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每個村民家都要去隨禮?確實,農村隨禮負擔重!

2020-12-22 職抒胸意

現在農村隨禮負擔真是重啊!尤其是村書記、村幹部,沒有點經濟實力真當不了!

昨天去村裡辦事,到村委會坐了坐,和村幹部們聊了聊。剛好碰到村書記過來,打了個招呼,就掏出300元給了文書,說了幾句話,說的本地方言,沒太聽懂,但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讓文書代為去隨禮。過了一會兒,村委會副主任過來,村書記又給副主任300元,一樣的意思。於是大家聊起了這個話題。

有個村幹部說,現在村裡基本行情,紅白喜事一般都是隨300元,普通關係可能也是有隨200元的,但關係好的都在500元以上。村兩委幹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基本上不能低於300元,而且據說村裡面的人每家有喜事,都會邀請村書記,村兩委幹部。我對這個有點懷疑,有些大村六、七千人,有些都不太可能認識,也會請嗎?但他們說絕對會請,只要村民認識書記就行,而且會給認識的人一大疊,再由認識的人分發下去,有些可能真不認識。

有個朋友就說,那村支部書記一年下來估計得隨禮50次,每次300元,一年就得15,000元。但後面算了算,可能根本不止。這裡面白喜事可能就至少10來起,這個一般必須去的。紅喜事的話,結婚、孩子滿月、周歲、升學、喬遷等等,各種名目,算下來真不止,普通人隨禮都在隨不起。而且聽說白事還有這麼一個規則,就是去的賓客跟其中一個子女關係好,隨的禮就記在哪個子女的帳上,如果跟子女關係都可以,那每個子女都要隨一份禮,村裡有個副主任跟那過世老人的三個兒子關係都可以,就隨了三份禮,每人300元。這樣負擔就更重了。

這邊現在喝喜酒的習俗也變了。不像原來的,借很多桌子、碗筷等等,然後在院子裡,擺很多桌,賓客到齊了,舉行婚禮,然後上菜開飯,在一起熱熱鬧鬧,喝酒聊天,喜慶的氣氛很足。現在賓客去隨禮,很多都不在那邊喝喜酒,而是打包回家。隨禮的人湊夠一桌,就把那一桌酒席全部打包回去,怎麼分就那幾個人自己決定。這已經形成了習慣,以至於主人家也不會再準備那麼多桌子碗筷了,也省了很多事。甚至於有些家更省事,都不再準備酒菜了,隨完禮的賓客,主家那邊再回點米、油或者雞鴨等等作回禮,或者乾脆連東西都不準備了,就回一點禮金,比如你隨禮300元,那邊回禮60元等等。

所以,很多地方辦酒席都變了味兒,造成很多人家負擔很重,但這種人情往來又很難杜絕,政府三令五申也沒法解決。

相關焦點

  • 農村「份子錢」10年時間漲10多倍!農民「砸鍋賣鐵」隨禮變負擔!
    導語:農村「份子錢」10年時間漲10多倍!農民「砸鍋賣鐵」隨禮變負擔!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村人情味濃,禮也濃。村裡人都會遇到紅白喜事,這也是祖上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風俗,而隨禮錢也算是村民之間相互幫扶的美德。
  • 在農村紅白喜事隨禮200元,全家人都應該去吃席嗎?
    隨禮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民間習俗,農村有,城裡也有,尤其是農村的「隨禮」項目更多、內容更複雜,也更有特色,更是不堪重負。婚喪喜慶、紅白喜事無論大小都或多或少要宴請自家的親戚朋友,所以禮金也有多有少,這個是沒有固定標準的,各地都不一樣,在我們這裡,普通關係(一個村住著)一般最低都是100,關係好點的就是200、300以上,再多就是親戚和有特殊關係了。
  • 農村都是這樣的風俗,隨禮200塊
    農村都是這樣的風俗,隨禮200塊。這幾年政策偏向農村,發展速度非常的快,不管是家居還是環境,農村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好了很多,老百姓過日子更加有奔頭。前段時間傳出來天價彩禮,讓很多的人都很擔憂,在農村攀比也成了負擔。
  • 10年錢孩子結婚朋友隨禮一千塊,現在他孩子結婚,我隨多少合適呢
    隨禮在我國中國也是自古以來禮尚往來的一種表現,這種習慣和風俗也是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可以說歷經了那麼多年也是沒有改變過,這些也是一種傳統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麼在農村裡不管是白事還是紅事,都是需要拉來往的,來往也是體現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那麼對於有人說了,在農村裡頭十年的時候,自己的孩子結婚了朋友當時是隨了
  • 只收20元 新昌回竹山村嚴控喪事隨禮標準30年
    幾天前,新昌縣儒岙鎮王裡山村回竹山自然村村民老楊的母親去世,隨禮時,他只象徵性地向每戶來客收取20元禮金。「村裡家家都這樣,你就是包1000元來,我們也只收20元。」老楊說。回竹山自然村共有村民230多戶,「從我記事起,村裡的喪事隨禮就很低,這是村裡定的規矩。」該自然村黨支部書記黃夢梁說,30年前,無論誰家辦喪事,都只收1元/戶禮金,後來提高到2元/戶、5元/戶,這幾年是20元/戶。「如果真的一分錢不收,很多人不好意思來,主家也就象徵性地收一點。」黃夢梁說。
  • 農村隨禮最新標準,沒有這些錢都不好意思去吃席,你感覺多不多?
    農村的傳統風俗,誰家娶了新媳婦,誰家喬遷新居,誰家孩考學考走了,都要大擺七八十來桌,沾親帶故的親戚朋友都來捧場,來了就得多多少少隨點禮,有專門的禮薄記錄每個人隨禮的情況,以前父母輩的時候隨個2塊錢都算是比較多了,現在漲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搭少了都不好意思吃席,小編給大家整理一下這些年的隨禮情況
  •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
    山東棗莊:農村遇上紅白事,隨禮多少看心意,200元錢大分子。我的家鄉是山東棗莊。在我們這兒農村遇上紅白喜事,一般隨禮都是2OO元。當然,如果沾點親帶點故,就得3OO元以上了。筆者認為,人生在世,生活在社會中,誰都有親朋好友,必要的人情來往還是要有的,必要的禮還是要隨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已不適應現在社會的人際關係。隨禮多少看情意。
  • 農村隨禮風變「涼」,從請人捎禮到乾脆假裝不知道,農民咋變了?
    到了最近這十多年,農村隨禮的風潮一下子變了,而且變得火熱,不管是被現在隨禮的潮流給裹挾了,還是為了展示家裡有錢,不缺錢,農村隨禮都很重,就連最普通的親戚,隨禮也不會低於100元每次,還有些好面子的農民肯恩覺得100元都拿不出手,這就導致了農村隨禮的成本越來越高,成了惡性循環。
  • 以前農村辦酒席人不到還隨禮,為什麼現在有些人不來禮也不給了?
    在農村,人們辦酒席一般是請些親戚、朋友參加的,也就是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人,所以一般都會去參加的,就算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沒得去參加,也會跟辦酒席的主家說下沒得空去,然後叫人幫忙隨禮,這樣大家都能互相體諒,沒什麼,那為什麼現在有這樣的現象:有些人不來了禮也不到了?
  • 吉林村書記給孫女擺滿月酒廣播通知全村隨禮被停職
    原標題:吉林村書記擺滿月酒廣播通知全村被停職   作為基層的村書記,本應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在村民中起到帶頭和表率作用。但最近在吉林農安縣巴吉壘鎮窪中高村,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村書記時合為給孫女辦滿月擺下宴席,並大張旗鼓地通知村民,村民認為這是有意大肆斂財。
  •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
    農村辦喜事,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人家還很高興?我告訴你,農村辦喜事,很多家庭都是為了圖個喜慶,圖個快樂。圖個熱鬧,所以人越多越熱鬧。從這方面看,農村辦喜事的家庭不會嫌人多的。特別是孩子結婚的時候,都希望人多點熱鬧一些,而且面子上還好看。
  • 人到中年,這3種無意義的隨禮,還是免了吧
    年輕的時候,我們為了建立自己的人脈圈子,確實需要在人際關係維護方面下些功夫,但中年以後,大部分人的圈子已固化,實在沒有必要讓自己的後半場再陷入人情世故的糾結中。從前隨禮,20、30就行,既相互走動了,也不會有太多負擔,但是現在的隨禮金額卻是一年比一年多,甚至還出現了攀比的現象。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
  • 小小說:隨禮
    最近,小區裡已經有幾次這樣的情況,孩子要結婚,請來婚慶公司,在小區操場裡搭個臺子,架上音響,頭天晚上表演些節目,第二天再舉行結婚儀式,好不熱鬧。老趙看了幾眼,又走回去看書。妻子仍然趴在窗口,往外瞧。還嘟囔:「又是誰家的孩子結婚啦?」「傻乎乎的,都老太婆啦,還這麼愛看熱鬧!」
  • 農村結婚隨禮越來越大,少了200拿不出手,回趟家花掉一月工資
    在很多地方冬季結婚都是最多的時候,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結婚生孩子或者孩子做生日的,前幾天回家了一次一個月的工資剛夠,回去就要和西北風了。現在結婚隨禮比以前多多了,時代發展嗎也可以理解,都是些人情雖然知道到時候還能收回來,但是一次拿出好多生活就拮据不少。
  • 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江蘇宿遷倡議「人情減負」
    在前期徵集意見和調研過程中,有市民反映當前有的地方人情來往隨禮金額越來越大、花費也越來越高,給大家帶來一定負擔,「人情味」變成了「人情債」。大家普遍認為,從我們宿遷市民收入水平和消費現狀來看,每次隨禮禮金一二百元比較適宜。我們提出這一條,也是順應民意,旨在倡導在人情交往方面隨禮不搞攀比,避免正常的人情消費成為一種負擔,在面上形成重情義、輕禮金的文明共識,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禮輕情意重」。
  • 農村辦酒席名目繁多 「份子錢」怎樣不成「人情債」?
    」——阜陽市插花鎮毛橋村黨總支書記 溫良海辦酒席名目繁多「份子錢」水漲船高「前幾天,表叔家小孩結婚隨了600塊,外甥家孩子滿月又送過去500塊。 」春節剛過,利辛縣馬店孜鎮孫劉村村民劉玉謹接連吃了幾場喜酒,也隨出去不少「份子錢」。劉玉謹說,以前人情隨禮一般在200元以下,紅白事隨禮少的只有幾十塊錢。
  • 農村怪相:隨禮不去吃酒席的越來越多,這是為啥呢?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導語:農村怪相:隨禮不去吃酒席的越來越多,這是為啥呢?首先,年過五十的人都有深切的體會。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全國(不僅僅是農村)還是計劃經濟時期,一葉離面又出刀。糖心不會粘的哪都是。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隨禮也是要講究的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隨禮也是要講究的生活有趣聞,故事每天說。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當某個人的家裡有喜事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人來道賀,並且還帶了很多的禮品等。
  • 侄子滿月我準備隨禮兩千,無意聽到婆婆說一話,我決定隨禮兩萬
    侄子滿月我準備隨禮兩千,無意聽到婆婆說一話,我決定隨禮兩萬小玉和小剛結婚有2年了,自從他們結婚後就搬到城裡居住去了,前陣子侄子滿月,小玉和小剛回了鄉下去隨禮,本來小玉打算隨禮兩千,可在婆家,婆婆無意中說了一句話,小玉隨即決定包兩萬紅包,這到底是咋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