,重視穗肥的分配,穗肥的氮素分配量不低於30%;揚花後每畝施2~3千克尿素作粒肥。
六、科學灌水
粳稻的耐旱性強於秈稻,在水漿管理上,灌水可適當控制。要求淺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櫱,適時曬田。當分櫱苗達到26萬~28萬/畝時應及時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櫱,在秧苗拔節、幼穗開始分化時,田間要保持一定水層,直到抽穗揚花結束。灌漿期要保持乾乾溼溼,既不宜深水漫灌,也不可斷水過早,以防止早衰,延長灌漿。
七、病蟲草害防治
推遲水稻播期,適時曬田,可有效減輕稻瘟病、紋枯病、疫黴病、稻曲病。而蟲害防治往往是豫南粳稻種植成敗的關鍵,必須認真防治。主要害蟲有以下幾種。
(1)稻薊馬發生於苗期。防治方法以土壤處理效果最好。如播種時每畝用3%呋喃丹2.5千克同時撒入秧田,秧苗生長階段要隨時觀察,可及時用樂果、對硫磷等農藥噴霧防治。
(2)稻象甲在豫南春播秧田不造成危害,但在晚播秧田有較重發生,其防治可選用甲胺磷進行葉面噴霧。
(3)螟蟲類對晚播粳稻可造成危害的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卷葉螟。在晚播粳稻試驗和小面積示範生產階段,由於上述螟蟲的成蟲具有較強的趨綠性,這些田塊客觀上成了螟蟲的集中產卵地,因此危害較重,同時在豫南上述螟蟲發育進程不完全一致,存在世代重疊現象,僅靠測報防治還不能保證防治效果,還應進行多次防治。除按測報要求於7月上、中旬和8月上旬各防治一次外,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還要根據田內螟蟲卵塊密度各防治一次。使用藥劑可選用銳勁特、殺蟲雙、殺蟲單或三唑磷乳油、稻蟲淨。當大面積推遲播期之後,由於破壞了螟蟲第一代的發生條件,不存在集中產卵的問題,螟蟲危害將大大減輕。
(4)稻飛蝨 豫南稻飛蝨由南方稻區遷飛而來,多發生在8月中旬,在秈稻中有點片發生。推遲粳稻成熟期後,不僅粳稻的受害期較早,而且受害的時期也將會延長,造成的損失將更嚴重,因此,應加強監測。可選用撲蝨靈或大功臣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