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命運多舛的蔣介石像:陳水扁行禮獻花,賴清德連夜拆除,蔡英文...

2020-12-25 上觀

 

近日,臺灣地區立法機關三讀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其中要求當局「移除威權象徵」。首當其衝的,就是留在臺灣社會的各種蔣介石印記。

 

「轉型」就在臺灣民眾身邊。據臺灣當局統計,目前全臺以「中正」命名的街道有196條,臺北、基隆都有中正區。臺灣有中正大學,以及30多所以中正命名的中小學。還有就是目前流通的數百億枚蔣介石頭像的硬幣,以及2000萬張印有蔣介石頭像的200元紙幣。最醒目的,還是昔日分布在臺灣各地的蔣介石像。

 

隨著2000年民進黨當局上臺,以及「去中國化」「綠化」升級,本省人與外省人、藍營與綠營、不同階層之間的裂痕日益加大。在此過程中,作為中國國民黨象徵的蔣介石被一次次「拉出來」示眾,1975年去世的蔣介石從此命運多舛、不得安寧。

 

民進黨也曾希望「大和解」

 

2000年5月20日,臺灣地區出現首度政黨輪替。5月23日,民進黨籍地區正副領導人陳水扁、呂秀蓮率當局高級官員前往臺北市中心的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行禮獻花。

 

對於一向反蔣的民進黨人向蔣介石致敬,用前民進黨籍民意代表陳其邁的話說,就像施琅攻下臺灣後祭拜鄭成功,並推崇鄭家建設臺灣的功績一樣,具有宣示「大和解」的作用。臺灣《聯合報》援引當時還是民意代表的賴清德話說,此舉有助族群融合,也能消除部分族群在扁當選後「被拋棄」的恐懼感。

 

雖然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臺灣「解禁」開始,民眾對於兩蔣,特別是蔣介石的評價開始多元化,但民眾對於政壇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茫然與前途不明,陳水扁向蔣介石致敬,也是一種安撫人心的作用。同時,陳水扁安排國民黨人唐飛出任當局第一任行政機構負責人。

 

可惜,這種和解姿態因為「核四」風暴而沒能持續太久。興建島內第四核電廠是為了滿足島內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結果在選舉中打出「廢核牌」的民進黨上臺後宣布停建「核四」,唐飛因此辭職,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與陳水扁商談也無果而終,之後差點上演國民黨彈劾陳水扁事件。

 

隨著2004年地區領導人選舉阿扁的「兩顆子彈風波」,藍綠之間關係從此勢如仇讎、再無信任。陳水扁也倒向「獨派」尋求支持,對歷史問題開刀,就成為取悅支持者的最佳良方。從第二個任期開始,陳水扁當局有計劃地推進「去蔣化」運動。2006年,當局開始進行「公營事業正名」運動,其中包括把島內最大機場中正國際機場更名桃園國際機場。

 

 

稱蔣介石是「2·28事件」元兇

 

到了2007年「2·28事件」60周年,陳水扁公開稱蔣介石是事件元兇,把「去蔣化」推向新高潮。他曾去致敬的中正紀念堂被改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門口牌樓上的「大中至正」題字改為「自由廣場」。

 

當年12月底,當局教育部門在中正紀念堂二樓的蔣介石銅像四周,架起了10米多高的鋼架,鋼架上懸掛「2·28事件」以及「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照片,讓蔣介石與受難者「面對面」。

 

對於當局可能採取的拆除紀念堂行動,時任國民黨籍臺北市長郝龍斌以認定其為古蹟的方式保留了下來,並且堅持地鐵與公交車依然使用「中正紀念堂」站名。直到7個月後,國民黨人馬英九就任地區領導人,蔣介石銅像才重現天日。

 

除了臺北市外,那段時間綠營執政的各個縣市都發起了「去蔣化」運動。2007年3月,原本安放在高雄市文化中心的巨型蔣介石座像被連夜拆除,因為體積龐大而被拆解成117塊。

 

當時,時任國民黨籍的桃園縣長朱立倫在兩蔣陵寢所在的大溪鎮設立了雕塑公園。加上這個分成117塊的雕像,當時公園「收容」了200多座蔣介石雕像。

 

就在拆除高雄蔣介石座像不久,主導工程的高雄市長陳菊就突發輕微中風住院,坊間傳聞是「報應」。之後,綠營拆像運動逐步偃旗息鼓。當時的說法是,不能全部拆掉,要讓後代看看這個「壞人」到底長什麼樣。

 

就在島內各地「去蔣化」的同時,臺軍中「去蔣」也在悄然進行。對於領導人辦公室的「去蔣」命令,當時擔任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的李傑以拖待變,將公文壓在抽屜中好長時間。最終軍方還是頂不住壓力,以避免銅像日曬雨淋為由,陸續將其移到室內。

 

2007年底在當局的壓力下,防務部門宣布,撤回兩蔣陵寢駐點的三軍儀隊禮兵,並且準備裁撤陵寢管理組。但2008年風雲突變,馬英九贏得地區領導人選舉,臺灣軍方隨即宣布恢復派遣禮兵。

 

 

「去蔣化」升級到「斬首」行動

 

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島內「去蔣化」動作暫時停止。等到了2014年,因為反對兩岸服貿協議,島內爆發「太陽花運動」,馬英九當局備受壓力。當年底在島內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大敗,「去蔣化」再度興盛。

 

第二年,島內各地再次出現蔣介石像被汙損事件。臺灣學生把校園中的銅像作為反對國民黨的「出氣筒」,如果校方不願意搬遷,銅像就會被噴漆或者塗鴉。那年8月,位於基隆中正公園的兩座蔣介石銅像被潑白漆、塗鴉,還被寫上「殺人兇手」「還我河山」「匪」等話語。事後「臺獨」團體「臺左維新」承認犯案,然而由於基隆市政府沒有對破壞者提出告訴,後者被免於處分。

 

與此同時,綠營執政的島內縣市也開始「去蔣」動作。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當時的臺南市長賴清德在2015年「2·28」追思會上宣布,要讓臺南市所有蔣介石銅像撤出校園。三個星期後,臺南市教育局一天之內拆除14座銅像,然後通通送給了桃園市的兩蔣雕塑公園。

 

等到了今年,「去蔣化」從拆雕像、潑髒物升級到了「斬首」行動。極獨勢力「臺灣建國工程隊」數次把蔣介石銅像「斬首」,作為報復,島內反「獨」勢力「斬首」日本殖民時期水利專家八田與一。

 

如今,民進黨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使「去蔣化」從過去的當局支持、民間行為演變成為有法律背書的合法行動。通過此舉,把蔣介石與國民黨牢牢綁定,使其永遠背負「228」事件與「白色恐怖」歷史包袱,難以威脅到民進黨執政。

 

至於轉型正義原來應該有的彌合社會分歧、促進各界大和解含義,則在轉型過程中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是一個更加分裂、互相仇視的臺灣。

 

(內圖來源:聯合報)

 

 

相關焦點

  • 臺南"偷拆"蔣介石銅像 臺媒:"行為藝術"還是省省吧
    賴清德2月28日表示,將在最短時間內拆光臺南市14所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此後就有民眾抗議,綠營內部也有爭議。賴清德隨後稱將成立專案小組研議。不料僅僅過去20餘天,也未公開「研議」結果,臺南市政府就已經大動作連夜開拆。   臺媒報導,拆除過程,可謂保密到家,各校人員在拆除人員到場前,才被通知到場拍照存證。
  • 臺南「偷拆」蔣介石銅像 臺媒:「行為藝術」省省吧
    賴清德隨後稱將成立專案小組研議。不料僅僅過去20餘天,也未公開「研議」結果,臺南市政府就已經大動作連夜開拆。  臺媒報導,拆除過程,可謂保密到家,各校人員在拆除人員到場前,才被通知到場拍照存證。21日拆除當天,成功初中附近居民前往抗議,教育局承諾緩拆,傍晚5時卻一記「回馬槍」,迅速拆掉蔣介石銅像並從後門搬走。  「偷拆」招致輿論反彈。
  • 陳水扁爆料:蔡英文、賴清德被民進黨候選人「切割」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九合一」選戰將近,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7日在臉書稱,有民進黨候選人「切割」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據臺灣「東森新聞雲」11月7日報導,陳水扁發文稱,4年前,高雄、臺南兩市,陳菊、賴清德大贏。兩市議員選舉過半,也順利拿下正副議長寶座。4年過去了,民進黨在高雄選戰艱難,「韓流現象」讓臺南也受到衝擊。
  • 呂秀蓮重提「特赦」陳水扁叫蔡英文別委屈自己人
    據悉,部分高雄市議員重提「特赦」陳水扁,高雄市長陳菊也表支持。一向力挺陳水扁應「特赫」的呂秀蓮,提醒蔡英文:如果覺得民進黨自己人可以委屈一點,只想討好別人,很多選民會不高興。對於馬英九卸任後案子多,全世界趴趴走,呂秀蓮表示「心情無法平衡」,還為陳水扁辯解稱,「2008年政黨輪替後,不到20分鐘,『特偵組』就宣布陳水扁禁止出境。」
  • 臺南蔣介石像連夜被拆 官方:避免二二八時有人破壞
    原標題:臺南市蔣介石銅像晚間被拆除 被質疑偷摸拆掉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南市玉井區公車站前圓環的蔣介石銅像昨(21日)晚被市政府拆除,再度引發各方議論。玉井區公所今天(22日)表示,為配合老街相關設施提升整體機能,同時避免「二二八」有人破壞銅像,遂選在晚間人車較少時拆除。
  • 臺灣「大選」後蔣介石銅像被拆遭質疑,桃園市府回應
    蔡英文11日連任臺當局領導人後,蔣介石銅像遭了殃。位於臺灣桃園火車站前、有半個世紀歷史的蔣介石銅像在選舉後被火速拆除。引得民眾質疑,民進黨是否在秋後算帳?蔣介石銅像連夜被拆(中評社)臺灣「大選」後 蔣介石銅像被連夜拆除據中評社等媒體報導,有臺灣桃園民眾發現,位於桃園火車站前圓環的蔣介石銅像在選後被悄悄拆除,且周邊並未設立相關工程告示牌。蔣介石銅像如今僅剩基座,周邊還有拆除後留下的瓦礫未清除,對比先前的蔣介石像,場面「不勝唏噓」。
  • 蔡詩萍批蔡英文:「就是要連任」恰是蔣介石做法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4月9日訊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昨(8日)與前臺當局「行政院院長」賴清德見面,討論初選辦法,但未達成共識。臺灣廣播節目主持人蔡詩萍今天(9日)透過臉譜網(facebook)發文表示,蔡英文戀棧權利,恣意妄為,破壞民主制度最基本的競爭精神。蔡詩萍直指,蔡英文否認黨內初選制度,「找各種藉口,朕就是要連任」,恰恰是蔣介石當年的做法。蔡詩萍表示,蔡英文面對賴清德的強力挑戰,乾脆板起臉,提出「現任優先」這種不知所云的制度。
  • 蔡英文為抵禦賴清德招安「獨派」?
    實際上,賴清德深知,「獨派」對蔡英文極為不滿,今年元旦 「臺獨四大佬」還刊登全版公告,要求蔡英文放棄爭取連任。最近蔡英文與陳菊迫使「民視」停播《政經看民視》這個通常是讓「獨派」人士發聲,而近期則力挺賴清德,批評蔡英文的談話性節目,激怒了「獨派」團體,幾乎囊括臺灣地區和海外所有知名「獨派」人物,還搭上一個陳水扁聯名在《自由時報》刊登全版廣告,不點名地批評蔡英文。
  • 蔡英文賴清德牽手,各方都是啥盤算?
    所謂「蔡賴配」,就是賴清德作為蔡英文的副手,搭配參加臺灣地區2020年領導人大選。「蔡賴配」也是今年3月份時,蔡英文企圖勸退賴清德而開出的條件。當時的蔡英文,由於去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民意支持度跌到低點,黨內大佬不斷放話「只做一任就好」,「蔡賴配」當然不會被賴清德接受。
  • 蔡英文完封賴清德、柯文哲兩對手!
    惟政治是時、運、命的組合,賴清德2018兩屆臺南市長任滿,換軌階段正好卡到蔡英文要拚連任,時間點的銜接對賴很不利。賴清德明確表態不願意再選「直轄市長」,他也很難撕破臉與蔡硬拚。在此之下,接任「行政院長」為2020「蔡賴配」鋪路,要拚大位2024再說,雖非最佳方案,也是次佳方案。   先推賴清德組閣,再為2020「蔡賴配」加溫的氣氛一直在營造中。
  • 蔡英文賴清德民調直落 陳水扁也補刀:很可能輸掉4、5個縣市長
    中國臺灣網6月18日訊 島內帶有親綠色彩的《美麗島電子報》,所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下降、不滿意度上升。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目前仍在保外就醫的前領導人陳水扁,今在其專門評點時事的網絡專欄——「新勇哥物語」中批評,民進黨完全執政2年,民調直直落,臺灣島內生產總值一直在「保1」、「保2」,蔡英文卻自我感覺良好。
  • 這些年蔡英文、陳水扁、韓國瑜提出哪些口號?最後實現多少?
    這些口號不必工整華麗,也不必面面俱到,但要能喊出民眾心聲,如果還能琅琅上口甚至簡單粗暴,那就更容易入耳入心了。他的口號是「相信蔡英文,臺灣一定輸,相信郭臺銘,臺灣一定贏」,仿效川普的商而優則政路徑,將商戰經驗移植到政壇之上。此外,郭臺銘的諧音「Good Timing(好日子、好時機之意)」,也成為他另一個口號,不僅掛在其「臉書」帳號上,在島內多地演講期間,主辦方還特意掛上「2020 Good Timing」海報、橫幅和LED屏來為他參選造勢。
  • 賴清德繼續陳水扁「路線」,已作出試探性行為
    雖然彼時的他並沒有任何身份,但是在2020年蔡英文順利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後,臺灣地區副領導人的職位落在了賴清德身上,只不過正式的就任儀式尚未進行,賴清德目前還是一個小公民。但是大家心裡都明白,他就是準臺灣地區副領導人。
  • 誰是蔡英文的「接班人」?看看陳水扁時期
    據悉,蔡英文今年已經開始她第二任期,在她下臺之後,到底誰才是民進黨「接班人」,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明朗。但雖然目前民進黨內部證據尚不明朗,但是這並不妨礙其它人進行猜測。例如520任職典禮前,就有人提問蔡英文和賴清德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 陳水扁李登輝時隔12年高調「破冰」 蔡英文尷尬不?
    在交惡12年後,陳水扁李登輝高調上演「破冰」戲碼,扁不僅登門為李祝壽,臨走時還同時露臉讓媒體捕捉牽手、揮手畫面,不知這對與兩人關係都產生微妙變化的蔡英文來說,是否有些許尷尬?據悉這是尚在保外就醫中的陳水扁的一項不公開行程,但昨日此事還是被臺媒集中報導了一番。
  • 比耍賴,賴清德你真的不是蔡英文的對手! - 直播港澳臺
    賴清德稱陳定南為自己的「政治啟蒙老師命運已經提醒了賴清德,你就不是搞政治的那塊料,不過賴清德混不在意。拿醫生的身份叩開政壇的大門之後,他開始了想像中的一路狂奔。2000年,他被陳水扁邀請,擔任衛生部門負責人的副手,等業務嫻熟後轉正,他拒絕了;2007年,張俊雄回鍋擔任行政部門負責人,想要啟用賴清德擔任其秘書長,有意培養他在行政部門了解整個臺灣的行政運作,不過他還是拒絕了。他的理由,是為了留在臺南,加深臺南人對他的了解,希望把臺南變成他的「大本營」。
  • 賴清德任臺「行政院長」 能挽救蔡英文低迷民調麼?
    蔡英文與林全相識,源於2000年。陳水扁組成的執政團隊中,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林全是「主計長」,在「立法院」備詢的時候,林全的座位和蔡英文正好挨著。兩個人當時都是無黨籍、政治大學教授出身,因此開會的間隙就聊聊天,蔡英文也會經常帶一些餅乾糖果去和林全一起吃,久而久之兩個人越來越熟。2004年蔡英文加入民進黨,2006年被任命為「行政院副院長」。
  • 蔡英文賴清德和好?無非想騙選票!看看安倍怎麼說……
    安倍晉三1蔡英文和賴清德,都是臺灣地區民進黨的高層,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在蔡氏2016年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後,宣布賴清德擔任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但2018年11月,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敗以後,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賴清德也辭去了行政部門負責人的職務。儘管蔡、賴在2016年到2018年有過這麼一段時期的密切合作,但兩人在民進黨內屬於不同派系。今年年初,賴清德宣布爭奪民進黨2020年競選提名人。換言之,就是在民進黨黨內和蔡英文鬥法。
  • 賴清德助蔡英文,「含淚吞砒霜」
    而後,隨著民進黨第一次執政以來至今20年,中產階級隨經濟成長停滯而流失,經過陳水扁8年著墨於教育上的反威權、「去中」,與美式民主制度、自由主義的洗腦,精英階層開始質變。這便使得民進黨的選票版圖逐漸挪移至過往國民黨的鐵票。用「挪移」,而非「擴張」來形容民進黨的選民結構,主要根據來自於蔡英文目前的支持者年齡層。
  • 賴清德:被蔡英文蹂躪的「務實臺獨工作者」
    上一次蘇貞昌任「宰相」的時候,隨侍的丫鬟是陳水扁的眼線,這一次,那個丫鬟成了「女王」,蘇貞昌還是「宰相」,隨侍的丫鬟換成了前丫鬟的眼線。造化弄蘇,也是他自願,倒黴的是臺灣人民,長達20年的劇本,主角始終是那幾個,戲肉永遠是宮廷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