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創始人手把手教你做MOOK

2021-01-07 騰訊網

「從 0 到 1 做 MOOK」這個題目可以追溯到 2017 年 5 月的一場做書者說,在那次活動中,剛剛經歷了一場車禍的蘇靜,臉上帶著傷,神採飛揚地講了很久,關於他這些年做 MOOK 的經歷。

點擊大圖,查看傷口

兩年後,我們又請到了蘇靜,讓他將這 8 年來創立《知日》《日和手帖》《食帖》和《知中》經驗總結成了線上的音頻課程。如果你也對 MOOK 出版感興趣,那可要來聽一聽。

長按掃碼,試聽課程

MOOK 的歷史

首先還是要簡單講下 MOOK 的源流,對比起書籍和雜誌的歷史,MOOK 其實算是一種相當新的出版物形態。作為 Magezine+Book 的融合概念,它第一次出現應該是 1971 年,在倫敦舉辦的國際期刊聯盟(FIPP)的一次會議上。雖然概念提出是在歐洲,但是後來被發揚光大卻是在日本。

1972 年由主婦之友社發行的主婦之友生活系列中的《家務和整理的 1000 種智慧》被認為是日本的第一本 MOOK。

1973 年石油危機後,MOOK 作為一種出版成本較低、易於管理和流通的商品,普遍出現在市場上。大概在八九十年代,日本學界開始對 MOOK 做出了一些明確的特徵定義,這個概念也開始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別冊太陽,於1972年創刊的經典的mook形態的出版物,每期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非常接近我們現在對mook的定義,也有人認為它是雜誌。

至於國內,1996年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算是 MOOK 的發端,只是當時並沒多少人將這套連續出版的叢刊與 MOOK 聯繫起來,MOOK 概念真正開始為大眾所認知,大概要到 06 年前後,以《最小說》為首的一眾青春文學雜誌的井噴,這些出版物利用 MOOK 這一新銳概念進行了一大波營銷。另外《讀庫》也於同年創立。

相比起來,2011年創立的《知日》算是後輩了,但是作為一本專注介紹日本文化的 MOOK,在日系 MOOK 這個概念的普及上,它做了不少貢獻。

而當眾多上一代的 MOOK 已退出歷史舞臺,《知日》卻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中風生水起,在此基礎上,團隊又孵化了《日和手帖》《食帖》《知中》,合計已經出版了近 120 本。

為什麼是 MOOK?

《知日》創立於 2011 年,也算是比較有標誌性的一年,智慧型手機在這年開始普及,「紙書/紙媒將死」的聲音更是長久以來不絕於耳。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做一本 MOOK?

無論身處網際網路還是出版,我們無差別地面對著前所未有的信息豐富,由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碎片化和前所未有的信息接受壓力。所以我們現在前所未有地需要篩選和優化內容。

這個背景中,只有出版業、編輯充分發揮「過濾器」的功能,信息傳播才會更高效。由此,《知日》的核心概念便誕生了。

所以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到要做 MOOK,而是意識到了一些問題以後,作為一個編輯,思考如何用出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然後想到了 MOOK 這種形式。

MOOK 模式的 5 個關鍵

經過 8 年的發展,成功創立了知日等內容品牌以後,蘇靜總結出了一套比較明確的方法論。

1. 定位

作為一本 MOOK ,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因為這是用戶的購買邏輯,它解決了現在社交媒體信息流的結構深度問題。比如《知日》專注介紹日本文化,《知中》介紹中國文化,《日和手帖》偏向日系生活方式,《食帖》是本有關食物的 MOOK。

2. 選題

在一個明確的定位之下,每期 MOOK 還需要發掘一個明確的選題,這一點更接近書籍的購買邏輯,而非雜誌。MOOK 在這點上可以理解為「主題書」,從封面開始就將主題明確體現出來。

每期知日都有一個特定的選題

3. 內容組織形式

選題模式上靠攏書籍,內容組織形式上則要學習雜誌,做碎版面。碎片化已經成為大眾閱讀習慣。人們已經習慣了閱讀三分鐘然後就去做其他事,那麼在內容組織形式上也應該適應讀者的閱讀習慣。

通常這樣做以後,會有人認為內容變「淺」了, 但是碎和淺其實是不衝突的,碎是內容的表現形式,淺則是信息密度小。而同時將內容做得碎且深,這也就需要編輯對內容擁有更強的掌控力,也是編輯的「編輯力」更加強大的表現。

點擊播放 GIF 0.0M

Casa BRUTUS

相比歐美雜誌,日系雜誌在版面切碎上會做得更足

4. 可視化思維

具體到一本 MOOK 而言,如何將內容切碎,使信息能被更加友好、便捷地獲取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人們閱讀文字是需要解碼的,而看圖和圖像化的內容則不需要解碼,或者說解碼速度會大大加快。

當然,這也更加考驗編輯的編排能力,如果只是簡單的文配圖、圖配文,將內容為了切碎而切碎,其實信息傳遞效率並沒有多大提升。

拉頁的編輯是知日的重點

5. 出版周期

穩定的出版周期是一個獨立團隊維持生計的基礎,如果不考慮商業營收的問題,隨意玩兒票兒也是可以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穩定的出版周期可以培養讀者與產品的接觸的習慣,對於品牌印象的建立也是很有幫助的。

6. 編輯流程

(?5 個關鍵有 6 點不是常識嗎)

其實編輯流程並沒有被列到 MOOK 模式的 5 個關鍵裡,但編輯流程跟出版周期是息息相關的,如果編輯流程處理得好,自然出版周期就會穩定。

MOOK 與書的編輯流程核心差異在於,每期 MOOK 的內容是從頭做企劃,而書通常是作者已經全部寫好了。

所以 MOOK 編輯做書時需要更加主動,策劃定版、組稿、收稿確認,都需要編輯更加主動地去尋找內外部資源。同時 MOOK 連續出版的特性也需要編輯擁有更強的時間管理能力。

成為一名 MOOK 編輯

一個成熟的 MOOK 編輯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極度簡化後其實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是時間管理能力,一個是收稿確認能力

當一本 MOOK 涉及到合計超過二十多個外部採編人員、設計師、畫手、攝影師等等,編輯對於項目的把控一定要非常細緻,面對他們發來的東西,還需要保證對文本和視覺內容的確認。這兩點也難在它們很難單純通過講授的方式來提升,編輯需要在日常和工作中投入時間反覆訓練自己,換言之擁有這樣能力的人也是不容易被取代的。

還如蘇靜所說,除了可以進行邏輯分析和經驗總結的地方,其實工作的相當一部分都是因為愛好和興趣而去做的,比如知日的創立,有他作為一名讀者,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因素在裡面,比如日和手帖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單純就是蘇靜喜歡這這兩個詞,便組合到了一起,比如每本 MOOK 的選題確定,除了需要預估商業營收,也摻入了每個編輯的愛好和興取向。

理性的商業判斷和感性的情感投入,很難說究竟是其中的哪一點支撐知日走到了現在,更多的還是它們共同交織的結果,也許還有一點運氣(也許都是運氣),不光對於知日是這樣,可能對所有的 MOOK 而言都是這樣。

對於 MOOK 這樣一種極大地由編輯主導生產的出版物而言,每個編輯的靈光一閃可能最終都會成為 MOOK 的靈魂所在,而當它抵達萬千讀者手中時,最為歡欣鼓舞的,也就是編輯了吧。

參考資料:

図書館情報學用語辭典 第4版

小學館/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

株式會社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 第2版

中國網/MOOK:圖書出版新形式

點擊播放 GIF 0.0M

所以,朋友,

不來了解一哈 MOOK 嗎?

恰逢雙十二,限時優惠中哇!

限時 128 元

原價 198 元

僅此一天

12.13 恢復原價

相關焦點

  • 牛軋餅乾好吃不會做?手把手教你,簡單又好學
    在烘焙幫學堂就可以得到正宗的熬糖版牛軋餅做法,阿濤將教授一款鹹蛋黃牛軋餅和一款蔓越莓牛軋餅,還會手把手教你調整配方,做出屬於自己的百變牛軋餅。這可是私房獨家密方哦,跟我一起做起來吧!長按識別二維碼或點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 知日專訪:放下心中的執念 「斷舍離」概念首創者山下英子
    所以clutter不僅僅指外在的物品,還指心中、腦中混亂、混沌的狀態。我提出的「斷舍離」的理念也不僅針對物品整理,還進一步指導人們整理感情和情緒,所以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物品的整理術。不過說實話,固有的「加法」式解決方法對人們的影響根深蒂固,人們沒有意識到「加法」式方法在根本上存在缺陷,所以我倡導的觀點一開始受到了質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了「斷舍離」的理念,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 創造漢字的魅力|知日專訪:日本國字研究第一人笹原宏之
    任文部科學省"常用漢字表"、法務省"人名用漢字"、日本國語辭典、日本國語教科書的編寫委員及幹事。著有《日本的漢字》《方言漢語》《漢字的歷史》等多部著作。其中《國字的相位與發展》一書獲得了金田一京助博士紀念獎。知日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漢字研究感興趣的?笹原 小學五年級,大約10歲的時候,我在哥哥房間的書架上看到了一本《漢和辭典》。
  • 手把手教你做面——重慶風味肥腸面
    手把手教你做面——重慶風味肥腸面 2020-10-04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把手教你怎麼操作
    中新經緯記者手把手來教你→ 打工人注意了,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了。按照規定,每年12月份要對次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進行確認,確認後,才可在扣除年度生效。怎麼操作?中新經緯記者手把手來教你→ 打工人注意了,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了。
  • 教你做香橙棉花蛋糕,米其林大廚手把手教你做!
    接下來再準備5個雞蛋,教你做香橙棉花蛋糕,米其林大廚手把手教你做!蛋清蛋黃分離,也留著備用。然後小鍋中倒入55克玉米油,加熱至微微冒小氣泡在離火,直接倒入大碗中,再加入70克低筋麵粉攪拌均勻,沒有乾麵粉顆粒即可,然後再倒入60克橙汁,再次攪拌均勻,之後再倒入5個蛋黃開始攪拌。最後攪拌成像這種流線型就可以了。
  • 柚子皮糖,手把手教你做鄉下手工傳統零食,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柚子皮糖,手把手教你做鄉下手工傳統零食,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2020-09-05 17
  • 手把手教你做面——重慶素椒幹溜雜醬面
    手把手教你做面——重慶素椒幹溜雜醬面 2020-10-03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培養「知日派」撬動美國 編織細密關係網
    有分析稱,在海外培養配合日本的「知日派」是其中重要一環。日本通常採取哪些方式培養「知日派」?它想實現什麼目標?《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究。有日本問題專家表示,日本是一個很講人脈的國家,對其培養「知日派」,中方須重視和研究。
  • 泰星Mook被爆和Toy正在熱戀,新劇即將上映,看劇情就想追!
    薩瓦迪卡,說起泰星mook,這個96年的妹子在2018年憑藉和son主演的泰劇」你是我的毒玫瑰「圈了一大批中國粉絲的心。這部甜甜的泰劇,簡直要把人甜齁了。還和Krist主演了」命運薄荷糖「,在劇中也是飾演一個明星貝貝。
  • 知日湊熱NOW | 給再多錢,我也不去日本當YouTuber!
    他自稱做了 YouTuber 之後,已經很久沒有上學了,並且把頻道名稱改成了 「少年革命家」。更加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一行為竟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11376卡路裡!4桶肯德基全家桶48塊炸雞塊🧑 HIKAKIN  HIKAKIN小不僅是日本YouTube紅人,同時還是B-BOXer,UUUM聯合創始人
  • 手把手教你做正宗義大利麵,色香味俱全,比西餐廳大廚做的還好吃
    導語:手把手教你做正宗義大利麵,色香味俱全,比西餐廳大廚做的還好吃隨著中西方文化的傳播交流,漸漸地西餐也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西餐廳也變得越來越多,許多人就會選擇到西餐廳,吃上一頓比較正宗的西餐,同樣也是為了感受一下西餐文化,而眾所周知,由於外來文化引進的西餐
  • 好書推薦:《知日·和製漢語》特集
    導語:《知日·和製漢語》特集,你可知道中國人離開「和製漢語」,幾乎無法說話?現代漢語中,究竟多少來自日語?那些中國人不認識的漢字,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內容簡介 · · · · · ·《知日和製漢語》特集是《知日》系列的第28本!隋唐時期,日本學習了中國的漢字,發揚了自己的語言;明治時期,日本用漢字翻譯西洋文獻,中國又將它們吸收回國,壯大了漢語的內涵。漢字的一來一往,牽連出兩個國家一衣帶水的聯繫。透過對中日兩國漢字的比較,還可以了解文字背後的國家文化。
  • PlayStation官方新一期遊戲飯 但丁手把手教你做披薩
    並且又但丁手把手教你哦,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遊俠網】但丁手把手教你做披薩  需要準備的材料:
  • 手把手教你做復古拼貼手帳
    期待已久的手帳教程終於來了,今天不說理論知識,手把手教你做一篇復古風拼貼手帳。白色標籤貼在報紙下方,用較寬的膠帶撕成幾段,為貼紙和標籤做封邊裝飾。將和紙貼紙貼在報紙上或邊緣。這裡和紙貼紙放在最上面一層,如果沒有更好的創意,儘量不要再用其它素材遮蓋了。step4.
  • 手把手教你美味的金酥雞,香辣過癮,你會做嗎?
    手把手教你美味的金酥雞,香辣過癮,你會做嗎?食品名稱:金酥雞金酥雞的準備食材:一隻仔公雞、半碗食用油,兩個幹辣椒,適量的杭椒,適量的蠔油,適量的醬油,適量的洋蔥和適量的姜,適量的辣椒,適量的蛋黃,適量的糖,適量的澱粉。
  • 手把手教你做鷹嘴豆菇菇西紅柿湯
    手把手教你做鷹嘴豆菇菇西紅柿湯
  • 手把手教你學Python之手寫數字識別
    更多詳細內容可查看視頻講解,手把手教你學Python(進階篇)課程完整視頻騰訊課堂連結:https://ke.qq.com/course/2026380?    01_手把手教你學Python之環境搭建    24_手把手教你學Python之Numpy(上)    25_手把手教你學Python之Numpy(下)    26_手把手教你學Python之Pandas(上)    27_手把手教你學Python之Pandas(中)    31_手把手教你學Python
  • 泰劇《一年生》Krist和mook合作的新劇《MintToBe》即將上檔
    泰國女星mook泰劇《MintToBe》海報有沒有喜歡Krist和mook的人想要追這部劇呢?大家喜不喜歡這兩個人搭檔呢?都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拒絕重口味,為你安利十部爆笑又甜蜜的小清新浪漫泰劇
  • 《知日》出日語文摘版:中日關係雖緊張,但文化交流不能斷
    《知日》出日語文摘版:中日關係雖緊張,但文化交流不能斷 澎湃新聞 2015-02-02 10:31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