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寫誰不會?有法才叫書法!

2021-02-07 書法思考

當代社會,提起毛筆,不臨帖就談創作、沒到火候就談創新者,大有人在,這些亂象,純屬胡寫。胡寫誰不會?書寫有法,才叫書法。

所謂「法」,有方法、技法、法度、法規的意思,詞典中解釋有這樣兩個意思,「國家強制力執行的一些規則」和「效法」。書法之「法」也是同理,有必須遵守的規則,不然就不能稱為書法,效法就是要效法古人。幾千年先賢的創作積累的書法原理、書法法則,必不可棄。

那麼,什麼書法之法?法的內容十分廣泛,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如石濤所說:「太古無法,大樸不散。大樸一散,而法生焉。」這是泛指「辦法」、「方法」、「規律」等等而言。書法上經常說的法多為狹義的法,如筆法、章法等。對於寫字,最主要的包括:筆法、結體、章法。

一、筆法。

在書法的技法中被認為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千古不易。書法沒有筆法,便不成為書法,而只是書寫而已。筆法中又有執筆法,如「撥鐙法」,有 、壓、勾、揭、抵、拒、導、送等八個字。運筆法,如永字八法,也是八個字。

二、結構法。

即「間架結構方法」。為了使不同形體、不同態勢、不同筆畫的文字因點畫的連貫穿插而呈現出生動的姿態。流傳廣的有歐陽詢的《三十六法》,黃自元的《九十二法》。其中有排疊、避就、頂戴、穿插、向背、相讓、救應、附麗、回抱等等。

三、章法。

又稱布局,指一篇作品的「置陣布勢」,王羲之有《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關於章法的論述,把一幅書法比喻成一個戰場,有將軍、有刀槍。實際上是講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係。

總之,法的繼承是使書法從誕生之日起便能登上中華文化至尊寶座的保證,也是使書法這種民族文化生命延續和穩定的保證。關於筆墨技法這些事,各位都是搞創作的,從作品水平來看,不用多講,說多了就是關公門前耍大刀。

書法有法,必先繼承,再說創新。面對書法,我們都應該熱愛傳統書法之精髓,不要破壞她的美,不要戲弄糟蹋她的美。

相關焦點

  • 有詩意才叫生活,有書法才叫書房!
    詩意書法,展現人文情懷。現代家居,大多數會有一個高格調的書房,尤其是對於文人雅士來說,書房不僅是讀書、工作、學習的空間,也是一個可以讓人獨立思考,放鬆身心的場合。因此,一好的書房環境尤其重要,書房裝飾畫的作用也在此體現出來。那麼,書房裝飾畫掛什麼好呢?
  • 鬱鈞劍書法流暢自然,賞心悅目,怎能說是「江湖書法」!
    其實,與許多文藝界名人一樣,鬱鈞劍先生也擅長書法,有著一番濃厚的筆墨情懷。他雖無書法家的身份標籤,但他書功不俗,頗具書家風範,甚至有人稱讚說,鬱鈞劍先生書寫技藝嫻熟,下筆沉穩有力,筆法流暢,激情飛揚,書法質量要好過一半以上的所謂書法家。據公開資料介紹,鬱鈞劍是廣西桂林人,1956年生於廣西桂林的一個書香世家。
  • 從雲岡杯書法比賽獲特等獎作品看中國書法這項國粹該「何去何從」
    這一點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東晚君看來,書法一定是以文字的格式,必須用特定的書法工具毛筆,在融入不同的方法,如:幹、溼、濃、飛白,粗、細調和,運用肘關節、肘關節的力度,結合字形,字的結構,字的大小,字的對比,且要有一定的美感,來抒發心中對文化的崇敬,對心情的宣洩的結果,這才叫真正的書法。
  • 誰說學書法一定要有天分?
    其實,書法的原始意義是用毛筆寫字,在使用毛筆的古代,那是一項基本技術,和有沒有天分無關,既然是許多古人都要會的事,現代人沒有理由學不會。寫書法要先有用毛筆寫字的態度,要恢復到這個原始的功能,如此用毛筆寫字才不會顯得太高深,對很多動不動就說寫毛筆字一定要如何如何的嚇人觀念才能免疫。
  • 送給孩子的藝術遊戲大書——關於《胡寫亂畫:遇見藝術家》系列圖書的訪談
    「美」是多種多樣的,自然和生活中到處都有它的影子,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掌握髮現它、鑑賞它的能力。這個能力的獲得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讓孩子去親近自然、觀看美術展覽、逛藝術博物館等,當然閱讀圖書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 淺談書法之「法」,什麼是書法的「形」與「神」,怎樣得其「法」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書法之「法」及「形與神」,怎樣才能得其「法」。什麼是書法之「法」這裡我們先說書法的法。一般人把書法的法,講成一筆一划的寫法,即點、橫、豎、撇、捺等的寫法,其實這僅僅是寫字的方法,或者說是技巧。
  • 書畫苑·夏雄論劍|書法的有法與無法:以辨證法為法,和諧統一
    書法有法與書法無法▓ 郭夏雄郭夏雄作品所謂書法之法,即是書寫的規律與方法,亦是書寫的技術與技法。是從公認的寫得較好的書法作品中人為地歸納與提煉出來的。漸次發現與確立自己的書寫方法,有了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才可能進入書法的創作狀態,進入意韻與意境的真實表達。書法無定法,以辨證法為法,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逐漸將筆墨與作品中的所有對立因素歸於和諧與統一。不同碑刻之間的和諧與統一,不同書體之間的和諧與統一,不同風格之間的和諧與統一。以及方與圓,開與合,收與放,濃與淡,雅與俗,古與今的和諧與統一。
  • 有人說所謂書法,就是書中有法,這個法字怎麼理解?
    要搞清楚何為書法。「法」的含義,就有必要先回溯一下「書法」這個稱謂的歷史來歷。書法幾乎是與古文字一道起源發展的,在文字不斷發展演變的過程中,文字藝術自覺性不斷加強,其稱謂與含義也不斷變化豐富。在歷史上,書法有書、書藝、書法、書道等多稱叫法。
  • 談談書法的腕法、身法、筆法
    ,還要注意腕法,只有使指力和腕力很好地配合,協調運作,寫出字來才能有力度和氣度。【身法】寫字不僅要學會執筆法、腕法,而且要掌握正確的身法,即身體的姿勢。書法的點畫線條,雖然依靠的是執筆與運腕,而配合和貫注的應是全身的力氣。寫字姿勢的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寫字的好壞,而且對身體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身法有兩種,一是「坐勢」,一是「立勢」。
  • 「永字八法」為何被作為學習書法筆畫的基礎法則
    中國的書法包括筆法、字法和章法,在這三部分之中,以筆法為基礎。所謂筆法,就是筆劃之法。而「永自練書法」中的「永」字恰好有八畫,而且畫畫不同,集中了漢字楷書中幾乎所有的點畫形式。「永」字八畫,即「側(點)、勒(橫)、努(直)、趯(鉤)、策(向上斜書)、掠(撇)、啄(短撇)、磔(捺)」,由於「永」字包括了書法中八種最基本的筆畫,所以初學書法的人都會把「永」字作為學習書法筆畫的基礎法則。那麼,永字練書法產生於何時?是誰發明的?
  •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有很多的書家在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後,不知不覺會進入到一個瓶頸期,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不管自己如何努力的臨帖和創作,書法水平卻一直徘徊不前,這個時期一長,不僅會對書法學習與創作感覺逐漸麻木,而且熱情與興趣也會逐漸的減弱,最終不僅不進步還會向油滑、退步的反方向轉變。這裡其實涉及到的是,在書法學習過程中,被很多人忽視,甚至是從來就不了解和知道的——自我提高法。
  • 古人書信真性情,這才叫好書法!
    其書法宗王羲之《十七帖》一路,而行筆遲澀中見心境之愁鬱。以字法責之雖非上乘,然字外之音悠遠蒼涼。見字如見人,使人油然而生敬意,焉能斤斤於點畫也。 而書法較楊漣字寫得飛動多致,甚顯才情。其筆勢開闊而流暢,風流俊逸。後有明詩人、畫家萬壽祺(1603-1652)己卯的題跋,於左敬仰之情,猶對日月!亦可見其人在同世之影響。
  • 什麼樣的作品才叫有創新性,開拓性,具有藝術性?
    什麼樣的作品才叫有創新性,開拓性?能挑戰一個時期人們審美理念,並且創造出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的藝術家作品,才叫有創新性和開拓性。並不是畫的與眾不同就叫創新性和開拓性。陳清泉,融合書法勾略出的山水畫。黃廷海,用鋼絲般的線條勾略出的不可撼動的山峰。邱漢橋,南勢北氣山水畫。
  • 這樣寫字,才叫書法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楷書的發展是從篆、隸而來,因此,在用筆和筆法上與篆、隸在原則上是一致的,且有許多共同之處。如無往不收,無垂不縮,力求筋力內含,以中鋒運筆為主,提按、頓挫注重腕力,劃點勢盡力收之。
  • 誰是「中國書法」傳承人?
    宋 蘇軾 黃州寒食帖 紙本 33.5×11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書法文化·書法藝術·書法傳承再問:誰是「中國書法」傳承人文/文先國記得2008年的春天,美術報上發表了關於書法申遺的文章。我當即產生了一個想法並寫了一篇《關於書法申遺的憂慮:誰是傳承人?》的文章,在4月5日的《美術報·書法評論》上發表。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這一時期一些書法大家對楷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並且開創了端莊工整的楷書體,為後世所學習的典範。這些書法大家如世人熟知的王義之、王獻之、鍾繇等。唐代是楷書大力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的楷書風格是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精華,形成了唐代自身的風貌。唐代的楷書是後人所學習的範本。
  • 誰撥轉了盛唐書法?
    書法有初唐和中唐四家,詩壇有四傑,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和裴旻的劍代表帝國文學、藝術和劍術所能達到的高峰,象徵著盛唐的青春與自信。今天我們可以斷言,正是張旭的草書和李邕的行書共同支撐起盛唐書法的殿堂。觀李邕行書,喜勁健者可從中看到金石趣味,好婉約者可從中品味到柔美風致,尚玄思者還可從中感會玄學精髓。以有法之字抒無羈之心,悠然的線條寄託性靈和生命,李邕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字如其人」和「風格即人」的藝術風格,如張醜《管見》所言:「北海始變右軍行法,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
  • 格書致法 書法心源
    格書致法 書法心源作者:楚水《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幾天臨帖,或有所觸,既然"法"之為大,那麼書或寫應該"法"什麼呢?是不是也有一個根本大法的存在?再則,就是何謂書法?究竟是書之以法,還是一個合成名詞,就好像"時髦"或"摩登"?沒有考證,總覺得文字--中國象形文字,應該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
  • 書法練習最忌諱「十法」,你佔了幾條?
    《中國書法技法視頻教程+書法家字帖》書法練習,有一個說法:一日不練手腳慢,二日不練丟一半,三日不練門外漢。很多人勤學苦練,不敢怠慢,但是,僅僅是「苦練」就夠了嗎?小心哦,千萬不要掉進以下這十個「陷阱」!
  • 蘇軾評價他人書法和自己書法總是以「法」為基本標準
    蘇軾在書論中強調,「不可學無法」,他評價他人書法和自己書法總是以「法」為基本標準的。這些評價,何嘗離得了一個「法」字。他評價自作書也是以「法」為基準,如「昨日見歐陽叔弼(歐陽修之子,筆者注),云:子書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覺其如此。世或以謂似徐書者,非也。」,「故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得意似楊風子,更放言似言法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