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網絡效應,為你的創業產品豎起一道屏障

2020-12-17 36氪

編者按:作為創業者你最大的擔心是我能不能取得成功?一旦產品/服務稍微有點起色時你又開始擔心別人會不會抄襲。通常專利可以你的創意,但軟體申請專利並非易事,而且侵權訴訟非常的耗錢耗時。那麼有沒有更好的防禦手段呢?Andrew Askins為我們提供了他的建議。

你已經嘔心瀝血努力多年想讓公司成功。

你通過幫助大家提供真正的價值培育了受眾。尋找到正確的聲音需要很多試驗,但慢慢地你培育了忠實的追隨者。你擁有的不是客戶——而是粉絲。

然後,當一切開始得到回報時,競爭對手突然冒出來了。

因為受到了你的成功的啟示,他們個個都想效仿。他們兜裡裝滿了風投的錢,他們正在挖你的牆角。經過了多年的建設之後,你必須為你應得的東西而戰。

這是創業者最常見的恐懼之一。

大多數初次創業者通常在擔心自己的想法被偷走這件事情上擔心過頭。另一方面,建設一家有防禦能力的企業又非常重要。

最常見的防禦手段是專利、商標、版權或者其他的法律保護。

投資者一開始會問的問題之一是,「你有沒有專利?」但法律保護並不是保護企業唯一的辦法。

軟體申請專利之難已經臭名卓著。哪怕你有了專利,向競爭對手發起訴訟也是非常耗錢耗時的。

如果我不對自己的產品採取專利保護的話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抄了!?

如果我告訴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呢?

靠為你的客戶提供更高價值來保護你的企業的神奇辦法……

用網絡效應保護你的應用

作為一種建設可防禦的企業的手段,網絡效應往往容易受到忽視。儘管這並不能適用於每一家企業,但在適用的情況下,其效果強大得出奇。

簡而言之,網絡效應通過讓你的產品變得更有價值而保護你的產品。不需要發起法律訴訟。

理解網絡效應

當產品體現網絡效應時,意味著它的使用增加會導致對其他用戶的價值直接提升。通常情況下(未必總是如此),這意味著每一位新用戶都會讓產品對每一位用戶更有價值。

最明顯的例子是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網絡。加入該平臺的人越多,它的作用越大。會有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朋友,發現更多的內容。

這個術語的首次使用是在1908年,Theodore Vail給貝爾做的年度報告裡面提出來的。如果你認得的人裡面只有一位有電話的話你買電話就沒什麼意義。但如果你認得的每個人都有電話的話,電話就變成了必需品。

網絡效應如何促進產品的防禦性

一旦你的平臺突破臨界點,網絡創造的價值就會以指數速率增長。與此同時,成本只會線性增長。

這種效應製造了你和任何新競爭對手的差距。等到他們達到臨界點時,你已經添加了更多的用戶,雙方的差距也更大了。

這並不是說網絡效應能讓你的公司無敵。這個世界上沒有無敵的公司。

但這的確提高了進入門檻。安全專業人士從來都不是讓網站不不可進入。而是讓它足夠難以破壞,黑客讓認為不值當。

作為創業者你的目標是一樣的。沒有無敵的企業,但你可以建立競爭性優勢,使得低水平的山寨者抄襲你變成浪費時間。

4種不同的網絡效應

要想更好地理解網絡效應,你需要理解這4種類型的網絡效應。

直接網絡效應意味著產品使用的增長導致產品價值的直接增加。Facebook就是直接網絡效應的例子。當使用的人越多時,產品本身也變得越有價值。

間接網絡效應,則是一個產品或者服務的使用增加會導致互補產品價值的增加。然後反過來又會提高原先產品的價值。這裡完美的例子是作業系統。

如果你和我都賣了一部iPhone,我從你擁有一部iPhone這裡並沒有獲得直接價值。然而,購買iPhone的人越多,軟體開發者就越想開發iPhone app。然後這就給我、給用戶創造了間接價值,因為我可以選擇很棒的軟體。

雙邊網絡效應是指其實同時有兩個網絡。一個網絡使用的增加會提高另一個網絡的價值,反之亦然。比方說Craigslist,或者任何雙邊市場。如果你我都是賣家,我不會從你在這個平臺上得到任何內在價值。但註冊的賣家越多,平臺對買家的價值就越大。

最後一個是本地網絡效應。再次地,考慮一下Craigslist或Uber這樣的市場。我住在西維吉尼亞州的查爾斯頓。如果一位司機在舊金山註冊,那它並不能給我帶來太大的價值。只有當司機在我本地的網絡註冊時我才能獲得價值。

如何達到臨界規模

網絡效應產品的挑戰之一是很難形成初步的發展勢頭。這是典型的雞生蛋蛋生雞問題。如果只有5個人使用的話Facebook是沒什麼樂趣的。你需要制訂策略足夠快地形成一開始的發展勢頭來留住用戶。

因為工具而來,因為網絡而留

形成早期發展勢頭最常見的辦法是開發一個離開網絡本身也有價值的工具。這就叫做「因為工具而來,因為網絡而留」。我們去年秋天開發的Albatross就是完美例子。

這項工具使得對項目進行估計變得更加容易,哪怕只有你一個人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就能分析全網的數據。然後,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數據讓每個人的預測更加精確。

聚焦本地網絡

Facebook解決臨界規模問題的辦法是先追逐小的網絡。在哈佛大學達到臨界規模要比在整個美國達到臨界規模容易。在早年他們是一所所大學來擴大網絡。一旦有了一個較大的用戶群,他們再向整個人群開放平臺。

局限性

網絡效應不是銀彈。開發依賴網絡的產品很難,雙邊市場更是難上加難,因為你先後要建立兩個網絡。成百上千的初創企業嘗試幹掉Craigslist的努力都已經失敗了,因為它們沒法達到臨界規模。

同樣地,你也沒法把網絡效應生搬硬套進你的產品。如果產品和網絡效應不是天作之合,強扭的瓜是不甜的。不過理解網絡效應的運作機制能夠幫助你發現強大的新產品。

儘管如此,把這些效應植入到軟體裡面還是有一些常見辦法的。

如何開發利用網絡效應的B2B產品

數據和人工智慧

Google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並不是他們的工程師。而是手上龐大的數據。所以他們會免費提供AI工具給你們用。他們想要更多的數據,而不是更多的代碼。

只要你有一個能存儲用戶數據的工具,你就可以想辦法利用它來替用戶創造價值。你的用戶越多,你的分析就越精確(理論上)。

注意:採用這個辦法要小心。用戶正在越來越關心公司如何利用自己的數據。如果你正在利用用戶數據,一定要透明並且預先通知客戶。

集成

開放你的平臺也是一條常見策略,這可以創造間接網絡效應。開發者集成得越多,你的用戶從你的app中獲得的價值就越多。你的用戶越多,開發者想要進行的集成就越多。

如果你能夠迅速打造一個龐大的開發者生態體系的話,你就能建立相當大的競爭優勢。

注意:這在由舊玩家統治的行業尤其有效。比如法律或者醫療保健技術。

向開發者開放你的平臺會給你的產品帶來技術複雜性。還有,如果做得不好的話,還會增加安全風險。所以,就像任何一條策略一樣,要小心權衡其優劣勢。

摘要

網絡效應意味著你的產品使用的增長會導致產品價值的直接增加。通過提升自身產品價值可以保護自己受到山寨的衝擊。在建設網絡時,確保你有策略來克服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並非所有應用都適合利用網絡效應。不要生搬硬套進去。

原文連結: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延伸閱讀:13 種網絡效應全解析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網絡效應
    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判斷一個產品/項目有沒有網絡效應?沒有的話,能加上嗎?這篇文章裡,我們先從網絡效應裡的網絡講起,用一些國內網際網路的例子來方便說明。接著我們討論一下為什麼網絡效應會很受VC青睞。最後我們談談,網絡效應對理解創業項目,對於創業者選擇方向有些什麼啟示。網絡效應這個詞 network effect,就是從網絡這個詞延伸出來。
  • 關於「網絡效應」,有太多的誤會和一知半解
    編者按:什麼是網絡效應?當對某用戶價值取決於其他用戶的數量時,在經濟學中就稱為網絡效應。可是你以為這樣你就明白了網絡效應了嗎?天使投資者、創業顧問Matt Ward請你再想想看。尤其對於風險企業來說,收入為王。如果我們能夠獲取客戶並賺錢,我們最終會解決經濟問題的。只需要一輪輪地融資,直到你想出盈利的辦法就行了,對吧?在我們的獲取優勢當中,要我說除了網絡效應以外其他的都很好理解。
  • 深度長文,構建網絡效應的終極策略|打造增長核武器(6)
    3.你網絡效應的拐點/臨界點是什麼? 4.什麼是用戶參與/活躍的觸發器? 5.如何利用不規則的網絡拓撲? ①進入策略(Entry Strategy) 你的進入策略是什麼? ② 增長策略 (Growth tactic) 在一個創業公司驗證找到PMF(產品市場契合點)之後的頭兩年,在核心的業務指標上至少要有3-5倍的年增長率,社交類的產品要再乘以2-3倍。 所以,你推動早期獲客的增長槓桿是什麼?
  • 網際網路下半場,網絡效應被稀釋了?
    因為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一張信息網絡,所以網際網路產品才普遍有網絡效應。在網絡效應強的領域,寡頭效應也更明顯。這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其中社交產品最典型,大的只剩下1-2家,信息類產品比如資訊新聞,其實也就4-5家比較大的。
  • 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築牢網絡安全屏障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共築網絡安全鋼鐵防線。    什麼是網絡安全?    網絡空間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關鍵因素,被普遍認為是繼陸、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間,具有普遍性、跨國性、脆弱性、戰略性等特徵。相比傳統安全而言,網絡安全問題更加綜合,更加複雜,更加抽象。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工作,《網絡安全法》制定實施,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安全屏障進一步鞏固。
  • 為科技公司貢獻了70%的商業價值,這裡有一份最全網絡效應分析 |...
    3.不同的網絡效應類型之間並不是相互排斥的關係:我們經常能看到同一家公司身上同時有數種不同的網絡效應。如果說你的公司是一件藝術品,那麼這些網絡效應就像顏料——在你開始「創作」之前,熟悉整個調色板會有重大的幫助。最強大、最簡單的網絡效應是顯而易見的:提高產品的使用會導向該產品對其用戶的直接增值。
  • 「網絡效應」案例剖析:打車市場挑戰者頻現,Uber 哪裡做得不夠好?
    NfX從網絡效應的角度,對Uber的防禦性措施進行了分析,指出了Uber為什麼會很脆弱,Uber正在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提高自己的防禦能力。文章由36氪編譯,希望能夠為你帶來啟發。許多創業者很容易被誤導,只關注增長,但一個公司的實際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防禦性。
  • 創業書單:《精益創業實戰》如何利用這本書找到你的商業模式
    在這個節點,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客戶是否會留存,甚至為你的產品付費。在驗證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2個內容:A. 轉型(Pivot),即為尋找真正可行的方案;B. 優化,加速方案的執行。3. 擴張這個階段更好理解,如何將商業模式在全國拓展。
  • 評論: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正向金融效應大
    來源:新京報網近日,幾大金融科技巨頭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當前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實質上屬於「無證駕駛」,早晚都將被納入有效監管範圍。據央行金融穩定局孫局長在11月一次講話中提供的數據,加總目前11家頭部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50多家,絕大部分為中小銀行。以京東金融上推薦的銀行存款產品為例,全國19家民營銀行中,10家有產品在該平臺銷售,1家產品售罄,4家顯示產品在路上。比如億聯銀行2020年三季報顯示,與億聯銀行存款合作平臺有13家,外部平臺存款就高達139.32億元。
  • 非常狡猾的人,利用「暗示效應」;聰明的人,懂得「反暗示效應」
    02非常狡猾的人,懂得利用「暗示效應」。什麼是暗示效應?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狡猾的人,為什麼要暗示別人?勵志專家羅賓說:「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
  • 全球數十國發布旅行禁令 美媒:豎起二戰後從未見過的屏障
    為遏制疫情,旅行限制是眾多國家和地區採取的措施之一。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各國政府在人員和物資流動上「豎起二戰後從未見過的屏障」。這給世界帶來哪些影響?疫情之後,全球化舞臺將恢復如初,還是會產生後遺症?
  • 打造增長核武器(4):內容平臺的網絡效應,Medium的進化之路
    Medium這類內容平臺的網絡效應實現也「注意力貨幣」密切相關。(對注意貨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讀讀Tim Wu所著的《注意力商人》,《總開關》,以及谷歌前首席經濟學家Hal Ronald Varian所著的《信息規則:網絡經濟的策略指導》這三本書,這是我認為做內容與信息生意必讀的三本書,也是你需要掌握的底層信息經濟學規律,我在後面會寫文章和大家深度探討。)
  • 個人創業適合做什麼?如何網絡推廣自己的產品?
    所以,很多人關注的是個人創業如何通過網絡來銷售產品,這是一件比較需要解決的大事情,光有貨源,產品賣不出去那是白瞎!許多人靠喝茶賺錢,你可以看到他的生活質量是否改變了,不聽他的喝茶,全是吹出來的!微商界已不適合這個時代,因為騰訊正在抵制微商界,因為拼多多是微商的死敵,拼多多是騰訊的產品,微信也是騰訊的產品,你免費使用別人的產品,還跟別人搶客戶,你搶得了嗎?因此,不要再做微商了,已經不行了,那麼,快手電商是可以考慮的嗎?
  • 從心理學實驗到網際網路產品設計02:利用從眾效應,引導用戶行為
    定義可以拆解為幾個關鍵詞:科學的,行為,個體,心理。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標是描述,解釋已經發生的事情,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並控制發生的事情。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目標與產品經理的工作方法和目標非常相似,產品設計的本質是發現用戶痛點,提供解決方案。
  • 你真的明白什麼叫皮膚屏障受損嗎?
    皮脂膜的作用主要是鎖水抑菌,抵抗紫外線,幫助皮膚保持PH值,可以說,皮脂膜是肌膚的第一道屏障。角質層有超強的保水功能,厚度大概在0.02mm,也是屏障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學者Elias PM曾提出著名的的磚牆學說,形象地將其命名為 「磚牆結構」。
  • 破除幹事創業的「洗碗效應」
    作為一名年輕幹部,我們莫要被「洗碗效應」斡旋掣肘,談「洗碗」色變,望「破碗」生畏,堅定不懼挑戰的信念,在風清氣正的環境中主動洗好更多更髒的碗。 破除「洗碗效應」,要有洗好碗的信念。幹事創業不能有「老油條」的心態,不能隨時間的積累,讓熱情衰退,惰性佔據上風。要不忘初心,保持一顆純粹之心,不玩虛頭巴腦的假把式,不想八面玲瓏的花架子,做一名有信念有熱情的洗碗者。
  • 萬邦物聯|破除企業屏障 推動大眾創業
    踐行「雙創」模式 改革企業技術自2014年9月我國在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政策以來,國家一直關注著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2018年,該政策性名詞成為網絡十大經濟熱詞之一,為踐行該項政策,國家不斷出臺多項措施進行相關扶持
  • 陳一舟:人人網輸在網絡效應,老二非死不可
    人家是個菸草大廠,廠長還非常勤奮天天督促改進產品,你個跨界的檳榔小廠憑啥什麼取而代之。王峰:作為同為多年的創業者,我了解各種滋味,說實話,我用這樣的方式來跟你做對話開頭,你心裡有沒有不爽?話說回來,嚴肅地說,為什麼做這個決定?是基於什麼的考慮?有沒有不為人知的幕後真相?
  • 一道上得了臺面的硬菜《黑椒牛肉炒杏鮑菇》讓客人對你豎起大拇指
    剛剛推薦了一道非常美味的《幹煸杏鮑菇》,接著繼續分享一道杏鮑菇的硬菜《黑椒牛肉炒杏鮑菇》,這道菜是一道上的了臺面的美食,在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做上它,絕對能讓客人對你豎起大拇指,點個讚。重要的是非常的簡易,一點都不費勁。
  • 糖糖50分搞起:一個人怎麼樣創業?網絡零成本創業項目新手也可以操作
    一個人如何創業? 利用網絡是最好的選擇。 在網絡上有3種東西,能夠讓我們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創業,他們分別是技能,思維和信息差。第一、技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你擅長什麼,在哪個領域裡面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其實都是你可以變現的地方。無論是你平時的愛好也好,還是你工作當中的技能,還是你生活中解決問題的經驗,這些都是可以拿到網絡上去賺錢的。比如把這些寫成課程拿去賣,或者做服務,或者搞社群營銷,都是沒有成本的賺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