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狀元,放在今天什麼水平?

2020-08-17 聚創學歷

江蘇高考狀元無緣清華北大,被稱為&34;,不過人家轉身申請了香港大學,還獲得了一大筆獎學金,應了那句&34;。

古代也崇敬讀書人,科學制度讓讀書人朝著升官發財的終極目標前進,有些人搭上了大半輩子卻也樂此不疲。

如果你知道了古代的&34;含金量有多高,你就能夠理解範進中舉後樂瘋的行為了。

和我們現在有九年義務教育不同,古代要讀書、考秀才得先上私塾。所謂&34;,其實就是指古代拜師,弟子要行的禮還有要給師父送的禮。

在私塾裡學習,還沒有任何功名的叫做&34;、&34;或&34;,想要進階得先參加州縣舉辦的考試,過了就是&34;,再往上要參加院試。

過了院試的人,就是我們俗稱的&34;了。

可別小看&34;,院試是各省舉辦的,上面給各省分配名額,各省按照名額指標篩選人,有點像現在的高考的分數線。

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混得叫那個差,其實,古代能考上秀才的人已經很了不得了。

秀才放在現在來看,差不多是重點大學的本科生了。

都說錢是多多益善,古人對於考學則是越高越好。

秀才再往上要參加鄉試,鄉試每3年舉辦一次,考上了就是舉人了。

能考上舉人的人,在當地已經是響噹噹的人物了。考上舉人代表你有了做官的資格,雖然只是噹噹縣令、縣丞之類的小官,但也算拿國家俸祿的體制人員了。

當然,舉人也有最後當上了大官的,比如明朝的海瑞還有清朝的曾國藩。

舉人身份是你從布衣到官員的門檻線,你如果能夠再往上考到進士,升遷會比舉人更容易些。

進士出身的讀書人,在官場打磨個幾十年,只要你沒有太大差錯,基本最後都能成為朝廷中的頂梁柱,混的好些的,還有可能入閣拜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秀才是重點大學的本科生,舉人已經差不多是清華北大等國內頂級名校的博士生了,進士則差不多是博士生導師了。

畢竟鄉試和會試都是每3年才舉辦一次,平均每個省錄取100名舉人,進士就更少了,每次才錄取300來人。

能夠到進士這個檻的,差不多是當時讀書人的千分之三四。

科舉的難度如此之大,也難怪豁達如陸遊,都在進士及第後感嘆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古代&34;的觀點深入人心,大家都在擠科舉的獨木橋,越往上競爭越激烈,大家都沒在怕的,這次落榜了三年後再戰,並且越挫越勇。

和古人相比,我們提升學歷容易多了,高考錄取率有的省份達到了80%;2020年因為疫情研究生擴招後,錄取總人數接近100萬;每年招收博士生大約是7.5萬——8萬人。

古人為了提升學歷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你呢?目前是什麼學歷,有想進一步提升學歷的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相關焦點

  • 古代唯一狀元試卷曝光,字體工整漂亮,在今天書法界是什麼水平?
    王羲之的《蘭亭序》那在我國書法界的歷史上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即使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都在臨摹王羲之的書法,正是因為我國的古代著名的書法家非常的多,所以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我們介紹的一位書法愛好者是明朝的一位狀元叫趙秉忠。
  • 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在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歷史悠久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稱之為科舉制度,在悠久的歷史上,這項制度可以說帶給很多人幸運,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尤其是在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更是顯得不一樣了。正因為這三者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狀元、榜眼、探花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 古代考上狀元後可以當個什麼官?
    在古裝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介布衣,寒窗苦讀十年進京趕考,一旦中了狀元不光會得到別人的喝彩,官方也會抬轎子來迎,狀元派頭如此之大,僅僅就是為了做官——類似於知縣等的官嗎?看派頭顯然不是的,那麼考上狀元後可以當個什麼官呢?
  • 古代考個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位?
    「一色杏花紅十裡,狀元一去馬如飛。」 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可以說是古代封建社會下所有學子的最終夢想。,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我們現在的學科,就單單拿出數學這一項而言,我相信一個普通的高中生的水平可能就要生生碾碎古時候大部分狀元。
  • 古代高考狀元有多難?難度比考清華高3000倍!
    而清華大學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每年只有各省市的狀元或者前幾十名才有機會錄取。上次有網友留言,問到現在的高考狀元和古代的高考狀元比,誰的難度更高?今天中學教師就來給大家詳細聊聊,結論是古代高考狀元含金量遠遠大於現在高考狀元,難度是考取清華大學的3000倍!
  • 古代的狀元為什麼叫狀元?探花、榜眼是怎麼來的
    今天咱來把狀元這個詞的由來跟大家說一說,包括這科舉裡的那些名詞,什麼探花、榜眼、進士跟您來聊一聊。科舉裡邊那些個稱謂我首先說這個進士,過去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兩朝,應考人就是想參加科舉的人首先得參加每年一度的鄉試、府試、院試,要參加三試。
  • 【趣讀】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若是誰家兒郎中了個狀元、榜眼或者是探花,真可謂方圓幾裡都要跑來賀喜的大事。範進中舉竟喜極而瘋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及艱難程度。這古人為之瘋狂的狀元,在當今又是什麼文憑?很多人認為狀元是一種官職,其實不然。糾正一下人們的錯誤觀念,中了狀元只能說你有了一個當大官的資格。至於你的官位到底如何,還得看皇帝賞識。
  • 古代高中狀元厚,一般是多大的官職?
    宋代科舉,狀元一般會直接給京官待遇,然後授某個州的通判差遣,也就是成為地級市的副市長。雖然這已經是升官快車道,但一個地級市的(常務?)副市長顯然是稱不上「幫治國」。他要治國還得一步步慢慢往上爬積累各種經驗,明代科舉,狀元一般進入翰林院,授修撰(從六品)。
  • 古代科舉制度會比高考更難嗎?考中狀元是什麼水平?
    古代科舉制度是各朝代歷代以來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制度的誕生一直很有爭議,明清迎來巔峰,生員人數迎來爆發,制度更趨向完善。我們今天了解一下古代科舉制度,領略一下古代考生們寒窗苦讀的辛酸。耐心看下去,你會有很多收穫。
  • 古代的狀元那麼難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殿試第一名被稱為狀元,這是萬裡挑一的人才選拔,是人中龍鳳的代表,所以狀元在古代是極其榮耀的稱號,他們通過層層選拔,直到金鑾殿獨佔鰲頭,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狀元一般都會走仕途考狀元是為什麼?古代有狀元、榜眼、探花,他們都是同科入仕,不能說狀元的學歷就高,榜眼、探花的學歷就不行,這個只是排名問題,第一、第二、第三而已,以此類推,能上榜的學生,學歷、學位都是同等的,可能要區分,也相當於現在參加高考,分了一個一本、二本或者三本而已。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對應當今是什麼身份?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始於隋朝文帝時,逐步完善於唐宋,成熟於明清,最終廢止於清末。中國古代科舉取士形式與現代社會升學形式有類似,但錄取後的社會地位難以相對,這主要是古代社會與當今社會就業制度不同造成。秀才相當於現代什麼地位之人呢?我認為類似政府中一輩子沒轉正的混編人員、終身沒換過職業的教師,面臨繼續升學或正在擇業的大學畢業生。舉人是通過鄉試,即省級地方考試被錄取之士,其中第一名為解元,如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就是唐解元。
  • 古代高考試卷長啥樣?山東一老農珍藏狀元考卷多年,全國僅此一張
    而早年乾隆也幹過這事,一位叫王傑的考生殿試上考中探花,最後因為字跡工整,被乾隆直接提拔為狀元。 可見,卷面分在古代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何古代書生除了要背那些四書五經外,還要勤練書法的原因。因此,古代狀元的高考試卷放在今天絕對也是一副上乘的書法作品。
  • 古代考上狀元、榜眼、探花能當什麼官?
    科舉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最重要的制度,國家可以從科舉考試中選拔出大量可塑之才,全國的讀書人無論出身貴賤,也都有機會通過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分為好幾個階段。學子們首先要通過縣試、府試、院試,以取得秀才資格,此時才可以參加正式的考試。
  • 我國古代狀元籍貫分布,快來看看你的家鄉出了多少位狀元!
    這幾天又被「蛋蛋後」的開學霸屏啦,尤其是前幾天清華、北大開學的時候,各種有關學霸、高考狀元的報導更是讓人目不暇接。雖然現在每個省都各有一個文科狀元和一個理科狀元,沒有什麼人數差距。但是,在古代,南北差距以及省份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那大家知道,在古代,哪個省份的狀元最多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眾所周知,我國的科舉制經歷了1300年整。從隋煬帝開始到清光緒帝舉行的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結束,共產生過736位狀元。
  • 古代科舉狀元放到現在大約是哪級學術等級?博士生?博士生導師?
    在高考中獲得本省第一名的考生,經常會被人們稱為「高考狀元」,於是就有人將大學生和狀元進行對比,甚至有人認為大學生已經相當於古代的「進士」了,這其實都是不對的,高考狀元其實說的是高考的第一名,這裡的「狀元」和水泥工行業的「技能比賽第一名」意思是一樣的。
  • 高考結束了,狀元經濟又要火,來看看古代的狀元能當個什麼官?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又到了各大商家瘋炒狀元的時間了,各大院校肯定也是摩拳擦掌,加入到爭搶狀元的行列中來。那麼在古代,要是中了狀元,到底能當多大個官?首先得明確一點,狀元並不是一個官職,所以狀元本身沒有品級,被欽點狀元,只是說明你有一個可以當官的資格證書,相當於現在的文憑!
  • 在古代科舉制下,探花比狀元更具風頭,這是為什麼呢
    在古代科舉制下,探花比狀元更具風頭,這是為什麼呢文/有文化的帥氣的老楊 圖/網絡導語:在古代科舉制下,探花比狀元更具風頭,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過去古代的科舉,從程序的方面來說,我們現在的教育還是相似的。
  • 古代考個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位?有多難考?看完長知識了
    古代考個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位?有多難考?看完長知識了人類似乎從有文明歷史以來針對能人的選擇就開始了,不論是推舉制還是科舉制都是為了所謂政權體系能夠有更好更多的人來維繫。就算是到了今天,咱們國家也有相應的學歷制度來證明個人在求學之路上的造詣和成就,其中最高的學歷當屬博士。那麼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出來了:咱們現在的博士和曾經的科舉制度之中的狀元,是不是等同的呢?古代的狀元有多難考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從獲取難度上來講,可能現在的博士學位會被秒成渣。不如我們就先來看看,到底得個狀元有多難。
  • 古代科舉考試除了文舉還有武舉,武舉標準是什麼?拳王能當狀元嗎
    在我我國古代的時候,人人都想著出人頭地,那時候最讓人追求的就是當官了,而在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就是科舉考試,在隋朝的時候,建立了文舉,而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又新加上了武舉。而文舉大家都清楚是才子們參加的,而武舉則是練武之人參加的了,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古代科舉考試除了文舉還有武舉,武舉標準是什麼?拳王能當狀元嗎?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讓小編一起來帶大家看看吧!
  • 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就知道了!
    狀元、榜眼、探花是我國古代考科舉考試中進士的前三名,並不是官職。你可以理解成現在的國考中的前三名,你也可以理解成全國高考成績的前三名。因此狀元只是進士考試的第一名,說明他取得了進士身份,可以當官了,至於當多大的官,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