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愛學校中學部新校區鳥瞰圖 |
2.博愛學校民樂隊在進行演出 |
3.博愛學校「三博」校訓牆 |
創建於1998年的清遠市博愛學校,在22年的辦學過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強不息、勠力創新,始終堅持「以師為本、以生為重」的辦學理念,秉承「博愛、博學、博大」的校訓,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探索出「中小幼立德樹人德育培養新模式」,形成了「五展」放養、「五習」養成、「五能」培養、「五質」教育、「五自」管理的博愛教育體系,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
學校的經驗表明:在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突出地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核心內涵。尤其是學校不斷加強中小幼立德樹人德育培養體系建設,把學生培養成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從根本上解決了博愛教育走什麼樣道路的問題。
清遠市博愛學校在發展中之所以取得顯著成就,離不開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離不開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學校開拓、創新、務實、勤政型領導集體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為廣東省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打造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
清遠市博愛學校開展「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的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2017年開始的,是廣東省思想政治教育處中小學德育立項課題。通過3年的實踐研究,產生了五大博愛教育成果。即「五展」放養、「五習」養成、「五能」培養、「五質」教育和「五自」管理。
幼兒園「五展」放養:品格發展、思維發展、身心發展、興趣發展、感知發展。小學一至三年級「五習」養成:遵章守紀習慣、學習閱讀習慣、體育鍛鍊習慣、文明禮儀習慣、生活衛生習慣。小學四至六年級「五能」培養:溝通能力、學習能力、運動能力、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初中七至九年級「五質」教育:高尚的品質、博學的素質、強健的體質、優雅的氣質、勤儉的本質。高中一至三年級「五自」管理:行為自律、學習自主、心理自信、舉止自愛、生活自理。這一創新體系,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清遠市博愛學校創新的「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具有四大特點:「新型德育培養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新型德育培養體系」具有學生年齡特徵的針對性,「新型德育培養體系」具有明顯的遞進性,「新型德育培養體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學校創辦於1998年,是清遠市開辦較早的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民辦學校。學校堅持「以師為本、以生為重」的辦學理念,秉承「博愛、博學、博大」的校訓,致力培育「愛於心、踐於行、以愛育愛、讓愛成為習慣」的博愛文化價值觀,不斷創新「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的辦學機制,促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而具有個性的發展。學校中考成績一年一個臺階,榮獲全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考核一等獎,連續3年在全市普通高中督導檢查中名列前茅。
清遠市博愛學校,以「博愛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以「博愛情懷」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探索中小幼「貫通教育」發展新途徑
為保障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的全面實施,清遠市博愛學校出臺了五大德育舉措,為「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保駕護航。
——德育理念現代化。首先學校將「自我領導力」課程作為校本德育課程,運用「觀—為—得」循環理念,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在實際教育中,學校對全體管理人員和教師進行培訓,如班主任接受培訓後,取得正式授課資格,才能在學生中正式開設「自我領導力」的「傑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快樂兒童的七個習慣」校本課程,將「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的實踐落實在學習與生活上,真正將體驗式德育、走心德育、分享式德育等新德育理念應用在博愛教育之中,最終收到「責任·創新·效能」的教育效果。
——德育管理全員化。德育工作是學校的靈魂,是每一位教職員工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學校建立「學部主要領導親自抓、德育(政教)主任具體管、年級組長抓落實、班主任全天候、學科教師齊參與」的全員德育工作機制,創新了德育管理的三條新路徑。
學校德育副校長→學部校長→德育處(政教處或學生處)→班主任→生活老師;學部教學副校長→教導處→學科組→學科教師;學校辦公室→後勤部門主管→後勤人員→學生群體。通過三條路徑,實現了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的發展目標。學校每兩年舉行一次全員參與的「班主任能力大賽」,設置一等獎5000元、二等獎3000元、三等獎2000元的獎勵,著力建設一支專業化班主任隊伍,做實常規德育、凸顯校本德育、探索深度德育,全面提高了博愛教育的質量。
——德育活動多元化。學校著力實施「大德育觀」下的「活動載體」戰略,設置適合學生「發展力」的三級活動課程群組(基礎+拓展+興趣),使學生的習慣、能力、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如每月一次「一元捐款」活動,每學期一次孝敬之星頒獎儀式,每學年一次入隊、入團、成人禮儀式等。學校與清華大學文化產業開展博愛學堂互動,在班(隊)會上引進生動的主題德育視頻,最終達到了讓學生可觸摸的博愛德育。
——德育主題系列化。學校結合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把德育培養體系中的內容設置成一系列德育主題,形成了德育主題系列化。每學期安排八大主題,每月有德育主題教育,每周有德育主題下的國旗下講話和班(隊)會活動,每天班主任根據德育主題,讓學生的德育活動有序進行。
——德育評價科學化。每個學段的起始年級學生,通過《學生個人成長目標》,實踐「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的內容,每個學生都設有「學生個人成長記錄卡」,每學期開學初,把「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目標」交給學生自選完成等級。每學期末採用「五維度三等級」進行評價,記入「學生個人成長目標卡」和「學生綜合素質報告手冊」。學校還將「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撰寫成《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讀本》,充分體現了民辦學校德育工作的校本性、時代性、創新性和服務性。
鑄就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品牌成果
全面總結清遠市博愛學校的成功經驗,其主要意義在於: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體現,證明了「教育十五年、受用一輩子」的博愛教育思想,產生了顯著的教育成果。
——博愛教育與國家教育方針相吻合。清遠市博愛學校創新的「中小幼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與國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點高度吻合,與中考高考改革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輔相成。學校的這一創新舉措,是堅持德育為首、以人為本辦學方向的創新之路,是學校博愛教育從習慣養成、能力培養、品質教育和自我管理等四個方面,為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博愛教育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清遠市博愛學校開展課題研究3年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生在各級各類德育活動比賽中,獲國家獎勵37人次、獲省獎勵69人次、獲市獎勵222人次、獲區獎勵357人次,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博愛教育提升了團隊的執教水平。學校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穩定的「三專」(專一、專注、專業)教師團隊。3年間,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師擔任班主任,成為「遞進式新型德育培養體系」的主力軍。
教師在全國各級各類報刊發表論文18篇,在粵教學會立項8個德育課題,有5個課題研究獲得廣東省獎勵。學校出版了《德育滲透優秀教案集》《博愛教育案例》等校本教材。教師在各級各類德育活動比賽中獲國家級別獎勵8人次、獲省獎勵19人次、獲市獎勵96人次,展示了博愛教育風採。
——博愛教育打造了博愛學校特色品牌。清遠市博愛學校在「新型德育培養體系」課題的引領下,秉承「博愛、博學、博大」的校訓,致力培育「愛於心、踐於行、以愛育愛、讓愛成為習慣」的博愛文化價值觀,一舉成為「清遠市學校文化建設首批示範學校」,在黨建引領、少先大隊、生命教育、詩書校園、體育藝術、科技創新、依法治校等方面,實現了更好更快的發展,打造出了博愛學校獨有的特色品牌。該成果為廣東省教育部門思想政治教育處中小學德育立項課題(編號2017ZXDY099)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科研課題結碩果,博愛教育鑄品牌。清遠市博愛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紅十字模範學校、全國紅旗大隊、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特色學校、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省規範化幼兒園、省紅十字青少年示範學校、省詩歌教育示範學校、省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省中小學藝術特色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走出了一條「博愛教育」的特色發展道路……
(馬正軍 高衍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