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給孩子報14個興趣班」的新聞,這位媽媽為了不讓孩子被落在起跑線上,前前後後報了14個興趣班,花了20多萬。我身邊不少寶媽在看到這個新聞之後都表示很焦慮。
我剛開始以為這只是個例,但其中一個寶媽說自己家孩子2歲就已經報了將近10個培訓班了。
這些培訓班中不乏早教、美術、唱歌、珠心算等等,我不由得驚呼:「現在的孩子競爭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嗎?」
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幼兒園開始上各種培訓班,花進去的錢更是不計其數,但效果真達到期望了嗎?答案是沒有!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並不是沒有道理。
現在很多幼兒園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生活評價和生活方式上都有向小學靠攏的跡象。
但是在超越年齡的學習壓力下,孩子承受著過度的心理和生理壓力,產生厭學心理的機率越來越大。那麼,為什麼幼兒園不適合學習知識?
①心理和生理上沒有達到學習的年齡
根據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發現的兒童敏感期來看,7歲前孩子依然處於「前運算階段」。
簡單來說,7歲前的孩子獲取知識主要通過自身的知覺,關鍵在於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因為不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讓孩子被動學習,會破壞想像力和創造力,使思維受限。
生理上,骨骼未發育完全,不適合長時間握筆寫字。
②超前教育的危害,在二年級後就會全面爆發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曾說: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孩子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如果提前強迫孩子學習小學課業,「拒絕」就是孩子的必然選擇。
大多數寶媽給孩子報班是為了一年級孩子少一些學習壓力,能快速跟上。卻也因此破壞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孩子失去了學習興趣。
很多報了培訓班的孩子上一年級後的確很優秀,學習也很輕鬆。但也正是因為內容早已經學過,缺乏了繼續探索的興趣,孩子在上課時就會認為不必聽,上課經常走神,從而養成不專注的壞習慣。這段時間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是在吃老本。
二年級後等孩子的老本吃完了,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沒有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就會一落千丈。
看到這裡,相信有不少家長就會問,幼兒園不教孩子學知識,應該教孩子什麼,不能就只讓孩子瞎玩吧?
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德國布蘭登堡的創始人提出:3-6歲孩子的教育,是在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遊戲」為主要方式進行學前教育。
在德國幼兒園,數學思維和專注力是培養德國孩子的重要能力。我在孩子3歲左右就很注重培養他們這兩項能力,採取的也是德國的幼兒教育方式,以遊戲為主,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知識。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