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線」小鎮商業進化,接軌一二線 | 城市好奇心

2021-01-15 和訊網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編者按:城市氣質和商業元素之間的關係如此微妙,一類元素聚攏起來,往往就是一種性格。《城市好奇心》系列,以時間為軸,以商業為卷,觀察城市身上驚現的「你變了」時刻。此為「十八線」瓦塘篇。

廣西一個普普通通的「十八線」小鎮上,20個行政村6.2萬人口生活的交匯點,是瓦塘圩,街道三橫三縱。

今年遊戲規則大改的雙11,似乎不曾來過這裡。無論是1日-3日的第一波洪峰,還是雙11當天的瘋狂,走在街上都難以尋覓痕跡——看不到一張雙11促銷海報,也沒有喇叭叫賣聲。

遠離喧囂的小村街,依然是一副日常光景——街道建築老舊,趕上埋水管施工,還到處是泥水。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這裡變化正在發生。甚至可見一二線城市消費現象的碎片。

破落小鎮裡掩藏著一二線城市的消費現象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比如,超市會捕捉消費者的需求,在貨架上悄然增加了齊刷刷一排沙宣洗髮水和護髮素,與擺在廣州屈臣氏的樣子無差。

改變的不只是超市貨架。曾經是夫妻雜貨鋪、豬肉行天下的破落小村街,超市「四足鼎立」,母嬰、水果、家電垂直業態興起,第一個鄉村商業綜合體正在醞釀。

超市、綜合體的出現,比一二線城市晚了近30年,但我與超市、藥店售貨員閒聊,卻被一句「現在誰買不東西不是會員?」問得啞口無言。

今年4月,《第四消費社會》一書作者三浦展,接受虎嗅獨家專訪時指出,中國和曾經的日本相似,消費的進化是同時分層發生的。瓦塘小鎮街道的商業演變,堪稱中國大眾消費方式分層進化的微縮樣本。

1995年~2010年前後

隔兩日成一圩,夫妻雜貨鋪稱霸

瓦塘鎮,面積192平方公裡,位於五線城市貴港市南部,距離城區22公裡。不算偏僻,且有鬱江流過。這裡是桂東南武裝起義的革命根據地,1992年被定為革命老區鄉鎮。

雖有地理優勢、歷史光環,但小鎮商業中心——瓦塘圩,一直遠遠落於時代之後。

小鎮老街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我對小鎮的記憶圩有記憶,大概是從8歲開始,那是1995年。彼時,家樂福超市中國首店落戶北京。次年,沃爾瑪和山姆會員店開進了深圳福田,麥德龍中國首店踏入上海。荷蘭萬客隆、臺灣大潤發等外來商超相繼來了。

一二線城市的外資商超入華的黃金十年,推動類似永輝、華潤萬這樣的本土商超的誕生和發展。從一排排超市貨架開始,中國人消費方式,逐漸變得「洋氣」起來。

山姆會員店 來源/企業官微

但華麗麗的外資超市時代,對於瓦塘小破村,好似某種宇宙之外的存在。孩子們喜歡聽大人反覆講起「生產隊」的故事,更喜歡跟著大人去瓦塘圩看熱鬧。每隔兩日成一圩,於是時間的最小單位不是時分秒,而是一個圩日。

車站沒有牌,只是主街入口前的一塊空地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但讓孩子們望眼欲穿的瓦塘圩,不過是一條200米的窄小街道,土房、木房商鋪沿街鋪開,起點是鬱江邊(珠江支流),終點是瓦塘車站。

少年時,我的夢想是長大了開一間雜貨鋪——瓦塘圩最熱鬧、最賺錢的地方。它們出沒在主幹道、交叉路口、支街,夫妻經營,米麵糧油、日用日雜、小件農具、香火炮竹、零食文具全能買到。

去雜貨店,鄉親們大多買完就走,但阿梅雜貨鋪是個例外。大概2.5米長條形鋪子,有一排矮的玻璃櫃、一排高的木櫃,賣些針頭線腦、剪刀、清涼油等細碎物件。

兩排柜子中間,通常站著老闆娘阿梅,個子勻稱,短髮精幹,親和力滿分。她臉上常掛著微笑,記得住每個客人的名字或稱呼。雜貨鋪因她的存在,成了個天然社交場。除了買東西,鄉親們會以各種理由在此逗留,拉家常、曬太陽,或單純只是歇歇腳。

超市崛起,傳統夫妻老婆店再無往日光景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雜貨鋪就像是棋盤上的關鍵定位棋子,圈出的空間裡,間或分布著其他的買辦場所。

衣行鞋行,每圩摩肩接踵。緊挨著的是豬肉行,每個攤位上都有一個揮刀砍肉的「豬肉佬」。豬肉行周圍,青菜、雞蛋、豆腐、魚蝦攤位自動聚攏。

在此起彼伏的叫賣還價聲中,幾經輾轉,阿梅雜貨鋪重新落位於衣行鞋行對面,開出了街上第一個自選貨架商店,可鄉親還是習慣去夫妻雜貨鋪。

供銷社也變成了雜貨店

那是2003年前後,瓦塘圩依舊是雜貨鋪的天下,而村外的零售世界風雲驟變。

改革開放持續縱深,零售業完全開放,不再限制股權結構、開店數等,外資商超迅速在一二線城市蔓延,並隨著商業地產的發展,從郊區開進了商場負一樓。

與此同時,華潤、中百、新鴻基、屈臣氏為代表的本土零售商,紛紛推出了自家的精品超市,與外資商超一爭高下。

但高線城市的這一輪商超風雲,仍與瓦塘小鎮無關。直到2015年前後,瓦塘圩雜貨鋪才逐漸「失寵」。起點是,阿梅推掉了原來的舊樓,造出了村裡第一家超市。

阿梅雜貨店變成小鎮第一家超市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2015年之後

鄉村市集超市爭霸,會員制受追捧

阿梅家七層新樓,名曰美時尚。幾經調整後,一、二樓全部用作超市,美時尚成為小鎮上第一個有手扶電梯的商店。後來,這棟建築裡又增加了網吧和賓館。

超市+網吧+賓館,讓美時尚成為瓦塘圩絕對的頂流地帶。頂著烈日去雜貨鋪、地攤、豬肉行買東西的日子,轉換成了「美時尚一站式」買齊。

酒水飲料、食品零食、蔬菜瓜果、肉禽蛋奶、日雜日化乃至教輔文具,美時尚幾乎包攬了瓦唐圩一切生活日常消費,吹著空調,自挑自選,優哉遊哉。

美時尚超市日化區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美時尚超市果蔬區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阿梅還是短髮精幹的樣子,臉上少見歲月痕跡。她偶爾坐鎮超市收銀臺,有時候會親自去理貨、打秤。能叫得出大部分顧客的名字,依舊是她的絕活。

美時尚超市獨享客流紅利,如日中天。2016年前後,騰訊阿里連續幾年的春晚紅包大戰之後,美時尚收款方式順應時代潮流,迅速從傳統條形碼POS機+紙幣結算,變成微信支付寶二維碼智能結算。

這意味著瓦塘小鎮直接跳過外資商超、精品超市階段,直接接軌以盒馬鮮生為主的新一輪新零售商超。

可村裡瞅上超市這個香餑餑的,不止阿梅。美時尚超市獨享紅利不出3年,二街十字路口處,華大福超市現身。

這裡,原來是個傳統夫妻雜貨鋪,兒子在外闖蕩幾年後,回來繼承家業。華大福礙於體量貨品較小,尚成不了美時尚的直接對手。

直到門面更寬敞的匯達豐超市出現,與美時尚坐落在街道同側,二者中間只隔了幾個商鋪。由此,超市一家獨大的景況被徹底改變,兩相爭霸局面初成。

美時尚的「勁敵」匯達豐超市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美時尚、匯達豐競爭正酣,2020年春節疫情來襲。原本式微的菜肉市場被政府勒令搬遷,落在車站和醫院旁一塊寬敞空地。

疫情穩定後,這個臨時集市保留了下來,且成為了瓦塘首個商品房項目「和富新城」的引流配套。不久前,這裡又開了一家規模較小的新超市。

至此,不大的瓦塘圩,集齊了超市四大金剛。而超市,成為村鎮居民最核心的消費場所,每天開業到晚上10點。但凡有需要,開個小轎車、電動摩託,一腳油門的功夫,就能鑽進超市。

過去在街邊地攤、夫妻老婆雜貨店時代的「趕圩」概念,逐漸模糊,成為超市場景的配角。

小鎮第四家超市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但小村鎮就這麼大,客流有限。客流爭奪的升級戰,是玩轉「會員制」購物。這點在美時尚和匯達豐這對「鄰居」身上,尤為明顯。

從2019年Costco首店落戶上海開始,高線級城市商業語境中,大型品牌連鎖商超普遍嚮往的會員制玩法是,付費會員制,即付費辦卡才能進店消費。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付費會員制在瓦塘圩,顯然還沒有市場,但免費開電子卡、消費積分的會員制,卻很受歡迎。積分因商品品類而異,比如生鮮消費每20元積一分,日雜日化每10元積一分。鄉親們不在乎弄懂複雜的積分規則,知道免費寄辦個卡,只管日常消費就有額外的獎品。

但積分也能玩出差異化。匯達豐的積分,只能抽獎兌換商品;而美時尚的積分,每積10分就能換1塊錢。即便是在北上廣深,「讓消費者知道自己的卡裡一直有錢」,依然是個提升復購率的聰明之舉。

我在美時尚等待結帳,收銀員問前面的阿姨:「有沒有會員?」

「當然有啊!」然後,買東西的阿姨熟稔報出4位數的卡號,「卡裡有多少分?」

收銀員說,有700多分,可抵70多塊錢。也就是說,這張卡至少在這裡消費了7000元。因為「積分賺錢」會員制,以及阿梅精心維護的鄉村人情紐帶,儘管小村鎮上商超爭霸,但美時尚依然是人氣最旺的超市。

美時尚是小鎮上第一個有手扶著電梯的商店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我發現,在超市間流行的會員制,還常見於藥店、母嬰店。貨架上每種藥品都標著普通價和會員價。我疑惑地問:「這裡能有多少人辦會員卡呀?」

店員抬起頭,提高嗓音,掛著一絲不屑的笑容,「很多人都是會員啊!」她把目光移向店外,「現在誰買東西都是會員啦!?」

藥店、母嬰店等業態,會員制是常態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2018年至今

多業態專業店迸發,消費分層進化

超市爭霸,以一站式購物、會員制籠絡人心,但對於部分更細分的需求,仍無法全面滿足——畢竟四家超市面積均不超過1000平方米。

因此,更多專業店逐漸冒出來,分布在商超附近,主攻商超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的需求。從高線級城市消費演進來看,各種專業店的興起,是品類消費細分化、成熟化的典型縮影。

瓦塘圩三家母嬰專賣店,最先殺出。匯達豐、美時尚、華大福超市斜對面,各有一家,名字都很順口——123母嬰連鎖、超級奶爸、超級寶貝。母嬰店裡有進口及國產奶粉,還有紙尿布、嬰兒衣物、奶瓶、小玩具、女性洗護產品等日常剛需產品。

小鎮興起母嬰業態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母嬰業態興起的主要原因是,80、90後父母登場,對孩子的養育和健康更捨得投入。這符合騰訊育兒聯合企鵝童話發起的《2019母嬰用戶消費行為》社會調查結果。

該調查覆蓋了各城市線級用戶,年齡段涵蓋70後到95後。其中,孩子在0~3歲的父母,90~95後佔絕對主力。這部分人群是母嬰市場的消費大軍,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尤其明顯。

數據來源/《2019母嬰用戶消費行為》調查報告

在消費渠道上,線上購買佔比61.8%,其次是母嬰用品專賣店。大多數家庭母嬰消費佔家庭總收入的30%以下,但城市越下沉,佔比越高。

數據來源/《2019母嬰用戶消費行為》調查報告

幾家母嬰店旁邊,電器專賣店次第登場。有些傳統雜貨店,要麼完全轉型電器專賣店,要麼減少雜貨,提升電器商品佔比。最顯眼的電器logo是一雙死對頭:格力和奧克斯。

近些年,瓦塘鎮居民自建住宅增多,原來的低矮小房子,逐漸被獨棟樓房取代,三層、四層、五層。樓房越蓋越高,大屏數位化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普遍成為剛需。

與此同步,格力、奧克斯、美的等企業先後響應國家自2008年提出的家電下鄉政策,產品價格逐步下降,城鄉價差異縮小。

此外,鄉親們買藥不再局限於原來的鄉村醫生診所,還可以去藥品專賣店,普遍是綠色門頭、透明玻璃門和貨架。「小鎮版」百果園水果專賣店則只短暫出現過一段時間。

小鎮上的藥品專賣店、電器專賣店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不難看出,多業態專業店找到商超裡供給不充分的品類,以垂直小業態開店,構建出新的市場競爭格局,背後則是消費分層進化的事實。

依據日本消費問題專家三浦展提出的消費分層理論,橫向來看,一線城市已經進入第四消費時代,精神化消費、共享型消費興起,而在瓦塘這樣的「十八線小鎮」,則處於第二消費時代,即家庭型剛需消費普遍得到滿足。

但這種小鎮消費分層進化與一二線的時空距離,因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而被大大縮短、提速。這其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是,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線上拼多多、聚划算、特價淘寶、快手、抖音,線下有京東、天貓、蘇寧爭搶的「小店」。

小鎮上的京東便利店

攝影/商業地產頭條

從今年雙11 QuestMobile的數據看,三四線及以下市場,成為巨頭捫新主戰場,而它們真正垂涎的是在六線及以下更廣闊的的農村地區。

大潮之下的瓦塘圩,原本很多沒啥存在感的小鋪面,逐漸轉型成為三通一達、德邦快遞代收點。逛淘寶、拼多多,漸成村民們茶餘飯後的新談資。

物流最直接相關的是交通動脈。快遞代收點,大都圍繞在車站附近,與和富新城形成一大N小的流量點位。瓦塘圩中心,開始呈現從美時尚超市,往車站周圍挪去的跡象。有時候村民們也需要在快遞點門口排隊領取包裹,與一線城市的白領一族差別不大。

巴掌大的小鎮散布著近五六個快遞站點

拍攝/商業地產頭條

往後繼續走,如果說瓦塘會出現第一家購物中心,那各類POI點聚集的車站附近,目前看是第一優選地。

只不過,未來何時,暫無結論。唯一可確定的是,瓦塘小鎮圩的消費潛力和消費意識的進化,將在媒體聚光燈輻射的範圍之外繼續發生,在看似不起眼的碎片中,悄悄接軌一二線城市。

而這樣的小村鎮,散布在中國大地上,有千萬個,恐怕很難用大數據窮盡。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十八線」小鎮商業進化,接軌一二線-虎嗅網
    廣西一個普普通通的「十八線」小鎮上,20個行政村6.2萬人口生活的交匯點,是瓦塘圩,街道三橫三縱。今年遊戲規則大改的雙11,似乎不曾來過這裡。今年4月,《第四消費社會》一書作者三浦展,接受虎嗅獨家專訪時指出,中國和曾經的日本相似,消費的進化是同時分層發生的。瓦塘小鎮街道的商業演變,堪稱中國大眾消費方式分層進化的微縮樣本。
  • 從一二線賣到三四線:67個創業項目搶食3大二手回收產業
    地大物博、貧富不均、政策有別,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基本國情催生了「從一二線倒手賣到三四線城市」的巨大產業。這個「特色產業」的產生並非因為三四線城市消費水平太低才產生的。淘寶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已經成為中國網絡消費新動力,早在2012年,中國三四線城市居民在淘寶購物的人均消費水準就已經超過了一二線城市居民。
  • 在三四線城市,不做兒童業態,就不要幹商業地產!
    反而四川達州、貴州遵義兩個三線以下城市開業量卻活躍起來,10月各開業兩個項目,且單體項目商業體量均在5萬平方米以上,可見購物中心有著向三四線下沉的跡象。一二線城市兒童業態的快速發展已經呈現局部過度競爭的態勢,但是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空間還比較廣闊,北上深廣小孩司空見慣的項目,在三四線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時三四線消費者也具有消費動力和購買力。
  • 對話厲基慧:設計與商業同頻進化
    杭州天際線設計研究院院長 厲基慧樂居財經 張丹 發自三亞「杭州天際線設計研究院是商業地產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一體化的一家公司。」剛坐定,來不及喝口水,厲基慧先介紹起自己的公司。厲基慧解釋道,行業裡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標準,按照城市消費水平、人口基數、輻射範圍等,對商場設計造價劃分等級,造價根據等級由高到低,依次遞減,按照這個標準進行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成本基本都能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而關於利潤回報,國內商業地產的算帳的方式不太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 中國城市怎樣與國際接軌
    真正能與國際「接軌」的城市,往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相當的實力和高度的自信  文/祁嘉華  「接軌」本是一個交通術語,專指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道路或鐵路軌道連接起來,形成新的運行體系。隨著學科交叉的日益廣泛,「接軌」一詞也進入到建築領域,提出城市建設要與國際「接軌」。  從最初的嘗試到後來的全面鋪開,和國際接軌一度成了中國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高樓林立、寬街大道、霓虹閃爍,走在這些城市的街道上,遠望近看,確實很現代,確實也很不「中國」。
  • 陽光壹佰副董事長範小衝:特色小鎮不是商業賣場,而是城市秀場
    陽光壹佰副董事長範小衝:特色小鎮不是商業賣場,而是城市秀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6 00:11:10
  • 8月29日 三盛·i33城市廣場與您一同探尋商業的內容進化之路
    城市更新,正成為中國商業不動產新的發展主線;商業煥新,存量VS增量,呼籲更豐富的內涵;從地產開發到資產運營,從商品售賣到沉浸體驗,從數據支持到科技賦能……商業地產正經歷一場內容的革命。   重構、改良、孵化、跨界,有故事、有內涵、有價值的內容,是商業地產進化的方向。
  • 廈門陽光小鎮20日正式亮相 輕度假商業如何「與眾不同」?
    廈門,作為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一直是中國旅遊的熱點城市之一。尤其在金磚會議之後,這座被稱之為「海上花園」的城市的發展愈發受到國人的關注。   12月20日,位於廈門環東海域的濱海文旅商業——廈門陽光小鎮(開業時間:2019-12、已籤約87個品牌)的正式開業,再次將眾多目光吸引至廈門。
  • 做城市藝術商業 東原The Oval與重慶的協同進化
    而城市氣質與城市文化之間的關係往往就是如此微妙,當一類氣質元素被定義成為一個刻板印象時,那些深層的城市文化底蘊就易被忽略,而這種現象在與城市氣質有著強交互的商業身上可以得到印證。   01 藝術「站位」  硬核商業IP與城市基因的協同進化   要想突圍重慶商業現有桎梏,對內擁有「本土化的城市基因」、對外具備「國際化的商業視野」,此二者缺一不可。   作為重慶市第一家民營上市企業——迪馬股份旗下東原集團的核心業務板塊東原商業,實力已躋身「中國房地產商業地產品牌價值TOP10」。
  • 落地「公園城市」的理想,從這個美好小鎮開始
    近年來,安寧市城市生態建設各項工作不斷向「規範化、標準化、精細化、網絡化」邁進,初步形成了以環城防護林為綠色屏障,以行道樹、綠化帶、人工湖為骨架,以庭院、小區綠化為基礎,以景區景點、公園廣場為中心,點、線、面、片相結合,集園林、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城市立體綠化體系,以及喬木、灌木、鮮花、草坪相得益彰的綠化格局。
  • Soul APP榮登《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商業進化榜」,引領Z世代...
    近日,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20新增長大會於北京舉辦,備受Z世代喜愛的社交平臺Soul APP入選「2020中國新增長·商業進化榜」,在社交新勢力中拔得頭籌。《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延續多年來對企業增長的持續關注,在會上邀請30餘位國內外企業家、經濟學家、管理學者帶來精彩演講與對話。
  • 圭塘河岸·悠遊小鎮來襲 開啟長沙商業地產IP時代
    除了濱水風情商業街區這個別出心裁的商業地產概念之外,在以海立方為IP的「海洋文化+親子樂園」風口下,商業地產和文化IP的跨界融合正推動圭塘河岸·悠遊小鎮向商業地產3.0時代過渡。   獨樹一幟,首推「濱水風情商業街區」概念   縱觀當前商業市場,傳統實體商業地產遭遇網際網路的衝擊,而新興業態活躍,線上線下愈加融合,行業正逐步進入變革與整合的時期,房地產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 商業空間進化論:2020年誰在逆風起舞
    「網格」進化論如果把龍湖商業的戰略拆解,那麼空間布局能力無疑是項尤為關鍵的能力,考驗的是預見城市發展節奏的眼界。2020年,龍湖在東莞、廣州番禺、重慶南坪、天津西青等新入囊中的地塊,插上15個天街項目的旗幟。同一個城市布局多個商業體,龍湖商業有著一套自己的布局邏輯——網格化布局。
  • 雲棲小鎮「城市大腦」 數字時代的一個巨大驚嘆號
    幾乎所有的權威評價都認可一個說法:城市大腦「雲棲產」,象徵著這個一直名動世界的小鎮,創新目標的又一次進化,創新能量的又一次爆發,創新能級的又一次提升,對科技和社會文明的又一次推動!  對雲棲,一位領導是這樣感言的:「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希望在哪兒?路徑在哪兒?我看,雲棲小鎮的發展已經給出了答案。
  • 松鼠小鎮開業,三隻松鼠新商業模式迎協同考驗
    業內普遍認為,食品,文旅、餐飲、酒店實現協同的商業模式在食品企業領域並不多見,章燎原的松鼠商業帝國否成功還要進一步檢驗。其成功關鍵在於有效打通線上線下等多個流量入口系統,實現消費者互相轉化。但這也對章燎原的松鼠團隊在文化IP內容創作和運營能力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小鎮做題家是什麼意思什麼梗?小鎮做題家的潛臺詞了解一下
    小鎮做題家是什麼意思什麼梗?小鎮做題家的潛臺詞了解一下時間:2020-09-08 16:40   來源:網際網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鎮做題家是什麼意思什麼梗?小鎮做題家的潛臺詞了解一下 小鎮做題家,指的是出身於十八線小城市或者縣城,因為善於做題而取得了不錯的高考成績,從而考入一個不錯的大學的學生。 小鎮做題家,潛臺詞就是,這一類學生往往個人能力並不太出眾,交際能力也很普   原標題:小鎮做題家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城市價值提升 昆明進入「立體化」商業時代
    宋朝開始,中國城市商業活動就突破了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人口劇增,即使城市在不斷擴展,新興商圈也在陸續形成,但中心依舊傲立,依舊人潮湧動,文化、商業、生活在這裡交匯。然而地面的二維空間已經無法滿足高流量輸送的時候,城市的地下空間被「喚醒」。
  • 合肥新增四個省級特色小鎮 崔崗藝術小鎮在列
    近日,2020 年度 25 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正式發布,包河區合柴 1972 工業記憶小鎮、廬陽區崔崗藝術小鎮、肥東縣白馬山康養小鎮、巢湖市槐林漁網小鎮上榜。這些小鎮為何能上榜?未來,這些小鎮將如何打造?
  • 沒有肯德基、沒有蘋果專賣店,我卻看到了小鎮商業的紅火 | 超級觀點
    第二、一二線城市是洋快餐們的重點發力區域,華萊士沒有力量和對手硬碰硬,中國市場很大,三四線城市以及更低線的城鎮,西式快餐的機會還很大,只要充分利用好洋快餐擴展的時間差,華萊士還有大機會。 華萊士首先把產品價格嚴格控制在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一半以下,門店面積縮小,放棄兒童樂園,門店設計不再以麥當勞、肯德基為標杆,自行規劃,統一採購,統一設計,統一業務流程,先農村後城市,在大量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布點後,逐步向二線城市甚至一線城市的郊區滲透。
  • 沒有肯德基、沒有蘋果專賣店,我卻看到了小鎮商業的紅火|超級觀點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第二、一二線城市是洋快餐們的重點發力區域,華萊士沒有力量和對手硬碰硬,中國市場很大,三四線城市以及更低線的城鎮,西式快餐的機會還很大,只要充分利用好洋快餐擴展的時間差,華萊士還有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