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試卷長啥樣?山東一老農珍藏狀元考卷多年,全國僅此一張

2020-12-25 騰訊網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教育大國,科舉制度從隋唐時期誕生開始,幾乎貫穿了我國整個封建時代。如今的被視作改變人生命運的高考,本質上也是當年科舉制度在現代社會的改良。

而不管科舉還是高考,既然是考試必然涉及到試卷了。從小學開始,老師就給我們講過「卷面分」這個東西,一張字跡工整,賞心悅目的試卷,也是閱卷老師在批閱時的加分項。無一例外,從小到大那些學霸們的卷面都是出奇的整潔。

其實,不止現代有卷面分,古代也有。而且,古代科舉不像現在高考,基本全部都是主觀題,卷面分對成績的影響甚至比如今還要大。

在1903年,就有一位叫劉春霖的考生因為字跡深受慈禧喜愛,最終取消之前的狀元頭銜轉過頭頒給了他。而早年乾隆也幹過這事,一位叫王傑的考生殿試上考中探花,最後因為字跡工整,被乾隆直接提拔為狀元。

可見,卷面分在古代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何古代書生除了要背那些四書五經外,還要勤練書法的原因。因此,古代狀元的高考試卷放在今天絕對也是一副上乘的書法作品。

可惜,由於紙張本就難以保存,再加上科考試卷這種東西也沒有什麼人會想著要收藏,一直到今天,古代科舉試卷都很少見諸於後世。

一直到1983年,事情才有了轉機。這一年山東青州鄭母村一位叫趙渙彬的老農在家裡意外發現了一張字跡鐫秀的折冊,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落款寫的是「趙秉忠」。

趙秉忠何許人也?他曾是明朝的禮部尚書,同時,也是老農趙渙彬的祖先。這本折冊顯然出自趙秉忠之手,那麼,上面究竟寫了什麼呢?

經過後續考古學家的鑑定和比對,發現折冊上寫的是一篇關於如何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文,看起來頗像如今國考的申論。果不其然,歷史學家斷言,這本折冊很有可能是一張明朝的科舉試卷。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科舉考試裡最後一門便是要引經據典寫對時政的看法,再加上折冊上「第一甲第一名」這6個大紅字,顯然是當時皇帝欽點狀元時的硃批。一切無不證明這張試卷並非屬於普通考生,而是當時的狀元。

要知道,流傳至今的科舉試卷本來就少,目前也就臺北故宮博物館裡存有2張。而我國科舉史上總共才出過700多位狀元,狀元考卷要保存下來就更難得了。這張古代狀元考卷全國僅此一張,歷史意義和價值可想而知。

這張狀元考卷歷經400年風雨,上面工整的書法依然蒼勁有力,如此整潔完美的卷面,放到現在都能秒殺無數高考考生。同時,也進一步佐證了那些古代有關卷面分的傳說。

隨著「趙秉忠狀元卷」被發現,其填補了我國宮廷檔案的空白,對研究我國古代科舉制度和明史有著巨大貢獻。如今「趙秉忠狀元卷」已成我國一級文物,珍藏在了青州市博物館中。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趙渙彬發現祖上這張狀元卷時,曾有古董收藏商先後24次登門拜訪,希望花重金收購。經過權衡再三後,趙渙彬最後決定將其無償捐獻給國家。看來,趙秉忠的後人也依然保持了當年的狀元風骨,著實令人敬佩。

相關焦點

  • 老農藏有一張400多年前的試卷,專家研究後,皆無法「淡定」
    窮人家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最為成熟便捷的方法,就是努力學習參加高考,爭取考上一流大學,學習過硬的專業知識;這個道理在古代同樣適用,古代的"高考",是始於隋朝的"科舉制",在此之前要想做官都必須有門閥貴族推薦,而科舉制誕生以來,縱是出身貧賤,只要能精通"四書五經",就有希望高中,從此改變命運
  • 古代狀元的考卷長啥樣?字寫得極好,書法遠超當今書法大師
    今年的高考已經過去,各個地區的成績也已經揭曉了,接下來就是各大名校搶人的時刻以及考生們填志願的時刻。每一年的高考狀元總是可以讓人津津樂道。現代的高考狀元也已經逐漸擺脫了大家心目中書呆子的形象,狀元也是可以多才多藝的,並且,絕大部分的狀元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書法寫得極好。
  • 了解科舉制度與欣賞古代高考狀元的書法,兩不誤!
    古代「高考」也「封卷」  現在高考規定有嚴格的封卷制度,每場考試一結束便彌封考卷,
  • 全國高考為什麼不統一試卷?真實原因是這些
    :為什麼高考不全國統一為一張考卷呢?01.2000年前高考全國統一一張試卷統計發現,2020年全國高考共有10套試卷,包括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卷(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海南使用),以及自主命題的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江蘇卷。
  • 為何高考全國不能用統一的試卷?
    高考沒有統一試卷,而是分為全國卷1、全國卷2、全國卷3、還有地方性的試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蘇卷等等。這個時候就有人問,為何不能統一成一張試捲來考試呢?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時候,尤其是明清的時候,南方經濟比較發達,尤其是江浙一代,他們都是比較重視教育的。這就造成了一種結果,南方的考生成績,明顯是要比北方好的。狀元就更不用說了,大部分都是出自於江浙地區。坑爹的是,那個時候的考試,按照分數的高低來排名。全國都是用統一一張卷子,全國都是從高到低的分數來錄取。
  • 古代的錄取通知書長啥樣?
    在欣賞現在的錄取通知書之餘,不妨跟隨小編一同看看古人的錄取通知書長啥樣。2020年的高考已過,相信許多考生已經完全放飛自我了,再過陣子,高考成績一公布,學生們填報志願後,當然就是焦急等待錄取通知書的到來。這個過程但凡經歷過的人都知道是什麼滋味兒。先不討論各位學子預估的成績如何,咱們先來看看部分高校花盡心思做出來的錄取通知書有多美!
  • 討論分析 | 全國高考為什麼不統一試卷?真實原因居然是這些
    ,以及多省考生700分無緣清華北大等現象,很多人便同時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高考不全國統一為一張考卷呢?012000年前高考全國統一一張試卷統計發現,2020年全國高考共有10套試卷,包括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海南使用),以及自主命題的北京卷、天津卷
  • 2020年高考:高考盲文試卷長啥樣?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年來自山西、安徽、上海、西藏等四個省、市、自治區共有5名全盲考生使用盲文試卷參加考試。其中,有兩名西藏全盲藏族考生,使用的是藏文盲文試卷。我國從2014年開始第一次使用盲文試卷, 那麼高考盲文試卷長啥樣呢?
  • 假如全國高考使用一張考卷,成績未必是你想像,且看老師分析
    如果真是採用同一張試卷的話,結果真的未必像你想像的那樣! 每年在高考成績發布後,都會有幾個高考大省的考生出來「鳴冤」。說如果全國採用一張考卷結果會怎樣怎樣!把高考說的那麼的不公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說的是現在的高考還是相對很公平的,目前的採取的政策也是很合理的。
  • 農民家一張紙傳了13代,發現是無價之寶,專家勸說24次:快捐了吧
    結果,在他和當地的一個村民簡短交談之後,對方告訴他,在村裡有一戶人家有一張傳了十三代的紙,可能就是他想要找文物。一張紙能夠流傳十三代,那麼背後的意義一定不一般,抱著這樣的想法,魏振聖找到了村民口中所說的那戶人家。 家中藏有珍貴紙張的老農名叫趙煥斌,在專家的詢問之下,他自稱以及是明朝狀元趙秉忠的後人。
  • 高考之「古代篇」
    隋朝統一全國後,隋文帝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愛好文學,置進士科,以「試策」取士,這是後代科舉考試文字的開始,又設明經科,這標誌著科舉制正式誕生了。「狀元」一詞何來?
  • 一張圖看明白古代科舉制度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恢復「高考」後,很長時間內是全國萬萬千千的考生同考一張卷子。古代的科舉一開始也是這樣,實行全國統考,多數年代都是一榜取仕。但自古江南出才子,北方讀書郎在科舉場上,整體上顯然是考不過江浙秀才的。
  • 「解密」清代「高考試卷」原來長這樣
    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選官制度,不僅為當時國家選拔了大量的人才,還對我國的傳統政治、經濟、學術、文化等方面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咱們也來了解一下古代「高考」吧!,此次徵集的871件套文物全部來自一個渭南籍收藏家,目前工作人員還在對文物進行歸類和整理,其中有574件套考卷,考卷中年份最早的是康熙年間的,大部分是「童生卷」,童生考試是三年考兩次,相當於現在的「高考」,得優秀的考生成為「生員」(秀才)。
  • 假如全國的高考都使用一張考卷,哪個地區的考生最厲害?
    其實,從名字來看也能知道高考本來應該是全國考生一起考同一份試卷的,在1980到1999年間,我國也確實是全國統考的。目前,全國高考一共有八套卷子,分別是:江蘇高考卷、北京高考卷、上海高考卷、天津高考卷、浙江高考卷、全國卷1、全國卷2和全國卷3。
  • 高考狀元和科舉狀元哪個更難考?穿越回古代你能金榜題名嗎?
    高考閱卷工作正在進行中,相信不少高考生這段時間都在期盼成績的出爐,這與古代科舉考試中盼望放榜的心情是一樣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通過一場場考試,古代的學子也期待著命運的改變。有好奇寶寶發問:高考和科舉考試,哪個難度係數更高?或者換一個問法,如今的高考第一名和古代科舉狀元相比,哪一個含金量更高?
  • 古代高考狀元有多難?難度比考清華高3000倍!
    還有一周就要高考了,高三考生也在進行最後的複習衝刺。而清華大學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每年只有各省市的狀元或者前幾十名才有機會錄取。上次有網友留言,問到現在的高考狀元和古代的高考狀元比,誰的難度更高?今天中學教師就來給大家詳細聊聊,結論是古代高考狀元含金量遠遠大於現在高考狀元,難度是考取清華大學的3000倍!
  • 為啥高考不統一全國試卷?既公平又不公平的無奈選擇
    但高考結束,並不意味著爭論結束:試卷的難易度、錄取的名額劃分,又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今天,我們來談談的話題,下一次我們再來談談高考錄取的那些事。今年的高考,全國(港澳臺除外)一共使用了10套試卷,分別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
  • 現代高考考卷的密封線,古代科舉考試也有嗎?
    我們知道,高考考卷的最左邊,有排密封線,它的用處是把考生的姓名裝訂起來,使得閱卷老師無法得知考生姓名,以保證考試的公平性。這樣的一種保證考試公平的舉措,古代科舉考試中也有嗎?實行科舉考試不久,古人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 高考為什麼不全國統一卷?歙縣因暴雨高考語文數學延期怎麼辦?
    另外很多人會問高考為什麼全國不統一一張卷子?(其實統一卷後面還有統一備用卷,遇到緊急問題動用備用卷)那麼接下來我們先從高考的歷史追溯一下。2007年教育部又開始統一命題,不同的是偏遠不發達地區使用教育部統一卷,像寧夏海南規定新課標省市統一使用的寧夏卷,而其它省市仍使用大綱全國卷一或二卷,隨著08、09年教育部政策的逐步放寬,綜合科目也開始自主命題,山東浙江等地,這是試卷隨著各省經濟發展演變的一個形式!也將是未來的趨勢。
  • 400年前的「高考」,錢謙益出1200萬買狀元,卻被人搶了
    7月7日開始全國高考了,不出所料的話,肯定還是會有高考作弊的案件發生。明代的進士考試,每三年一次,每次大約錄取150多人,而現在的高考,所謂的「高考狀元」都不只150個了。所以,其實現在的高考,和古代的科舉考試根本不在同一等級。明代的進士考試,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高考+公務員考試+高級公務員選拔。但進士考試是古代「最高等級的考試」,簡稱「高考」也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