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空間進化論:2020年誰在逆風起舞

2021-01-12 東方財富網

2020年,我們經歷了無法言語的傷痛或別離,也見證了陰霾散去後的黎明與陽光。

而實體商業的2020年,和全行業面臨著一樣的境遇,也許是時代的一粒灰演變後的岌岌可危,也許是風雨衝刷後的搖搖欲墜。疫情突襲使得線下客流、銷售驟然下降,最嚴重時期全國80%的實體商業縮減營業時間或停業,上半年大多數商場租金收入呈明顯下滑態勢。

脆弱與韌性往往並存。2020年,既有商業體因戰略不清晰黯然離場,也有商業體於危機中看到機遇並進行自我革新。在這場復甦戰中,優秀商業體譜寫了 「救助與紓困」、「恢復與增長」、「影響與改變」的商業故事,而在他們身上不難發現,堅守發展戰略、對市場敏銳以及落地堅決性的核心共通點。

龍湖就是這樣的商業代表,它一直按照戰略劇本悉心打磨著成長弧光。多年來秉承「空間即服務」戰略,它一方面精細地進行著空間布局與產品營造,另一方面不斷提升服務能力。而這樣沉澱下來的能力體系和創新意識,也讓龍湖商業即便突然遭遇疫情下的商業環境變化,也能快速應變並業績恢復。

在艱難模式下,龍湖商業仍交出了彌足珍貴的答卷:在手商業項目突破100個,年度開業10座商場,圓滿完成2020年既定目標,所有在營項目搶佔復甦先機。也是在這特殊的一年,龍湖商業不斷拓展空間和服務邊界,以創新力精準地將消費者的深層消費、情感需求與商業空間連結起來。

戰略堅定的內生邏輯

最初的商業地產領域,繁榮程度並不盡如人意。龍湖商業的開端始於一幅周圍都是爛尾盤的商業用地。後來,隨著該地塊上一座名為「重慶北城天街」的商業項目面世,不僅開創了全國以一座購物中心命名整條城市商業步行街的先例,還成為了重慶地標。

2020年12月29日,在重慶南坪汽車站地塊(商業性質)的拍賣中,龍湖以7.9億總價一舉拿下該地塊,一直在傳聞裡的「龍湖重慶南城天街」終於正式落地,這是龍湖商業第100個在手項目。

從重慶北城天街到重慶南坪地塊,同一個城市的一南一北,又恰是從1到100,巧合背後猶見戰略的無形之手—龍湖投資布局商業空間之堅定。

截至目前,龍湖商業版圖已經擴容到全國27座城市,在手項目已達到102個之多。這其中,龍湖已經開業的商場49座,難得的是,有10座是在去年這樣的特殊時期下,按照既定節奏開出的。

從數據來看,龍湖商業10個新開商場品牌同步開業率和招商率幾乎都接近100%,包括南京、成都等商場吸引的區域首進品牌達60%-70%。同時,於2020年12月30日開業的龍湖重慶金沙天街更是全國首個商圈高鐵TOD城市綜合體、重慶唯一「五軌合一」購物中心。

進入運營期的商業,頂住年初的營業停擺、中期的客流驟減等重重壓力,龍湖商業也在戰略能力支持下率先復甦運營。重慶北城天街、合肥瑤海天街等項目在疫情期間創新地應用數位化能力,對商場硬體、軟體進行升級,與商戶、員工和商圈進行緊密的溝通,成為所在地區率先恢復營業且客流恢復較快的商業體。

龍湖重慶北城天街客流快速復甦

事實上,想要在疫情下存活下來並不是最難的,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在壓力下做到發展,且速度與質量兼具。一位接近龍湖商業的人士表示,這得益於龍湖商業長期發展戰略的內生邏輯。

龍湖商業不斷試錯、糾正、磨合,最終總結出了一條獨屬於它的道路:以「空間即服務」為核心、遵循網格化布局、秉持長期主義的發展戰略。其通過精細化運營每一個項目,對於空間與服務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這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再賦能於所有項目,或許這就是身處疫情挑戰中還能精準連結消費者的原因之一。

「一些商業體根基不穩,對於前路看得不清楚,想得不明白,平和的外部環境讓他們的危機隱藏於冰川之下。所以說,疫情實質上是一個催化劑,讓一些潛在的矛盾都暴露了出來。」該人士告訴奇點君。

對於商業地產企業來說,危機考驗的是其抗風險能力以及長期戰略是否可行。正如隱藏於冰川之下的暗湧平時波瀾不驚,但當第一條裂縫出現的時候,更大的崩壞可能就緊隨其後。只有那些長期主義者,戰略清晰、能力紮實,遇到危機才能平穩航行。

「網格」進化論

如果把龍湖商業的戰略拆解,那麼空間布局能力無疑是項尤為關鍵的能力,考驗的是預見城市發展節奏的眼界。

2020年,龍湖在東莞、廣州番禺、重慶南坪、天津西青等新入囊中的地塊,插上15個天街項目的旗幟。同一個城市布局多個商業體,龍湖商業有著一套自己的布局邏輯——網格化布局。

網絡化布局是依託於自身特有的城市地圖研究體系,聚焦在核心一二線城市、人口消費力成熟地域、便捷的軌道交通節點拿地布局,形成一個城市多個天街,從而發揮項目協同效應,實現各項目經驗共享,優化運營效率,強化品牌號召力。

以2021年將開業的兩座天街選址策略為例,武漢江宸天街位於漢口交通樞紐範湖站,地鐵2號線、3號線雙地鐵上蓋,30分鐘內可暢達武漢三鎮,周邊聚集著200多家金融機構,寫字樓超180萬平方米,辦公人口7萬,整個片區覆蓋居住人口29.4萬,商務人口近9萬。而北京麗澤天街是一個「五軌上蓋」的商業體,擁有軌道交通11號線、14號線、16號線、麗金線、大興國際機場線五線交匯的交通優勢,未來將輻射周邊5公裡超180萬優質客群。

武漢江宸天街效果圖

兩個城市,兩座天街,均借勢於城市的交通節點以形成難以複製的「流量樞紐」,展示了網格化布局背後,龍湖商業對城市未來發展趨勢的洞悉和判讀。

在龍湖商業看來,網格化布局是一種基於城市空間的布局,是城市解讀能力的具象表現,也是「空間即服務」的一個環節。在這裡,空間的概念不僅僅局限於字面意義,從廣義的空間布局到狹義的場景搭建,龍湖商業力求從內到外徹底地踐行這一原則。

而在這其中,TOD又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關鍵詞。「城市群、大交通,包括城市內如毛細血管一般的地鐵交通,會成為未來中國老百姓長期面臨的出行、生活和社交方式。」龍湖集團CEO邵明曉如此認為。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亦有同樣的看法,他認為,TOD項目的出現將形成整體區域的升值,也提升了軌道交通的通勤客流,而這些客流的增加又進一步推動了沿線商業的開發,並會繼續推動沿線的土地開發,從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狀態。

這樣的論斷並非妄言,在現實中不乏案例支撐。比如,剛剛開業的重慶金沙天街落子於重慶五大傳統核心商圈之一的沙坪垻三峽廣場商圈,與沙坪垻高鐵站連為整體,坐擁多條軌道交通上蓋,如已開通的軌道1號線、環線、在建中的軌道9號線、規劃中的軌道27號線、公交、出租等多種交通方式,項目開業3天營業額超過1億元,客流量近90萬人次;另一項目成都上城天街,是成都首個實現五個軌道接駁口無縫連接的大型商業,形成了「地鐵+高鐵+公交」的城市TOD標杆模式,項目開業兩天客流43萬人次,銷售3500萬元。

龍湖重慶金沙天街「高鐵穿樓」

目前,龍湖商業的網格化布局已初顯成效。官方數據顯示,龍湖在手商業項目超過10個的城市有重慶、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在手項目均超過5個。

眼界、戰略部署是成功商業體的基本能力,也是未來商業良好運營的基礎保障。在第三個十年,龍湖將以公共運輸為導向開發商業綜合體,即TOD模式將成為龍湖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空間+服務的自我革新

危機帶來的不止是艱險和壓力,還有衝破種種阻礙後的破繭成蝶。

經歷過巨大衝擊的龍湖商業,將空間布局的敏銳嗅覺複製到了空間的內裡,在內容上洞悉消費者心智。覺察到消費者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壓抑與束縛後,消費習慣正悄然發生著改變,亟需更豐富的消費體驗,龍湖商業開始以更精細化的運營,更深度地連結消費者。

客流復甦戰初始,龍湖商業積極結合時下熱點話題,利用數位化的手段將內容營銷、商戶資源與線上渠道結合起來,在蘇杭等地的多個天街,發起了「廚藝比拼」、「睡衣挑戰賽」、「線上公益」等多項在線主題活動,為人們的宅家生活創造歡樂。

如2020年最熱話題之一的「直播」,又如時下當紅的養成綜藝,龍湖商業突破傳統思路的桎梏,想消費者之所想,將多種元素疊加融合,真正蛻變成為了一個「不傳統」的商業地產商。

據悉,由龍湖商業打造的「天街紅人養成記」活動,憑藉29組直播組合的不斷檔直播,迅速形成爆點,並將流量順利轉化成銷量,最終,「天街紅人養成記」全國直播總觀看人數130萬,直播帶動銷售額近2000萬元。

後疫情時代,線上流量被充分挖掘後,線下商業場景的多維升級成為重頭戲。龍湖商業將在商業升級創新上的積累經驗結合當下被抑制的體驗型消費需求,迅速整合,充分挖掘空間與時間的可能性並融入深層情感體驗,通過空間場景的搭建,推出符合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的創新商業模式。

例如,2020年7月,重慶時代天街抓住「室外經濟」這一熱點,打造獨具特色的城中首個街車主題街區--篷車集,通過場景創新再造、多元體驗融合以及貫穿全天的運營時間,篷車集成為了一個兼具打卡性、親和力的全天候戶外社交樂園。

再如,北京長楹天街聯手中國航天·神舟傳媒,將一次兼具社會效益和商業效益的科普展覽帶到熟悉的生活場景之中,將消費從表層的感官刺激到深層靈魂共鳴進行一次硬核嘗試。其中,「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展區結合顏值、互動和VR體驗於一體,觀展者不僅能夠通過VR觀看太空漫遊、航天科技系列VR視頻,同時可以通過互動裝置執行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百裡穿針」手動對接,體驗高難度太空作業。

中國航天2020科普互動展現場

由重慶禮嘉天街推出的「我的天街,由你設計」活動則是一次溫暖的觸及真心的互動。活動徵集人氣最高的小朋友的藝術作品,打造成大型藝術裝置展示在商場內,令消費者與商業空間緊密結合。其空間設計融合人、空間、建築和環境,引領和諧共生的生活美學,一切可被獲取的美好、愉悅在這裡被重新定義。

「適者生存」這個詞聽來殘酷,然而事實是商業地產領域也同樣遵循著這樣的定律。時代的浪潮會淘汰掉一批企業,但對於那些持續探索、持續革新、戰略清晰和穩健增長的企業,「活下去」只是一道順理成章的必答題,他們總專注於超綱的那一部分,在挑戰中持續進化成更強大的新物種。

(文章來源:中國網地產)

相關焦點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事實上,達爾文自己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於社會思想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於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
  • 進化論被推翻的證據
    二 進化論的演變雖然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這個概念的人,但是在他以前的進化論,只不過被人視為類似催眠術、顱相術的偽科學(Pseudoscience)。達爾文的貢獻在於,他為進化的信念提供了理論基礎,而且指出進化的動力在於生存競爭產生的自然選擇。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達爾文進化論原文是什麼呢?準確的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一直在發展的科學理論,從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胡克等,經歷了無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生物學等研究,一步步不斷發展的學科。進化論是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所以其一直也在變化,一直在更新。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一直被異化,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 進化論被推翻了嗎?
    那麼好,生物學家又提供了另一枚炮彈:如果誰能發現一隻哺乳動物和鳥類的雜合體,比如一隻長著羽毛的兔子,那進化論就必須認錯。這並不是一個無理的要求,因為動物界的雜合體其實是很多的,比如一種食蟻獸就是哺乳動物和爬行類的雜合體,考古學家還找到過鳥類和爬行動物的雜合體化石——但卻從來沒人發現過哺乳動物和鳥類的雜合體,為什麼呢?
  • 進化論團隊招聘啦!
    進化論就不用我多介紹了吧?我們是一家成立了5年的頭部自媒體公司,你周圍一定有不少好友關注我們(叉腰)。在進化論能收穫什麼?在進化論後有什麼變化?同時心態也更開放了,接受了很多自己的不完美,學會接納自己愛自己了,這個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也是最最感謝進化論的一點。再就是實際的穿搭能力了。以前雖然也很喜歡穿搭,但確實熱情比方法論多,來了進化論之後學得更多了懂得更多了,穿搭理論和方法也更專業更系統了,還能幫助別人去做得更好,很開心。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科學家們已經研究這個問題幾十年了,他們也發明了一些巧妙的方法來試圖找出答案。科學家甚至試圖利用達爾文的進化論(即生物學中最有力的理論)來回答問題。但是目前仍未得到一個滿分的答案:因為他們將遭遇這個世界上最繁雜的理論迷宮,而這迷宮的終點是一個死胡同。
  • 真理:達爾文的進化論又被推翻了?(上)
    達爾文法國生物學家,也是196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雅克莫諾說,進化論的一個奇特好笑的特點就是,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懂得進化論。還有遺傳學家史蒂夫瓊斯說,進化論是一張政治沙發,誰的屁股坐上面,它上面就會變成什麼形狀。我想,這兩個評價最好地形容了支持進化論的人中對進化論的誤讀。而反對進化論的一派的觀點,有時候聽上去就特別玄,好像很了解細節似的,煞有介事地跟你說,進化論解釋不了人類的出現,因為它缺了一環。更有一些人甚至覺得進化論隨時都要被推翻了。
  • 內含進化論珍貴資料!達爾文的筆記本疑遭竊,誰偷了它們?
    ,最終,劍橋大學圖書館認為,可能這兩本筆記已經丟失了,至於是誰偷走了它們,還需要警方進行進一步的調查。這些筆記本中有著達爾文有關於物種進化的示意圖,可以說是進化論和《物種起源》的「手稿版本」,當達爾文返回英國後,通過這些筆記,達爾文才整理提出了進化論,出版了《物種起源》。
  • 創造論與進化論
    前面幾章已經提到,自從一八五九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後,進化的思想像野火一樣迅速在思想界、科學界蔓延,對《聖經》所啟示的創造論提出空前的嚴重挑戰。雖然《聖經》的歷史性已被考古學的證據充分證明,不少人仍把進化論當作科學真理,認為創造論不符合科學,是無法接受的。進化論成為許多知識分子接觸、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阻攔。
  • 進化論,一個錯誤的信仰?
    1859年,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學說,他認為生物不是神創造的,而是經過漫長的歲月從簡單到複雜進化來的。        19世紀,德國的海克爾提出了重演律學說,認為高等生物胚胎發育會重現該物種進化的過程。其實重演律本身就是假說,這個假設就成了進化論的重要證據:如果進化存在,胚胎發育的「重演現象」很像在反映進化的過程;因為有重演現象,進化就是存在的。這不但運用無意義的循環論證,而且掩蓋了最關鍵的一點:誰也不明白「重演現象」和進化有什麼關係,硬說成是因果關係。
  • 證據確鑿:進化論已經被推翻了!
    G)近年來,由於基因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步,分子進化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分支。四 進化論者的結論簡單來說,今天的進化論認為,大約一百到二百億年前,宇宙形成。宇宙中存在著自生自長的律,使一切可以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不斷地進化、發展;這種進化、發展至今仍持續不斷。大約四十五億年前,地球形成。
  • 進化論被推翻三大理由,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達爾文在1858年提出了進化論,這對於人類研究物種起源提供了很多思路。
  • 搜狗輸入法之父馬佔凱:進化論、圖靈機和信息輸入
    他通過進化論,告訴大家:人類是從海洋從魚進化而來的。達爾文有拖延症,確定了進化論的思想體系20年後,才著書立傳。他也是個富二代,家裡非常有錢,所以他有大量的時間去收集植物。作為一名博物學家,他發現了進化論,自己卻是近親結婚——他和他親表姐結婚了。環球旅行回來後,他得了怪病,自己在一個距倫敦不遠的小地方生活了40年,終生沒有怎麼出過門。
  • 進化論只是達爾文理論?它何以被廣泛接受?談談進化論的歷史
    在公元1858年,達爾文和華萊士在倫敦林奈學會進行了會面,之後各自發表了自己關於進化論的論文。一年之後,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的摘要,在其中詳細解釋了「自然選擇」理論,之後迅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這一理論也很快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接受。
  • 進化認識論的實在論辯護
    隨著適應論綱領不斷受到挑戰,其實在論觀點也受到內在懷疑論的致命威脅。本文通過對新近出現的激進建構論、非適應論的進化認識論以及應用的進化認識論進行評析,探討其中的實在論議題,從而重構進化認識論中的實在論立場並為其提供辯護。
  • 人到底是猴子變的,還是從魚進化來的?《進化論》是個偽命題!
    大家都知道,在達爾文的《進化論》沒有出現以前,對人類和動物的起源,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誰也沒有個能讓人信服的理由。一直以來都是宗教界的關於人是神造的理論,逐漸影響著人們。西方的基督教《聖經》裡面是耶和華先造出亞當和夏娃,成了最早的人類先祖。
  • 《物種起源》發表了160年,進化論都發生了什麼改變?
    自從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以來,在長達160年來,進化論在不斷地在進化,被新的科學數據所驗證,被新的理論所充實完善,這早已和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有了很多的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過去的160年裡,進化論都發生了哪些進化?
  •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進化論有個特點,大家都以為自己懂進化論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進化論破除了人類直覺所製造的一系列迷信,解釋了很多神創論解釋不了的現象,理解進化論會幫助人類更加了解自己。進化論和相對論一樣,都是科學領域裡少數幾個經久不衰的全民話題。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雅克·莫諾的話來說,「進化論有個奇怪的特點,那就是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懂進化論」。這句話放在很多活躍在網際網路上的科學愛好者身上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達爾文用一個進化論將低等植物、高等植物、低等動物、高等動物、微生物等等龐大的地球生物物系存在全部歸為一系,就使得龐雜的萬物簡一化,用縱向的觀念讓人類找到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用異常簡潔的公式: 變異+選擇=進化,解釋了38億年的生物進化史,堪稱人類思維的奇蹟!
  • 達爾文進化論有什麼缺陷
    達爾文進化理論自誕生以來,就長期處在爭論的漩渦之中,爭論不僅來自宗教,也來自學術界內部。宗教方面利用現有進化理論中的問題來否定生物進化的理念,學術界也遠沒有達到取得共識的程度。那麼,關於進化論大家爭論的焦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