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要到了,優秀教師評選活動也開始了,每到這個時候,一定是有人哭來有人笑!
教師節的優秀教師證書對每個老師來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評職稱必備的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得有一個教師節優秀教師證。沒有這個證,高級是絕對評不上的。
那麼各校的優秀教師是怎麼評選的呢?我校是這樣的:
前幾天,學校發了一個通知,今年的優秀教師已評選好,在大門口公示,歡迎大家監督。
那天學校還沒開學,幾乎所有老師都不在校,也就是說,很多老師是看不到這個公示的,除非再跑到學校專門看看。但學校也不管,只管公示。
至於這個優秀是怎麼評出來的,實際很多老師基本一無所知。因為老師們也不參與評選,都是幾個領導商議出來的,具體什麼標準,恐怕只有領導知道。會參考成績,但肯定也不會完全參考成績。
個人認為,目前的榮譽之爭已經有了很大的弊端,學校如果真想評選優秀教師,不妨參考以下標準:
現在老師們評個職稱太難太難了,既然如此,學校可以更人性化一點,把這個榮譽儘量照顧那些急需評職稱但又沒有這個證書的老師。
按年齡先後排序。
這樣既照顧了年齡大的老師,也體現了榮譽的積極作用。實際大家要榮譽幹什麼,無非是為了評職稱。如果職稱評上了,誰還會追求這個?
如果實在無非衡量誰是最優秀的教師,不妨就看成績,用學生的真實成績說話,哪位老師的成績最好?這個榮譽就給誰。不要看其他亂七八糟的。當然如果老師有違反師德師風的例外。只要老師不犯師德師風的錯誤,就把最高的榮譽獎勵給他。
這也算是比較公平的一個做法。
每個學校都有一些默默無聞的教師,他們可能從教幾十年了,連個縣級優秀也不曾獲得過。如果每個學校有這樣的老師,並且快退休了,學校不妨給這些老師一個,也讓他們感受一下作為優秀教師的光榮時刻。
很多人沒有受過表彰,不代表他們不夠優秀,不夠敬業。所以給他們一次表彰的機會一點也不過分。
每個學校總有一兩位這樣的老師,他們幾乎年年成績第一,幾乎像神一樣的存在,沒人能撼動他們的地位。那麼,難道學校所有的榮譽證書都給這些老師嗎?當然不是了。
所以可以有個限制,只要五年內獲得過此項榮譽的,無論以後成績再好,也絕對不再評選。這樣就可以讓這個榮譽受惠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獲得榮譽。
實際榮譽本來就是為了鼓勵大多數的老師,而不是為了鼓勵個別的人。
我們現在的優秀教師評選指標是不一樣的,比如高中和小學不同,縣城和鄉下不同。通常來講,更照顧高中,然後是初中小學,先照顧城裡,最後才是鄉下。
個人認為,鄉下的老師實際更有資格獲得這些證書,特別是偏遠山區的老師。
很簡單,因為他們在鄉下,條件更艱苦,學生更難教,自己的付出也會更多。
但目前,對鄉村學校老師的照顧顯然不夠。
實際我真正想說的是,真正優秀的教師真的很少很少,大部分老師水平其實都差不多,難分伯仲。
我也不清楚為什麼我們這麼熱衷評選優秀?難道優秀是評選出來的?不是大家幹出來的嗎?
我們的評選的目的好像就是要人為的拉開差距,就算你們都考試100分,也非得評出一個優秀,以此來證明他就是與眾不同,比其他人更好。
但事實是,評選出來的真的優秀嗎?沒評上的真的不優秀嗎?
很多網友反映,各校優秀基本上都是領導擬定的,很多老師直到教師表彰那天才知道自己學校的優秀教師是誰?也有網友說,優秀年年有,也但基本總是那麼幾個人,旱的旱死澇得澇死。
這一切都說明,大家對目前的優秀教師評選是不滿意的,是不認可的。
那麼怎麼評選才更好呢?大家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