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生活在被偷走的那幾年

2021-01-17 丁香媽媽


最近,關於全職媽媽的討論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在大部分人眼中,全職媽媽似乎是一個非常不體面的選擇。


有些人覺得,那是「放棄自己努力,選擇了更輕鬆的生活方式」;也有人覺得「全職媽媽並不輕鬆,而且和社會脫節,以後老公也會慢慢看不到你的價值」。


真實的全職媽媽她們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等晚上孩子睡了,我找你可以麼?」乍一聽,像是一個曖昧的、奇怪的接頭信號。


這是我在和一些「全職媽媽」約採訪時間時,她們給我的時間安排,這些時間安排都驚人地一致——晚上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睡了,不用再準備早餐、午餐、晚餐。


不用再餵奶、換尿不溼,不用每分每秒盯著孩子,和他們說話、玩耍、給予「高質量陪伴」。不需要時刻觀察他們的屎尿顏色和身體狀態,也不用再哄哭、哄睡、哄著吃飯。


甚至是一天中第一次可以讓身體離開孩子 3 米以外,可以讓回家的老公注意一下孩子會不會突然驚醒、墜床,可以讓洗衣機自己運作 40 分鐘,等待著衣服把自己洗乾淨。


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顯示,在有 0~3 歲孩子的城鎮女性中,有過職業中斷經歷的比例為 35.5%,其中 67.2% 是因為結婚生育、照顧孩子。此外,還有 28.9% 的人目前沒有工作,其中更是有 98% 是為了照顧孩子。


「分給他們一人一個我」


餘何冰把這段孩子睡了、自己還沒睡的時間稱為——熬夜,雖然這時候不過是 11 點。


但熬夜的自由也只有一會兒,就一小會兒。


一般都會累到馬上睡著,在孩子醒來的時候瞬間再彈起來,百米衝刺過去抱起孩子,以防孩子會哭得「撕心裂肺」。


真正屬於夜晚的時間也不太長,絕大多數到早上五點鐘就全部告終,「娃就要喝奶,像個鬧鐘一樣準時。」


確切一點說,是兩個鬧鐘



餘何冰生了一對龍鳳胎,現在一歲六個月了,對那些瘋狂祝賀她一下子有了兩個娃的人恨得牙痒痒,「高興有用麼,別人高興,苦的都是自己」。


生子後,她甚至開始控制自己飲水


因為實在不知道上廁所的時候,兩個小孩應該放在哪裡。


她坐在馬桶上的時候,女兒就一屁股坐在衛生間門口,一臉冷靜地吃手,兒子會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地拍打玻璃門。


嘆口氣。衝馬桶。開門。


抱起哥哥,再蹲下來把妹妹也抱起來,順便把手指頭從她嘴裡拔出來......


做飯的時候要一手抱著一個孩子一手做飯,帶他們兩個下去玩的時候一樣騰不開手。


大一點會走會跑了,一個向左跑,一個向右跑,情急之下真不知道該去抓誰。她戲謔自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抓娃娃機器,「鄰居們都像看笑話一樣看著我」


餘何冰的願望是,能「分給他們一人一個我」


生子後,她有了腰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之後,腿麻腿脹,站都站不住。腰疼,後背也不輕鬆「就像有萬千螞蟻爬似的」,早上起來得瘸著走路。


她打算去做一個小手術——不過要等兩年後才能騰得開手,那是把孩子們都送進幼兒園之後。



餘何冰也不會再花時間在打扮上。


常常忙到晚上,要睡覺了,才突然發現自己今天好像還沒有洗臉。面膜、口紅都不在她會滿足自己的選項裡,如果真的能有這個時間的話,睡覺、發呆可能是更好的選項。


但她偶爾也會想起自己以前花在臉上的時間,辭職前餘何冰是做形象管理諮詢的,那個行業的隱形規則是,不化妝不能出門。


她最在意的倒不是這些,而是肚子上那道「難看的疤」。


雙胎媽媽基本都是剖宮產,她是豎切刀疤,當地醫院也沒有用美容針,刀疤縫合得潦草極了。


看一眼自己的刀疤就會難受,甚至也不想讓老公看到,「我這就像蜈蚣一樣,讓他看到,心裡會自卑」。但也難以忽略,因為一到陰雨天就會特別癢,最後就是以抓到流血而告終。


也想輕鬆一點。


在那個南方三線小城,人均收入只有三四千元,丈夫的收入是 5000 塊,而給龍鳳胎請一個育兒嫂最低也得 8000 塊


這好像並不是一個可以做的選擇。


這不是一個選擇


2016 年上半年國家衛計委在北京、上海、瀋陽等 10 個城市進行調查。被調查的全職母親中,近 1/3 是因為孩子無人照料而被迫中斷就業。


被留在家裡的一般都是媽媽,即使在廣州,全職媽媽和全職爸爸的比例都高達 5.67∶1


讓餘何冰最愧疚的還是女兒,這是個比哥哥要沉穩得多的小女孩,雖然也不過一周半。


玩遊戲的時候,媽媽問「腿在哪裡?」


哥哥還沉浸在上一個正確答案「耳朵」裡,興奮地揪著自己的耳朵,妹妹的身體會越過並排擺放的嬰兒椅,著急地指給他腿的位置。


哥哥睡覺不踏實,但妹妹很乖,所以妹妹夜裡只能自己吃手睡覺。


「可其實乖孩子也需要抱抱,女兒這兩個晚上總是睡著睡著就哭得很委屈,小手緊緊地拽著我的領口」。



有了一對龍鳳胎之後,她想了很多,尤其是在女兒身上。


因為自己作為女兒,媽媽常常會怪她不貼心,她也沒辦法,心沒被捂熱沒辦法親熱回去。


連親戚都會悄悄和她坦陳「你媽媽好像對你不太好」。


小學第一次來月經,忍著不敢和媽媽說。媽媽發現了之後,厭惡地扔了一包姨媽巾給她,撂下一句「我真討厭你」


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媽媽幫自己帶小孩的,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個城市。


媽媽也不會幫自己帶小孩的,因為「不應該給女兒帶外孫子」。


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人待在家裡的話,這個人想都不用想,就是她。


但也有非常自給自足的全職媽媽。


童亮有點像中產版的「順義媽媽」或是「曼哈頓 - 上東區媽媽」。


退守家庭幾年、專心育兒變成了一個經過計算之後,不得不選的選項


這包括:



想要得到這些是需要交換的,童亮更容易形容自己是一個「職業女性」,而且是做得不錯的那種。


交換掉的是一份非常喜歡的創業公司的工作、一個非常良好的職業道路、三年不錯的收入,與正在職場上升期會有的各種夢寐以求的可能。


她現在會在早上 5:30 醒來,早飯是昨晚在電飯煲熱好的粗糧。


吃完之後,送兩歲的兒子去早教。然後回來做午飯,是各種烤魚、烤麵包的育兒餐,不一而足,順便陪孩子高質量地玩耍,準備晚飯,等待先生回家。


排滿的時間裡,還能順便在自己的育兒公眾號裡產出 10W+ 的爆款



每一天都像是一個項目裡的顆粒之一,完美地管理兒子這個項目也是優秀職業素養的一部分


也不是沒有崩潰過。從月子中心回來的早上,先生去上班,她抱著剛滿月的孩子站在窗前,看著先生漸行漸遠的背影哭了,因為「感覺自己的家既熟悉又陌生,而且要自己在這個家裡面對這個無窮無盡的挑戰了」。


但孩子也非常好帶。一定程度上,在公司的職業上提高效率的那一套方法論幫了她大忙。


雖然「需求不可靠」,但通過觀察,她錄入了孩子每一次吃了多久、睡了多久的數據,甚至用統計的柱狀圖來預測孩子下一次拉臭臭的時間集中的區間。


離開職場,對童亮來說最大的感受還是在社交這裡,最明顯的就是點讚少了。這畢竟不是突如其來的,也可以承受,畢竟做全職媽媽是「和我自己探尋和平衡的關係,肯定不是觥籌交錯的、不是熱鬧的。」


社交狀況:線上線下


因為生育遞了辭職信之後,媽媽們常常會發現,辭掉的不只是工作和工作圈,還有萎縮掉的大部分朋友圈、漫散出來的社交圈。


萎縮的部分是——可以出來談天、喝酒、做指甲的現實中的姐妹開始消失;漫散的部分是,全職媽媽開始花大把的時間活在線上。


「媽媽群」「育兒群」裡,有著天南地北的寶媽,只因為一件具體而繁雜的事情聚集在了一起,聊寶寶的身體狀況求醫問藥、抱怨老公尋找共鳴、甚至會討論性生活、討論抑鬱的經歷、討論打折的商品來回比對。


畢竟一天中能夠見到的、能進行完整對話的成年人可能只有一個——老公。


但和老公溝通太難了。


一直在家裡,和老公的衝突也會被放大。孩子剛剛一歲的時候,餘何冰和老公推著嬰兒車去買菜,路上吵了起來,覺得現在的這一切都是老公帶給自己的,說著說著就崩潰了,鬼使神差地就推著嬰兒車走到了馬路的車流中間,就差一點點,回過神來一身冷汗。


張米的老公在浙江工作,她自己帶著孩子留在福建。



一年去浙江幾個月,老公回到家寫在臉上的只有「累」,一個累字把話都擋在了門外


不交流也會起衝突。


張米讓老公去洗一下飲水過濾器的桶,因為是會喝到嘴裡的東西,叮囑他一定用「洗潔精」來洗,再一去看的時候,老公倒了一大堆的「洗衣液」進去。


張米把這種衝突形容為「沒有一個思想的同步。」


太孤單了,也沒有錢花,母子一個月只能拿到三四千,還要還房貸。想要出去工作,發現連可以拿去面試的職場衣服都沒有,老公還是怪她不夠省、亂花、沒有規劃。


在家裡洗碗的時候覺得自己還不如去當保姆,至少工資還多。甚至考慮去做面試麥當勞的服務員,即使自己大學畢業,但好歹時間自由。


張米也抑鬱過,靠著看著視頻學做蛋糕一點點好了起來。她也勸同村一樣抑鬱的全職媽媽,一定要找到喜歡的事情,畢竟抑鬱症的小藥片太貴了,一片就要十幾塊,一天吃三片,四五十塊就沒有了



說來說去,錢還是最難堪的部分,即使老公都會在全職之前拍拍胸脯:我養你


幾乎沒有一個全職媽媽不在精打細算。收入的停滯使家裡少了一個收入來源,只出不進的全職狀態慢慢耗盡了經濟上的話語權。


「能不能給我一點生活費?」


郭丘有點不一樣。


她和老公相親認識,不久開始了她的初戀,又因為受不了家裡催婚的氣氛快速結婚。


婚前老公就要求郭丘,婚後的生活我們要「各管各的」


郭丘畢業五年,一直都是自己賺錢自己花,再加上自己的父母有車有房有社保,老公父母在農村、也沒有社保,她覺得這沒什麼不可以,就迅速答應下來。


和這個允諾來得一樣快的,是肚子裡的孩子。



郭丘當時剛換了公司還在試用期,只好主動辭職。


之後就開啟了無底洞的花錢日子:孕期營養、產檢、衣服、孩子出生以後的營養、衣服、玩具,沒有一個不費錢。


屬於郭丘的節流方式是,每一年的衣服、包包、鞋的花費加起來不超過一千塊,讓孩子只吃純母乳,剩下的就是買菜的錢。即使這樣,等到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郭丘婚前三四萬的儲蓄也已經見了底。


她找老公商量:「我的錢不夠用了,能不能給我一點生活費?


老公發了一頓脾氣,同樣的疑問句拋回給她:「為什麼要給?你不是有積蓄嗎?


吵得太厲害,不久老公還是轉帳給她,郭丘收到微信提醒,驚喜地打開手機:200 元


畢竟「家務活是看不見的」,即使是從大清早做到深夜,第二天也只能再重複一遍。事實上,不是家務活看不見,而是日日整潔的家仿佛自然而然,只有在家裡髒亂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家也需要整理。


吃掉的米麵、飯菜、油、調料,用掉的衛生紙、洗衣液也都是看不見的。


不過 200 也是錢,「我也是個不服輸的」。她採用循序漸進的戰略,一開始不說那麼大的數目,一路從 200 生活費吵到了 500,再吵到 700、800、1000,吵到最後的結果是「實報實銷」,2000 塊封頂。


被偷走的幾年


在一份《焦慮指數報告》裡,全職媽媽的焦慮指數位列第三,僅次於從事金融與網際網路工作的媽媽們。超過 3/4 的全職母親表示,如有人幫助帶孩子,將會重新就業,也就是說,每 10 個全職媽媽中,就有 7.5 個想重返職場。


談到以後想要找什麼樣的工作,擔心沒人會要一個「鏟了三年屎的人」的餘何冰想做小生意、郭丘想在家門口的商場做文職、除了去麥當勞,張米還對一個外賣員媽媽念念不忘,「這樣是不是也挺好的?」


好的地方只需要歸結為一句就夠了——時間靈活。


彭傳贊婚前賺錢比老公還多,她做英語培訓,十年前在上海可以月入 6k,老公當時不過 3k。


意外懷孕後,她一下子在家裡待了 7 年。「被偷走的七年裡」,老公收入倍增。她帶著兒子,跟著被外調的老公去了另一個城市,再回去,來回奔波,因為頂不住老公說的那句「你想讓孩子有幼兒園,還是有爸爸?」


老公偶爾應酬喝多的晚上,會回來抱著她說「老婆,你為家裡付出好多」。


她覺得這就夠了。


好不容易到了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兒子說「媽媽,你去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已經長大了」。


35 歲了,「渴望出去,很渴望出去」。


策劃:天線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配圖均已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當全職媽媽沒追求?那只是經濟決策!
    某個全職媽媽自嘲某段時光沒有追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情緒表達,哪怕如此,全職媽媽的生活價值也並不會因此而煙消雲散。很多人喜歡給全職媽媽畫像,那就是「身材不好,乳房下垂,腰腹贅肉,三句話不離我娃,總以為當全職媽媽是一種犧牲」,等等。
  • 全職帶娃幾年,家裡沒地位,好想去賺錢,那些全職媽媽的痛
    相信這個對話,全職寶媽可能或多或少的遇到過,沒有收入,每每伸手要錢時那個難堪和沒底氣,全職寶媽的焦慮、沒自信,真的非常理解。 全職媽媽,讓我想到了愛人的侄女,那年女兒小時,她一再告訴我「小嬸,千萬別辭職,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做,伸手派,實在太難了」,說說她的蛻變吧,全職寶媽做點什麼,給您個參考。
  • 職場媽媽鄙視全職媽媽?有一類職場媽媽,連全職媽媽也看不上她!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職場媽媽說自己「看不起」全職媽媽,並且給出了3個理由:風險管理意識差,目光短淺,自我感動。所以,不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在為家庭(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她們都同樣值得尊重。但是,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也看不上那位博主說的那一類職場媽媽(我單指那一類人,不是所有的職場寶媽)。同時,我也給出我「看不上」她們的4條理由:第一,沒有責任感。
  • 張校長那句「滾出去」,背後是社會對全職媽媽的不認可
    張桂梅擔心全職媽媽抗風險能力弱,幾年的家庭勞動換來的是與社會脫節。養育孩子和工作時間出現衝突,很多媽媽選擇離職成為全職媽媽。選擇當全職媽媽那刻起,與自己的社會身份就有一定程度的割裂。有錢有閒的富太太在全職生活中,尚覺得不幸福,貧賤百事哀的普通全職媽媽只怕覺得更不幸吧。
  • 全職媽媽:兒子感統失調被迫回歸家庭!陳璟珣含淚為全職媽媽正名
    我告訴你,我有兩個兒子,我的職業就是全職媽媽。 我知道你們心裏面在想什麼,肯定和我那些朋友一樣:哎呦,你不上班了,不上班是挺舒服,可是女人啊,沒有事業在家裡是說不上話的,事業才是女人最重要的資本。每次聽完這種話我都會在心裡對他們翻上一千個白眼。 全職媽媽怎麼就很舒服了,全職媽媽怎麼就不重要了?
  • 別輕易選擇當全職媽媽
    據權威調查顯示,中國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而95後全職媽媽佔比已達到82%。對孩子來說,媽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對沒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來說,可以省下一筆請保姆費用,少一份工資,換來孩子的成長是划算的。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的。
  • 我是全職媽媽,怎麼了?!
    畢竟現在科技改變了生活,使生活更加便捷和方便。如果不想因為全職在家帶娃,業務能力有所下滑,那完全可以在家充電學習。(目前來看,除了程式設計師業務能力更新換代比較快,其他職業都還好。再入職場,適應一下就又能快速上手)​​全職媽媽沒有經濟收入,伸手要錢?
  • 全職媽媽真實困境:「我親手把自己埋了」
    圖片來源:《失眠人的夢》 看到這裡說姐鼻子一酸,因為我知道,真實全職媽媽的生活,不需要面對領導的壓榨,過的是一種很輕鬆的生活。
  • 全職媽媽如何轉變自己做一名「熱愛生活、發光的姐姐」?
    在這個節目裡,沒有衝擊力十足的矛盾話題,也沒有吸引眼球的小鮮肉,有的只是與媽媽輩年齡相仿的「姐姐」們娓娓道來她們的人生故事,並從中展示她們獨有的智慧與魅力。這大概就是節目吸引眾多全職媽媽的原因。對許多女性來說,多年的全職生活,令她們已經習慣了忽略自己。
  • 全職媽媽,向左還是向右
    從普遍意義上講,全職媽媽,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她做好了,會被認為是理所應當,因為她是孩子媽媽;她沒有做好,鋪天蓋地全是指責,其中最常聽到的一句就是「你什麼也不幹,就讓你帶個孩子,還帶不好。」全職媽媽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生活幸福,周圍人都知道她老公在主要養家的;一類是表面幸福,嫁入豪門,靠傳宗接代鞏固地位的;最後一類是表面就過的不幸福,還得堅持撐下去的。
  • 那些在家的全職媽媽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hello 大家好 我是木木金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關於全職媽媽的。那麼在分享前,想給大家講一個我認識的朋友的故事。她畢業於北師大,畢業之後選擇了當一名老師,後來因為懷孕了,上課很累,就離職了,在家做一個全職媽媽。她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媽媽,在家做全職太太期間,也跟隨了現在社會潮流,做w商,很成功,月入幾w。
  • 慢慢的你會發現,全職媽媽根本沒有朋友,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這句臺詞,一下子就說出了全職寶媽的心酸。魏小姐是一名護士,結婚了有了孩子之後,沒辦法孩子太小沒有人照顧,不得不離職選擇在家帶孩子,她說:「全職的那幾年就像是被偷走了。自從生了孩子,有了更多的家庭牽掛,想重拾幾年前的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
  • 全職媽媽的成長方向,做好這6點,就能輕鬆當好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基本情況介紹我是佑佑兜兜媽媽,88年出生,擁有兩個男孩的瘦子媽媽,之所以說自己瘦,是因為目前體重是80斤。今年是結婚的第5年,之所以成為了全職媽媽,是因為父母年齡比較大,沒有能力幫我帶孩子,加上我覺得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親自陪伴,因此我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
  • 全職媽媽的現實困境
    在這則報告中,中國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達到58.6%;其中,95後全職媽媽佔比已達到82%,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從社交媒體和其他調查報告可以看出,中國的全職媽媽,目前確實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有人認為,全職媽媽不用工作很輕鬆,但是她們的生活真的輕鬆嗎?面對越來越高的育兒成本,全職媽媽的付出是否被嚴重低估了?
  • 看完3個全職媽媽的真實生活,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作為過來人,還有身邊很多全職媽媽朋友,很多時候,就像你看過張校長說過的幾句話,你就認為她抨擊全職太太,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如果你並不真正的了解一個全職媽媽每天的日常,你就不應該說一個人是對是錯。因為,你不是我,哪裡來的感同身受?拿我身邊幾個全職媽媽的真實生活來給大家看看,高學歷母親辭職帶孩子是對是錯。
  • 「當了全職媽媽後,我現在很後悔」,女生都要知道全職媽媽的苦
    但是全職媽媽卻不是那麼好當地,很多人都說:「當了全職媽媽後,我現在很後悔。」妻子在家當全職媽媽,丈夫卻背叛妻子小張和自己的丈夫是通過相親認識的,當小張和自己的丈夫認識的時候,他們兩個人都已經三十多歲了,可以說處於晚婚的人群。
  • 告別一日三餐的瑣碎煩惱,全職媽媽也可以擁有這樣的新鮮生活
    不少女人有了寶寶會選擇做幾年全職媽媽來照顧孩子。當然,全職媽媽也分兩種,有保姆和沒有保姆,這兩種情況我在全職期間都曾經歷過,一開始感覺各有利弊,到後來,我漸漸發現,如果有一些得心應手的家電幫忙,即使沒有保姆,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也是什麼難事兒,反而能收穫另一種幸福。
  • 兩個全職媽媽的對話(作為全職媽媽的你,是不是也是這樣?)
    你擁有一顆平靜的心態,良好的素養,當你成為一名全職媽媽後,仍舊會笑對生活,不喜不悲,樂觀豁達。真的,我現在覺得,讀書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做人處事,而不是成績。全職媽媽沒有學歷也可以,年輕時期的夢想和熱血你甘心嗎?
  • 心理學解讀:做全職媽媽好嗎?
    如果全職期間有兼職工作,則不能稱為全職。全職媽媽必須是照顧自己的子女。全職媽媽可以分為三類:全職富媽媽、全職中產媽媽及全職窮媽媽。提到全職媽媽,我們會發現自己大腦會冒出一些影像出來,一個媽媽一個人在家忙家務忙孩子不停歇或者是家裡有保姆照應生活,大部分時間逛街,敷面膜,帶娃或者跟老公要錢爭吵不斷。
  • 全職媽媽們才是天賦異稟的最佳員工
    1.能做全職媽媽的人,大多數都受過了高等教育,才能找到一個收入不錯,養得起家的老公;2.每一位全職媽媽都經過身經百戰的培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臨危不亂,有兵來將擋的淡定;3.最重要的是,我想沒有人比我更明白全職媽媽們想要掙脫自己狹小的人生困局,那種焦慮的心態。總結下來,全職媽媽們將會是天賦異稟的最佳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