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專注力和耐心,李玫瑾:這個年齡段很關鍵,錯過了難彌補

2020-12-11 J媽學堂

現在已經開學一個多月了,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就拿筆者同事來說,她家小孩今年剛上一年級,但是每天晚上寫作業要寫到十一二點,所以讓同事非常犯愁,不知道該怎麼辦。

因為她家小孩寫作業非常拖拉,通常半個小時的作業,需要花上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所以同事一家因為這個事情,沒少批評孩子。

她家小孩之所以會這樣,其實和孩子缺少專注力有關,因為她家小孩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喜歡三心二意的,所以寫作業花費的時間非常多。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主要是因為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忽視了對孩子專注力和耐心的培養,所以使得孩子在上學後,就出現了這種問題。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對這方面進行培養,這不僅能讓孩子做作業的速度更快一些,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

為什麼要培養小孩的專注力?

專注力是指在做某件事情時,將五感全部集中在這件事上,不被外界事物打擾。所以家長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因為這不僅能給孩子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甚至能讓孩子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1、能讓孩子做事更有毅力

很多小孩在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拖拉、三心二意等問題,因此容易出現做事半途而廢的情況。

所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能夠讓他們做事更加有毅力,能夠避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出現主動放棄的情況。

2、能讓孩子做事更有效率

家長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可以極大地提高他們做事的效率。因為小孩好奇心等緣故,使得他們在做作業或者學習的時候,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導致原定計劃難以完成。

因此專注力以及耐心的培養,可以讓小孩做事情的時候,變得更加有效率一些,也更加容易專注一些。

3、能讓孩子做事更有自信

孩子專注力如果較為集中,那麼在做事情的時候,成功率也會更高一些,這就容易讓他們獲得滿足感。

長久以此的話,小孩在一次又一次地滿足感下,會變得非常自信,這遠比做事拖拉帶來的內心滿足感要強。

孩子到了什麼年齡,可以進行專注力培養?

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到:孩子的專注力培養要從小進行,特別是在孩子三歲左右,將是他們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期,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

雖然三歲左右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期,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年齡段對孩子不重要,因為在不同年齡段,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特點。

0-2歲的孩子

孩子在0-2歲的時候,家長就應該開始逐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是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學會不去打擾孩子。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還沒多久,所以對每一件事物都很感興趣。但是有的家長喜歡將自己的意志加在孩子身上,這就容易打擾孩子,長期如此的話,對孩子不好。

2-4歲的孩子

這個階段的小孩,已經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感興趣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感興趣的,所以他們已經學會分辨了。

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學會利用孩子的興趣點,逐步培養孩子的專注度。例如孩子非常喜歡某個玩具,那麼家長就可以通過玩具的興趣點留住孩子,讓孩子長時間停留在此。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該階段的小孩可能已經上幼兒園了,但並不意味著孩子喜歡玩耍是不務正業。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玩耍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家長應該利用好,而不是逼迫孩子在學習方面找興趣點。

4-6歲的孩子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強烈,他們也知道做事情的時候,需要保持一定的專注度。

因此家長可以在此期間,通過和小孩制定一些規則,並且進行相應的訓練,反覆如此,讓他們的專注力得以逐步提升。

家長該如何培養小孩的專注力?

雖然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在提升專注力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其專注度訓練的方法是共同的,因此家長可以通過一些訓練方式,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1、培養孩子抗幹擾能力

家長對孩子抗幹擾能力進行培養,其實對於他們專注度提升,也會有一定幫助。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約定,例如將他們帶到較為嘈雜的環境裡,規定孩子要讀完多少頁書,之後複述給家長就可以獲得獎勵。

那麼通過這種方式的培養,孩子可以逐步適應外界對自己的幹擾,從而達到能夠無視周圍的各種誘惑,這對於他們的專注力提升很有益處。

2、讓孩子大聲讀出來

很多朋友在上學的時候,一定經歷過在自習課大聲讀書,甚至被老師要求大聲讀出來的場景。因為在大聲讀書的時候,專注力會達到非常高的程度,很難出現走神等情況。

因此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這樣要求孩子,讓他們大聲將書中內容讀出來,這能提高他們的專注度以及效率。

3、對事情的過程進行鼓勵

許多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可能會比較重視結果。例如在每次考試的時候,家長更加注重成績,而不是學習複習有沒有用心,這就容易使小孩產生誤解,認為過程並不重要。

因此也就容易使得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並不會注重過程是否需要一氣呵成,從而使得他們在遇到一點兒挫折的時候,情緒會變得非常暴躁,甚至會想要放棄。

所以家長可以學會鼓勵孩子,特別是當孩子開始做事,因為情緒暴躁想要放棄時,家長就可以給予孩子適當地鼓勵,讓他們重新燃起興趣。這一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專注度,讓其做事具有連貫性,而且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對於小孩專注力的培養,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應該儘可能地抓住關鍵期。此外,家長也應當給予他們一些耐心,畢竟專注力的培養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

相關焦點

  • 鍛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時期,父母需要抓緊,錯過將很難彌補
    每位父母對孩子都充滿了各種希望和幻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自己一直沒完成的事情,但是最後的結果仿佛和父母們想的有些偏差。而造成這種偏差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法國專家喬治·居維葉:天才的基礎就是專注力。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成績好壞,源頭不在於智商,專注力是關鍵!
    可有一些孩子不論上了多少輔導班,換了多少個老師,學習成句卻始終上不去,有些家長認為是孩子的智力不行,天生不是學習的料,於是就放棄了孩子。其實,這是家長的錯誤想法,正常的孩子智商差異不大,甚至可以通過後天培養來提升智商。那麼,為什麼同一起跑線的孩子,成績參差不齊呢?
  • 李玫瑾:孩子到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早晚後悔
    而當孩子有獨立的徵兆時,家長就會認為可以放手了,選擇回歸職場。但是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到了下面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會影響成績。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會被影響?李玫瑾教授的這個言論引發了家長的熱議。但是教授在講座中提到:3到6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老人們的溺愛會為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考驗,導致孩子的成績受到負面影響,促使孩子變成潛在差生。
  • 李玫瑾: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中國人民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因為職業關係她對孩子成長和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並且在育兒領域可以說是家長的導師。她給出的很多育兒方法都比較貼近現實,還很受用,所以,深受家長們的認同。在一次講座中談到專注力她是這樣說的:「決定孩子的成績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
  • 李玫瑾:孩子學習總「三分鐘」熱度?培養專注力,試試這3個方法
    一個動動這個,一會動動那個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孩子看起來像得了多動症一樣,其實和孩子從小沒有養成學習專注的好習慣有很大關係。育兒領域我們都熟知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就討論到專注力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 3-7歲孩子,兩種能力培養別錯過,不然以後難彌補
    而這,比報個鋼琴班繪畫班要關鍵得多。3-7歲孩子,以下兩種能力培養別錯過,不然以後難彌補。語言能力啟蒙不少二胎寶媽會發現,自家快十歲的大寶學英語,一首兒歌半天學不會,身邊兩三歲的小寶聽了,沒幾天就能哼唱出來,太神奇了。
  • 李玫瑾:影響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課中,針對於孩子學習成績差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影響孩子的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李玫瑾教授說學習差的孩子都有同樣的現象,耐不住性子聽課,一會看看老師、一會看看外面、上課東張西望,老師所講的知識根本就沒過腦,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學習好的。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父母要抓住機會,錯過難彌補
    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聰不聰明,從小時候就能看出徵兆,這句話簡單的概括了幼兒發展規律: 3歲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徵,你就能看到孩子青少年時期形象的雛形;而孩子7歲的時候,你就能看出他中年後的事業和成就。
  • 李玫瑾教授:防止孩子自私,要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家庭意識
    其實這些習慣都是慢慢養成了,我們都知道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其實朋友家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可能還沒有完全懂得分享的意義,只要適當的教育,還是可以慢慢糾正的。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只要拿在自己手裡的東西都會看成是自己的,其實這種情況不能認為孩子就是自私的,這只是孩子在他那個年齡段一定會有的心理特徵,是「所有權」概念形成的初期表現。
  • 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耐心和專注力不足,這也是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點。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盤點一下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提高孩子的抗幹擾能力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安靜、良好的環境。
  • 孩子教育的關鍵期,錯過了就很難彌補
    所謂教育的「關鍵期」(也叫關鍵年齡、最佳年齡、臨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 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某種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明顯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
  • 李玫瑾: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娃!尤其這個年齡段,容易影響學習成績
    孩子成績的好壞,問題不在於智力,而在於專注力!——李玫瑾而老人帶娃,孩子的專注力可能受到極大的考驗!也就是說,孩子將來因為專注力的問題,很可能成為潛在差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論調?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談到,在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3-6歲,有一個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就是時間的節奏感,這關乎孩子的專注力。李玫瑾教授解釋什麼是時間的節奏感?就是孩子一旦坐在那個桌子上,至少半個小時之內不要打擾他,讓他習慣一旦坐定就能安安靜靜地坐上半個小時。
  • 李玫瑾:小天才的共同點是「超強專注力」,3歲開始就可以培養
    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礎,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那麼,有所擴展下來,3-8歲,就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關鍵時期了。,是需要爸爸媽媽們給予足夠的耐心的,那麼專注力的第一個目標,不是催促,不是計時,而是告訴孩子,不要忘記自己的目標。
  •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其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問題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培養專注力的時間是不同的。比如;3周歲的孩子,他的專注力大約在3---4分鐘;4周歲的孩子,他的專注力大約在5----6分鐘左右;5周歲的孩子,他的專注力大約在10分鐘左右......我們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時候,一定要尊重這一規律。否則,我們不僅不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朋友家的寶貝今年4歲,朋友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讓孩子在小椅子上端端正正坐十分鐘。
  • 3-6歲是孩子培養專注力的重要時期,抓住黃金時期,分段式培養
    讓默默父母好好培養一下小孩的專注力,抓住培養小孩專注力的重要時期,也就是小孩三歲至六歲這段期間。為什麼小孩三歲到六歲是培養專注力的重要時期育兒專家李玫瑾表示:小孩三歲至六歲是小孩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也是小孩行為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
  • 在這個"年齡"前,孩子一定要和媽媽睡,不然錯過之後想彌補都難
    在這個&34;前,孩子一定要和媽媽睡,不然錯過之後想彌補都難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女性都是比較追求事業的發展,不再像過去那樣,結婚之後會在家當家庭主婦,如今她們在結婚之後,還是會繼續工作,甚至是在懷孕期間,也會堅持工作,在臨產前才會選擇休產假,通常產假休完之後,大部分的寶媽儘管很不捨得寶寶,但還是會選擇回到工作崗位上,因此也會讓家裡的老人來幫忙照顧孩子。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沒有出息,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不用等孩子長大
    專注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自己家的孩子有專注力嗎?作為父母又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呢?專注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多重要呢?李玫瑾教授說過,「專注力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專注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田。
  • 孩子做事沒耐心、沒有堅持的動力,父母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額,這個說法實在太草率了,首先嬰幼兒本就天生好動,其次,判斷多動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其實有著嚴格的標準,並非專注力差就是多動症。判斷兒童是否為多動症的標準:任何時候都無法專心;總是精力旺盛,安靜不下來;總是很衝動,沒有耐心。
  • 寶寶玩玩具總是3分鐘熱度,0-3歲孩子的專注力怎麼培養?
    正常來說,孩子的專注力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相應地提升的。美國兒童心理專家阿諾德·格塞爾曾做過一個7分鐘的兒童專注力實驗。他把8種不同的玩具散落在屋子裡的各個地方,觀察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玩玩具的專注力情況。
  • 李玫瑾:性格活躍的孩子多是「假聰明」,「苯孩子」更有潛力
    主要是苯孩子的專注力更高,注意力更集中,也因此更能跟得上老師的思路。其實李玫瑾教授說的話不無道理,現在孩子面臨的仍然是應試教育,很多東西只要孩子用心學,基本上就可以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這樣孩子也會更快進入學習和遊戲狀態,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專注力剛集中的時候打斷孩子。對於孩子而言,0-2歲的孩子正是培養專注力的黃金時期。父母一定要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