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80年代,養個孩子,你需要:
● 給他口飯吃,讓他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找個好工作。
老照片
在2020年 培育你的下一代,你要注意:
● 確保滿足孩子在情感、學習和心理上的需求,但同時必須注意:不能給孩子施加過多壓力和刺激;
● 不僅是物質的條件,也需要精神上的滿足;
爺爺奶奶的陪伴
來自父母的陪伴
因此,有人發出了這樣的質疑:「老一輩帶四五個孩子都那麼輕鬆,為啥現在帶娃就像伺候祖宗?」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ps喵喵帶大家就來看一下老一輩帶娃和我們的今天帶娃的區別吧!
在過去,能平安長大實屬不易
當時的環境資源匱乏,在過去,養活、養成一個孩子要經歷的風險更高,在那個條件下能平安長大實屬不易了。在我們看不見的世界角落,有多少父母為讓孩子吃上一口飯而掙扎。就說長輩那個時代,兄弟姐們眾多,每個孩子張嘴對於現在來說只是一口飯的問題,對於以前的孩子來說則是否能夠生存下去,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健康順利的長大,所以生存活下來就是幸運了~
△70年代農村老照片
對我們的父母輩甚至更老一代來說,紅糖、雞蛋就已經是孕產婦最珍貴的補品了,能填飽肚子就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
但是,想要吃上飯,生完孩子幾天就下地勞作的農村女性比比皆是——不是因為身體恢復的快,而是不勞動就可能吃不上飯、就填不飽肚子。
ps喵喵覺得能有現在小康生活已經很幸福了~
所以,在以前溫飽還成問題的時候,孩子能拉扯大就不錯了,根本無暇去想科學育兒的問題。
以前養活重在「活」,現在重在「養」
在過去,養育孩子,單純就是生、養、把孩子拉扯大就可以,如果能有出息是最好的。
近十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絡的普及、自媒體的新興,無論是抖音,小紅書,都在科普育兒知識。
如果僅僅只是「養」娃,放到今天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家長的需求了。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實現溫飽步入小康之後,更多的追求放在了「育」上,對孩子傾注更多的精力,從而顯得現在的孩子不好伺候了。
物質、精神缺一不可。
在科學育兒的帶動下,整個教育理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光有物質條件還不夠,精神上還得能提供相應的支持。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心理撫育對孩子的重要性,願意調整自己的生命狀態,完善自己的溝通方式。認識到孩子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養育模式將從打罵、命令的方式轉為尊重和合作。
重視養育下一代,這是時代的進步
用「像伺候祖宗」這個詞來形容照顧孩子,已經成為現在寶媽的口頭禪了,現在是一個孩子四五個大人在邊上圍繞著轉,所以,現在的家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想要給孩子更好的養育,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正常的,根本沒有必要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