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技能

2020-12-25 中考網

  摘要: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本文從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與一般方法特殊領域的問題與專家—新手的差異分析中得出,如何將學生培養成有效的問題解決者,就是要進行有效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促使技能達到自動化水平,教會學生運用相應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問題問題的解決專家—新手的差異

  自動化思維技能

  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學會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其中包括解決數學、物理、社會及經濟等領域的問題的能力。但何謂問題?何謂問題解決?所謂問題常指一種情境,它通常擁有起始狀態和目標狀態。起始狀態是當前的已知條件,而目標狀態則是人們希望的或已規定好的、要達到的一種結果。問題解決就是要實現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的順利過渡。為實現這一目標,問題解決者通常會把目標狀態分解成許多子目標,然後通過逐個實現這些子目標的方式最終達到目的。

  概括地說,問題解決具有如下三個基本特徵:第一,目標指向性。也就是說,當人們考慮或者著手做某事的時候,他們的目的是什麼?第二,將總目標分解成許多子目標。人們不能一步到位地實現總目標,往往要將它分解成許多子目標才可能有效地實現總目標。第三,算子的選擇。問題解決者要實現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的一步步過渡,必須選擇算子,以便從一種狀態順利地過渡到另一種狀態。在這裡,算子實質上也是一種方法,即問題解決者實現各種狀態之間轉換的方法。

  一、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與一般方法

  解決問題的過程一般分為五步:明確問題(Identify the problem)、定義和表徵問題(Define and represent the problem)、探索可行的策略(Explore possibles trategies)、按照策略行事(Acton the stratigies)、複查和評價活動效果(Look back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your activities),簡稱為IDEAL過程(IDEAL是各步驟的首字母組合)。

  首先,明確問題就是理解當前存在的問題,它是問題解決的起點。例如,對問題進行定性,將問題歸類等。這一步驟決定了隨後整個問題解決的方向。

  其次,將問題的任務要求轉換為內部的心理結構。對問題的精確表徵包括了對問題目標進行客觀界定,以及對相關的已知條件進行精神評估。多數解題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沒有進行有效的問題表徵;再次,如果問題表徵中預示出可能的解題策略或方法,個體就直接提取該策略來解題,如果沒出現預示正確答案的方法,個體將不得不進行策略的搜索;然後,在表徵完問題和選擇了方法之後,緊接著就是執行這一計劃。最後,在選擇並運用一種解題策略之後,個體應對這種策略運用的結果進行評估。

  在解決問題中所採用的一般方法,有兩種常用的程序——算法和啟發式法。所謂算法,是一種逐步達到目標的方法,它通常與特殊領域的知識相關聯。在解決問題時,如果人們能夠選擇正確的算法並恰當地運用它,那麼肯定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

  而當某些問題顯得比較模糊,並且沒有明顯的算法時,發展有效的啟發式法是很重要的。在啟發式法中,常用的有手段、有目的分析法、後推法、簡化法和類比法等。

  運用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首先得明確問題解決中的各種困難與障礙所在,然後再設立各種子目標去克服這些困難與障礙。

  後推法通常事先對問題解決的目標進行界定,然後以此目標為起點逐步向後推,得出要達到該目標要什麼條件,最後把達一目標所需的條件與問題提供的已知條件進行對比。如果相吻合,則問題解決成功。如果不吻合,則要尋找在推理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差錯,或者是否推理的方向錯了。

  當人們試圖解決一些複雜的問題時,往往會被問題的繁瑣陳述及一些不十分明了的問題要求所迷惑,以至於弄不清問題中已知什麼、需要求什麼。這時候,如果人們學會運用簡化法的話,可能會有助於他們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簡化法要求問題解決者著重關注問題中的重要信息而忽略其他一些次要信息,提取問題的主幹成分之後再對重點信息進行分析,最終實現問題解決的目的。當然,這種方法是有冒險性的。因為有些被認為不重要的信息可能是很重要的。所以運用簡化法時要小心謹慎。我們在享受簡化法帶來的便利時,也不要忘記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

  人們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陷入困惑時,需將當前的問題同一些與之結構相似、內容不同的問題進行類比,或者在兩者之間進行某種形式的比喻,揭示這兩種問題的相通之處,類比法可能有助於得出問題的答案。

  二、特殊領域的問題與專家一新手的差異

  要解決特殊領域的問題,僅依賴一般性的問題解決策略是不夠的。運用一般的問題解決策略根據的是問題結構,而非問題內容。況且,問題解決能力的增強遠遠不是僅接受一般的問題解決策略的訓練就能達到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梅耶等人指出,不同領域的問題解決專家往往既具有良好的問題解決策略,又具有大量該領域的知識。那麼,特殊領域的專家與新手在問題解決上有怎樣的差異?其差異的實質是什麼呢?如何儘快促進新手向專家角色的轉變?

  1、知識的程序化:由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安德森指出,相對的新手在向相對的專家轉變的過程中,對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依賴程度有顯著變化。安德森以自己對幾何學專長發展的研究(1982)闡明了這一觀點。研究中,學生(新手)學習兩條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定理:邊-邊-邊定理和邊-角-邊定理。他要求學完這兩條定理的學生來解答的相關的問題。經過相應的練習,強化訓練,學生已將原理的陳述性表徵相應規則中的程序性知識。

  2、學會使用知識:由戰術學習向策略學習的轉變通過練習,新手將代表某一規則的言語陳述轉變為指導自己解決某個局部問題的程序。這被安德森稱為「戰術性的學習」,意指它僅是實現某個特定目標的方法。然而新手在學習中會遇到需要綜合運用過去已把握的若干概念與規則方能解決的問題。這種需對自己已有的個別解答方法作出調配和組織的學習,被安德森稱為「策略性學習」。

  認知心理學家發現,在向專家轉變的過程中,新手對於如何組織更具綜合性的問題解決步驟,經歷了決策上的明顯轉變。

  3、對問題的表徵:深層與抽象在有關專長的研究中,認知心理學家發現了專家的另一個特徵,他們對問題的表徵方式能幫助他們採取更有效的問題解決辦法。這種情況不僅在物理學領域,而且在數學、計算機編程以及醫學診斷領域都得到了證實。例如齊等人曾對物理學專業的資深者與新手作過比較研究。他們發現,對於資深者來說,他們掌握的原理就隱含在物理問題的表面特徵之中。研究者給被試提供了一批問題要求分類,並請被試就自己的分類進行解釋。結果顯示,新手以旋轉或斜面這些表面特徵作為分類依據,專家則將表面特徵完全不同的問題歸入同一類別。在專家看來,這些問題或涉及守恆原理,或涉及牛頓第二運動定理。簡言之,專家能夠找到問題的表面特徵與抽象的物理學原理之間的關聯。

  4、對問題的記憶:多而大的記憶組塊有關專長的另一個令人驚異的發現是,專家對於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的問題信息,擁有獨到的記憶優勢。

  心理學家曾認為,專家的記憶優勢依賴於他們擁有能對問題的信息作出編碼的為數眾從的組塊,但後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專家似乎能回憶起更多且更大的組塊。心理學家蔡斯和西蒙曾做過這樣的研究,實驗者被試回憶像德格魯特採用過的那類棋盤,實驗結果表明,大師的記憶組塊平均為3.8個棋子,而新手的記憶組塊平均僅為2.4個棋子。此外,大師在每一棋盤上平均可回憶出7.7個大組塊,而新手只能回憶出5.3個小組塊。由此看來,大師們的記憶優勢不僅表現為擁有的記憶組塊多,還表現為記憶組塊大。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技能

  如何將學生培養成有效的問題解決者?從專長角度,培養有效問題解決者,就是使學生從不會解題到會解題。從前述內容已知,專家與新手在問題解決差異上的根源在於他們的知識結構、自動化技能和學習策略,知道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從問題解決能力的實質角度,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1、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

  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首先要豐富學生的觀念性知識,這是因為這類知識可以影響問題解決者對問題的表徵以及搜索解決方案的過程。但相對於某一層次的學生而言,他們應該掌握該學科哪些具體的觀念性知識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對有關章節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實進行歸納整理。以網絡的形式串聯起來,必要時還可配以圖片說明教師同時要求學生自己著手整理有關的觀念性知識,通過自己整理來以加強他們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其次,可以採用一些學習方法。例如,運用「出聲思維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當問題比較抽象時,讓學生報告出正在思考的東西,或將問題以自己所理解的方式敘述出來。這一過程有助於學生理解問題。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示範如何解決那些含有無關信息的問題,這能讓學生認識到關注相關信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小組學生一起從事問題解決,學生可以從小組的其他成員那裡了解一些有關問題解決的事宜,這種小組合作可以使問題解決變得更加有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動機。

  2、促使技能達到自動化水平

  學生要想快捷地解答學科問題,就必須對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得心應手。這樣才可能騰出更多的精力去解答更難的問題。對於解答一道應用題而言,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就屬於基本技能的範疇。從這一點來說,作為教師我們不可忽視本專業內的一些基本技能的訓練。

  在具體加強學生基本技能訓練方面,教師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確定哪些技能是解決該領域的一般問題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這可通過查看教學大綱以及與專家教師進行訪談而得知。另一方面,促進這些基本技能的自動化,可以按如下步驟展開:首先,將較複雜的技能分解成許多技能或前提技能,並分別掌握它們;其次,促進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之間的組合。在這一過程中,練習和反饋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後,多次綜合訓練,使其達到自動化水平。

  3、教授學生運用策略

  一般來說,課堂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獲得知識和形成技能,還要求教師能教會學生如何運用一些學習策略。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必須學會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過程進行管理。學習策略,不僅包括影響知識和技能的已有觀念、情緒和行為,還涉及對知識的重新組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教授學生一些學習策略,其目標是為了使學生成為策略性學習者,也就是培養願學、想學、知道如何學的學生。

  在具體學科中,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策略的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對該領域中經常碰到的情況及一些常用的問題解決策略進行歸納總結,找出不同策略各自適應的一般性情境。這樣,當碰到類似問題時,學生就可做到心中有數了。

  當然,學生有時難以對這些情境與策略進行有效地分析與匹配,或者說,他們對有關策略的總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這時,運用元認知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策略的能力。元認知法要求學生對實際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種問題不斷進行總結,並探討可行的解決辦法。學生可以自己提出問題,然後思索,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並以日記或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學生還可以通過觀摩其他有經驗教師的授課,結合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形成對某些問題解決的獨特看法。在這種元認知中,由地學生要對自己和他人運用不同策略解決不同問題的成敗經驗進行反省總結,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在基礎教育中很重要,學校應該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相關課程又該如何設計和實施?首先,學校需要釐清目標。批判性思維是培育學生的開放理性精神,所以在中小學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要以理智的品德為主、技能為輔,注重培育學生基本習性(理智美德)和辨析能力。
  • Python教學:編程如何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藍調解碼2017.10Python教學:編程如何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 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如何與閱讀相結合起來培養?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應該說是有教育眼光的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做到的,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從什麼是批判性思維開始說起。批判性思維是什麼?批判性思維是西方學者提出來的,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
  •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要學生善於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紮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教師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但在現實中,能擔此重任的教師卻不多。這與教師自身不具有批判性思維有關,但更多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意識相關。這樣的誤解導致一部分人拒絕批判性思維,另一部分人則以批判性思維的名義對不喜歡的東西肆意批判;另有一些人雖然知道關於批判性思維的各種專用詞語,但缺乏細緻、深入的了解。當我們觀察現實會發現,教師對批判性思維的誤解或不了解會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比如,教師知道理性、開放是批判性思維的特點,也知道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到底指什麼?
  • 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考活動中呈現的一種擴散 狀態的思維模式.在數學學習中,一題多解就是訓練發散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在一次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會上,一位家長向數學老師請教如何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道算術題:2+3=?
  •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是用數學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實際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就是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素材進行具體化的數學構思,進行數學運算,形成數學感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感」,是一種動態的數學思維活動。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教學中往往為了講課而講課,忽略了學生思維的過程,直接將抽象的概念和公式拿出來講,讓學生感覺數學成了空中樓閣,「看不見」也「摸不到」,並認為數學是根本沒用的知識。
  • 陳剛: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等滲透其中,訓練並促進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發展他們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幫助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一、思維品質是構成學生英語四項核心素養之一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14年)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概念。
  • 美國如何培養「21世紀技能」
    「批判性思維不僅是理解和分析的思維,還是一種判斷和決策的思維。美國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哪些更好,擅長辯論,會建構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就是批判性思維鍛鍊的結果。」在上海浦東新區優秀教師的培訓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卡迪亞學區的課程總監沙琳(Charlene)分享了她對當前美國教育培養「21世紀技能」的理解。
  • 如何培養自己的「適應性思維」?
    項目的成功在於它對學員進行了嚴格的刻意訓練,特別是一種被稱為「適應性思維」(Adaptive Thinking)的訓練方法,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如何培養適應性思維 適應性思維不僅適用於戰鬥機飛行員和神經外科醫生,任何人都可以學會利用適應性思維來提高自己在任何領域的表現。
  • 談教學 | 解月光-袁文錚:在中小學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六大素養、十八個基本要點中,不少要點直指當前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難點與痛點,如「理性思維」「批判質疑」等,要求學生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和判斷,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從而做出選擇和決定。其中,發展學生的思維應該成為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重要價值追求,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 固本強基,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發散思維技能,發展學生智力
    要改變學生的解題思維習慣,專任教師 除了加強基礎性知識的理解鞏固以外,還要注重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一、首先,要固本強基,抓好學科基礎知識的實力。專任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要紮實抓好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強化基礎題型的訓練,牢固掌握雙基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形成強烈的內驅動力。
  • 如何培養學生的專業聽音技能?看這裡...
    培養學生的聽音技能是音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 胡衛平:如何通過習題教學有效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從思維型教學理論出發,習題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提升思維品質。本文中,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從思維型教學理論出發,提出教師在習題教學環節應做到的六大要求,由理論深入實踐,闡述了習題的設計方法,為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提供了建議。
  • 怎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智力結構的核心。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活動過程,人類所創造的成果,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外化與物化。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它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內在、外在的有機聯繫,是一種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動。那麼怎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呢?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性和積極性。
  •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輸入式、填充式、死記硬背式等教學方法,似乎也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一些語文知識,但這絕非成功的教學。新時期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構建科學的素質教育的模式,強化創造性思維的介入。本文作者提出了四大策略,解答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問題。
  •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新時期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構建科學的素質教育的模式,強化創造性思維的介入。本文作者提出了四大策略,解答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問題。那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 歷史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讓學生敢於質疑 教學民主是形成批判思維的前提。要想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 首先要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 我們也積極實踐,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例如, 學習「對成吉思汗的歷史評價」時, 我讓學生對成吉思汗進行討論。有人認為:「成吉思汗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領袖, 對國家的統一和對中華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 夏谷鳴|學生批判性思維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就高中生的智力水平而言,有一些英語當中所謂的批判性思維,學生們是可以達到這樣的高度的。Q:對於中學生的閱讀來說,不是所有文章都適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A:當然正確,如前所述,有些東西沒有必要進行批判性思維。Q: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閱讀課應該怎樣更好的進行?
  • 高階思維包含什麼,如何培養?
    不難發現,上圖中紅框區域,顯示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較好,具備基本的良好的學科思想方法。圖中藍框區域,顯示學生在運用相關的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有所欠缺;在根據對基本概念的理解,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方面有所不足;在運用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意想像等創新思維形成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上都是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