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受教育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些家長在孩子出生之前就給他們制定了一生的教育規劃,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急於求成,更是有很多家長早早地將孩子送進幼兒園裡,名義上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一般來說,學前教育會接納3~6歲的孩子,公立幼兒園的教育水平相對會有保障一些,但是名額有限,甚至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還有種種嚴格的限制,比如必須是本地戶口或者是買到學區房才能得到入學名額等等,這種現象是十分苛刻的,也是教育利益化的體現。但是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還是會想方設法去實現。
當然也有些家長讓孩子提早入學不是為了讓他們學知識,而是想讓幼兒園代替自己承擔照看孩子的職責,減輕自己的負擔。因為忙於工作的家長大多沒有其他空閒的時間來照顧孩子,把孩子送進幼兒園裡家長也比較放心,有老師和同學們的陪伴,免得孤零零的。
孩子提前在幼兒園裡學習一段時間過後,或許會比同齡的小朋友多學會讀幾個英語單詞和短句,也能得到更多人的誇讚。家長們自己也會感覺孩子比同齡人優秀,提早學到知識果然是好的。
這樣的「超前教育」看似對孩子有好處,但其實這些都只是短期的效益,未滿3歲就被送進幼兒園的孩子,其潛在危害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才會爆發。
幼兒園「超前教育」的危害
1、孩子喪失學習興趣
懶惰是人的天性,「學習使我快樂」往往只是嘴上喊的,心裡從不這麼覺得。人之所以會主動學習,更多的是由於父母和老師的壓力,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就會面臨老師的批評和父母的責罵。學習過程一般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如果你沒有強大的信念支撐很難堅持到最後,所以這也是很多學生輟學的原因。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玩」更是他們的天性,讓三四歲的小朋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簡單的,而且他們也很難專注於一件事情上,小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要求他們靜靜地坐在那學習一兩個小時基本是不大可能。所以不要高估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提前將他們送進幼兒園裡,他們內心更多的是抗拒和反感,給他們帶來的積極影響是比較少的。
2、孩子失去想像力和創造力
一切事物的創造依據基本都不是來自課本,而是廣闊的大自然給予他們靈感的。孩子接受學前教育,看似是在給大腦灌輸知識,其實是在走捷徑,直接念給孩子聽,而沒有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那不是叫學習知識,而是在聽書,家長們在生活中教會孩子的知識往往會比孩子從課本中學到的記得更加牢固。比如英語這個學科,一般都是通過背單詞、句子、考試來實現學習目的,比較死板沒有靈活性,孩子往往背了就忘。
更理想的學習方法應該是家長在生活中將知識一點一滴地滲透進孩子的頭腦裡,這樣學到的知識才是真正屬於孩子的。一旦孩子活在課本的世界裡走不出來,慢慢地他們就會失去對事物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質。
3、孩子缺乏安全感
3~6歲的孩子他們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在家長面前他們更有安全感,性格也比較活潑開朗。一旦將他們送入一個陌生的環境裡,他們會感覺自己好像被拋棄了,心裡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和無助感,這也是很多孩子一提到上幼兒園就哭得死去活來的原因。
他們的心智還未成熟,不懂得如何交朋友,更多的的孩子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很難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所以如果你是為了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而將他們早早地送進幼兒園的話,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的磨練,別著急給孩子灌輸知識,多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陪伴,美好的童年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寶貴的,這很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快樂的階段了。不要在他們應該快樂玩耍的年齡裡將他們困在教室學習,什麼階段做什麼樣的事情,應該順其自然,請不要打亂孩子成長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