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藥很重要,快學起來!
編者按
喘息是兒童最為常見的呼吸道症狀之一,常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時出現。由於兒童的特殊解剖、生理及免疫特點,喘息在兒童中發生率較高。
為了更規範地管理兒童喘息性疾病及其用藥,國家衛生計生委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等權威兒科學會的專家組精心制定了《兒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藥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快跟隨小編一起學習一下!
溫馨提醒:重點太多,我們分了4期為大家整理分享哦,今天是第三期~
上期,我們梳理了兒童哮喘的合理用藥,今天我們再來扒一扒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的合理用藥!
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即急性感染性細支氣管炎,主要發生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高峰發病年齡為2~6月齡;以流涕、咳嗽、陣發性喘息、氣促、胸壁吸氣性凹陷(三凹徵)、聽診呼氣相延長、可聞及哮鳴音及細溼囉音為主要臨床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毛細支氣管炎最常見的病因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且呈自限性;<6月齡及高危嬰兒病死率較高。
目前,毛細支氣管炎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治療的目標主要以緩解喘息症狀、維護生命體徵及內環境穩定,防止併發症。
一起來看下毛細血管炎的常用治療藥物推薦推薦——
這裡指南提醒,目前支氣管舒張劑在毛細支氣管炎治療中的療效尚不確切。對於有哮喘高危因素(哮喘家族史或個人史),或有早產兒肺部疾病史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或重症患兒,可以試用支氣管舒張劑,然後觀察臨床效果,如果用藥後無改善,則考慮停用。
喘息性支氣管炎
喘息性支氣管炎即哮喘性支氣管炎,指氣管-支氣管炎伴有喘息發作。臨床以咳嗽、喘息、氣促、兩肺哮鳴音為主要表現,常可反覆發作。
呼吸道病毒感染、變應原暴露、氣候變化,空氣汙染等多種因素常可誘發喘息急性發作。值得注意的是,病毒感染是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最常見誘發因素,也是未來發展為哮喘的危險因素!
那麼,對於兒童喘息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目標與原則是什麼呢?
指南指出,目前對於兒童的治療目標主要是控制和減少喘息復發,以及識別和降低患兒未來發展為哮喘的風險。而治療原則,則以快速緩解症狀、改善通氣、持續有效降低氣道炎症和高反應,防治併發症為主。
藥物治療方面,急性發作期常使用β2受體激動劑及M受體拮抗劑解除痙攣、舒張支氣管;而緩解期治療則以ICS治療為主,以有效控制非特異性氣道炎症,防治喘息再次發作。
對於患兒ICS的使用,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氣霧劑治療,可選擇丙酸氟替卡松或二丙酸倍氯米松,起始劑量可以從中等劑量開始,具體使用方法與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方法相似,丙酸氟替卡松或二丙酸倍氯米松最小有效維持量均推薦50 μg/d。
而LTRA對於患兒喘息的發作,尤其是病毒誘發的喘息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可與ICS聯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