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高三期中考試已經結束!這次期中歷史考試,同學們表現如何?
考試結束之後,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高中歷史教研組長曾勇志老師第一時間為廣大考生評析了本次考試。一起來看一下,這一次試題有什麼變化與特點?
曾勇志老師表示,試題很好地貫徹了近年來北京歷史試題的特色,著重考查通史體系,注重基礎和主幹知識,以多種素材為載體,考察學生對人類歷史上重要歷史現象和事件的認知與解讀。
試卷結構
題型分析
海澱期中試題延續了北京高考試題的總體思路,注重考查運用所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題考查考生解讀圖文資料,分析具體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高階能力,以及在較為廣闊的歷史時空框架內對歷史發展與演變進行歷史理解和歷史闡釋的核心素養。
如:24題,觀察「南海一號」沉船考古的圖文資料提取歷史信息;25題(1)概括西漢循吏的特點,說明其原因;25(2)分析王陽明頒布《南贛鄉約》的原因及影響;27(1)解讀晚清中國海關的變遷;27(2)概括洋關在民國時期長期存在的原因等。
值得關注的是,海澱期中試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選擇性,考察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
如23(2)評論顧頡剛的觀點;26題評價劉大鵬的政治立場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這種考查方式極有可能成為常規考查方向。這就提醒考生在複習的過程中,一要重視基礎;二要重視學科基本素養與思想方法的養成,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當然,考生在備考過程中,不能忽視2020年高考的重點題型,如評析題,2019年37(2)、2020年19題均有涉及;歷史解釋,2020年17題。
從考題呈現方式來看,新高考的一大難點將是史料實證,海澱期中試題即有充分體現。主要表現為試題閱讀量非常大,以文字、圖片、表格等呈現方式為載體對同學們的史料實證素養進行全方位考查。
從考試趨勢來分析,新高考主觀題的命制更多的會針對多個核心素養,考查的綜合性、力度和梯度會明顯增強。主觀題在歷史材料選擇方面,將更加多元、綜合與開放,受教材內容的制約將大為減少。試題呈現方式情境化,以解決具體問題為聚焦和入手,將成為試題命制的常用手段。
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高中歷史教研組長曾勇志老師位廣大考生獨家制定了期中考後備考攻略。
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能夠將唯物史觀運用於歷史的學習與探究中,提高自己在理論上的洞察力,將歷史複習由感性階段向理性認識的高級階段邁進。
時空觀念既是認識歷史的標尺,又是對客觀歷史的定位,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均要將其放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進行考察。要注意培養自己認識歷史時間、空間的各項技能和意識,即通常所說的時間感和空間感,在此基礎上形成歷史時代感。要注意區分不同史實的歷史階段特徵和地域特色,理解歷史的分期及依據。
練習和考試時,對史料的分析和評價必須從具體的時間和空間出發,唯有如此,對史事在歷史上的地位與影響的解釋才能精準。
夯實基礎知識,杜絕死記硬背;構建知識體系,提升思維能力。新的考試形勢下,需要同學們將對史實的記憶提升到歷史認識的高度,需要感悟歷史,多理解歷史的變化與延續、繼承與發展、動機與效果、局部與全局等方面的關聯。
勤思考、勤總結,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精準把握知識脈絡。注重提升自己的發散思維,重視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深化對知識的認識,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認真分析期中考試暴露出來的應試能力短板,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如概括、比較、推理等方法,概述、敘述、論述等多種表達方式等。不光要練常見題型,如解讀、論證、評析等;也要有意識的訓練不良結構情境試題,做到無論面對什麼題型,作答均能語言專業、邏輯嚴謹。通過精準的訓練與反思,核心思維能力、應試能力必將不斷提升。
來源: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
作者:曾勇志