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簡單的邏輯思考複雜問題:印歐語系語言為什麼會有屈折變化?

2020-08-26 盧勝方俠


請大家思考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在沒有文字的時代,用什麼方法傳承文明最有效?

人類語言有幾十萬年的歷史,而有文字的歷史只有幾千年。

人類語言在遠古時代就是通過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傳的。其中兒歌和童謠功不可沒。

古典語言都是講究音律的,這對兒童學習語言非常有利。

為了更流暢更好聽更容易傳唱,往往需要調整語序——單詞在句子中的位置,這就需要有語序的自由——不論把單詞放子句子的任何位置,其語法功能都不會改變。

要享受語序自由就必須想辦法區分句子的主語和賓語。這就是主格和賓格的由來。有主格和賓格變化的語言,通常都享有相當的語序自由。

事實上,古人區別主語和賓語的辦法非常簡單——就是簡單地改變賓格詞尾的讀音。就像漢語中把「我wo」變化為「吾wu」。這裡並沒有什麼高深的含義,只是為了讓聽眾能正確理解意思。

有一點希望家長朋友特別注意:語法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把話說清楚,所以用不著過多解釋,更不要弄成複雜高深的學問。

PIE(原始印歐語)至少有8種格變化。

表面上看,感覺挺複雜。但是,您只要從人類學習語言的最基本規律看問題,就會豁然開朗。

語言學家通常用梵語為例來解釋印歐語的格變化,因為梵語較好地保留了8種格變化。

印歐語系其它語言的格變化或多或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簡化,如拉丁語、俄語通常用6種格變化,而希臘語和古英語通常有5種變格,德語保留了4種格變化。

事實上,主格就是名詞的本體,不存在變化的問題。所以,只要再注意一下賓格的變化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利用上面的表格,大概了解一下這些語言的主格和賓格的區別。如拉丁語lupus(表「狼」,單數主格),變化-us變-um就構成單數賓格lupum。

一定要牢記: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類傳遞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通過聲音。

強烈建議家長朋友和孩子一起用《谷歌翻譯》聽聽拉丁語lupus和lupum在讀音上的差別。看看一個字母之差會產生多大的讀音變化。

很多中國學生學習很長時間也沒有搞清楚house(房子)和horse(馬)的區別,根本的原因就在沒有搞清楚這2個單詞在讀音上的區別。house和horse在讀音上的差別巨大,任何人都不會把它們弄混。

同理,羅馬帝國的孩子也絕對可以特別清楚地區別lupus和lupum。

成年人看到的往往是主格和賓格在拼寫形式上的不同。而對母語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區別是讀音上的不同。只要聽一遍,就立即知道它們在讀音上的區別。根本不需要了解什麼是主語,什麼是賓格。

成人學習外語往往重文字而輕語音,這會把原本十分簡單的問題嚴重複雜化。準確地說,是本末倒置。最大的可能是,學習5~10年英語依然聽不懂、讀不好,更談不上說清楚、寫明白。

大家在網上可以找到介紹一位俄羅斯4歲女孩會說七種語言的視頻,其中包括漢語。對這樣的孩子來說,學習外語就像玩遊戲——簡單快樂的智力遊戲,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難!

成年人學習外語難,病根就在不能像孩子一樣集中精力聽。成年人有太多的雜念,太多不必要的執著。想要快速解決聽力和發音問題就一定要學習像孩子一樣思考問題。

孩子不懂語法術語,所以,語法並不是學習外語的前提。孩子一定是先聽懂再學會說,所以,聽懂是學習外語的最重要基礎。

請牢記:成年人多了解孩子如何學習語言,儘量像孩子一樣學習。

在聽懂會說的基礎上,記單詞學語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具體到格變化,孩子是通過耳朵來區別主格和賓格,而成年人往往是通過單詞的拼寫來區別。

如果您是通過在聽懂的基礎上再通過文字了解主格和賓格的區別,再學習其它的格變化就一定是事半功倍。

除了主格和賓格,德語保留了屬格和與格。

事實上,屬格就相當於英語中的「名詞’s」或「名詞+of+名詞」這樣的變化,還有漢語中「名詞+的+名詞」。

要注意:英語和漢語中,修飾其它名詞的名詞,位置是相反的。如「中國銀行」對應英語是「Bank of China」。漢語中的「中國」在前,而英語中China在後。這是因為,印歐語系語言通常把修飾名詞的部分放後面。因為名詞是最重要的,而修飾部分只是輔助性的。

人們把名詞的修飾部分稱為定語,通常由形容詞擔當,有時也會用名詞或其它詞類當定語。英語中,把修飾名詞的句子稱為定語從句。

大家可以理解為屬格就是用名詞作定語方法。當然實現的方法依然是變化讀音。單詞拼寫的變化只是用來記錄這種變化。如they的屬格是their,極其簡單的讀音變化。

請牢記:格變化是用耳朵來區分的。

與格就更簡單,只要會使用漢語中的「給」,就肯定可以瞬間理解什麼是「與格」。與格中的「與」就是給予的意思。隨便找幾個中英文對照的句子就可以理解什麼是間接賓語。在有格變化的語言中,間接賓語要用與格。

【德語】Ich schickte dem Mann(e) das Buch

字面意思是:I sent &34; the book.我把書寄給了那個人。

只不過,德語中的名詞變格通常是通過冠詞的變化實現,所以只要認真搞清楚冠詞的變化就基本上掌握了德語的名詞變格。

德語dem Mann(e)是der Mann的與格,現在通常不用再加e。

在搞清楚主語和賓格的基礎上,德語的與格非常簡單。

有很多朋友說某某語的語法很難,根本原因是您沒有真正聽懂。

在搞清楚主格、賓格、屬格、與格的基礎上,再學習奪格、位置格、工具格就肯定不會再感覺難了。

由於梵語、希臘語、拉丁語、俄語、德語的格變化都或多或少有了融合現象,所以,不要簡單地按照字面理解各種格變化。

如拉丁語中的奪格又稱狀語格,表「手段(或)工具、施事者、伴隨、方式、地點、時間都會使用奪格。也就是說,拉丁語的奪格已經不是原來單純的奪格了,所以,必要時也需要通過增加介詞來區別。

當然,一定要牢記: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格變化都是通過變化讀音實現。

切記:不論一種語言有多少格變化,都一定是本民族的孩子可以輕鬆掌握的。

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梵語教學視頻,我最喜歡的是那首輔音字母歌。最大的收穫是:印度的孩子學習梵語都是先練習聽然後再學會說(唱),梵語的8種格變化都是在聽的過程中慢慢熟悉的,並不會感覺有多複雜。絕對不會有孩子先背語法術語再學習變格。

大概了解格變化,性和數的問題就隨之解決。

古人看待事物都是分陰陽的,中國古代不僅分陰陽而且還有專門的陰陽學說。通過漢語了解什麼是陰陽,再學習中性就肯定易如反掌。

古人區分單數、複數和雙數(兩個),現代英語中通過增加both對應雙數,通過增加all表「複數」。漢語中通過增加「~倆」表「雙數」,通過增加「~們」表複數。

再次提醒:一種語言不論有多少格變化,都一定是本民族的孩子可以輕鬆掌握的。不論一種語言有多少種格變化,都會有主格和賓格的區別。


所以,學習印歐語系的格變化,一定要從了解主格和賓格開始。世界語和英語都是最好的開始。大概了解原始印歐語的格變化,再學習德語和英語的變格就非常簡單了。

我們再稍微了解一下英語的變格。

英語受法語的影響,名詞的格變化基本消失了,只有人稱代詞保留了主格、賓格、所有格(也就是屬格)的變化。

英語表「他們」的they是主格,而them是賓格,their是所有格(也就是屬格)。

大家仔細比較就會發現,這幾個單詞的區別就只是詞尾的讀音不同。任何人(不論母語是不是英語)只要稍加提醒,都可以很好地通過耳朵區別它們。

請牢記:屈折變化的本質就是通過變化單詞的讀音實現相應的語法功能。在沒有文字的時代,這是最簡單、最經濟,孩子們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英語、法語和漢語一樣,用語序確定句子的主語和賓語。主語在動詞前,賓語在動詞後。英語人稱代詞雖然有格變化,但也不會隨便改變語序。

如果您在心理上不再害怕格變化,再學習印歐語的動詞變位就會很輕鬆了。

和格變化相比,原始印歐語的動詞變位要簡單得多。

如果您能了解希臘語、拉丁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中的任何一種語言的動詞變位,就一定很好理解:原始印歐語的動詞有三種數(單數、雙數、複數)、三種人稱(第一、第二、第三)共計9種變化。

原始印歐語的限定動詞——直接為主語服務的動詞(中間沒有其它動詞)要根據主語的人稱和數的不同而產生變化。這就是所謂的主謂一致。當然,使用的方法同樣非常簡單——就是通過簡單地變化讀音來區別。

特別提醒:學習印歐語系語言的名詞變格和動詞變位,最重要的是練習聽力。在聽懂的基礎上,一切的語法難題都會煙消雲散。

有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特別值得家長朋友們思考:很多中國孩子學習5年甚至10年英語依然讀不懂英語書,這是多麼可怕的現實。

如果您繼續堅持讓孩子用死記硬背的辦法記憶單詞學習語法,就註定不會有好結果。

現在的家長絕大多數都有高中以上的學歷,都至少學習過好幾年的英語。如果您藉助詞典都讀不懂英語書,就真的應該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南轅北轍。

特別想對您說的是:任何人只要堅持在聽懂的基礎上再通過了解詞源記單詞學語法,最多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藉助詞典讀懂英語原版語法教材。

原始印歐語動詞本來並沒有複雜的時態,主要只區分完成和未完成2種情況。希臘語、拉丁語和它的後代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語言中的將來式(時)實際上是在公元前2千年前時日耳曼語族和義大利-凱爾特語分離以後才產生的。

英語、德語、荷蘭語動詞並沒有表「將來」的將來式(future tense),它們的所謂「將來時」是通過助動詞加不定式構成的。

相關焦點

  • 歐洲最古老的印歐語系語言
    是這樣的:語言學家們先把全世界的語言分為很多個語系,然後把語系劃分為語族,再分為語支,再分為各種具體的語言[i]。從語系來說,全世界的語系大致有:漢藏語系、印歐語系、亞非語系、尼日-剛果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等等[ii]。其中,漢語就屬於漢藏語系,而在歐洲很多國家,人們講的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
  • 人類語言都沒有複雜的語法:英德希拉俄梵語格變化比較
    學習古典語言要相對複雜一些,因為我們很難了解當時的孩子是如何學習這種語言的。網絡科技和人工智慧加國際音標可以幫助我們輕鬆解決這個難題。英希拉法德意西俄梵語等眾多的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這個世界上最大語系。印歐語系的絕大多數語言都有屈折變化。
  • 印歐語系的起源
    簡單來說,任何一樣東西,只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就可以用進化論加以解釋:一、可以複製自己;二、複製時偶爾會出現差錯;三、不同的差錯有不同的成活率;四、差錯可以被繼續複製下去。顯然,DNA分子是完全滿足這四個條件的。
  • 印歐語系或起源於土耳其
    2003年,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Russell Gray和他當時的博士生Quentin Atkinson製造了一個爭議的大漩渦——通過建模,他們宣稱已經解決了被描述為「儘管經歷了最深入的研究,但依然是最頑固的歷史語言學問題」,並支持安納託利亞假設。儘管Gray和Atkinson都不是語言學家,但他們相信,能夠利用進化生態學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回答有關史前語言的重要問題。
  • 零起點家長輕鬆讀懂英語原版教材:詞綴和屈折變化的區別
    學習英法德意西俄語的朋友一定要明白:印歐語系語言基本都有屈折變化。 所謂屈折變化本質就是通過變化單詞讀音實現語法功能。 特別提醒:如果不了解母語語法,過多的語法術語反而是孩子學習外語的負擔,實際上是在幫倒忙。 建議家長先大概了解一些人類語言的基本常識,然後再輔導自己的孩子輕鬆快速學習外語。 句子是所有語言的基本單位。學習任何語言的主要任務都是學習句子。
  • 認識印歐語系語言學
    依照列表比較的方式,講座人又用同樣的方法比較了拉丁語、古希臘語、梵文、哥特語、古斯拉夫語,結果十分驚人,語言的形式越是古老,相似性越多。單就「三」這個數詞的列表分析,就能讓我們粗略地勾畫出印歐語言的譜系圖。這個大家族中不僅包括了歐洲的大部分語言,也囊括了印度分語系和吐火羅語等亞洲語言。
  • 【劍橋先秦史】筆記10:印歐語系
    出乎很多人意料,今天世界上最廣為分布的印歐語系,在史前和歷史時期在中國的分布,也要比今天多得多(今天少到幾乎沒有)。
  • 從雅利安人到歐亞遊牧民族:探索印歐語系的起源
    一部分人屬於雅利安人種, 與歐洲人擁有共同的知識與血緣關係, 他們佔領印度, 成為婆羅門種姓, 並且繼續使用印歐語言。皮膚黝黑的印度土著人成為奴隸, 或者是低級種姓者。[5]然而, 這個對於印度社會結構的人種學解釋還是不能說明印度人民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種多樣的外貌。
  • 共同的日月星辰相同的生老病死:人類語言的基本邏輯是相通的
    日耳曼語、拉丁語、希臘語、梵語、波斯語、斯拉夫語(主要有俄語)等眾多的語言都源自共同的根——原始印歐語(簡寫為PIE)。 印歐語系語言通常都有屈折變化,也就是動詞有變位,名詞等有變格。 英語由於歷史上受到法語的壓迫,名詞的變格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人稱代詞還保留了主格、賓格、所有格的變化。
  • 世界語言語系分類~~~~
    澳大利亞國家標準語言分類法4. 美國麻薩諸賽洲理工學院(麻理工學院)分類►►►世界語言的分類標準一般有兩個:一是按結構分類,即以語言結構特點來進行分類。✔  詞彙附著型語言。這種語言的詞用在句子裡時,詞形不表示語法關係的形式,必須用其他詞彙附著句子裡,才能表達語法關係。
  • 為什麼有人會很多種語言?世界七大語系了解一下!
    我們學拉丁語的時候會驚嘆於英語和拉丁語族的借用關係。英語和德語詞彙之間的相似,只是核心詞彙,學習時可以聯繫起來,記得更快更牢。單獨學習詞彙和語法的時候可以分析詞源,聯繫語法相似性。但是平時學句子,提高語言能力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找翻譯或聯繫。那是不同的頻道,語感會有衝突的。
  • 世界七大語系——語言分類方法之一
    今天我們從大的方面來談一談「語言的分類」。說起語言,這包含在其中的學問可大了去了。且不說世界中的語言有多少種,且單單僅說在中國,大大小小的語言就有近百種。回過頭來說,世界上如此之多的語言,沒有一個系統的分類定然是存在一定問題的。那麼,語言怎麼分類呢?
  • 語言|最早的語系:沒有人群遷徙,就沒有語言大規模的傳播
    因此說,如果早期印歐語系人群從起源地傳播到遙遠的冰島和孟加拉所用的時間超過了1萬年,那麼印歐語系的存在狀態不可能像今天這樣還可以被語言學家清晰地辨認出來。 不可否認,對同源詞的識別複雜而困難,在理論上這會影響歷史解釋的準確性。例如,如果一個語支所有的語言在分化不久都開始借用,那麼借詞通常就會模仿同源詞。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早期借詞與真正的同源詞(一般是繼承而來)一樣,因產生於類似的地理環境而內在含義相近。
  • 世界語言譜系及語種概覽
    印歐語系的語言有屈折的特性(動詞、名詞根據在句中的成分、作用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詞尾變化)。有些語言(如英語)在演變過程中喪失了很多屈折變化而變得相對簡單。 印歐語系的分布,從美洲、經過歐洲,一直延伸到印度次大陸北部。一般認為原始印歐語是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7000年)發源於黑海北部森林地區(現烏克蘭、立陶宛一帶)。
  • 為什麼把漢語叫做「孤立語」?是因為被其他語言孤立了嗎?
    這就讓很多同學大為不解:別的名字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屈折語就是用單詞內部屈折表示語法成分,黏著語就是用黏著詞素表示語法成分,復綜語就是一個單詞就是一句話。但這個孤立語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被孤立的語言」?
  • 語系和語族:語言的分類
    在語言分類中,英語單詞family和branch分別指什麼?學英語這麼多年,你知道英語這門語言和哪些語言同屬一族嗎? 全世界已知語言有6,604種(Bright,《語言學國際百科全書》,1992)。為了更好地認識語言、研究語言,人們把眾多語言分門歸類,劃分為不同的語系和語族。
  • 科普 | 世界語言譜系及語種全覽
    印歐語系的語言有屈折的特性(動詞、名詞根據在句中的成分、作用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詞尾變化)。有些語言(如英語)在演變過程中喪失了很多屈折變化而變得相對簡單。 印歐語系的分布,從美洲、經過歐洲,一直延伸到印度次大陸北部。一般認為原始印歐語是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7000年)發源於黑海北部森林地區(現烏 克蘭、立陶宛一帶)。
  • 英語學習者必須了解的基本常識英荷德語和意西法語是印歐語系的近親
    而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眾多的語音是拉丁語的直系後代,屬於印歐語系義大利亞克語族。通過下面的截圖,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語言之間的關係。從語系的角度看,日耳曼語和拉丁語、希臘語、梵語、波斯語等是同源的。 從歷史的角度看,西方人把古羅馬和古希臘看著文明之母,西方語言中都有大量的源自拉丁語和希臘語的單詞。
  • 轉載分享|世界語言譜系及語種全覽
    印歐語系的語言有屈折的特性(動詞、名詞根據在句中的成分、作用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詞尾變化)。有些語言(如英語)在演變過程中喪失了很多屈折變化而變得相對簡單。 印歐語系的分布,從美洲、經過歐洲,一直延伸到印度次大陸北部。一般認為原始印歐語是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7000年)發源於黑海北部森林地區(現烏 克蘭、立陶宛一帶)。
  • 從印歐、閃含、漢藏、阿爾泰四大語系的分布,看人類文明史的變遷
    但從人類所說的語系來看,亞歐大陸主要可以分為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閃含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語系的分布之所以比地理板塊少了一個,是因為印度和歐洲同屬於印歐語系,他們均起源於東歐平原、黑海沿岸。大致來說,印歐語系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歐洲、美洲和印度、伊朗,是人類第一大語系。2、閃含語系《聖經》中傳說,諾亞有兩個兒子——閃米特和含米特,其中閃米特是希伯來人的祖先,含米特是亞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