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的期待壓垮了女兒|懂得拒絕的人生有多爽?

2020-09-18 ytyy一汀煙雨

面對別人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期待,我們該不該拒絕?

《無聲告白》中,不懂得拒絕的妹妹與懂得拒絕的哥哥過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一個是不堪重負結束生命,另一個則進入了夢想中的大學,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不懂得拒絕的莉迪亞

莉迪亞從小就背負著父母的各種期待。

母親希望莉迪亞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個醫生。她不希望女兒與自己一樣,生活的重心就是丈夫和孩子。

於是,她一半逼迫一半懇求莉迪亞學習數學、生物和物理,因為這些都是她感興趣的。她堅持認為女兒擅長這些,也必須學這些。

莉迪亞為了留住母親,也為了不讓母親失望,她裝出對物理感興趣的樣子,同時也承受著這些課帶給她的巨大壓力。

另一方面,父親希望莉迪亞能有很多的朋友,他認為莉迪亞應該與其他同學一樣,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比如說聖誕節時,父親會送如何交友的書給莉迪亞;父親讓莉迪亞邀請同學一起看電影,絲毫不顧莉迪亞的感受。

為了讓父親滿意,莉迪亞總是裝出朋友很多的樣子。她經常對著電話自言自語,也對著父親編出一些朋友的日常,甚至為了讓父親滿意去參加舞會,卻一個人在黑暗中待了很久。

面對家人的種種期待和要求,莉迪亞從不拒絕,也不知道如何拒絕。一次又一次的妥協最終擊垮了這個善良的女孩,讓她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懂得拒絕的內斯

不懂得拒絕的下場如此悲慘,那如果懂得拒絕會怎樣?莉迪亞的哥哥內斯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因為一次巧合,內斯對太空人和太空產生了興趣。但是內斯的父親詹姆斯卻不以為然,甚至斥責兒子的想法。他覺得兒子的想法是與常人不同的,而他希望兒子成為一個平常人。

但內斯並沒有聽從父親的想法,他選擇了拒絕。儘管父母從不在意他甚至打壓他,他都沒有向這些精神壓迫妥協。

拒絕父母之後的內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毅力,終於成功地進入了自己夢想中的學校,實現了理想,也真正追尋到了自己熱愛的東西。

因為內斯懂得拒絕別人的期待,所以他不會像妹妹莉迪亞那樣,時刻都在妥協、無法堅持自己的熱愛。這也告訴我們而是堅持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做主,堅持追求心中所愛。

懂得拒絕才能過更好的人生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面對他人的要求只一味妥協卻不敢拒絕。這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深深的害怕,害怕別人對我們不滿,害怕失去那些我們在乎的東西。

就像莉迪亞,她害怕母親再一次失蹤,也害怕母親會失望,所以她從不拒絕母親的那些期待,儘管自己已經非常痛苦了。

但是,不拒絕的後果卻不一樣是好的結果。因為在長期的妥協必然是無法換來好的結果的,畢竟沒有人願意壓抑自己。一旦達到了閾值,我們很容易就崩潰了。

因此,懂得拒絕是非常重要的。這要求我們變得勇敢,去探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只有變得勇敢起來,我們才能走出別人對我們的期待,拒絕別人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而不是一味地害怕後果。有時候,拒絕的後果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與其長久壓抑,不如快刀斬亂麻,及時拒絕。

同時也要看清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像小說裡的哥哥內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上的大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他敢於拒絕父母的偏見,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

我們的嚮往就像是生活裡的光,能給予我們拒絕他人的力量。

而懂得拒絕可謂是人生的必修課,也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們一定要變得勇敢,看清自己的心,然後用這份勇氣和夢想去走出別人的期待,活出真正的自我。

相關焦點

  • 鄧超「拼爹」實現人生翻盤: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爽
    一個積極開朗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個積極樂觀的父母,父母的積極心態,會幫助孩子塑造自信的性格,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挫折。母親的樂觀性格,讓女兒建立起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了她面對困難不氣餒,懂得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樂觀心態。後來,女兒以母親教給她的樂觀心態面對人生的一切困難,最終她拿到獎學金在瑞典從事科研工作,把命運發給她的爛牌打出了王炸的水平。
  • 孩子有選擇人生的權利嗎?標配的人生,只是父母自己的期待
    相信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聽到這樣的消息都會感到有些難以想像。這些小天使的生命還沒有真正開始,就已經提前拿下了帷幕,實在讓人痛心疾首。究其原因在於,現代社會的壓力已經不僅僅是承擔在成年人身上,有一部分已經滑落到了孩子的身上。相信在生活當中,大部分父母都有過這樣的想法,絕對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找到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讓孩子增長自己的能力。殊不知這些原本應該自由自在玩耍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能力承擔這樣的壓力。
  • 怎樣教育孩子既懂得分享,又敢於拒絕?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有網友留言問「怎麼教孩子分享」?孩子不分享被說自私,強迫孩子分享又怕他太「大方」,不懂拒絕。關於「分享」這一課,其實也是我早就想寫的一篇文章。女兒小時候說的最多的話是「要分享」,玩玩具,吃自己喜歡的水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會說,因為我們在她耳邊說的最多的話之一就是分享。有次給女兒買了甜點,那時候她很餓了,鄰居看到了對我女兒說:「你要分享給媽媽,你媽媽也餓了。」
  • 50歲阿姨:懂得拒絕哭窮的兒子後,我活得有奔頭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為了孩子,無怨無悔甘心付出一切、奉獻終身的父母,真的不在少數。但是有這樣一腔熱忱、有這樣一種心甘情願,就能許孩子一個永遠的幸福與安逸的人生嗎?非但未必,而且有可能適得其反,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 父母是動漫達人有多爽?萬聖節化身黑魔女,還能擁有鋼鐵俠戰甲
    伴隨著時光荏芮,那些元老級別的動漫愛好者,已經漸漸步入中年,並且為人父母。同時他們也是浸淫動漫領域長達數十年的動漫達人。那麼父母是動漫達人有多爽?萬聖節化身黑魔女,還能擁有鋼鐵俠戰甲。那麼父母是動漫達人有多爽呢?萬聖節化身黑魔女,還能擁有鋼鐵俠戰甲。黑魔女是《沉睡魔咒》中的女主角,雖然在睡美人的故事中,她成為了一名反派,可依舊憑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成為了反派中人氣極高的存在。按照常理來說,在萬聖節這種活動性節日中,黑魔女應該大受歡迎。可現實卻是由於道具過於昂貴,很少有人在聖誕節晚會中出演黑魔女。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父母缺愛,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父母因為物質的匱乏,想要儘量彌補給孩子。所以面對孩子的需求,內心的「匱乏感」會激發內心的滿足欲而向孩子妥協。 然而,沒有被拒絕過的孩子,不僅不會懂得感恩,還可能會因為過度縱容而變成一個「壞孩子」。
  • 家有女兒,這幾件事父母越早告訴孩子越好,關乎女兒一生幸福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朋友小嵐生了兩個女兒,有次閒聊,小嵐表示,兩個女兒,這下可有自己和老公忙活的了。畢竟女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是處於弱勢的,而他們不想讓女兒因性別而受欺負受委屈。於是,就決定在女兒的教育方面多下功夫。
  • 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無比,家長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父母就是孩子的人生導師,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深深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和孩子相處時不懂得避諱,那麼,家長的避諱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美美家的女兒今年三歲大了。美美與老公都是平時比較大大咧咧的,對於言語也並不避諱,想說就說了。有一天,美美和丈夫帶著女兒外出散步。在路上,女兒口渴了,就叫爸爸給女兒買了瓶水。
  • 心中滿是陽光的孩子,背後一定有懂得承擔責任的好父母
    沒有責任感的父母,於孩子的世界,無疑是黑暗的;甚至成年後,他們心中的這些陰影,也會無聲無息地擾亂他們的生活。而那些心中滿是陽光的孩子,背後一定都是有著這些懂得承擔責任和付出的好父母。,影響孩子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有說過,孩子後天的性格在早年形成,孩子的每一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 李湘花重金為女兒辦生日宴,父母懂「儀式感」,娃的人生才會幸福
    可能有些人會批判明星的奢侈風氣,覺得女兒還那麼小,根本沒有必要花重金辦生日宴,覺得這樣會讓女兒也養成生活奢華的習慣,對其成長不利。我們且先不討論,是否應該花這麼多錢來辦生日宴,因為每個家庭的經濟基礎和想法不同。但是,「生日宴」這種形式,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為,這種形式給了孩子「儀式感」,而「儀式感」對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 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
    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卻總在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
  • 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不已,家長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案例馨馨與老公是自由戀愛,倆人性格開朗大方,志同道合,婚後有一個女兒今年把壞情緒帶回家孩子在家中等待父母回家,是很期待的,看到父母回來了想給父母一個擁抱,期待父母陪陪自己,這時候如果父母把壞情緒帶回家,對孩子置之不理,或是把壞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態度不好,孩子脆弱的心靈會很受傷害,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身心健康。
  • 哈佛格蘭特研究|拒絕"清單式"育兒,還孩子幸福人生
    最近微博上有個話題:"你怎麼看待父母安排式的教育?"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眾說紛紜,有人羨慕,有人愁!父母安排式教育,其實,就是史丹福大學教授朱莉在TED演講中提到的"清單式"育兒。所謂"清單式"育兒,是父母為了管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讓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給孩子制定一張清單,面面俱到,事無巨細。
  • 【書香】我媽竟拒絕幫我帶小孩!一位女兒的感悟,震驚了所有海南父母!
    我們因為閱讀而懂得,又因為懂得而思考,更因為思考而存在。從現在開始,讓閱讀點亮我們的人生吧!她的父母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就是拒絕幫女兒帶孩子,女兒卻說:「我的父母為我做過許多事,但這件事是最讓我感動的。」
  • 父母想讓22歲女兒撫養2歲弟弟,被女兒拒絕,網友:父母太自私
    對於這個兩歲的孩子來講,姐姐的撫養義務是不可以拒絕的。對於這個結果,網友的評論一邊倒的同情姐姐,認為這對父母太過自私。有網友表示:親爹媽起訴親生女兒,還有絲毫親情可言嗎?自己不想負責任,還要把親閨女拖下深淵,這女孩才22歲,本身還是個孩子,就要開始養孩子了!重男輕女的父母太自私,把女兒當工具人,大概他們覺得女兒最大的實用價值就是可以養弟弟。
  • 3000個孩子精神焦慮背後:媽媽的高期待正在壓垮孩子
    山西省心裡健康門診張醫師表示,每年門診接待精神疾病患者6千多名,其中青少年兒童患者佔據一半。而最小的患者僅有9歲。兒童患抑鬱症的背後,是父母逐漸增加的高期待給了孩子莫大的壓力。醫生建議,父母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高期待。讓孩子們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而非父母期待的樣子。
  • 家長的控制欲,才是孩子沒法拒絕的壓力
    ,只為完成父母的期待。父母自以為很了解女兒,給她安排好了一切,實則是將自己沒有完成的理想寄託到女兒身上。父母不妨將語氣放得溫和一點,當孩子考試失利時,陪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勵引導孩子,別讓壓力壓垮了孩子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然而,沒有被拒絕過的孩子,不僅不會懂得感恩,還可能會因為過度縱容而變成一個「壞孩子」。為此,他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父母辛苦替他還債,卻沒有等來他的悔悟。因為父母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就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這樣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感恩。
  • 孩子是否懂得感恩,在於父母正確的家庭教育
    越來越多的孩子變得自私了,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性地向父母索取。其實這就是不懂得感恩的表現。,不懂得感恩,認為父母的各種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是每滴水都能換來湧泉相報,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報答父母之恩。 一個家庭最大的成就,莫過於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 《不管教的勇氣》:尋找管教的邊界,賦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氣
    可是,父母的管教只在一時,陪伴也不能持續一世,不懂得管教的邊界無疑於被剝奪孩子自由、獨立的權利。電視劇《小歡喜》中,媽媽宋倩和女兒英子維持著表面平靜的生活,但在其背後,藏著影子壓抑、疲憊和想要逃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