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和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全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意見》,旨在切實加強我省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推動形成全員育人格局。
《意見》指出,各高等學校要按照1:200的比例配備專職輔導員,確保2020年年底前足額配備到位。
《意見》具體還有哪些內容?我們一起來看!
一、加大選拔配備力度
(一)加強專職輔導員配備。
各高等學校要認真落實《規定》要求,按照1:200的比例配備專職輔導員,加大補充力度,確保2020年年底前足額配備到位。同時,要落實國家有關規定,配齊配強少數民族專職輔導員。
(二)重視兼職輔導員(班主任)選配。
各高等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落實全員育人,鼓勵動員全體教師(含黨政幹部)和具備條件的在讀研究生擔任兼職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要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在擔任學科教師的同時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其他教師每個聘期內擔任兼職輔導員(班主任)不少於兩個學期,達不到兩個學期的原則上不得聘任高一級專業技術崗位(職務)。新入職青年教師須至少擔任1年的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工作。
(三)完善輔導員準入和流動機制。
實施輔導員準入制度,所有選聘的專兼職輔導員,上崗前必須接受系統培訓並考核合格。對年度考核不合格或不適宜從事輔導員工作的,要按照崗位聘用合同予以解聘或轉崗。支持具備相應專業技術業務素質能力的專職輔導員轉崗擔任教師或其他崗位專業技術人員。
二、拓展職業發展空間
(四)合理設置輔導員崗位(職務)。
各高等學校要統籌謀劃,通盤考慮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結合高校人員控制總量管理制度的實施和深化,明確專職輔導員崗位名稱類別、層次級別、聘任條件、崗位職責和福利待遇,實現同工同酬。高等學校可按不超過教師崗位總量9%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專業技術崗位,崗位結構按照教師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執行。中、高級輔導員專業技術崗位要向一線專職輔導員傾斜,確保一線輔導員專業發展空間。
(五)規範輔導員專業技術崗位(職務)評聘。
各高等學校應根據輔導員崗位職責,突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質特點,堅持注重工作實績,規範輔導員專業技術崗位(職務)評聘。中級(含中級)輔導員以下崗位(職務)以考察工作實績為主;高級崗位(職務)在側重考察工作實績的同時,兼顧工作研究成果。要打通專職輔導員和教師以及其他專業技術崗位之間的競聘交流通道,允許符合教師崗位學歷條件要求的專職輔導員在完成聘期後競聘教師崗位,鼓勵教師競聘專職輔導員崗位。
(六)暢通專職輔導員行政職務晉升渠道。
各高等學校要把專職輔導員職務晉升納入學校幹部隊伍建設整體規劃,統籌考慮。學校黨政職能部門及院(系)領導幹部選拔要向專職輔導員傾斜,學校和院(系)團委、學工等工作機構負責人原則上從專職輔導員或有專職輔導員經歷的人員中選任。
三、加強管理培養
(七)規範輔導員使用管理。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各高等學校要按照《規定》要求規範輔導員的職責,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輔導員主要精力用於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嚴禁隨意安排、抽調輔導員從事其他工作。
(八)加強輔導員培訓培養。
各高等學校要把輔導員培訓培養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整體規劃,按照每年人均不少於3000元的標準設立輔導員專項培訓經費。堅持政治理論與專業技能學習相結合,每年組織開展校內本系統培訓,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每年參訓不少於90個學時、兼職輔導員(班主任)每年參加相關培訓不少於16個學時。鼓勵和支持輔導員參加國內高校交流研討活動。
(九)實施全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專項計劃。
依託部分高校增設一批省級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開展輔導員隊伍崗前培訓、專題培訓、高級研修等省級示範培訓;組織優秀輔導員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考察活動。每3年遴選支持20個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建設,培養一批業務骨幹和領軍人物。
四、完善考評獎勵機制
(十)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各高等學校要根據輔導員崗位要求和工作特點,按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常規工作實績與應急處突表現相結合的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的輔導員考評體系。兼職輔導員(班主任)的考核內容應當包括兩個崗位的職責任務,如兩個崗位分別考核,年度考核檔次依據兩個崗位考核中較低檔次確定。考核結果作為崗位(職務)評聘續聘、評優和績效工資發放的依據。
(十一)落實輔導員績效工資制度。
各高等學校要認真貫徹《山東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與績效工資發放暫行辦法》,列出經費預算,細化工作方案,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每月平均1000元的省級績效工資足額發放到位。可根據《山東省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辦法(試行)》,調整績效考核等級和比例。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工作量可按專職輔導員的三分之一核定,並納入崗位職責管理考核。
(十二)完善評優獎勵機制。
對於表現突出的輔導員,各級教育部門、各高等學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定期開展評先樹優活動,加大優秀輔導員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要把輔導員科研成果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單列計劃、單獨評審,鼓勵支持輔導員開展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